[详细]"/> 保护邛海20年如一日-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

保护邛海20年如一日

  • 2018年01月16日 09时4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邛海湿地。记者 王云 摄

     

      学生在邛海国家湿地公园开展科普活动。杨军 摄

      早在1997年,《凉山彝族自治州邛海保护条例》就正式颁布

      凉山州环境保护局数据显示,1月1日至10日,西昌市的空气质量指数类别均为优或良。

      西昌天气好或许与多种因素有关,但不可忽视的是,就在西昌附近一公里的邛海湿地能够调节气候、净化水质,吸附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并放出氧气,有效调节着邛海周围的大气成分。

      保护邛海,早在1997年,凉山州人代会就审议通过了《凉山彝族自治州邛海保护条例》,并于2015年修订。

      20年如一日,对一个湖泊进行立法保护,这足以体现出凉山州、西昌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

      2万亩“城市之肾”得到恢复

      “开船了——”每逢节假日,在西昌邛海湿地梦里水乡景点,轻盈的竹筏总引来不少人乘坐……

      但在以前,邛海湿地不是这个样。20世纪60年代起,由于大量围海造田、填海造塘、无序开发和入湖河流带来的泥沙淤积、污染和水土流失,邛海水面面积2008年降至不足27平方公里,水质从Ⅱ类降至Ⅲ类,部分区域Ⅳ类,近三分之二的湖滨湿地遭到严重破坏,滩涂和原生湿地植被基本消失。

      面对日趋恶化的邛海生态环境,1997年9月,《凉山彝族自治州邛海保护条例》正式颁布,对邛海开始最严厉的保护,先后打了五场攻坚硬仗,持之以恒推进邛海生态保护。从2009年起,西昌市持续投入近50亿元(含征地拆迁、安置、基础设施和湿地恢复工程等各项费用),实施了1-6期湿地恢复工程,“退耕还湿、退塘还湿、退房还湿”,恢复湿地2万亩,建成了环湖37公里的自行车健身步道,邛海水域面积由27平方公里恢复到34平方公里。

      水鸟是湿地的精灵,是湿地质量的重要标志。现在,成群结队的骨顶鸡、赤麻鸭等水鸟常年在邛海水域游弋、觅食……西昌市邛海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杨军告诉记者,从2013年到现在,已有近20种水鸟新种,包括对环境最为挑剔的紫水鸡、白琵鹭、彩鹮、鸳鸯等珍稀水鸟选择邛海湿地繁衍栖息,是对生态环境最好的赞许和证明。

      在湿地恢复工程中,凉山州、西昌市还围绕传统旅游节点,精心打造了月色小镇、月亮湾、青龙寺等八大旅游景点。如今,邛海湿地已建成中国最大的城市生态湿地,西昌邛海成功创建全国首批17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西昌市还着力修复和优化邛海生态系统,有针对性地进行水生植物恢复实验,移植芦苇、水竹、睡莲等5万余株(笼),打造万亩荷塘,打捞水白菜等有害水生植物2400余吨。同时,深化调整邛海水产品养殖结构,全面禁止渔业饲料养殖,全面禁止邛海垂钓,禁投螃蟹、草鱼等草食性水产,增加滤食性鱼类。

      调整行政区划以利保护一盘棋

      邛海保护有法可依,执法情况如何?2017年4月,凉山州人大常委会就《邛海保护条例》贯彻实施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

      虽然已过去8个多月,但凉山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袁文林依然记得执法检查的关键环节:在西昌,检查组重点检查了邛海污水处理厂运行、湿地恢复建设、鸟类及水生生物保护、邛海取水点管理等;在昭觉,检查组重点检查邛海河流上游乱砍滥伐等生态植被损毁整治情况;在喜德县,重点检查飞播林保护工作,毁林开荒、水土流失等相关工作。

      袁文林告诉记者,通过执法检查,感受到《邛海保护条例》颁布以来,邛海保护与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暴露出邛海生态环境依然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包括自助搬迁无序、邛海流域砍伐严重、面源污染依然存在等。

      对此,凉山州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建议,邛海及其流域的保护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植被恢复、水土保持、水环境治理、产业结构调整等多方面持续发力。

      近期,西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将召开,喜德县、昭觉县的3个乡的负责人将参会。为何邻县的乡要参加西昌市的会议?原来,从2017年7月1日起,凉山州政府授权西昌市托管昭觉县玛增依乌乡、普诗乡和喜德县东河乡。

      邛海流域面积307.67平方公里,涵盖西昌市七个乡镇(街道办)和昭觉、喜德的部分区域,邛海泸山景区管理局在西昌市辖区内监管执法比较顺利,而涉及昭觉、喜德两县辖区内的监管执法就比较困难,协调事项多,办事流程长。这次三个乡由西昌代管只是第一步,凉山州将按照程序上报调整行政区划方案,将三个乡划归西昌市管理。

      对话

      打造城市“母亲湖”一荣俱荣

      ——对话西昌市邛海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杨军

      问:为何称邛海为西昌乃至凉山的“母亲湖”?

      答:邛海距离西昌城区不足1公里,是罕见的分布于市区范围内的大型天然湿地,是西昌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但我们称其为“母亲湖”的原因不仅在于此。环绕邛海湿地周边有40万亩飞播林,这强化了湖泊湿地汇水区水源涵养功能。邛海保护恢复工程的实施,不仅修复提升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同时极大地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助力西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问:邛海湿地在西昌建设现代生态田园城市中有何地位?

      答:在将西昌市建设为“繁荣开放文明秀美的现代生态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中,邛海湿地处于核心地位。

      问:《邛海保护条例》对保护邛海湿地有何促进作用?

      答:我们按照《邛海保护条例》,认真对饮用水源地进行有效保护,同时开展邛海湿地的保护、科研监测、科普宣教、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合理开发生态旅游,极大地发挥了邛海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记者观察

      “城市之肾”主“城市之骨”

      中医认为,“肾主骨”,意思是肾的精气盛衰,直接影响骨骼的生长、营养、功能等。

      湿地,是地球上珍贵的自然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

      西昌邛海湿地是中国最大的城市湿地。当地人很自豪,能在城市周边一公里就有这样一个“肾”十分难得。但这样一个“城市之肾”得益于凉山州、西昌市政府20年持之以恒的保护与打造。

      早在20年前,凉山州就立法对邛海实施保护。2015年,《邛海保护条例》修订,明确提出控制邛海旅游活动范围和强度等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

      如今,邛海湿地已成了西昌的一张新名片,陪伴着这座春天栖息的城市,迎接着八方来客。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保护邛海20年如一日

  • 2018年01月16日 09时4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邛海湿地。记者 王云 摄

     

      学生在邛海国家湿地公园开展科普活动。杨军 摄

      早在1997年,《凉山彝族自治州邛海保护条例》就正式颁布

      凉山州环境保护局数据显示,1月1日至10日,西昌市的空气质量指数类别均为优或良。

      西昌天气好或许与多种因素有关,但不可忽视的是,就在西昌附近一公里的邛海湿地能够调节气候、净化水质,吸附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并放出氧气,有效调节着邛海周围的大气成分。

      保护邛海,早在1997年,凉山州人代会就审议通过了《凉山彝族自治州邛海保护条例》,并于2015年修订。

      20年如一日,对一个湖泊进行立法保护,这足以体现出凉山州、西昌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

      2万亩“城市之肾”得到恢复

      “开船了——”每逢节假日,在西昌邛海湿地梦里水乡景点,轻盈的竹筏总引来不少人乘坐……

      但在以前,邛海湿地不是这个样。20世纪60年代起,由于大量围海造田、填海造塘、无序开发和入湖河流带来的泥沙淤积、污染和水土流失,邛海水面面积2008年降至不足27平方公里,水质从Ⅱ类降至Ⅲ类,部分区域Ⅳ类,近三分之二的湖滨湿地遭到严重破坏,滩涂和原生湿地植被基本消失。

      面对日趋恶化的邛海生态环境,1997年9月,《凉山彝族自治州邛海保护条例》正式颁布,对邛海开始最严厉的保护,先后打了五场攻坚硬仗,持之以恒推进邛海生态保护。从2009年起,西昌市持续投入近50亿元(含征地拆迁、安置、基础设施和湿地恢复工程等各项费用),实施了1-6期湿地恢复工程,“退耕还湿、退塘还湿、退房还湿”,恢复湿地2万亩,建成了环湖37公里的自行车健身步道,邛海水域面积由27平方公里恢复到34平方公里。

      水鸟是湿地的精灵,是湿地质量的重要标志。现在,成群结队的骨顶鸡、赤麻鸭等水鸟常年在邛海水域游弋、觅食……西昌市邛海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杨军告诉记者,从2013年到现在,已有近20种水鸟新种,包括对环境最为挑剔的紫水鸡、白琵鹭、彩鹮、鸳鸯等珍稀水鸟选择邛海湿地繁衍栖息,是对生态环境最好的赞许和证明。

      在湿地恢复工程中,凉山州、西昌市还围绕传统旅游节点,精心打造了月色小镇、月亮湾、青龙寺等八大旅游景点。如今,邛海湿地已建成中国最大的城市生态湿地,西昌邛海成功创建全国首批17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西昌市还着力修复和优化邛海生态系统,有针对性地进行水生植物恢复实验,移植芦苇、水竹、睡莲等5万余株(笼),打造万亩荷塘,打捞水白菜等有害水生植物2400余吨。同时,深化调整邛海水产品养殖结构,全面禁止渔业饲料养殖,全面禁止邛海垂钓,禁投螃蟹、草鱼等草食性水产,增加滤食性鱼类。

      调整行政区划以利保护一盘棋

      邛海保护有法可依,执法情况如何?2017年4月,凉山州人大常委会就《邛海保护条例》贯彻实施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

      虽然已过去8个多月,但凉山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袁文林依然记得执法检查的关键环节:在西昌,检查组重点检查了邛海污水处理厂运行、湿地恢复建设、鸟类及水生生物保护、邛海取水点管理等;在昭觉,检查组重点检查邛海河流上游乱砍滥伐等生态植被损毁整治情况;在喜德县,重点检查飞播林保护工作,毁林开荒、水土流失等相关工作。

      袁文林告诉记者,通过执法检查,感受到《邛海保护条例》颁布以来,邛海保护与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暴露出邛海生态环境依然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包括自助搬迁无序、邛海流域砍伐严重、面源污染依然存在等。

      对此,凉山州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建议,邛海及其流域的保护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植被恢复、水土保持、水环境治理、产业结构调整等多方面持续发力。

      近期,西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将召开,喜德县、昭觉县的3个乡的负责人将参会。为何邻县的乡要参加西昌市的会议?原来,从2017年7月1日起,凉山州政府授权西昌市托管昭觉县玛增依乌乡、普诗乡和喜德县东河乡。

      邛海流域面积307.67平方公里,涵盖西昌市七个乡镇(街道办)和昭觉、喜德的部分区域,邛海泸山景区管理局在西昌市辖区内监管执法比较顺利,而涉及昭觉、喜德两县辖区内的监管执法就比较困难,协调事项多,办事流程长。这次三个乡由西昌代管只是第一步,凉山州将按照程序上报调整行政区划方案,将三个乡划归西昌市管理。

      对话

      打造城市“母亲湖”一荣俱荣

      ——对话西昌市邛海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杨军

      问:为何称邛海为西昌乃至凉山的“母亲湖”?

      答:邛海距离西昌城区不足1公里,是罕见的分布于市区范围内的大型天然湿地,是西昌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但我们称其为“母亲湖”的原因不仅在于此。环绕邛海湿地周边有40万亩飞播林,这强化了湖泊湿地汇水区水源涵养功能。邛海保护恢复工程的实施,不仅修复提升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同时极大地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助力西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问:邛海湿地在西昌建设现代生态田园城市中有何地位?

      答:在将西昌市建设为“繁荣开放文明秀美的现代生态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中,邛海湿地处于核心地位。

      问:《邛海保护条例》对保护邛海湿地有何促进作用?

      答:我们按照《邛海保护条例》,认真对饮用水源地进行有效保护,同时开展邛海湿地的保护、科研监测、科普宣教、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合理开发生态旅游,极大地发挥了邛海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记者观察

      “城市之肾”主“城市之骨”

      中医认为,“肾主骨”,意思是肾的精气盛衰,直接影响骨骼的生长、营养、功能等。

      湿地,是地球上珍贵的自然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

      西昌邛海湿地是中国最大的城市湿地。当地人很自豪,能在城市周边一公里就有这样一个“肾”十分难得。但这样一个“城市之肾”得益于凉山州、西昌市政府20年持之以恒的保护与打造。

      早在20年前,凉山州就立法对邛海实施保护。2015年,《邛海保护条例》修订,明确提出控制邛海旅游活动范围和强度等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

      如今,邛海湿地已成了西昌的一张新名片,陪伴着这座春天栖息的城市,迎接着八方来客。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