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山村蜕变记

  • 2017年09月11日 09时2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集中安置区正在修建中

     

      500千伏变电站建在村上,成为村民12年来的心病。

      “常年积访村”如何转变为“省级四好村”?

      “上有高压线,下有清风莲”,这原本是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监察宣传的一个形象说法,但在成都,还真有这样的地方:500千伏变电站建在村上,高压线密布空中,纵横交错,如蜘蛛网;高压线下,有千亩荷塘。

      变电站已设立12年。这座超高压变电站解决了成都南部的“电荒”,做出了贡献的村民,却活得“提心吊胆”:担心高压线辐射,担心输变电不安全,常年信访。

      电力部门、环保部门、第三方检测机构不止一次来,调查结论一致,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一些村民不信,继续向上反映,而高压线下的田地渐被弃种撂荒。

      这才有了千亩荷塘——“舞月荷花”田园综合体项目。

      村民的土坯房变“荷风久居”,村里的产业往“旅游+深加工”转变,村民在“裂变”中学会自主决策、自主招标、自主分配、自我监督……村集体再度凝聚。

      今年初,村庄换了个“帽子”,“常年积访村”一举变身“省级四好村”。今年9月,参与“荷风久居”项目的村民,有望领取“小别墅”钥匙。

      这个村,在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煎茶街道,叫尖山村。

      尖山村“蜕变”背后,有基层治理机制的创新,有村民多年怨气转干劲的故事,它还成了当地廉政教育的活教材。

      1

      开门纳谏被群众围堵也是一种信任

      尖山变电站,修建于2004年,它是继青白江龙王变电站之后,成都的第二座500千伏变电站。

      起初村民欢欣鼓舞,那时村上经常停电,这下近水楼台,用电有了保障。但在2005年变电站正式并网运行后,一些没想到的情况发生了。

      “下雨天,打着伞从高压线下走过,会感到手麻。”村民黄元德说,只要在雾天等空气潮湿的情况下,就会听到头顶上空传来滋滋的声响。

      高压架空输电线行经的地方,称作“高压走廊”。居住在走廊旁的村民,怕刮风下雨,怕电磁辐射。走廊下方的土地,也被他们视为耕种“禁区”。

      尖山村所在的煎茶镇(后改为街道),曾是双流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区域之一,镇上有个显著特点:“光棍”多。即使后来由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代管,该街道敬老院内的单身老人数量在直管区仍首屈一指。

      为了改变落后面貌,2008年前后,煎茶镇大力发展养殖业,成为生猪养殖大镇,镇上年出栏生猪一度达到20万头。

      对于这一产业转型,尖山村村民的反映是“雪上加霜”。

      尖山村在白蜡沟下游,上游高庙村引入五家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场排出的粪水沿着白蜡沟流下来,浸入村民耕地。

      “别人以为会肥沃土地,其实是污染。”尖山村村委会主任肖道彬说,粪水将七八百亩土地变成了盐碱地,种什么都减产。

      村民开始了长达近10年的信访路。

      转机出现在2014年。天府新区设立成都直管区,包括煎茶镇在内的13个镇(街)被代管。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管委会、纪工委确立“啃硬骨头”的目标,要在尖山村实现两个转变——

      “变废为宝”,将撂荒污染的废地变为宝地;“由乱变治”,重塑干部群众精神面貌,建设美丽新村。

      面对信访难题,首要是摸清核心诉求。开门纳谏,让群众充分表达意见。街道、村、组三级组织召开11次专题研讨会、19次座谈会、33次院坝会,形成五大类45条意见。

      “尖山村是个大村,1175户人就至少有1175个声音。会开得越多,村民越学会有序表达,集聚共识。”煎茶街道党工委负责人说,“不要怕被群众围堵,那也是一种信任。”

      干部到群众中去,让群众吃下“定心丸”。村民诉求最终集中在“两个声音”:更好的居住条件,根治养殖场污染。

      说白了,要住得安心。

      2

      告别【包办】从源头根除村干部【说了算】

      借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距离高压走廊较近的2100多位村民,率先搬迁,集中安置区修建完成后,将实现统一入住。

      哪家搬迁,协议怎么签的,全部张榜公开。去年6月,街道在村上设立搬迁指挥部,打出横幅“奋战一个月,坚决兑现对群众的承诺。”尽管只有2公里远,干部却不准回镇上吃午饭。

      搬迁,意味着村民今后将远离土地,彻底改变生产生活方式。黄元德舍不得离开,像他一样居住在高压线周边的村民还有27户102人,且都是土坯房。

      这些人怎么解决?尖山村勇敢迈出一步,成立村集体企业美丽尖山投资建设有限公司,由这个“村投”实施27户的土坯房改造。

      村民拿宅基地换新房。新房按人均35平方米置换安置,原宅基地超出新房面积部分,村民每平方米获得600-800元不等的补偿。

      “统一改造后,可以结余25亩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将来可以挂牌出让。”肖道彬说,盘活集体资产,解决了钱从哪来的问题,公司由此融资600万元启动资金。

      这一步煎茶街道党工委十分审慎。他们认为,要用治理“微腐败”的思维开展新居建设,从源头上根除村干部“说了算”的现象,做好还权于民。

      黄元德由此有了个新头衔,村自主改造委员会主任。

      谢洪君是他的七个搭档之一,他们又分别与村民组建规划、招商、改造、分配、监管等五个工作团队,共同对新村建设实施自主决策、自主招标、自主分配和自我监督。

      村自改委的“权力”很大。项目设计时,他们把楼梯从70厘米改成90厘米;项目建设时,让敞口的排水沟加了盖子;修建配套时,把光缆入地的深度进一步提升。

      与切身利益挂钩,“举手”的重要性不言自明。谢洪君几乎每天都要往建设现场跑,他本人是泥水匠,水泥、河沙的配比是否合适,一看就明白。

      那个曾因信访而出名的“干部包办村”,一下成了“群众自治示范村”。体现“小组微生”特色的尖山村新村建设,没有“朦胧账”,有的是人人称好的“透明账”。

      “住得好”顺应民意,稳定了民心,但煎茶街道需要破解另一个难题:尖山村撂荒的土地咋办。

      在天府新区规划中,煎茶街道有29平方公里属于农村生态区,尖山村即是其中之一。“搬出来的群众,很多人表示要放弃农业生产。”煎茶街道负责人说,看起来高压线下的撂荒地是一手“烂牌”,但用发展的眼光、市场的办法可以把这手“烂牌”打好。

      3

      反弹琵琶做【清风莲】文章

      一个有利条件是,四川正大力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上游五家规模养殖场被彻底关闭,6公里长的白蜡沟黑臭水系重现清澈。

      村民又一次集体行动,到杭州、武汉、郫都、崇州、乐山等地参观,村干部从开阔眼界中解放思想。

      乐山犍为县寿保乡的几个村,令肖道彬印象深刻。“村民外出务工的多,留下来的几个人管理着七百多亩荷田。”肖道彬认为,这与尖山村的情形颇为相似,他又组织村民去看,这次大巴车去了两辆。

      煎茶街道农村区域的思路,也是发展都市观光农业。尖山村的区位优势其实不错,紧邻成都科学城,预计投资2000亿元的紫光小镇项目也布局在煎茶。

      “上有高压线,下有清风莲。”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形象说法,却无意中为尖山村描绘了一个实景图。而且,尖山村的蜕变之路,本富有廉政教育价值。

      街道和村下定决心种莲,建设与三圣乡不同的城市“后花园”。

      村民热情高涨,很快成立荷花专业合作社,先期流转300亩土地“试验”。2016年3月,荷花种下去时,村民满怀期待。

      迎来的却是一盆冷水。合作社前期投入大,挖池塘、修道路开支不菲,村民主要以土地入股,凑来的400万元很快用完。还没等来莲子收获,合作社就运转不动了。

      在街道帮助下,村民走出去招商,最终引进项目合作业主——三禾联创农业科技公司。该公司看中了尖山村的区位优势,以及农村生态区的定位。

      去年9月,三禾联创进村,按照3A级景区标准整体打造,目前已投入2000余万元,舞月荷花景区种植面积达到1080亩,接待游客两万余人次。

      村民心中的一本账,算清了当前的发展红利:土地入股景区,平均每户每年获得2000元保底分红;荷花专业合作社入荷花基地产业股,每年获得50万元集体经济收益;新村居住点被命名为“荷风久居”,每户群众两套房,一套居住,一套出租……街道还给予新开办农家乐的农户3万-5万元政策鼓励。

      制度建设再一次走到了产业发展前头。村民、合作社、公司共同成立景区管理委员会,多方参与制定了八项自治管理制度,重点是斩断“利益输送”链条,杜绝基层干部在经营环节“雁过拔毛”。

      荷出淤泥而不染。还是那个高压线交错的尖山村,信访问题不见了,干部和群众面貌焕然一新。肖道彬正筹建“荷花微党校”,他准备讲述一个基层治理创新的实战案例。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尖山村蜕变记

  • 2017年09月11日 09时2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集中安置区正在修建中

     

      500千伏变电站建在村上,成为村民12年来的心病。

      “常年积访村”如何转变为“省级四好村”?

      “上有高压线,下有清风莲”,这原本是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监察宣传的一个形象说法,但在成都,还真有这样的地方:500千伏变电站建在村上,高压线密布空中,纵横交错,如蜘蛛网;高压线下,有千亩荷塘。

      变电站已设立12年。这座超高压变电站解决了成都南部的“电荒”,做出了贡献的村民,却活得“提心吊胆”:担心高压线辐射,担心输变电不安全,常年信访。

      电力部门、环保部门、第三方检测机构不止一次来,调查结论一致,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一些村民不信,继续向上反映,而高压线下的田地渐被弃种撂荒。

      这才有了千亩荷塘——“舞月荷花”田园综合体项目。

      村民的土坯房变“荷风久居”,村里的产业往“旅游+深加工”转变,村民在“裂变”中学会自主决策、自主招标、自主分配、自我监督……村集体再度凝聚。

      今年初,村庄换了个“帽子”,“常年积访村”一举变身“省级四好村”。今年9月,参与“荷风久居”项目的村民,有望领取“小别墅”钥匙。

      这个村,在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煎茶街道,叫尖山村。

      尖山村“蜕变”背后,有基层治理机制的创新,有村民多年怨气转干劲的故事,它还成了当地廉政教育的活教材。

      1

      开门纳谏被群众围堵也是一种信任

      尖山变电站,修建于2004年,它是继青白江龙王变电站之后,成都的第二座500千伏变电站。

      起初村民欢欣鼓舞,那时村上经常停电,这下近水楼台,用电有了保障。但在2005年变电站正式并网运行后,一些没想到的情况发生了。

      “下雨天,打着伞从高压线下走过,会感到手麻。”村民黄元德说,只要在雾天等空气潮湿的情况下,就会听到头顶上空传来滋滋的声响。

      高压架空输电线行经的地方,称作“高压走廊”。居住在走廊旁的村民,怕刮风下雨,怕电磁辐射。走廊下方的土地,也被他们视为耕种“禁区”。

      尖山村所在的煎茶镇(后改为街道),曾是双流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区域之一,镇上有个显著特点:“光棍”多。即使后来由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代管,该街道敬老院内的单身老人数量在直管区仍首屈一指。

      为了改变落后面貌,2008年前后,煎茶镇大力发展养殖业,成为生猪养殖大镇,镇上年出栏生猪一度达到20万头。

      对于这一产业转型,尖山村村民的反映是“雪上加霜”。

      尖山村在白蜡沟下游,上游高庙村引入五家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场排出的粪水沿着白蜡沟流下来,浸入村民耕地。

      “别人以为会肥沃土地,其实是污染。”尖山村村委会主任肖道彬说,粪水将七八百亩土地变成了盐碱地,种什么都减产。

      村民开始了长达近10年的信访路。

      转机出现在2014年。天府新区设立成都直管区,包括煎茶镇在内的13个镇(街)被代管。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管委会、纪工委确立“啃硬骨头”的目标,要在尖山村实现两个转变——

      “变废为宝”,将撂荒污染的废地变为宝地;“由乱变治”,重塑干部群众精神面貌,建设美丽新村。

      面对信访难题,首要是摸清核心诉求。开门纳谏,让群众充分表达意见。街道、村、组三级组织召开11次专题研讨会、19次座谈会、33次院坝会,形成五大类45条意见。

      “尖山村是个大村,1175户人就至少有1175个声音。会开得越多,村民越学会有序表达,集聚共识。”煎茶街道党工委负责人说,“不要怕被群众围堵,那也是一种信任。”

      干部到群众中去,让群众吃下“定心丸”。村民诉求最终集中在“两个声音”:更好的居住条件,根治养殖场污染。

      说白了,要住得安心。

      2

      告别【包办】从源头根除村干部【说了算】

      借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距离高压走廊较近的2100多位村民,率先搬迁,集中安置区修建完成后,将实现统一入住。

      哪家搬迁,协议怎么签的,全部张榜公开。去年6月,街道在村上设立搬迁指挥部,打出横幅“奋战一个月,坚决兑现对群众的承诺。”尽管只有2公里远,干部却不准回镇上吃午饭。

      搬迁,意味着村民今后将远离土地,彻底改变生产生活方式。黄元德舍不得离开,像他一样居住在高压线周边的村民还有27户102人,且都是土坯房。

      这些人怎么解决?尖山村勇敢迈出一步,成立村集体企业美丽尖山投资建设有限公司,由这个“村投”实施27户的土坯房改造。

      村民拿宅基地换新房。新房按人均35平方米置换安置,原宅基地超出新房面积部分,村民每平方米获得600-800元不等的补偿。

      “统一改造后,可以结余25亩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将来可以挂牌出让。”肖道彬说,盘活集体资产,解决了钱从哪来的问题,公司由此融资600万元启动资金。

      这一步煎茶街道党工委十分审慎。他们认为,要用治理“微腐败”的思维开展新居建设,从源头上根除村干部“说了算”的现象,做好还权于民。

      黄元德由此有了个新头衔,村自主改造委员会主任。

      谢洪君是他的七个搭档之一,他们又分别与村民组建规划、招商、改造、分配、监管等五个工作团队,共同对新村建设实施自主决策、自主招标、自主分配和自我监督。

      村自改委的“权力”很大。项目设计时,他们把楼梯从70厘米改成90厘米;项目建设时,让敞口的排水沟加了盖子;修建配套时,把光缆入地的深度进一步提升。

      与切身利益挂钩,“举手”的重要性不言自明。谢洪君几乎每天都要往建设现场跑,他本人是泥水匠,水泥、河沙的配比是否合适,一看就明白。

      那个曾因信访而出名的“干部包办村”,一下成了“群众自治示范村”。体现“小组微生”特色的尖山村新村建设,没有“朦胧账”,有的是人人称好的“透明账”。

      “住得好”顺应民意,稳定了民心,但煎茶街道需要破解另一个难题:尖山村撂荒的土地咋办。

      在天府新区规划中,煎茶街道有29平方公里属于农村生态区,尖山村即是其中之一。“搬出来的群众,很多人表示要放弃农业生产。”煎茶街道负责人说,看起来高压线下的撂荒地是一手“烂牌”,但用发展的眼光、市场的办法可以把这手“烂牌”打好。

      3

      反弹琵琶做【清风莲】文章

      一个有利条件是,四川正大力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上游五家规模养殖场被彻底关闭,6公里长的白蜡沟黑臭水系重现清澈。

      村民又一次集体行动,到杭州、武汉、郫都、崇州、乐山等地参观,村干部从开阔眼界中解放思想。

      乐山犍为县寿保乡的几个村,令肖道彬印象深刻。“村民外出务工的多,留下来的几个人管理着七百多亩荷田。”肖道彬认为,这与尖山村的情形颇为相似,他又组织村民去看,这次大巴车去了两辆。

      煎茶街道农村区域的思路,也是发展都市观光农业。尖山村的区位优势其实不错,紧邻成都科学城,预计投资2000亿元的紫光小镇项目也布局在煎茶。

      “上有高压线,下有清风莲。”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形象说法,却无意中为尖山村描绘了一个实景图。而且,尖山村的蜕变之路,本富有廉政教育价值。

      街道和村下定决心种莲,建设与三圣乡不同的城市“后花园”。

      村民热情高涨,很快成立荷花专业合作社,先期流转300亩土地“试验”。2016年3月,荷花种下去时,村民满怀期待。

      迎来的却是一盆冷水。合作社前期投入大,挖池塘、修道路开支不菲,村民主要以土地入股,凑来的400万元很快用完。还没等来莲子收获,合作社就运转不动了。

      在街道帮助下,村民走出去招商,最终引进项目合作业主——三禾联创农业科技公司。该公司看中了尖山村的区位优势,以及农村生态区的定位。

      去年9月,三禾联创进村,按照3A级景区标准整体打造,目前已投入2000余万元,舞月荷花景区种植面积达到1080亩,接待游客两万余人次。

      村民心中的一本账,算清了当前的发展红利:土地入股景区,平均每户每年获得2000元保底分红;荷花专业合作社入荷花基地产业股,每年获得50万元集体经济收益;新村居住点被命名为“荷风久居”,每户群众两套房,一套居住,一套出租……街道还给予新开办农家乐的农户3万-5万元政策鼓励。

      制度建设再一次走到了产业发展前头。村民、合作社、公司共同成立景区管理委员会,多方参与制定了八项自治管理制度,重点是斩断“利益输送”链条,杜绝基层干部在经营环节“雁过拔毛”。

      荷出淤泥而不染。还是那个高压线交错的尖山村,信访问题不见了,干部和群众面貌焕然一新。肖道彬正筹建“荷花微党校”,他准备讲述一个基层治理创新的实战案例。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