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

  • 2017年05月24日 09时1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阿坝州黑水县羊茸哈德村的秋色

     

      2016年9月,“熊猫走世界·美丽中国”活动德国柏林启动仪式上的熊猫“快闪”活动。

      四川旅游发力冲刺——

      近年来,四川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把旅游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和推动。旅游业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为我省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消费发挥了重要作用。数据显示,我省连续三年旅游总收入增长超千亿元,2016年旅游总收入达到7706亿元,是2010年的4倍。入境游客从2010年的105万人次到2016年首超300万人次,达到309万人次,年均增速13.5%,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国家5A级景区,我省已有12个。

      四川旅游用坚实的步伐,建成了旅游经济大省。就在不久前,好消息又传来:国家旅游局和四川省政府共同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今年9月11日—16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第22届全体大会将在成都市举行。届时将有100多个国家的部长级贵宾和800多位代表出席大会。朝着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前进,四川旅游更加坚定!

      转型发展,四川旅游“一业兴、百业旺”

      近年来,四川旅游不仅实现了自身的调结构转方式,还推动旅游业成为我省发展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的升级换代成为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力量之一。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意见》(川府发〔2013〕42号)、《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6〔55〕号)等文件,把旅游业纳入四川发展顶层设计。

      抓住投资这一关键,我省连续成功实施旅游投融资“双千亿工程”。通过搭建投资大会、旅博会、股权投资基金等投融资平台,促成旅游资源与资本有效对接。仅2016年我省就实现全年旅游招商签约1350亿元,完成实际投资1042亿元。大投资有力推动了重点旅游项目落地实施,进一步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随着近年来四川旅游业“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我省旅游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发展水平进一步改善。2015年旅游业增加值是2010年末的2.5倍,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10年末提升了2.4个百分点,占第三产业的比重比2010年末提升3.6个百分点。2016年,旅游业助推我省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五年来,旅游业在四川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仅是旅游业自身在空间布局上形成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格局,更推动旅游业成为全省产业格局上的重要增长力量。以破解旅游区域发展不平衡为出发点,以发展县域旅游经济为支撑,突出区域合作、错位发展,大成都、大九寨、大峨眉、大香格里拉、大攀西、大巴山、大川南等重点旅游目的地建设顺利推进。全省形成了“一心、两带、四区”的发展格局,7个市州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率超过30%,成功创建31个省级旅游强县,四川省旅游投资集团获准成立,旅游企业数量超万家,带动相关就业超400万人。2016年,为更好服务五大经济区发展,四川旅游瞄准未来趋势,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串珠成链,启动构建我省“511”旅游发展新格局。可以说,过去的五年,是四川旅游产业发展空间格局优化的五年。

      过去五年,还是四川旅游产业引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五年。近年来,四川旅游业从被纳入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到进入全省现代旅游业和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并列的“1+5”现代服务业大格局,进一步确定了旅游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龙头地位。旅游业不仅成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引领一二三产业转型发展的综合带动型产业。2015年,我省旅游业对GDP和一产业、二产业、三产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分别为15.19%、18.8%、14.98%和14.92%。

      五年来,四川旅游主管部门全力推动旅游业成为四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之一。省委、省政府在旅游工作体制机制、职能编制上加快改革,充实完善了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11个增加到26个。

      在此基础上,涉旅部门务实抓好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调产能上,我省推动使用制造业产能生产旅游装备和商品。在间接去库存上,我省发展旅游目的地商品房短租业务,提供满足多元化旅游需求的度假住宿产品。在补短板上,我省大力推动补齐旅游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短板,助推旅游目的地接待综合能力提升,促进公路、铁路、航空等基础设施建设,助力特色城镇、美丽乡村发展,“厕所革命”成效显著。在做增量上,我省发展了一大批新产品、新线路、新业态,满足市场需求。

      我省还实现了旅游资源观的改革破题。探索打造了各类特色旅游目的地,比如眉山打造以“特色民宿”为核心吸引物的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乐山发展“聚合观光、动态度假”目的地,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特色旅游目的地。不仅如此,我省还创新推出了一批“创意化的文化产品、文化化的实用产品、旅游化的土特产品”,西部首个国家级专业孵化器、四川旅游创新创意孵化园投入运营,四川在中国旅游商品大赛连续两年获得第一,成都创建“购物天堂”,推动打造购物旅游目的地。

      过去五年,我省把全域旅游作为“旅游+”“各行业+旅游”到四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我省以“围绕旅游、共建旅游、主导旅游”为着力点,以“全域布局、全业支撑、全民参与、全程服务”为基本特征的全域旅游模式得到了广泛认可,“旅游+”正在成为“各行业+旅游”,“新型城镇化+旅游”“交通+旅游”“扶贫+旅游”等正在深入实践中。四川旅游资源极为富集的少数民族地区,正通过全域旅游发展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省内28个市县正在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十二五”期间,四川旅游业保持了年均26.9%的高增速,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提档加速,为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五年来,四川旅游高起点融入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部署。

      今年“五一”小长假前夕,在阿坝州黑水县举行的四川省旅游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上公布今年一季度全省旅游扶贫的成绩:全省实现乡村旅游收入6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00亿元。一季度的成绩只是四川旅游业充分发挥脱贫攻坚生力军作用的一个切片。省委、省政府把旅游业纳入全省17个专项扶贫范畴。四川旅游主管部门认真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创新推进“打造景区带动、发展乡村旅游和开发旅游商品”三大旅游扶贫模式。

      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是旅游扶贫的抓手。近年来,省政府出台《关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的指导意见》,创新编制《景区带动扶贫考核细则》(A+++标准),让旅游发展成果惠及贫困户。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省旅发委”)创新推出了四季版的乡村文化旅游节。五年来,我省乡村旅游经营户达到15万余户,带动5000多个村的农村群众致富,形成了环城天府农家、川西藏羌风情、川东北革命老区新貌、川南古村古镇和攀西阳光生态五大乡村旅游发展板块,“大美凉山”“圣洁甘孜”等一批旅游品牌应运而生。

      我省通过完善机制、项目和产业带动推进旅游扶贫。完善机制方面,完成“省地联动、多方参与”旅游扶贫大格局和“1+4+N”旅游扶贫规划体系,形成“打造景区带动型、发展乡村旅游型、开发旅游商品型”三类旅游扶贫模式,并作为全国11个旅游扶贫样板进行推广。项目和产业带动方面,针对贫困地区策划包装“8+30+100”旅游精品招商项目,培育乡村旅游合作社,形成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等旅游扶贫创新发展机制。2016年全省乡村旅游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21%,旅游扶贫工程惠及贫困人口近20万。“十三五”将实施“千A计划”,新建乡村旅游A级景区和旅游扶贫景区650个。

      旅游业是绿色产业,近年来四川旅游业逐渐成为四川藏区发展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的重要支撑。我省联合国内外旅游规划专家,按照谋划、策划、规划、计划流程,高水平编制了全域旅游、318/317最美景观大道、大香格里拉(四川)国际精品旅游区等系列规划。以稻城亚丁开发为突破口,协调发改、环保等部门共同打造稻城亚丁国际精品旅游区建设,引领藏区发展。“十二五”期间,川滇藏三地联动,建设川藏旅游经济带、川滇藏区域旅游合作实验区,打造环贡嘎、环亚丁、环红原国际旅游目的地,进一步开发稻城亚丁、大格聂、金川河谷等,形成“大熊猫、大九寨、大草原、大香格里拉”四大国际旅游品牌,推出10条旅游精品线路,构建“北有九寨黄龙、南有稻城亚丁”发展格局。旅游业促进了四川藏区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2016年全省藏区旅游总收入达到443.4亿元,是2010年的4.6倍,年均增长28.8%。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今后将不断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旅游领域的合作,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事实上,近年来四川旅游大抓机遇,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与丝绸之路沿线的多个省市、国家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与藏甘青合作打造川藏旅游经济走廊、318/317中国最美景观大道。2015年策划组织的“行南丝绸之路·游大熊猫家乡——欧洲熊猫粉丝四川探亲之旅”大型跨国旅游营销活动首次将大熊猫、南丝绸之路与四川旅游完美融合,首次在欧洲招募熊猫粉丝、亮相“四川造”越野车,途经12国,行程2.1万公里,沿途举办16场营销和文化交流活动,荣获2015中国旅游营销创新TOP10第一名。2016年,该活动升级为由国家旅游局主办、省旅发委承办的“熊猫走世界·美丽中国”国际品牌营销活动,受到境内外旅游业界和媒体的高度认可与广泛关注。用美食与旅游串联起“一带一路”,2016年我省还举办了“川菜名馆与四川美食之旅”全球营销活动,境内外169家媒体的宣传阅读量超过了300万次。

      6月25日至30日,2017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将在雅安市举行。四川最重要的旅游节会活动之一落户雅安,不仅将进一步提高雅安“熊猫家源世界茶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将全面展示雅安灾后恢复重建成果和崭新面貌。“5·12”汶川特大地震和“4·20”芦山强烈地震后,我省推动旅游业成为灾后恢复重建的先导产业和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产业,不仅实现灾区旅游业跨越式发展,而且通过旅游带动灾区产业和基础设施重建,向全球展示四川依然美丽安全,重振市场信心。灾后恢复重建中,旅游主管部门主动与职能部门对接,整合全国援建力量,高起点高标准编制灾区旅游业恢复重建规划和实施计划,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城乡建设等方面充分考虑旅游功能。汶川地震灾区打造2个国家5A级景区、60家国家4A级景区,芦山地震灾区打造15家国家4A级景区,雅安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顺利推进,提升了大熊猫、茶马古道、蒙顶山茶等旅游品牌,一大批反映灾区新貌、宜居宜游的新城镇、新村庄、新民居应运而生,乡村度假、农事体验、山地生态旅游等新业态蓬勃兴起。2015年,芦山地震灾区旅游综合收入实现152.3亿元,比震前增长近一倍。

      五年来,四川旅游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富民实效,为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创新驱动,新动能带来持续高位发展

      四川旅游的这五年,是坚持创新驱动的五年。

      旅游营销创新是一抹亮色。按照“搭平台、建机制、构渠道、造事件、做活动、抓载体”思路,我省近年来创新在境外客源地的市场营销,强化在国内客源地的市场营销,提升在旅游目的地的重要节会国际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水平,联动“客源地+目的地”市场营销,实现了各级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的旅游“大营销”格局,提升四川旅游新形象。

      近年来,我省搭建起了广泛参与的营销合作平台,构架起了国内外旅游营销信息传播渠道。境外,以在法国、日本、韩国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等地设立七大境外营销中心为主建设国际营销平台,实现驻客源地常态营销。国内,我省与兄弟省市成立大香格里拉营销联盟,强强联手。与此同时,我省主动参与互联网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加大形象在线展示和产品营销力度,2010年至2016年期间,四川旅游的累计覆盖受众已超过60亿人次。回顾过往几年,营销大事件不断:推出“四川,不仅仅有熊猫”国际旅游新形象和口号;构建了旅游投资大会、旅博会、文化旅游节等“4+4+N”旅游国际节会体系;在博鳌亚洲论坛这一世界重要舞台上,通过举办“博鳌·四川之夜”,发出了四川声音;2017年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22届全体大会即将于今年9月在成都举行……每一次大动作,都成为四川旅游营销的大品牌,收获较多关注。

      入境游,一直是我省旅游营销的重点。近五年来,省旅发委“走出去、引进来”,通过国际直航城市重点客源地营销,借用国家旅游局驻外办事处、航空公司、大型旅游集团等平台邀请了境外媒体及旅行商168批次,约2000余人。不仅如此,我省还深化实施《四川入境旅游奖励办法》。去年,共有超过20家省内入境游接待社获得310多万元的奖励,实现了入境游客增长13%的好成绩,以有限资金最大化撬动了市场。

      同时,我省与旅游相关的社会各方及公众关注的重大事件成为营销亮点。近年来,四川旅游一直探索如何推动旅游产业的重构、旅游服务的创新、旅游管理流程的再造?突破口在智慧旅游。近年来,以智慧旅游建设为抓手,主动推动“互联网+旅游”融合发展,为全国智慧旅游应用示范。

      用创新的思路和理念推动旅游信息化建设是核心。省旅发委与经信、商务、物流等部门对接,促进旅游信息消费和电子商务发展。与交通、公安、气象、测绘、通讯等部门合作,完善跨区域、多部门旅游信息共享交换机制,低成本建成全省旅游运行监管及安全应急管理联动指挥平台和基于北斗兼容系统的户外应急救援平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中国旅游信息化应用的模板。以市州为主体,调动企业积极性,基本建成G5国道(四川段)智慧旅游带、大九寨环线智慧旅游区、13个智慧旅游城市、30个智慧景区。

      构建智慧旅游公众信息服务平台是亮点。为提升游客体验度,我省建立了1+21+N的“www.tsichuan.com”多语种四川旅游资讯网站体系,完成8个语种9个版本的建设,同时在12个国家和地区落地。开发了“四川好玩”中英文APP等系列智慧旅游移动版平台。荣获“十大影响力省级旅游局官方微博”“西南政务影响力奖”“2014中国旅游互联网创新实践奖”。推动旅游业商业模式创新是关键。通过连续四年举办“全球旅游网络营运商合作交流会”,本地企业通过与国内外在线OTA企业“与狼共舞”,实现自我锻炼发展壮大,推动携程、途牛等国内外大型OTA企业落户四川。

      五年来,四川旅游创新驱动、健康发展,用新动能推动产业持续高位发展。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造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

  • 2017年05月24日 09时1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阿坝州黑水县羊茸哈德村的秋色

     

      2016年9月,“熊猫走世界·美丽中国”活动德国柏林启动仪式上的熊猫“快闪”活动。

      四川旅游发力冲刺——

      近年来,四川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把旅游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和推动。旅游业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为我省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消费发挥了重要作用。数据显示,我省连续三年旅游总收入增长超千亿元,2016年旅游总收入达到7706亿元,是2010年的4倍。入境游客从2010年的105万人次到2016年首超300万人次,达到309万人次,年均增速13.5%,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国家5A级景区,我省已有12个。

      四川旅游用坚实的步伐,建成了旅游经济大省。就在不久前,好消息又传来:国家旅游局和四川省政府共同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今年9月11日—16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第22届全体大会将在成都市举行。届时将有100多个国家的部长级贵宾和800多位代表出席大会。朝着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前进,四川旅游更加坚定!

      转型发展,四川旅游“一业兴、百业旺”

      近年来,四川旅游不仅实现了自身的调结构转方式,还推动旅游业成为我省发展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的升级换代成为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力量之一。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意见》(川府发〔2013〕42号)、《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6〔55〕号)等文件,把旅游业纳入四川发展顶层设计。

      抓住投资这一关键,我省连续成功实施旅游投融资“双千亿工程”。通过搭建投资大会、旅博会、股权投资基金等投融资平台,促成旅游资源与资本有效对接。仅2016年我省就实现全年旅游招商签约1350亿元,完成实际投资1042亿元。大投资有力推动了重点旅游项目落地实施,进一步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随着近年来四川旅游业“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我省旅游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发展水平进一步改善。2015年旅游业增加值是2010年末的2.5倍,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10年末提升了2.4个百分点,占第三产业的比重比2010年末提升3.6个百分点。2016年,旅游业助推我省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五年来,旅游业在四川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仅是旅游业自身在空间布局上形成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格局,更推动旅游业成为全省产业格局上的重要增长力量。以破解旅游区域发展不平衡为出发点,以发展县域旅游经济为支撑,突出区域合作、错位发展,大成都、大九寨、大峨眉、大香格里拉、大攀西、大巴山、大川南等重点旅游目的地建设顺利推进。全省形成了“一心、两带、四区”的发展格局,7个市州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率超过30%,成功创建31个省级旅游强县,四川省旅游投资集团获准成立,旅游企业数量超万家,带动相关就业超400万人。2016年,为更好服务五大经济区发展,四川旅游瞄准未来趋势,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串珠成链,启动构建我省“511”旅游发展新格局。可以说,过去的五年,是四川旅游产业发展空间格局优化的五年。

      过去五年,还是四川旅游产业引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五年。近年来,四川旅游业从被纳入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到进入全省现代旅游业和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并列的“1+5”现代服务业大格局,进一步确定了旅游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龙头地位。旅游业不仅成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引领一二三产业转型发展的综合带动型产业。2015年,我省旅游业对GDP和一产业、二产业、三产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分别为15.19%、18.8%、14.98%和14.92%。

      五年来,四川旅游主管部门全力推动旅游业成为四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之一。省委、省政府在旅游工作体制机制、职能编制上加快改革,充实完善了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11个增加到26个。

      在此基础上,涉旅部门务实抓好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调产能上,我省推动使用制造业产能生产旅游装备和商品。在间接去库存上,我省发展旅游目的地商品房短租业务,提供满足多元化旅游需求的度假住宿产品。在补短板上,我省大力推动补齐旅游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短板,助推旅游目的地接待综合能力提升,促进公路、铁路、航空等基础设施建设,助力特色城镇、美丽乡村发展,“厕所革命”成效显著。在做增量上,我省发展了一大批新产品、新线路、新业态,满足市场需求。

      我省还实现了旅游资源观的改革破题。探索打造了各类特色旅游目的地,比如眉山打造以“特色民宿”为核心吸引物的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乐山发展“聚合观光、动态度假”目的地,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特色旅游目的地。不仅如此,我省还创新推出了一批“创意化的文化产品、文化化的实用产品、旅游化的土特产品”,西部首个国家级专业孵化器、四川旅游创新创意孵化园投入运营,四川在中国旅游商品大赛连续两年获得第一,成都创建“购物天堂”,推动打造购物旅游目的地。

      过去五年,我省把全域旅游作为“旅游+”“各行业+旅游”到四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我省以“围绕旅游、共建旅游、主导旅游”为着力点,以“全域布局、全业支撑、全民参与、全程服务”为基本特征的全域旅游模式得到了广泛认可,“旅游+”正在成为“各行业+旅游”,“新型城镇化+旅游”“交通+旅游”“扶贫+旅游”等正在深入实践中。四川旅游资源极为富集的少数民族地区,正通过全域旅游发展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省内28个市县正在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十二五”期间,四川旅游业保持了年均26.9%的高增速,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提档加速,为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五年来,四川旅游高起点融入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部署。

      今年“五一”小长假前夕,在阿坝州黑水县举行的四川省旅游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上公布今年一季度全省旅游扶贫的成绩:全省实现乡村旅游收入6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00亿元。一季度的成绩只是四川旅游业充分发挥脱贫攻坚生力军作用的一个切片。省委、省政府把旅游业纳入全省17个专项扶贫范畴。四川旅游主管部门认真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创新推进“打造景区带动、发展乡村旅游和开发旅游商品”三大旅游扶贫模式。

      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是旅游扶贫的抓手。近年来,省政府出台《关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的指导意见》,创新编制《景区带动扶贫考核细则》(A+++标准),让旅游发展成果惠及贫困户。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省旅发委”)创新推出了四季版的乡村文化旅游节。五年来,我省乡村旅游经营户达到15万余户,带动5000多个村的农村群众致富,形成了环城天府农家、川西藏羌风情、川东北革命老区新貌、川南古村古镇和攀西阳光生态五大乡村旅游发展板块,“大美凉山”“圣洁甘孜”等一批旅游品牌应运而生。

      我省通过完善机制、项目和产业带动推进旅游扶贫。完善机制方面,完成“省地联动、多方参与”旅游扶贫大格局和“1+4+N”旅游扶贫规划体系,形成“打造景区带动型、发展乡村旅游型、开发旅游商品型”三类旅游扶贫模式,并作为全国11个旅游扶贫样板进行推广。项目和产业带动方面,针对贫困地区策划包装“8+30+100”旅游精品招商项目,培育乡村旅游合作社,形成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等旅游扶贫创新发展机制。2016年全省乡村旅游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21%,旅游扶贫工程惠及贫困人口近20万。“十三五”将实施“千A计划”,新建乡村旅游A级景区和旅游扶贫景区650个。

      旅游业是绿色产业,近年来四川旅游业逐渐成为四川藏区发展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的重要支撑。我省联合国内外旅游规划专家,按照谋划、策划、规划、计划流程,高水平编制了全域旅游、318/317最美景观大道、大香格里拉(四川)国际精品旅游区等系列规划。以稻城亚丁开发为突破口,协调发改、环保等部门共同打造稻城亚丁国际精品旅游区建设,引领藏区发展。“十二五”期间,川滇藏三地联动,建设川藏旅游经济带、川滇藏区域旅游合作实验区,打造环贡嘎、环亚丁、环红原国际旅游目的地,进一步开发稻城亚丁、大格聂、金川河谷等,形成“大熊猫、大九寨、大草原、大香格里拉”四大国际旅游品牌,推出10条旅游精品线路,构建“北有九寨黄龙、南有稻城亚丁”发展格局。旅游业促进了四川藏区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2016年全省藏区旅游总收入达到443.4亿元,是2010年的4.6倍,年均增长28.8%。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今后将不断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旅游领域的合作,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事实上,近年来四川旅游大抓机遇,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与丝绸之路沿线的多个省市、国家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与藏甘青合作打造川藏旅游经济走廊、318/317中国最美景观大道。2015年策划组织的“行南丝绸之路·游大熊猫家乡——欧洲熊猫粉丝四川探亲之旅”大型跨国旅游营销活动首次将大熊猫、南丝绸之路与四川旅游完美融合,首次在欧洲招募熊猫粉丝、亮相“四川造”越野车,途经12国,行程2.1万公里,沿途举办16场营销和文化交流活动,荣获2015中国旅游营销创新TOP10第一名。2016年,该活动升级为由国家旅游局主办、省旅发委承办的“熊猫走世界·美丽中国”国际品牌营销活动,受到境内外旅游业界和媒体的高度认可与广泛关注。用美食与旅游串联起“一带一路”,2016年我省还举办了“川菜名馆与四川美食之旅”全球营销活动,境内外169家媒体的宣传阅读量超过了300万次。

      6月25日至30日,2017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将在雅安市举行。四川最重要的旅游节会活动之一落户雅安,不仅将进一步提高雅安“熊猫家源世界茶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将全面展示雅安灾后恢复重建成果和崭新面貌。“5·12”汶川特大地震和“4·20”芦山强烈地震后,我省推动旅游业成为灾后恢复重建的先导产业和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产业,不仅实现灾区旅游业跨越式发展,而且通过旅游带动灾区产业和基础设施重建,向全球展示四川依然美丽安全,重振市场信心。灾后恢复重建中,旅游主管部门主动与职能部门对接,整合全国援建力量,高起点高标准编制灾区旅游业恢复重建规划和实施计划,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城乡建设等方面充分考虑旅游功能。汶川地震灾区打造2个国家5A级景区、60家国家4A级景区,芦山地震灾区打造15家国家4A级景区,雅安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顺利推进,提升了大熊猫、茶马古道、蒙顶山茶等旅游品牌,一大批反映灾区新貌、宜居宜游的新城镇、新村庄、新民居应运而生,乡村度假、农事体验、山地生态旅游等新业态蓬勃兴起。2015年,芦山地震灾区旅游综合收入实现152.3亿元,比震前增长近一倍。

      五年来,四川旅游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富民实效,为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创新驱动,新动能带来持续高位发展

      四川旅游的这五年,是坚持创新驱动的五年。

      旅游营销创新是一抹亮色。按照“搭平台、建机制、构渠道、造事件、做活动、抓载体”思路,我省近年来创新在境外客源地的市场营销,强化在国内客源地的市场营销,提升在旅游目的地的重要节会国际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水平,联动“客源地+目的地”市场营销,实现了各级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的旅游“大营销”格局,提升四川旅游新形象。

      近年来,我省搭建起了广泛参与的营销合作平台,构架起了国内外旅游营销信息传播渠道。境外,以在法国、日本、韩国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等地设立七大境外营销中心为主建设国际营销平台,实现驻客源地常态营销。国内,我省与兄弟省市成立大香格里拉营销联盟,强强联手。与此同时,我省主动参与互联网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加大形象在线展示和产品营销力度,2010年至2016年期间,四川旅游的累计覆盖受众已超过60亿人次。回顾过往几年,营销大事件不断:推出“四川,不仅仅有熊猫”国际旅游新形象和口号;构建了旅游投资大会、旅博会、文化旅游节等“4+4+N”旅游国际节会体系;在博鳌亚洲论坛这一世界重要舞台上,通过举办“博鳌·四川之夜”,发出了四川声音;2017年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22届全体大会即将于今年9月在成都举行……每一次大动作,都成为四川旅游营销的大品牌,收获较多关注。

      入境游,一直是我省旅游营销的重点。近五年来,省旅发委“走出去、引进来”,通过国际直航城市重点客源地营销,借用国家旅游局驻外办事处、航空公司、大型旅游集团等平台邀请了境外媒体及旅行商168批次,约2000余人。不仅如此,我省还深化实施《四川入境旅游奖励办法》。去年,共有超过20家省内入境游接待社获得310多万元的奖励,实现了入境游客增长13%的好成绩,以有限资金最大化撬动了市场。

      同时,我省与旅游相关的社会各方及公众关注的重大事件成为营销亮点。近年来,四川旅游一直探索如何推动旅游产业的重构、旅游服务的创新、旅游管理流程的再造?突破口在智慧旅游。近年来,以智慧旅游建设为抓手,主动推动“互联网+旅游”融合发展,为全国智慧旅游应用示范。

      用创新的思路和理念推动旅游信息化建设是核心。省旅发委与经信、商务、物流等部门对接,促进旅游信息消费和电子商务发展。与交通、公安、气象、测绘、通讯等部门合作,完善跨区域、多部门旅游信息共享交换机制,低成本建成全省旅游运行监管及安全应急管理联动指挥平台和基于北斗兼容系统的户外应急救援平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中国旅游信息化应用的模板。以市州为主体,调动企业积极性,基本建成G5国道(四川段)智慧旅游带、大九寨环线智慧旅游区、13个智慧旅游城市、30个智慧景区。

      构建智慧旅游公众信息服务平台是亮点。为提升游客体验度,我省建立了1+21+N的“www.tsichuan.com”多语种四川旅游资讯网站体系,完成8个语种9个版本的建设,同时在12个国家和地区落地。开发了“四川好玩”中英文APP等系列智慧旅游移动版平台。荣获“十大影响力省级旅游局官方微博”“西南政务影响力奖”“2014中国旅游互联网创新实践奖”。推动旅游业商业模式创新是关键。通过连续四年举办“全球旅游网络营运商合作交流会”,本地企业通过与国内外在线OTA企业“与狼共舞”,实现自我锻炼发展壮大,推动携程、途牛等国内外大型OTA企业落户四川。

      五年来,四川旅游创新驱动、健康发展,用新动能推动产业持续高位发展。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