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质量强省”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2017年03月09日 09时07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泸州质检人员对中小学生进行质量知识教育

     

      我省质检人员检查儿童玩具3C认证

     

     

      从党的十八大提出“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到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再到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国家对质量工作的重视程度日益凸显。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将质量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谋划,全省产品、工程、服务、环境质量整体水平显著提升,有力促进了全省经济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特别是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下,我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从战略高度推进“质量强省”,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去年,全省先后制定发布了《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暨建设质量强省2016年工作计划》《四川省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实施方案》《深化标准化改革服务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工作方案》《四川省天府质量奖评选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促进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数量之多,创历史之最。

      一系列制度层面的设计出台,让质量提升不仅成为四川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十三五”时期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也促进了创新驱动发展,打造出“四川质量”。

      2016年四川产品质量如何

      ●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176种产品8750家企业13513批次产品,合格12872批次,批次合格率为95.3%,较去年同期提高了1.7个百分点。五大经济区产品合格率较2015年均有上升。

      ●在全国率先开展质量对标提升行动;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镇)创建;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2个,总数达253个,连续7年居全国第1;获批1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总数达4个,居全国第1;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获批5个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4个示范创建区,居全国第一。

      ●获得4个西部第一:4家川企荣获第二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列全国第7、西部第1;国检中心27个、省检中心55个,数量均居西部第1;3个市(州)成功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居中西部第1;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全国技术机构工作质量分类监管考核结果,四川Ⅰ类质检机构11家,名列全国第三、西部第1。

      ●全年发生特种设备事故2起,受伤7人,死亡0人,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特种设备安全形势总体良好。

      ●9家企业17个产品获得低碳产品认证,实现我省低碳认证“零”的突破。

      质量对标

      向国内外先进水平靠拢

      去年初,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四川质量对标提升行动”——通过在主导产业重点产品中开展标准对标,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与效益。为此,我省制定下发《四川省质量对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质量对标行动的重点工作。

      就在去年底,我省参照国内外先进标准、技术法规和知名品牌产品实测值,突出安全、健康、环保和主要性能等消费者关注的热点,开展两个批次的重点产品比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绩,四川省质量对标信息公众展示平台对外发布首期对标公告,复混肥料、家具、家电和儿童消费品四大类14种产品的先进指标体系正式向社会公布。

      “质量对标,可以促进企业技术开发、产品质量水平提高以及产品升级的实现。”成都彩虹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很多消费者不明白为什么有的产品要比同类产品贵一些,是因为不清楚产品背后的标准高低问题。质量对标,能让更多消费者识货、认货、选货,购好货。”

      随着我省质量对标行动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产品标准,通过比对先进标准,加快标准升级,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组织方也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方法路径,即由相关部门公布比对产品、比对项目、先进指标体系,引导企业参与对标行动,对达到先进指标的企业经确认后,给予经费奖励和相应支持,以正面激励,反面倒逼的手段,推进质量对标行动顺利开展。

      2017年,我省将配合国家推行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促进标准提档升级,全力推进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逐步消除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产品“质量高差”。最新信息是,省质监局正会同省经信委、省农业厅、省工商局、省食药监局、四川检验检疫局等部门进一步细化措施、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进质量对标提升行动。同时,调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的积极性,加快整合各方技术资源,引导各方参与对标产品先进指标的研究和制定,并要求各地结合产业发展实际,组织辖区重点企业开展质量对标工作,申请达标认定,提升当地优势产业和产品的质量水平,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落实奖励的配套政策也在推进中。我省《质量对标提升行动达标产品认定管理办法》目前正在制定中,2017年,根据管理办法对经认定产品达到先进指标要求的企业,将落实相关优惠奖励政策。

      品牌培育

      特色“四川造”脱颖而出

      新春伊始,省质量强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又忙起来。刚完成四川名牌的评选,第三届中国质量奖申报工作又在紧锣密鼓推进中。对企业进行申报辅导、专题讲解申报政策文件及申报相关要求……帮助“四川造”全力以赴,冲刺中国质量奖。

      去年,我省的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院、解放军5719工厂等4家企业获得第二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列西部第一。按照我省发布的《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提质增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4家企业领到了省政府给予的总共400万元的奖励。

      这是4家企业通过努力取得的最高质量荣誉和质量成就,它们是我省质量工作的标杆。作为蝉联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的优秀企业,川航创造了“基于客户接触点的全流程管理方法”,推行的“五维循环”“九大联动”质量管理模式,和解放军5719工厂“一个平台、三多融合”的问题导向式自主化柔性管理模式、通威股份“基于一票否决权的三线三级质量管理模式”、成飞研究所“基于自主创新的先进飞行器精益研发质量管理体系”,都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评价。

      今年2月,备受关注的第十二届四川名牌出炉:成都彩虹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416家企业的1564个产品获得四川名牌产品称号,包括93个服务业四川名牌。

      蝉联四川名牌的武胜县醉巴斯麻辣牛肉食品有限公司,几乎每年都会参加四川组织的相关推介活动,“年年都有新收获。”该公司负责人说,“在好几个城市展销时,几万元的产品,总是在很短时间内就被抢购一空。”

      连续参加了3年“川货全国行”活动的四川蒙顶山茶业有限公司,“针对不同消费群体专门设计个性包装,正是通过品牌展学到的点子。”雅安市名山区茶叶协会负责人表示,向全国知名品牌企业学习,将蒙顶山茶推广到全国多地,对拓展市场有很好的效果。

      自2014年省政府组织开展“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市场拓展三大活动以来,我省已累计组织了5000余家企业,赴省外几十个城市开展了70余站(场)活动,全面提升了“川字号”产品和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四川名牌成为拓展活动的主要力量。

      品牌是企业乃至区域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代表着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升级方向。去年以来,省质量强省办各成员单位立足职能推进品牌建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经信部门新培育工业品牌示范试点企业38家;农业部门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16个;住建部门培育“天府杯奖”工程91个;工商部门培育中国驰名商标278个;农业部门、质监部门新培育地标保护产品12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1个、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9个、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5个、中国质量奖提名奖4个、四川名牌1564个;检验检疫部门培育国家级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3个。四川一大批具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品牌脱颖而出,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富民强省作出了积极贡献。

      品牌培育方面,今年,我省还有更多动作:

      ——围绕《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大力实施产品强质工程,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提高四川造产品的可靠性、美誉度和竞争力;

      ——鼓励名牌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创造一批“四川制造”“四川服务”先进标准,推动国家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实施,形成对外竞争新优势;

      ——积极推行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定期公布社会责任报告,强化诚信自律,自觉践行对社会、消费者的质量承诺,将质量管理和品牌创建的成功经验向产业链两端延伸推广,带动更多企业走品牌发展之路……

      质量共治

      多股力量“拧成一股绳”

      质量品牌明显加强、环境整洁舒适、街道宽敞优美、出门办事方便、生活更加舒心……这是近两年不少宜宾市民的感受。去年,经国家质检总局专家组考核验收并向社会公示,宜宾被正式命名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立体化推进质量治理,构建“大质量”格局,被认为是宜宾成为“示范”的“成功之道”。

      宜宾只是我省推进质量建设向多元共治“大质量”格局转变的亮点之一。在此之前,成都、泸州皆成功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3个示范城市有其共同点:强化政策引导,促进政府从监管质量转向主导质量发展;建立质量分析、信息共享、联合打假、质量建设示范推广等制度,建立健全了联合执法机制,在企业中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逐步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社会氛围。“质量从来就不是质监部门单一的工作,它涉及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各界与千家万户,需要全社会的重视与支持。城市质量也不是单纯的产品质量,而是一个大质量概念。”省质量强省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的质量强省工作之所以硕果累累,得益于近年来四川坚持以质量推进经济新发展,以质量促进转型新跨越,以质量创造竞争新优势,构建政府监管、市场调节、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五位一体”质量工作机制,走质量和效益型发展之路。

      以“质量强省”为主线,省质量强省办成员单位强化合作,联合联动开展各类专项治理活动,保持了打假治劣的高压态势。

      住建、消防、质监、安监等部门联合开展安全生产专项督查;公安、质监联合开展机动车检测机构专项治理;经信、公安、交通、安监等部门联合开展危化品罐车安全整治;公安、交通、工商等部门联合开展汽车生产、销售、维修、检验领域专项检查;发改、经信、环保等部门联合对钢材、电解铝行业进行产能专项整治;旅游联合公安、交通、卫生等部门开展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同时,卫计、科技、水利、食药、检验检疫也结合各自职能,开展了各类专项治理活动。通过部门联动共治,全省产品、工程质量稳步提升,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环境质量大为改善,质量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去年9月“质量月”期间,我省以“提升供给质量、建设质量强省”为主题,开展了质量宣传、质量整治等47项主题活动。经信部门组织开展“质量标杆”经验交流活动,旅游部门开展“规范旅游发展,加强行业自律”主题活动,人社部门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住建部门开展“监督执法检查和两年行动万里行活动”,农业部门开展“捍卫田间·守护舌尖”主题宣传活动,工商部门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检验检疫部门开展“技术服务企业”活动,质监部门组织开展“园区质量行”“阳光纤检进高校”和世界标准日、世界计量日、世界认可日等群众性质量活动。

      成效不断显现:成都、泸州、宜宾成功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之后,巴中、绵阳获批开展创建活动。“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已获命名的22个示范城市中,我省占3个,在中西部处于第1位。大力实施的质量强省“细胞工程”,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镇)创建活动,攀枝花、西昌、简阳贾家镇等27个市、县(市、区)、镇政府出台质量强市(镇)创建计划,积极创建省级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镇)。泸州纳溪、德阳什邡、自贡沿滩等10个市、县(市、区)、镇成功创建省级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镇),我省成为中西部地区抓质量、抓管理、强质量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大力推动有机产业发展,蒲江、西充、宝兴、青川、旺苍5个县成功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通江、纳溪、洪雅、平昌4个县成功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有机产品认证区创建活动,已培育安岳、大邑、中江、万源等16个省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

      逗硬考核

      质量“指挥棒”助力区域发展

      2016年,四川有两个关于质量的考核结果值得关注。国务院对四川质量工作考核为“B”级,实现了提档升位的预期目标。与此同时,我省首次进行的市(州)政府质量考核结果公布:成都、泸州2市为A级,德阳、自贡、达州等14市为B级,其余市(州)为C级。“通过发挥质量考核‘指挥棒’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省21个市(州)主要农产品安全检测合格率在96%以上,多个市(州)工业品合格率稳步提高,食品药品、水利工程等领域质量均有较大幅度提升。”省质量强省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2015年底开始,21个市(州)政府按照考核要点及评分细则开展自查,向省质量强省办报送2015年度质量工作成效、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建议的自评报告。随后,省质量强省办组织30名专家,对各地报送的自评报告进行了文审初评,确定了实地核查重点。一个月之后,省质量强省办组建由厅局领导任组长的10个考核组,对21个市(州)、32个县(市、区)和93家企业进行实地核查,发放问卷调查上千份,重点对文审初评确定的重点事项、舆情收集反映的问题等进行现场验证核实,同时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从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等领域,开展了居民对政府质量工作的满意度调查。根据考核办法,得到通报表扬的A级市(州)政府,有关部门将在资金支持、项目安排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发生区域性、系统性质量安全事件的,质量工作为D级,政府有关领导干部不得参加年度评奖、授予荣誉称号等,省政府也将收紧或暂停对该地区各项质量奖励和政策支持的核准审批。

      四川大学商学院教授童利忠参与了此次质量考核。这位在质量管理领域深耕了20多年的资深专家认为,通过市(州)质量考核这个“指挥棒”,全省的质量水平都得到了一次全面的提升。“以前,各市(州)政府对质量工作的重视度差别很大,质量意识和投入力度也参差不齐,市(州)质量考核,相当于是将质量效益理念从国家和省级层面,直接传递到了各市(州)政府以及更基层的地方。”

      有数据为证:21个市(州)都出台了质量强市(州)的实施意见,成立了质量强市(州)领导小组,建立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等大质量工作机制;成都、德阳、乐山等市(州)设立了政府质量奖;宜宾、乐山、泸州等多个市(州)将质量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强化县级政府质量工作……

      在政府质量工作考核的带动下,各地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创新质量工作,出新招、出实招、出硬招提升质量总体水平,有力推动了质量的发展。

      制定质量政策、抓质量对标提升行动和品牌培育、大力开展质量强市示范创建和质量工作共治,不断推进质量工作考核和质量宣传引领……多管齐下,四川产品质量得到提升,一批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百年老店”、“四川造”品牌,闪耀出万丈光芒。

      以“质量强省”促供给侧改革,四川正昂首迈入“质量时代”。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以“质量强省”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2017年03月09日 09时07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泸州质检人员对中小学生进行质量知识教育

     

      我省质检人员检查儿童玩具3C认证

     

     

      从党的十八大提出“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到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再到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国家对质量工作的重视程度日益凸显。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将质量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谋划,全省产品、工程、服务、环境质量整体水平显著提升,有力促进了全省经济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特别是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下,我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从战略高度推进“质量强省”,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去年,全省先后制定发布了《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暨建设质量强省2016年工作计划》《四川省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实施方案》《深化标准化改革服务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工作方案》《四川省天府质量奖评选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促进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数量之多,创历史之最。

      一系列制度层面的设计出台,让质量提升不仅成为四川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十三五”时期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也促进了创新驱动发展,打造出“四川质量”。

      2016年四川产品质量如何

      ●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176种产品8750家企业13513批次产品,合格12872批次,批次合格率为95.3%,较去年同期提高了1.7个百分点。五大经济区产品合格率较2015年均有上升。

      ●在全国率先开展质量对标提升行动;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镇)创建;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2个,总数达253个,连续7年居全国第1;获批1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总数达4个,居全国第1;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获批5个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4个示范创建区,居全国第一。

      ●获得4个西部第一:4家川企荣获第二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列全国第7、西部第1;国检中心27个、省检中心55个,数量均居西部第1;3个市(州)成功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居中西部第1;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全国技术机构工作质量分类监管考核结果,四川Ⅰ类质检机构11家,名列全国第三、西部第1。

      ●全年发生特种设备事故2起,受伤7人,死亡0人,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特种设备安全形势总体良好。

      ●9家企业17个产品获得低碳产品认证,实现我省低碳认证“零”的突破。

      质量对标

      向国内外先进水平靠拢

      去年初,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四川质量对标提升行动”——通过在主导产业重点产品中开展标准对标,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与效益。为此,我省制定下发《四川省质量对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质量对标行动的重点工作。

      就在去年底,我省参照国内外先进标准、技术法规和知名品牌产品实测值,突出安全、健康、环保和主要性能等消费者关注的热点,开展两个批次的重点产品比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绩,四川省质量对标信息公众展示平台对外发布首期对标公告,复混肥料、家具、家电和儿童消费品四大类14种产品的先进指标体系正式向社会公布。

      “质量对标,可以促进企业技术开发、产品质量水平提高以及产品升级的实现。”成都彩虹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很多消费者不明白为什么有的产品要比同类产品贵一些,是因为不清楚产品背后的标准高低问题。质量对标,能让更多消费者识货、认货、选货,购好货。”

      随着我省质量对标行动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产品标准,通过比对先进标准,加快标准升级,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组织方也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方法路径,即由相关部门公布比对产品、比对项目、先进指标体系,引导企业参与对标行动,对达到先进指标的企业经确认后,给予经费奖励和相应支持,以正面激励,反面倒逼的手段,推进质量对标行动顺利开展。

      2017年,我省将配合国家推行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促进标准提档升级,全力推进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逐步消除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产品“质量高差”。最新信息是,省质监局正会同省经信委、省农业厅、省工商局、省食药监局、四川检验检疫局等部门进一步细化措施、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进质量对标提升行动。同时,调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的积极性,加快整合各方技术资源,引导各方参与对标产品先进指标的研究和制定,并要求各地结合产业发展实际,组织辖区重点企业开展质量对标工作,申请达标认定,提升当地优势产业和产品的质量水平,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落实奖励的配套政策也在推进中。我省《质量对标提升行动达标产品认定管理办法》目前正在制定中,2017年,根据管理办法对经认定产品达到先进指标要求的企业,将落实相关优惠奖励政策。

      品牌培育

      特色“四川造”脱颖而出

      新春伊始,省质量强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又忙起来。刚完成四川名牌的评选,第三届中国质量奖申报工作又在紧锣密鼓推进中。对企业进行申报辅导、专题讲解申报政策文件及申报相关要求……帮助“四川造”全力以赴,冲刺中国质量奖。

      去年,我省的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院、解放军5719工厂等4家企业获得第二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列西部第一。按照我省发布的《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提质增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4家企业领到了省政府给予的总共400万元的奖励。

      这是4家企业通过努力取得的最高质量荣誉和质量成就,它们是我省质量工作的标杆。作为蝉联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的优秀企业,川航创造了“基于客户接触点的全流程管理方法”,推行的“五维循环”“九大联动”质量管理模式,和解放军5719工厂“一个平台、三多融合”的问题导向式自主化柔性管理模式、通威股份“基于一票否决权的三线三级质量管理模式”、成飞研究所“基于自主创新的先进飞行器精益研发质量管理体系”,都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评价。

      今年2月,备受关注的第十二届四川名牌出炉:成都彩虹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416家企业的1564个产品获得四川名牌产品称号,包括93个服务业四川名牌。

      蝉联四川名牌的武胜县醉巴斯麻辣牛肉食品有限公司,几乎每年都会参加四川组织的相关推介活动,“年年都有新收获。”该公司负责人说,“在好几个城市展销时,几万元的产品,总是在很短时间内就被抢购一空。”

      连续参加了3年“川货全国行”活动的四川蒙顶山茶业有限公司,“针对不同消费群体专门设计个性包装,正是通过品牌展学到的点子。”雅安市名山区茶叶协会负责人表示,向全国知名品牌企业学习,将蒙顶山茶推广到全国多地,对拓展市场有很好的效果。

      自2014年省政府组织开展“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市场拓展三大活动以来,我省已累计组织了5000余家企业,赴省外几十个城市开展了70余站(场)活动,全面提升了“川字号”产品和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四川名牌成为拓展活动的主要力量。

      品牌是企业乃至区域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代表着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升级方向。去年以来,省质量强省办各成员单位立足职能推进品牌建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经信部门新培育工业品牌示范试点企业38家;农业部门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16个;住建部门培育“天府杯奖”工程91个;工商部门培育中国驰名商标278个;农业部门、质监部门新培育地标保护产品12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1个、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9个、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5个、中国质量奖提名奖4个、四川名牌1564个;检验检疫部门培育国家级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3个。四川一大批具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品牌脱颖而出,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富民强省作出了积极贡献。

      品牌培育方面,今年,我省还有更多动作:

      ——围绕《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大力实施产品强质工程,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提高四川造产品的可靠性、美誉度和竞争力;

      ——鼓励名牌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创造一批“四川制造”“四川服务”先进标准,推动国家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实施,形成对外竞争新优势;

      ——积极推行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定期公布社会责任报告,强化诚信自律,自觉践行对社会、消费者的质量承诺,将质量管理和品牌创建的成功经验向产业链两端延伸推广,带动更多企业走品牌发展之路……

      质量共治

      多股力量“拧成一股绳”

      质量品牌明显加强、环境整洁舒适、街道宽敞优美、出门办事方便、生活更加舒心……这是近两年不少宜宾市民的感受。去年,经国家质检总局专家组考核验收并向社会公示,宜宾被正式命名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立体化推进质量治理,构建“大质量”格局,被认为是宜宾成为“示范”的“成功之道”。

      宜宾只是我省推进质量建设向多元共治“大质量”格局转变的亮点之一。在此之前,成都、泸州皆成功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3个示范城市有其共同点:强化政策引导,促进政府从监管质量转向主导质量发展;建立质量分析、信息共享、联合打假、质量建设示范推广等制度,建立健全了联合执法机制,在企业中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逐步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社会氛围。“质量从来就不是质监部门单一的工作,它涉及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各界与千家万户,需要全社会的重视与支持。城市质量也不是单纯的产品质量,而是一个大质量概念。”省质量强省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的质量强省工作之所以硕果累累,得益于近年来四川坚持以质量推进经济新发展,以质量促进转型新跨越,以质量创造竞争新优势,构建政府监管、市场调节、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五位一体”质量工作机制,走质量和效益型发展之路。

      以“质量强省”为主线,省质量强省办成员单位强化合作,联合联动开展各类专项治理活动,保持了打假治劣的高压态势。

      住建、消防、质监、安监等部门联合开展安全生产专项督查;公安、质监联合开展机动车检测机构专项治理;经信、公安、交通、安监等部门联合开展危化品罐车安全整治;公安、交通、工商等部门联合开展汽车生产、销售、维修、检验领域专项检查;发改、经信、环保等部门联合对钢材、电解铝行业进行产能专项整治;旅游联合公安、交通、卫生等部门开展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同时,卫计、科技、水利、食药、检验检疫也结合各自职能,开展了各类专项治理活动。通过部门联动共治,全省产品、工程质量稳步提升,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环境质量大为改善,质量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去年9月“质量月”期间,我省以“提升供给质量、建设质量强省”为主题,开展了质量宣传、质量整治等47项主题活动。经信部门组织开展“质量标杆”经验交流活动,旅游部门开展“规范旅游发展,加强行业自律”主题活动,人社部门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住建部门开展“监督执法检查和两年行动万里行活动”,农业部门开展“捍卫田间·守护舌尖”主题宣传活动,工商部门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检验检疫部门开展“技术服务企业”活动,质监部门组织开展“园区质量行”“阳光纤检进高校”和世界标准日、世界计量日、世界认可日等群众性质量活动。

      成效不断显现:成都、泸州、宜宾成功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之后,巴中、绵阳获批开展创建活动。“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已获命名的22个示范城市中,我省占3个,在中西部处于第1位。大力实施的质量强省“细胞工程”,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镇)创建活动,攀枝花、西昌、简阳贾家镇等27个市、县(市、区)、镇政府出台质量强市(镇)创建计划,积极创建省级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镇)。泸州纳溪、德阳什邡、自贡沿滩等10个市、县(市、区)、镇成功创建省级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镇),我省成为中西部地区抓质量、抓管理、强质量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大力推动有机产业发展,蒲江、西充、宝兴、青川、旺苍5个县成功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通江、纳溪、洪雅、平昌4个县成功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有机产品认证区创建活动,已培育安岳、大邑、中江、万源等16个省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

      逗硬考核

      质量“指挥棒”助力区域发展

      2016年,四川有两个关于质量的考核结果值得关注。国务院对四川质量工作考核为“B”级,实现了提档升位的预期目标。与此同时,我省首次进行的市(州)政府质量考核结果公布:成都、泸州2市为A级,德阳、自贡、达州等14市为B级,其余市(州)为C级。“通过发挥质量考核‘指挥棒’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省21个市(州)主要农产品安全检测合格率在96%以上,多个市(州)工业品合格率稳步提高,食品药品、水利工程等领域质量均有较大幅度提升。”省质量强省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2015年底开始,21个市(州)政府按照考核要点及评分细则开展自查,向省质量强省办报送2015年度质量工作成效、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建议的自评报告。随后,省质量强省办组织30名专家,对各地报送的自评报告进行了文审初评,确定了实地核查重点。一个月之后,省质量强省办组建由厅局领导任组长的10个考核组,对21个市(州)、32个县(市、区)和93家企业进行实地核查,发放问卷调查上千份,重点对文审初评确定的重点事项、舆情收集反映的问题等进行现场验证核实,同时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从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等领域,开展了居民对政府质量工作的满意度调查。根据考核办法,得到通报表扬的A级市(州)政府,有关部门将在资金支持、项目安排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发生区域性、系统性质量安全事件的,质量工作为D级,政府有关领导干部不得参加年度评奖、授予荣誉称号等,省政府也将收紧或暂停对该地区各项质量奖励和政策支持的核准审批。

      四川大学商学院教授童利忠参与了此次质量考核。这位在质量管理领域深耕了20多年的资深专家认为,通过市(州)质量考核这个“指挥棒”,全省的质量水平都得到了一次全面的提升。“以前,各市(州)政府对质量工作的重视度差别很大,质量意识和投入力度也参差不齐,市(州)质量考核,相当于是将质量效益理念从国家和省级层面,直接传递到了各市(州)政府以及更基层的地方。”

      有数据为证:21个市(州)都出台了质量强市(州)的实施意见,成立了质量强市(州)领导小组,建立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等大质量工作机制;成都、德阳、乐山等市(州)设立了政府质量奖;宜宾、乐山、泸州等多个市(州)将质量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强化县级政府质量工作……

      在政府质量工作考核的带动下,各地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创新质量工作,出新招、出实招、出硬招提升质量总体水平,有力推动了质量的发展。

      制定质量政策、抓质量对标提升行动和品牌培育、大力开展质量强市示范创建和质量工作共治,不断推进质量工作考核和质量宣传引领……多管齐下,四川产品质量得到提升,一批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百年老店”、“四川造”品牌,闪耀出万丈光芒。

      以“质量强省”促供给侧改革,四川正昂首迈入“质量时代”。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