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再上新台阶

  • 2017年12月05日 09时2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宜宾市江安县江安镇江安村四号农村公路

     

      宜宾市江安县怡乐镇农建综合示范区

     

      宜宾市翠屏区名威镇燕山村的山平塘

      长江东去,浩浩汤汤。

      宜宾,万里长江第一城。奔腾的金沙江水和辗转千里的岷江之水在这里汇合,激荡着川南古城的千年乐章。这座城,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水的灵动,水的魅力,给这座江城增添无限色彩。

      近年来,宜宾市通过大力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科学规划引领建设,以建设促农村发展,以改革增添农建活力。坚持念好水、地、路、投、服、制、科、产“八字”经,不断夯实水、地、路“三个基础”,创新投入、服务和管水“三个制度”,融合一二三产业,逐步实现水活、村美、民富。

      兴水、改地、畅路夯实乡村振兴的三个基础

      振兴乡村靠产业,产业发展离不开农田水利的支撑。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核心是水、地、路。对于地处川南丘区的宜宾而言,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地形崎岖,工程性、地质性缺水严重。

      如何补足短板?宜宾给出的答案掷地有声:以水兴业、以水富民、以水美村,建设“一十百千万”(一个灌区、十座水库、百处水厂、千口塘坝、万里渠道)水利工程,强水源、配水网、重水效。

      兴水的首要,在于强水源。三年来,搭上国家发展骨干水源工程的快车,宜宾建成中型水库4座,另有6座中型水库正加速建设。其中,长宁县的东山水库,仅一年时间就完成28个专题并开工建设。兴水的难点,在于配水网,亦即打通农田水利的“最后一公里”。抓住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的机遇,宜宾启动建设国家“172”重大项目,累计争取小农水重点县项目31次,新增有效灌面50万亩。兴水的关键,在于提高用水效率,把农业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作为战略性措施,发展高效节水灌溉20万亩。

      有了水,也要肥沃的土地。以改地为抓手,目标锁定建“田成方、路相通、林成网、渠相连、土肥沃”的高标准田系,加快实施田型调整、田间排灌、田间水源、田间机电提灌、田间道路等“五大工程”。

      建设有力度,成绩有厚度。三年来,宜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16万亩。着力实施“金土地”工程,新增耕地7.66万亩。采取土地流转,产水配套,上万亩撂荒地、荒山变成产业区。推进全域绿化,新增营造林64.2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4%以上,成功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

      架起一条致富的“天路”,这是山区农户的心声,也是政府奋斗的目标。三年来,围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四好”目标,宜宾始终坚持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全力打造交通枢纽的“毛细血管”。仅这一项,每年宜宾市财政都要拿出5000万元。

      投入有强度,建设有速度。三年间,全市累计撬动投入农村公路建设资金70亿元,全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1.8万公里,实现乡镇通村公路硬化率、县级交通质量监督覆盖率、乡镇客货运输网络覆盖率全达标。

      投入、服务、管水创新工程建设管护的三个制度

      这是一组摆在所有人面前的必答题:钱从哪里来?工程建设如何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水质咋保障?

      150亿元,这是三年来宜宾对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总投入。

      钱究竟从哪里来?审视自身,建设任务繁重,单靠政府唱“独角戏”难以解决;环顾周围,从中央到省上,一场农田水利投融资机制体制的变革正在悄然酝酿。是孤独前行,还是奏响“协奏曲”,答案不言自明。

      2.16亿元,这是三年来宜宾市级财政能拿出的所有建设资金。这笔投入,犹如一个杠杆,撬动了金融、社会的力量,激发了前所未有的潜力和能量。三年来,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以奖代补、鼓励农户投工投劳,宜宾市共引导金融贷款17亿元、社会资本投入70亿元,推动县(区)投入资金达10亿元……

      水,生命之源。对于川南丘区的农村而言,水不仅是兴产的需要,更是通往幸福生活的必备品。三年来,围绕服务脱贫攻坚、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和防汛减灾,宜宾不断推进“饮水安全、水源保障、产水配套、水生态治理、人才支撑”五大水利专项扶贫行动。

      三年来,全市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000平方公里,有效解决176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脱贫6.13万贫困人口,退出75个贫困村,建成幸福美丽新村949个,治理中小河流182.6公里……

      城与水,相伴相生,这是宜宾的荣耀,也是压力。在“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的背景下,以河长制为统揽,宜宾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人水和谐、共融共生”纳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范畴。变河湖保护管理的部门负责制为党政首长负责制,相关工作经验得到水利部点赞。

      如今,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河湖管理责任体系雏形已现,宜宾市3220名各级河长履职到位。全省范围内,首创“河长卡”,将河长负责的河流名称、联络员单位、六大任务、四张清单、职责任务印在卡片上,发放到河长手中,最终把河湖治理与保护的责任结合到“一河一策”中。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技支撑三大产业融合发展

      宜宾,酒香飘溢;宜宾,茶香醇厚;宜宾,竹林繁密。这些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课题。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推进,科技支撑如何强化……一系列问题,指向核心本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六个加快建成”注入马力。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在宜宾,当地始终坚持科技引领、融合发展,不断擦亮农业这块“金字招牌”。

      看科技支撑。通过科教兴市战略,推进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慧园区发展。开发推广节水、节肥、节药新技术,开发的低山茶园云雾系统,实现了一水浇灌“万亩田”,人工改变小气候;建设农村供水厂在线智能监控系统,实现管水、治水信息化和智能化;扩展“万亩林亿元钱”工程,去年以来林业产值达33亿元。

      看产业融合。做强一产,牢牢把握“茶牛猪竹桑”本土支柱产业,培育龙头企业220户,产值超亿元以上59户,发展家庭农场0.38万户、专合社0.51万个。推进百万亩五粮液酿酒专用粮基地建设,“天府龙芽”公共品牌荣获国际茶叶组织“世界名茶”,宜宾被授予“世界著名茶乡”称号。

      做大二产。巩固提升名优白酒、综合能源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培育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通用航空、新材料、节能环保、医药器械、页岩气等高端成长型新兴产业和绿色食品加工业。

      做活三产,围绕“旅游、文化、产业、互联网”四大功能,建成农建综合示范区21个,面积达20万亩,示范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举办红高粱节等乡村文化节活动100余场次,带动宜宾市乡村旅游年产值达100亿元。

      一张张成绩单,一个个喜讯,建立在布满川南丘区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之上。

      建设改革并举带来幸福水与活水

      又到了年底交卷的时刻。

      宜宾答卷漂亮:今年,全市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综合示范区11个,覆盖25.16万农村人口,建设规模20.02万亩,均超过计划目标。目前,宜宾市的农村饮水安全集中工程供水率达到76%,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40%,关键数据领先全省。

      成绩的背后,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那就是改革。把水引到千家万户,把水引进田间地头。这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基础目标,“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则是探索的方向和重点。

      今年以来,坚持改革方向不动,围绕引来幸福水和活水,宜宾在工程建设管理、目标考核、用水管水方面集中发力,突破一个又一个关口。在全省范围内,将工程管护、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向纵深。

      谋建设:“双重保险”引来幸福水

      农田水利,重在建设。项目咋推进,是摆在眼前实实在在的问题。

      结合自身实际,在项目建设推动方面,宜宾探索出充实指挥机构、逗硬考核的“双重保险”措施。

      第一道保险,是健全宜宾市县两级农建指挥机构。以市县两级政府相关负责人牵头,负责农田水利建设全过程。指挥机构负责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制定全市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规划,研究解决农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宜宾市水务局领导担任。十县(区)也相应成立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机构。同时市县两级均落实了具体工作人员。此外,宜宾还组建了以市委主要领导为主任的宜长兴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临时委员会,以党政负责人带头的方式,推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第二道保险,是逗硬考核。在目标管理、成绩考核层面,宜宾市委、市政府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纳入了地方政府目标管理,落实了区(县)政府主体责任制。同时,对负责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的相关部门、相关县(区)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督查工作,定期督查,每两月一次。

      宜宾不断完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绩效考核,如今对于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目标、重点项目,考核结果在全市进行通报,对获得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的县(区),予以奖励。制定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政策性文件,配套了实施细则,发挥政策扶持引领作用。

      依靠层层压实责任的建设,在宜宾的治水示范区内,已累计有6.13万贫困人口实现精准脱贫,“幸福水”实至名归。

      筹用管:“两个改变”引出活水

      这是成绩,也是压力:今年入冬以来,宜宾市修复水毁工程4885处,新修加固堤防22.98公里,建设村镇供水工程23处,新修维护水池水窖2186处,新修维护灌溉机井25口,新修维护泵站81座。

      这是终极目标:水利工程要让老百姓用得起、用得好,发挥长效。

      这是实现路径:购买社会服务,实现工程物业化管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用市场激发活力。

      看管护变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三分建、七分管,在宜宾,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当地不断探索水利工程股权量化。基础一步,是“多权同确”确定每一处水利工程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明确管护单位。关键一步,是通过购买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运营维护,实现工程的“物业化管理”。在翠屏区,当地采取政府补助购买服务资金20%的方式,推行向社会力量购买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服务的试点工作。今年,翠屏区财政出资4000元,聘请河段巡长2人,落实6000元聘请护河工4人。筠连县购买社会服务保证定水河县城段保洁……一次次探索之后,管护责任越来越明确,管护效果越来越“巴适”,工程使用效果越来越好。

      看农业水价收取变化,宜宾早早明确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把水当成商品。在此基础上,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按照计水量、确水权、核水价、节水奖、购服务的改革思路,促进农业用水市场化、资源利用节约化。如今,宜宾市的区县完成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本底调查,拟订了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工程管理更精细、用水更精准、水渠更畅通,这是正发生在宜宾土地上的故事,也是正回荡在乡村里的欢歌。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宜宾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再上新台阶

  • 2017年12月05日 09时2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宜宾市江安县江安镇江安村四号农村公路

     

      宜宾市江安县怡乐镇农建综合示范区

     

      宜宾市翠屏区名威镇燕山村的山平塘

      长江东去,浩浩汤汤。

      宜宾,万里长江第一城。奔腾的金沙江水和辗转千里的岷江之水在这里汇合,激荡着川南古城的千年乐章。这座城,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水的灵动,水的魅力,给这座江城增添无限色彩。

      近年来,宜宾市通过大力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科学规划引领建设,以建设促农村发展,以改革增添农建活力。坚持念好水、地、路、投、服、制、科、产“八字”经,不断夯实水、地、路“三个基础”,创新投入、服务和管水“三个制度”,融合一二三产业,逐步实现水活、村美、民富。

      兴水、改地、畅路夯实乡村振兴的三个基础

      振兴乡村靠产业,产业发展离不开农田水利的支撑。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核心是水、地、路。对于地处川南丘区的宜宾而言,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地形崎岖,工程性、地质性缺水严重。

      如何补足短板?宜宾给出的答案掷地有声:以水兴业、以水富民、以水美村,建设“一十百千万”(一个灌区、十座水库、百处水厂、千口塘坝、万里渠道)水利工程,强水源、配水网、重水效。

      兴水的首要,在于强水源。三年来,搭上国家发展骨干水源工程的快车,宜宾建成中型水库4座,另有6座中型水库正加速建设。其中,长宁县的东山水库,仅一年时间就完成28个专题并开工建设。兴水的难点,在于配水网,亦即打通农田水利的“最后一公里”。抓住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的机遇,宜宾启动建设国家“172”重大项目,累计争取小农水重点县项目31次,新增有效灌面50万亩。兴水的关键,在于提高用水效率,把农业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作为战略性措施,发展高效节水灌溉20万亩。

      有了水,也要肥沃的土地。以改地为抓手,目标锁定建“田成方、路相通、林成网、渠相连、土肥沃”的高标准田系,加快实施田型调整、田间排灌、田间水源、田间机电提灌、田间道路等“五大工程”。

      建设有力度,成绩有厚度。三年来,宜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16万亩。着力实施“金土地”工程,新增耕地7.66万亩。采取土地流转,产水配套,上万亩撂荒地、荒山变成产业区。推进全域绿化,新增营造林64.2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4%以上,成功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

      架起一条致富的“天路”,这是山区农户的心声,也是政府奋斗的目标。三年来,围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四好”目标,宜宾始终坚持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全力打造交通枢纽的“毛细血管”。仅这一项,每年宜宾市财政都要拿出5000万元。

      投入有强度,建设有速度。三年间,全市累计撬动投入农村公路建设资金70亿元,全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1.8万公里,实现乡镇通村公路硬化率、县级交通质量监督覆盖率、乡镇客货运输网络覆盖率全达标。

      投入、服务、管水创新工程建设管护的三个制度

      这是一组摆在所有人面前的必答题:钱从哪里来?工程建设如何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水质咋保障?

      150亿元,这是三年来宜宾对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总投入。

      钱究竟从哪里来?审视自身,建设任务繁重,单靠政府唱“独角戏”难以解决;环顾周围,从中央到省上,一场农田水利投融资机制体制的变革正在悄然酝酿。是孤独前行,还是奏响“协奏曲”,答案不言自明。

      2.16亿元,这是三年来宜宾市级财政能拿出的所有建设资金。这笔投入,犹如一个杠杆,撬动了金融、社会的力量,激发了前所未有的潜力和能量。三年来,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以奖代补、鼓励农户投工投劳,宜宾市共引导金融贷款17亿元、社会资本投入70亿元,推动县(区)投入资金达10亿元……

      水,生命之源。对于川南丘区的农村而言,水不仅是兴产的需要,更是通往幸福生活的必备品。三年来,围绕服务脱贫攻坚、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和防汛减灾,宜宾不断推进“饮水安全、水源保障、产水配套、水生态治理、人才支撑”五大水利专项扶贫行动。

      三年来,全市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000平方公里,有效解决176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脱贫6.13万贫困人口,退出75个贫困村,建成幸福美丽新村949个,治理中小河流182.6公里……

      城与水,相伴相生,这是宜宾的荣耀,也是压力。在“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的背景下,以河长制为统揽,宜宾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人水和谐、共融共生”纳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范畴。变河湖保护管理的部门负责制为党政首长负责制,相关工作经验得到水利部点赞。

      如今,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河湖管理责任体系雏形已现,宜宾市3220名各级河长履职到位。全省范围内,首创“河长卡”,将河长负责的河流名称、联络员单位、六大任务、四张清单、职责任务印在卡片上,发放到河长手中,最终把河湖治理与保护的责任结合到“一河一策”中。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技支撑三大产业融合发展

      宜宾,酒香飘溢;宜宾,茶香醇厚;宜宾,竹林繁密。这些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课题。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推进,科技支撑如何强化……一系列问题,指向核心本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六个加快建成”注入马力。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在宜宾,当地始终坚持科技引领、融合发展,不断擦亮农业这块“金字招牌”。

      看科技支撑。通过科教兴市战略,推进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慧园区发展。开发推广节水、节肥、节药新技术,开发的低山茶园云雾系统,实现了一水浇灌“万亩田”,人工改变小气候;建设农村供水厂在线智能监控系统,实现管水、治水信息化和智能化;扩展“万亩林亿元钱”工程,去年以来林业产值达33亿元。

      看产业融合。做强一产,牢牢把握“茶牛猪竹桑”本土支柱产业,培育龙头企业220户,产值超亿元以上59户,发展家庭农场0.38万户、专合社0.51万个。推进百万亩五粮液酿酒专用粮基地建设,“天府龙芽”公共品牌荣获国际茶叶组织“世界名茶”,宜宾被授予“世界著名茶乡”称号。

      做大二产。巩固提升名优白酒、综合能源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培育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通用航空、新材料、节能环保、医药器械、页岩气等高端成长型新兴产业和绿色食品加工业。

      做活三产,围绕“旅游、文化、产业、互联网”四大功能,建成农建综合示范区21个,面积达20万亩,示范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举办红高粱节等乡村文化节活动100余场次,带动宜宾市乡村旅游年产值达100亿元。

      一张张成绩单,一个个喜讯,建立在布满川南丘区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之上。

      建设改革并举带来幸福水与活水

      又到了年底交卷的时刻。

      宜宾答卷漂亮:今年,全市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综合示范区11个,覆盖25.16万农村人口,建设规模20.02万亩,均超过计划目标。目前,宜宾市的农村饮水安全集中工程供水率达到76%,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40%,关键数据领先全省。

      成绩的背后,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那就是改革。把水引到千家万户,把水引进田间地头。这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基础目标,“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则是探索的方向和重点。

      今年以来,坚持改革方向不动,围绕引来幸福水和活水,宜宾在工程建设管理、目标考核、用水管水方面集中发力,突破一个又一个关口。在全省范围内,将工程管护、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向纵深。

      谋建设:“双重保险”引来幸福水

      农田水利,重在建设。项目咋推进,是摆在眼前实实在在的问题。

      结合自身实际,在项目建设推动方面,宜宾探索出充实指挥机构、逗硬考核的“双重保险”措施。

      第一道保险,是健全宜宾市县两级农建指挥机构。以市县两级政府相关负责人牵头,负责农田水利建设全过程。指挥机构负责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制定全市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规划,研究解决农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宜宾市水务局领导担任。十县(区)也相应成立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机构。同时市县两级均落实了具体工作人员。此外,宜宾还组建了以市委主要领导为主任的宜长兴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临时委员会,以党政负责人带头的方式,推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第二道保险,是逗硬考核。在目标管理、成绩考核层面,宜宾市委、市政府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纳入了地方政府目标管理,落实了区(县)政府主体责任制。同时,对负责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的相关部门、相关县(区)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督查工作,定期督查,每两月一次。

      宜宾不断完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绩效考核,如今对于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目标、重点项目,考核结果在全市进行通报,对获得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的县(区),予以奖励。制定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政策性文件,配套了实施细则,发挥政策扶持引领作用。

      依靠层层压实责任的建设,在宜宾的治水示范区内,已累计有6.13万贫困人口实现精准脱贫,“幸福水”实至名归。

      筹用管:“两个改变”引出活水

      这是成绩,也是压力:今年入冬以来,宜宾市修复水毁工程4885处,新修加固堤防22.98公里,建设村镇供水工程23处,新修维护水池水窖2186处,新修维护灌溉机井25口,新修维护泵站81座。

      这是终极目标:水利工程要让老百姓用得起、用得好,发挥长效。

      这是实现路径:购买社会服务,实现工程物业化管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用市场激发活力。

      看管护变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三分建、七分管,在宜宾,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当地不断探索水利工程股权量化。基础一步,是“多权同确”确定每一处水利工程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明确管护单位。关键一步,是通过购买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运营维护,实现工程的“物业化管理”。在翠屏区,当地采取政府补助购买服务资金20%的方式,推行向社会力量购买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服务的试点工作。今年,翠屏区财政出资4000元,聘请河段巡长2人,落实6000元聘请护河工4人。筠连县购买社会服务保证定水河县城段保洁……一次次探索之后,管护责任越来越明确,管护效果越来越“巴适”,工程使用效果越来越好。

      看农业水价收取变化,宜宾早早明确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把水当成商品。在此基础上,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按照计水量、确水权、核水价、节水奖、购服务的改革思路,促进农业用水市场化、资源利用节约化。如今,宜宾市的区县完成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本底调查,拟订了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工程管理更精细、用水更精准、水渠更畅通,这是正发生在宜宾土地上的故事,也是正回荡在乡村里的欢歌。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