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加强吸附力 推动实现次级突破

  • 2017年01月26日 09时1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泸州国窖大桥。

    泸州保税物流区。

    鸟瞰泸州酒业园区。

    泸州高新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前不久,全省各市州2016年GDP成绩单出炉,泸州市以增速9.5%位居全省第一,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8个百分点。

      转型升级、主动作为、内联外通、调结构稳增长……1.8个百分点,是泸州在经济建设上全面发力、奔跑抢先的生动注解。

      如今,泸州市正积极建设“双两百”城市,打造成渝城市群南部区域中心城市。这个新的历史使命,需要泸州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指引下,进一步加快建设步伐,做强产业,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增强磁力,让泸州区域中心城市效应凸显并不断扩大。

      A

      产业转型升级

      双轮驱动促发展

      1月24日上午,位于泸州市高新区的长江起重机公司生产线一派忙碌。这家异地搬迁的老企业,才开年就已有7000万元的生产订单。泸州市经信委负责人称之为“逆势复苏”。

      复苏的契机,来自于泸州市工业转型引发的“退城入园”。通过异地搬迁技术改造,长江起重机公司等机械装备制造企业“三长”厂迁至泸州国家高新区,获得新生。

      与之对应,去年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7%,比全省平均增速高出3.8个百分点。在泸州看来,经济稳步增长,传统产业举足轻重。

      通过推进精细化管理,提升装置运行水平,实施重大资产重组,建成煤气化(一期)重大转型升级项目,泸天化去年实现营业收入30.28亿元,同比扭亏为盈。作为泸州四大传统支柱产业之一,白酒产业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发力中端市场。去年,泸州酒类制造业比上年增长12.7%。

      传统产业持续向好,动力来自一如既往的转型发展。泸州在扩大总量中调结构、在加快发展中转方式、在优化供给中增效益。去年,泸州工业经济发展主题为“产业创新发展”。

      从“转型发展”到“创新发展”的背后,是传统产业转型步入正轨后泸州的战略考量:通过壮大新兴产业来实现在川南经济区的次级突破。泸州产业发展的目标十分明确:力争到2020年建成长江上游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发展的底气,还源自于依托传统创新中拓展“五新产业”。

      在泸州市开幕的2016年国际酒博会上,由泸州市高新区本土企业研发的酿酒机器人一亮相,便引发围观,部分智能酿造设备更是在研发之初便名花有主。

      依托传统产业基础,泸州创新发展,节能环保设备、医药食品类机器人、智能立体停车等高端装备制造业正进入发展“快车道”。

      去年,上海东方飞马白酒产业创新孵化平台、深远世宁西南无人机中心等项目签约落户泸州,以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规模已超百亿。

      创新前行,引来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大项目。

      华为四川大数据中心落户后,吸引10多家信息企业来泸合作。南瑞集团西部产业基地建成后,带动新材料和新型储能技术、能源互联网等五大产业链发展,形成区域性电工电器产业集群,引领泸州智能电网产业壮大为四川第六个高端成长型产业。

      在产业“转型”与“创新”中,泸州更是巧打“生态牌”,坚持绿色发展。在纳溪竹韵贸易有限公司位于白节镇的精加工家具生产基地,其貌不扬的楠竹正在蜕变。将竹丝与木架、藤条完美结合,一个崭新的竹编摇椅出现在面前,再通过公司统一销售,成套竹编家具最高能卖到10多万元。纳溪区引进竹韵贸易有限公司在白节镇建立竹编家具生产基地,一跃成为当地明星企业。与此同时,新建林竹基地、林下养殖基地,实现林地综合开发利用产值13.9亿元。

      不仅如此,为配合创新发展,泸州积极为产业提供优质的软环境。泸州市制定出台6大类20项涉企政策稳增长意见,涵盖企业融资支持、扩销促产、降低成本、优化服务等,促进泸州产业向着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转型。

      B

      “三抓三主动”

      科学指导增强磁力

      前不久,湖南江麓容大车辆传动股份有限公司与泸州达成协议:投入12亿元,在泸州国家高新区建50万台汽车无级自动变速器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

      2016年,泸州牵手国内第三大电池生产企业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公司。后者将在泸州国家高新区建总产能为10亿安时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西南产业基地项目,30亿元的投资预计可带来每年100亿元的销售收入。

      应接不暇的大手笔建设项目,为泸州打造长江上游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提供了重要发展支撑。

      强大吸引力的背后,是泸州持续推进“三抓三主动”所释放出的强大动力。

      “三抓”,即攻坚克难抓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扎扎实实抓法治;“三主动”,即主动向上使力——争取政策,主动向外借力——招大引强,主动向下发力——改进作风。

      “三抓三主动”成了泸州贯彻落实省委“项目年”部署的利器。

      以“三主动”为例。主动向上使力,泸州谋得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未来红利”:成为全国健康城市试点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全国第二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

      虽身在内陆,却心系世界。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所需项目,2016年初,泸州招商团队便拎起“项目包”,从酒城出发,奔向世界。通过开展定向招商、精准招商,泸州的足迹行至英国、俄罗斯、乌克兰、韩国等国家和我国台湾、上海、北京、广州、南京等地。

      为积极推动项目发展,去年,泸州从全市抽调专兼职人员72人,成立项目推进中心,为项目建设提供“一条龙”服务,统筹推进项目生成包装、申报审批、落地开工、竣工投产等工作,让企业少跑腿。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领域,该市现已储备项目1597个,总投资1.4万亿元。

      在“三抓三主动”指导下,各级各部门压力加大,他们成为泸州市稳增长、促发展的“急先锋”:敢于攻坚破难改革行政效能,敢于创新获取金融支撑,敢于打破框框统筹要素保障。目标所指:稳住传统产业盘活存量,招引新兴产业做大增量。

      新兴产业如南瑞智能电网、华为川渝大数据中心、省信用联社异地灾备大数据中心等一批现代医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企业相继落户各个园区。科学的指导和大胆的突破一起使力,让泸州的发展取得了“未来红利”:被批准成立国家级高新区,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新能源试点城市……

      优秀的环境让泸州的投资在高位顺畅运行,基建投资拉动明显。去年,泸州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30.4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增速比全省平均增速高出6.1个百分点。这为泸州全省的第一增速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仅如此,泸州还积极走出去。去年11月25日-27日,中国酒城·泸州特色产品全国行活动在北京展览馆举行,泸州市设置泸州特装馆,组织33家企业参展。这场泸州特色产品全国行专场推介会上,14家企业现场签约。

      在与会者看来,泸州是著名的“中国酒城”,现已形成基酒储存、包材印务、灌装生产、成品检验、仓储物流等完整的产业集群。此外,泸州还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基础扎实,拥有众多特色、优质的农副产品。

      C

      内联外通

      打造泸州交通新格局

      泸州经济快速增长,交通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7年是泸州市项目投资攻坚年。泸州将高规格、高强度、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尤其突出抓好交通建设大会战——推进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以及综合运输服务城市建设,加快建成川滇黔航运物流中心、区域航空运输中心和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

      这样做是因为泸州尝到了大力发展交通建设的甜头。“十三五”期间,泸州将主动接受成渝双核辐射带动,进一步发挥自身在成渝城市群沿长江发展轴中的引领作用,促进资源整合、产业互补、交通互联,推进川南经济区四市同城化发展,建成成渝经济区南部区域中心。

      随着云龙机场的加快建设,国际航线的即将开通,泸州航空港将变身区域中心机场和国际空港。预计到“十三五”末,国内航线将再增6条达22条,同时开通至新加坡、泰国和我国香港、台湾等的航线,云龙机场旅客吞吐量将达到200万人次。

      为了让泸州真正“快”起来,除机场建设外,泸州还加快“水、公、铁”枢纽建设,实现多种方式交通运输网络无缝覆盖。去年10月12日,泸州、昆明党政主要领导和昭通市政府主要领导等出席签约仪式,在昆明签订泸(州)昆(明)昭(通)港口物流发展合作协议,携手共建昆明-昭通-泸州物流通道,连接泛亚铁路、中欧班列等国际物流通道,打造长江经济带与南亚、东南亚、东盟之间的经济走廊,共同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倡议,近期重点完善和强化昆明-昭通-泸州铁水、公水联运物流通道;远期通过打通金沙江库区航运通道,连接泛亚铁路,共同开拓南亚、东南亚、东盟市场。

      “泸州港目前近可辐射川滇黔渝区域城市,远可通航欧洲、北美等远洋航线。”泸州港务公司总经理黄兢说。泸州港先后开通“泸州—南京—韩国”“泸州—南京—日本”近洋外贸航线、“泸州—武汉—台湾”江海直达班轮、泸州—上海商品汽车滚装班轮、泸州—成都铁水联运集装箱班列。

      2016年1—11月,泸州累计完成水上货运量1815.65万吨,水上货运周转量1498546.94万吨公里,比去年同期增长26.16%,增幅排名全省第一位。这对于泸州建设水运大枢纽,发展港口大物流,打造临港大产业,对外合作大开放,提升GDP,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实施“决胜全面小康,建成区域中心”战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交通内循环上,未来泸州也将得到进一步增强。到2020年底,开行公交线路109条,建制村通车率达到90%,初步实现江阳区、龙马潭区全域化公交化改造,其他区县乡、镇、村条件成熟的,积极开通公交线路。到2020年,新建农村公交客运站7个,设置招呼站183个,初步形成“乡镇有站、集镇有场、大路有棚、小路有牌”的农村公交站点网络。

      城市基础建设方面,今年泸州将重点完成轨道交通1、2号线建设规划编制,全面竣工机场路、沱江六桥及连接线工程,开工建设沱江五桥及连接线、二环路(千凤路段和高新区段),加快推进长江二桥、长江六桥及连接线工程、二环线(纳溪段)建设,新建江阳公园、四川警察学院、纳溪紫荆城等人行通道和华生广场、大龙花园停车场,完成城市道路“白加黑”升级改造,逐步完善城市内的循环交通路网。 (山风 图片由泸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泸州加强吸附力 推动实现次级突破

  • 2017年01月26日 09时1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泸州国窖大桥。

    泸州保税物流区。

    鸟瞰泸州酒业园区。

    泸州高新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前不久,全省各市州2016年GDP成绩单出炉,泸州市以增速9.5%位居全省第一,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8个百分点。

      转型升级、主动作为、内联外通、调结构稳增长……1.8个百分点,是泸州在经济建设上全面发力、奔跑抢先的生动注解。

      如今,泸州市正积极建设“双两百”城市,打造成渝城市群南部区域中心城市。这个新的历史使命,需要泸州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指引下,进一步加快建设步伐,做强产业,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增强磁力,让泸州区域中心城市效应凸显并不断扩大。

      A

      产业转型升级

      双轮驱动促发展

      1月24日上午,位于泸州市高新区的长江起重机公司生产线一派忙碌。这家异地搬迁的老企业,才开年就已有7000万元的生产订单。泸州市经信委负责人称之为“逆势复苏”。

      复苏的契机,来自于泸州市工业转型引发的“退城入园”。通过异地搬迁技术改造,长江起重机公司等机械装备制造企业“三长”厂迁至泸州国家高新区,获得新生。

      与之对应,去年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7%,比全省平均增速高出3.8个百分点。在泸州看来,经济稳步增长,传统产业举足轻重。

      通过推进精细化管理,提升装置运行水平,实施重大资产重组,建成煤气化(一期)重大转型升级项目,泸天化去年实现营业收入30.28亿元,同比扭亏为盈。作为泸州四大传统支柱产业之一,白酒产业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发力中端市场。去年,泸州酒类制造业比上年增长12.7%。

      传统产业持续向好,动力来自一如既往的转型发展。泸州在扩大总量中调结构、在加快发展中转方式、在优化供给中增效益。去年,泸州工业经济发展主题为“产业创新发展”。

      从“转型发展”到“创新发展”的背后,是传统产业转型步入正轨后泸州的战略考量:通过壮大新兴产业来实现在川南经济区的次级突破。泸州产业发展的目标十分明确:力争到2020年建成长江上游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发展的底气,还源自于依托传统创新中拓展“五新产业”。

      在泸州市开幕的2016年国际酒博会上,由泸州市高新区本土企业研发的酿酒机器人一亮相,便引发围观,部分智能酿造设备更是在研发之初便名花有主。

      依托传统产业基础,泸州创新发展,节能环保设备、医药食品类机器人、智能立体停车等高端装备制造业正进入发展“快车道”。

      去年,上海东方飞马白酒产业创新孵化平台、深远世宁西南无人机中心等项目签约落户泸州,以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规模已超百亿。

      创新前行,引来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大项目。

      华为四川大数据中心落户后,吸引10多家信息企业来泸合作。南瑞集团西部产业基地建成后,带动新材料和新型储能技术、能源互联网等五大产业链发展,形成区域性电工电器产业集群,引领泸州智能电网产业壮大为四川第六个高端成长型产业。

      在产业“转型”与“创新”中,泸州更是巧打“生态牌”,坚持绿色发展。在纳溪竹韵贸易有限公司位于白节镇的精加工家具生产基地,其貌不扬的楠竹正在蜕变。将竹丝与木架、藤条完美结合,一个崭新的竹编摇椅出现在面前,再通过公司统一销售,成套竹编家具最高能卖到10多万元。纳溪区引进竹韵贸易有限公司在白节镇建立竹编家具生产基地,一跃成为当地明星企业。与此同时,新建林竹基地、林下养殖基地,实现林地综合开发利用产值13.9亿元。

      不仅如此,为配合创新发展,泸州积极为产业提供优质的软环境。泸州市制定出台6大类20项涉企政策稳增长意见,涵盖企业融资支持、扩销促产、降低成本、优化服务等,促进泸州产业向着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转型。

      B

      “三抓三主动”

      科学指导增强磁力

      前不久,湖南江麓容大车辆传动股份有限公司与泸州达成协议:投入12亿元,在泸州国家高新区建50万台汽车无级自动变速器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

      2016年,泸州牵手国内第三大电池生产企业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公司。后者将在泸州国家高新区建总产能为10亿安时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西南产业基地项目,30亿元的投资预计可带来每年100亿元的销售收入。

      应接不暇的大手笔建设项目,为泸州打造长江上游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提供了重要发展支撑。

      强大吸引力的背后,是泸州持续推进“三抓三主动”所释放出的强大动力。

      “三抓”,即攻坚克难抓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扎扎实实抓法治;“三主动”,即主动向上使力——争取政策,主动向外借力——招大引强,主动向下发力——改进作风。

      “三抓三主动”成了泸州贯彻落实省委“项目年”部署的利器。

      以“三主动”为例。主动向上使力,泸州谋得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未来红利”:成为全国健康城市试点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全国第二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

      虽身在内陆,却心系世界。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所需项目,2016年初,泸州招商团队便拎起“项目包”,从酒城出发,奔向世界。通过开展定向招商、精准招商,泸州的足迹行至英国、俄罗斯、乌克兰、韩国等国家和我国台湾、上海、北京、广州、南京等地。

      为积极推动项目发展,去年,泸州从全市抽调专兼职人员72人,成立项目推进中心,为项目建设提供“一条龙”服务,统筹推进项目生成包装、申报审批、落地开工、竣工投产等工作,让企业少跑腿。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领域,该市现已储备项目1597个,总投资1.4万亿元。

      在“三抓三主动”指导下,各级各部门压力加大,他们成为泸州市稳增长、促发展的“急先锋”:敢于攻坚破难改革行政效能,敢于创新获取金融支撑,敢于打破框框统筹要素保障。目标所指:稳住传统产业盘活存量,招引新兴产业做大增量。

      新兴产业如南瑞智能电网、华为川渝大数据中心、省信用联社异地灾备大数据中心等一批现代医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企业相继落户各个园区。科学的指导和大胆的突破一起使力,让泸州的发展取得了“未来红利”:被批准成立国家级高新区,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新能源试点城市……

      优秀的环境让泸州的投资在高位顺畅运行,基建投资拉动明显。去年,泸州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30.4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增速比全省平均增速高出6.1个百分点。这为泸州全省的第一增速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仅如此,泸州还积极走出去。去年11月25日-27日,中国酒城·泸州特色产品全国行活动在北京展览馆举行,泸州市设置泸州特装馆,组织33家企业参展。这场泸州特色产品全国行专场推介会上,14家企业现场签约。

      在与会者看来,泸州是著名的“中国酒城”,现已形成基酒储存、包材印务、灌装生产、成品检验、仓储物流等完整的产业集群。此外,泸州还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基础扎实,拥有众多特色、优质的农副产品。

      C

      内联外通

      打造泸州交通新格局

      泸州经济快速增长,交通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7年是泸州市项目投资攻坚年。泸州将高规格、高强度、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尤其突出抓好交通建设大会战——推进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以及综合运输服务城市建设,加快建成川滇黔航运物流中心、区域航空运输中心和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

      这样做是因为泸州尝到了大力发展交通建设的甜头。“十三五”期间,泸州将主动接受成渝双核辐射带动,进一步发挥自身在成渝城市群沿长江发展轴中的引领作用,促进资源整合、产业互补、交通互联,推进川南经济区四市同城化发展,建成成渝经济区南部区域中心。

      随着云龙机场的加快建设,国际航线的即将开通,泸州航空港将变身区域中心机场和国际空港。预计到“十三五”末,国内航线将再增6条达22条,同时开通至新加坡、泰国和我国香港、台湾等的航线,云龙机场旅客吞吐量将达到200万人次。

      为了让泸州真正“快”起来,除机场建设外,泸州还加快“水、公、铁”枢纽建设,实现多种方式交通运输网络无缝覆盖。去年10月12日,泸州、昆明党政主要领导和昭通市政府主要领导等出席签约仪式,在昆明签订泸(州)昆(明)昭(通)港口物流发展合作协议,携手共建昆明-昭通-泸州物流通道,连接泛亚铁路、中欧班列等国际物流通道,打造长江经济带与南亚、东南亚、东盟之间的经济走廊,共同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倡议,近期重点完善和强化昆明-昭通-泸州铁水、公水联运物流通道;远期通过打通金沙江库区航运通道,连接泛亚铁路,共同开拓南亚、东南亚、东盟市场。

      “泸州港目前近可辐射川滇黔渝区域城市,远可通航欧洲、北美等远洋航线。”泸州港务公司总经理黄兢说。泸州港先后开通“泸州—南京—韩国”“泸州—南京—日本”近洋外贸航线、“泸州—武汉—台湾”江海直达班轮、泸州—上海商品汽车滚装班轮、泸州—成都铁水联运集装箱班列。

      2016年1—11月,泸州累计完成水上货运量1815.65万吨,水上货运周转量1498546.94万吨公里,比去年同期增长26.16%,增幅排名全省第一位。这对于泸州建设水运大枢纽,发展港口大物流,打造临港大产业,对外合作大开放,提升GDP,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实施“决胜全面小康,建成区域中心”战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交通内循环上,未来泸州也将得到进一步增强。到2020年底,开行公交线路109条,建制村通车率达到90%,初步实现江阳区、龙马潭区全域化公交化改造,其他区县乡、镇、村条件成熟的,积极开通公交线路。到2020年,新建农村公交客运站7个,设置招呼站183个,初步形成“乡镇有站、集镇有场、大路有棚、小路有牌”的农村公交站点网络。

      城市基础建设方面,今年泸州将重点完成轨道交通1、2号线建设规划编制,全面竣工机场路、沱江六桥及连接线工程,开工建设沱江五桥及连接线、二环路(千凤路段和高新区段),加快推进长江二桥、长江六桥及连接线工程、二环线(纳溪段)建设,新建江阳公园、四川警察学院、纳溪紫荆城等人行通道和华生广场、大龙花园停车场,完成城市道路“白加黑”升级改造,逐步完善城市内的循环交通路网。 (山风 图片由泸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