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在“新一线”加速跑

  • 2016年09月09日 10时29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神龙汽车成都工厂航拍图。唐苗 邓小峰 摄

      从开工到产品下线,仅23个月;建筑面积逾54万平方米,比两个“鸟巢”还大。9月7日,神龙汽车成都工厂正式投产,刷新的不仅是“神龙速度”——

      位于新都的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也将揭晓冲刺成绩:项目总投资50.7亿元,去年8月开工,第一辆地铁列车定于本月开出。

      被称为“新一线”城市的成都,领跑速度还可以更快。第4次工业“竞进拉练”活动筹备完毕,成都又一批重点项目和园区建设迎来集中“检阅”,通威太阳能5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6月底已产出第一片“成都造”……

      落实省委省政府“项目年”部署,成都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在全市形成立说立行、你追我赶、乘势而上抓项目的生动局面。

      前7月,全市97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750.0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3.79%,比去年同期增加8.77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投资1235.7亿元,同比增长36.7%,在副省级城市和省内市州中均居第一位。

      一线抓促建:

      项目建设对照目标“逗硬”

      不久前,国家新设7个自贸试验区,四川榜上有名。作为首位城市的成都,担当着建设自贸试验区的“核心”重任。

      这不是成都“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第一个利好。

      国家中心城市、天府国际机场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切实把机遇期变成黄金期,关键在真抓实干。随着创新引领、工业强基、服务业提升、融入“一带一路”、城建攻坚、美丽成都“六大行动”出台,成都明确把行动统一到抓投资和抓项目落实上。

      成都市委书记唐良智要求,要进一步从文山会海和各类空洞口号中解放出来,多深入深化改革主战场、项目攻坚第一线、服务民生最前沿,推动情况在一线了解、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

      项目建设现场就是一线。1月22日,成都启动第一次工业“竞进拉练”活动,各区县负责人纷纷走进工地,此时,距春节仅有半月时间。在全国两会结束半月后,第二次工业“竞进拉练”启动。数次活动不断强化一个共识:工业“一业定乾坤”,工业乃城市发展之基。

      抓与不抓、用力抓与一般抓,效果大不一样。8月,在上半年全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拖后腿”的区市县公开“背书”,引发强烈反响。

      实际上,成都市分解下达了工业投资、技改投资、重大工业项目、重大注册项目等年度、季度目标,每月通报完成情况,市领导、市级相关部门每月带队督查,形成每个季度有新变化、半年见大变化的蓬勃态势。

      前7月,成都共有华润饮料西南生产基地、嘉石物联网高端制造产业基地、万达电商云基地等71个项目竣工投产,金发科技华西基地、远大蜀阳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中节能(成都)环保产业园等69个项目开工建设。

      一线促招商:

      考核“一把手”出勤率和成功率

      8月20日,格力银隆成都新能源产业园项目签约。之前的5月31日,格力总投资约30亿元的生产制造基地花落成都。不到100天,格力董事长董明珠用总额130亿元的投资,和成都结成亲密伙伴。

      成都市投促委、市经信委、市交委、市财政局、新津县等9个相关单位,共同完成这次招商。对于落户地新津县而言,引进两个“大块头”,不仅优化产业结构,也交出考核答卷。

      早在年初,成都各区市县立下“153”的“军令状”,即年内分别引进100亿元以上、50亿元以上、3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新津县位于三圈层,考核任务是30亿元以上。

      成都市委市政府分析认为,投资是根本、是发展的“底盘”,也是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根基。从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看,成都2015年为64.9%,远远低于“对标”城市,“成都的投资没有到‘天花板’”。

      优化生产力布局,为聚集优质投资创造空间。以工业为例,成都按照大园区承载大产业、小园区发展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加快构建以成都高新区、天府新区、经开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为龙头,近郊和远郊区市县为主体的“3+N”工业园区布局体系,进一步做大电子信息、汽车等优势产业,加快培育轨道交通、精密机械及智能制造装备等千亿产业集群,继续提高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的比重。

      未来投资怎样,靠项目说话。今年以来,区市县“一把手”新增带头走出去招商的考核,既看出勤率,也看成功率。成都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作表率,上半年率队赴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国内城市,以及新加坡、阿联酋、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开展投资促进活动15批次,形成可供促进的重大项目信息101个。

      翻看上半年三圈层领导的外出招商记录,金堂县领导带队外出招商42次,主要领导10次,新引进重大项目7个,提前完成全年目标。

      一线推服务:

      “交心”赢得民企放心投资

      3月21日,成都239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6月30日,成都68个服务业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此外,新一批项目集中开工即将到来。

      这些项目的投资主体,多是民间投资,前7月,成都完成民间投资2648.3亿元,增长12%,增速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在副省级城市中处于领先位置。

      民营经济占据成都经济总量的“半壁河山”,成都及时出台政策,给民营企业吃下“定心丸”,相继出台《成都市政府租用企业投资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工作暂行办法》《成都市政府购买棚户区改造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多个文件,为民间投资进入市政道路、桥梁、隧道、地下综合管廊、生态基础设施、公共交通设施等项目建设打开通道。

      5月,成都又出台《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20条政策颇具“含量金”,前4条集中于促进企业融资,包括鼓励企业多渠道融资、完善企业融资支持体系、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防止“一刀切”式抽贷停贷和压贷等,最大限度帮助企业推进生产经营。

      有政策支持,更有谈心交流。8月27日,周六,成都市经信委如期举行工业企业行业协会“一对一”工作座谈会,前来参加“诉苦”的是中小企业。这个利用周末举办的座谈会,自今年2月底启动以来,几乎周周不落。凡在会上尚未解决的问题都要强化跟进和督办,限期给企业一个满意的答复。

      遇到特别难啃的硬骨头怎么办?还有一个更高级别的会议,即市领导、市级部门、区市县三级协调会议制度。市领导协调解决“疑难杂症”,尽力推动项目多投快建,形成更多的实物投资量。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成都,在“新一线”加速跑

  • 2016年09月09日 10时29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神龙汽车成都工厂航拍图。唐苗 邓小峰 摄

      从开工到产品下线,仅23个月;建筑面积逾54万平方米,比两个“鸟巢”还大。9月7日,神龙汽车成都工厂正式投产,刷新的不仅是“神龙速度”——

      位于新都的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也将揭晓冲刺成绩:项目总投资50.7亿元,去年8月开工,第一辆地铁列车定于本月开出。

      被称为“新一线”城市的成都,领跑速度还可以更快。第4次工业“竞进拉练”活动筹备完毕,成都又一批重点项目和园区建设迎来集中“检阅”,通威太阳能5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6月底已产出第一片“成都造”……

      落实省委省政府“项目年”部署,成都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在全市形成立说立行、你追我赶、乘势而上抓项目的生动局面。

      前7月,全市97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750.0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3.79%,比去年同期增加8.77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投资1235.7亿元,同比增长36.7%,在副省级城市和省内市州中均居第一位。

      一线抓促建:

      项目建设对照目标“逗硬”

      不久前,国家新设7个自贸试验区,四川榜上有名。作为首位城市的成都,担当着建设自贸试验区的“核心”重任。

      这不是成都“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第一个利好。

      国家中心城市、天府国际机场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切实把机遇期变成黄金期,关键在真抓实干。随着创新引领、工业强基、服务业提升、融入“一带一路”、城建攻坚、美丽成都“六大行动”出台,成都明确把行动统一到抓投资和抓项目落实上。

      成都市委书记唐良智要求,要进一步从文山会海和各类空洞口号中解放出来,多深入深化改革主战场、项目攻坚第一线、服务民生最前沿,推动情况在一线了解、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

      项目建设现场就是一线。1月22日,成都启动第一次工业“竞进拉练”活动,各区县负责人纷纷走进工地,此时,距春节仅有半月时间。在全国两会结束半月后,第二次工业“竞进拉练”启动。数次活动不断强化一个共识:工业“一业定乾坤”,工业乃城市发展之基。

      抓与不抓、用力抓与一般抓,效果大不一样。8月,在上半年全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拖后腿”的区市县公开“背书”,引发强烈反响。

      实际上,成都市分解下达了工业投资、技改投资、重大工业项目、重大注册项目等年度、季度目标,每月通报完成情况,市领导、市级相关部门每月带队督查,形成每个季度有新变化、半年见大变化的蓬勃态势。

      前7月,成都共有华润饮料西南生产基地、嘉石物联网高端制造产业基地、万达电商云基地等71个项目竣工投产,金发科技华西基地、远大蜀阳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中节能(成都)环保产业园等69个项目开工建设。

      一线促招商:

      考核“一把手”出勤率和成功率

      8月20日,格力银隆成都新能源产业园项目签约。之前的5月31日,格力总投资约30亿元的生产制造基地花落成都。不到100天,格力董事长董明珠用总额130亿元的投资,和成都结成亲密伙伴。

      成都市投促委、市经信委、市交委、市财政局、新津县等9个相关单位,共同完成这次招商。对于落户地新津县而言,引进两个“大块头”,不仅优化产业结构,也交出考核答卷。

      早在年初,成都各区市县立下“153”的“军令状”,即年内分别引进100亿元以上、50亿元以上、3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新津县位于三圈层,考核任务是30亿元以上。

      成都市委市政府分析认为,投资是根本、是发展的“底盘”,也是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根基。从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看,成都2015年为64.9%,远远低于“对标”城市,“成都的投资没有到‘天花板’”。

      优化生产力布局,为聚集优质投资创造空间。以工业为例,成都按照大园区承载大产业、小园区发展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加快构建以成都高新区、天府新区、经开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为龙头,近郊和远郊区市县为主体的“3+N”工业园区布局体系,进一步做大电子信息、汽车等优势产业,加快培育轨道交通、精密机械及智能制造装备等千亿产业集群,继续提高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的比重。

      未来投资怎样,靠项目说话。今年以来,区市县“一把手”新增带头走出去招商的考核,既看出勤率,也看成功率。成都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作表率,上半年率队赴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国内城市,以及新加坡、阿联酋、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开展投资促进活动15批次,形成可供促进的重大项目信息101个。

      翻看上半年三圈层领导的外出招商记录,金堂县领导带队外出招商42次,主要领导10次,新引进重大项目7个,提前完成全年目标。

      一线推服务:

      “交心”赢得民企放心投资

      3月21日,成都239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6月30日,成都68个服务业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此外,新一批项目集中开工即将到来。

      这些项目的投资主体,多是民间投资,前7月,成都完成民间投资2648.3亿元,增长12%,增速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在副省级城市中处于领先位置。

      民营经济占据成都经济总量的“半壁河山”,成都及时出台政策,给民营企业吃下“定心丸”,相继出台《成都市政府租用企业投资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工作暂行办法》《成都市政府购买棚户区改造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多个文件,为民间投资进入市政道路、桥梁、隧道、地下综合管廊、生态基础设施、公共交通设施等项目建设打开通道。

      5月,成都又出台《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20条政策颇具“含量金”,前4条集中于促进企业融资,包括鼓励企业多渠道融资、完善企业融资支持体系、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防止“一刀切”式抽贷停贷和压贷等,最大限度帮助企业推进生产经营。

      有政策支持,更有谈心交流。8月27日,周六,成都市经信委如期举行工业企业行业协会“一对一”工作座谈会,前来参加“诉苦”的是中小企业。这个利用周末举办的座谈会,自今年2月底启动以来,几乎周周不落。凡在会上尚未解决的问题都要强化跟进和督办,限期给企业一个满意的答复。

      遇到特别难啃的硬骨头怎么办?还有一个更高级别的会议,即市领导、市级部门、区市县三级协调会议制度。市领导协调解决“疑难杂症”,尽力推动项目多投快建,形成更多的实物投资量。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