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 用心用情接地气 动手动脑谋发展-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

用心用情接地气 动手动脑谋发展

  • 2016年04月01日 09时03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宜宾市江安县怡乐镇青龙村贫困户李高建(右)展示稻田养鱼的成果

     

      内江市东兴区总工会的党员干部在顺河镇冷家村向贫困户发放“扶贫鹅”

     

      凉山州昭觉县大坝乡村民在翻耕土地,发展产业种植。

     

      在内江市东兴区杨家镇柏梨村,多名农村妇女正在学习毛衣缝合技术。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需要我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决战决胜的勇气啃“硬骨头”,更要带着感情拼搏奉献,俯下身子抓落实,引导、帮助贫困群众创造美好生活。

      在山乡平原,在田间地头,本报记者发现了不少这样的故事:引导村民种糯玉米,干部先示种“样板田”;走村入户调查的信息汇入“百宝箱”,“金点子”粘上泥土香……党员干部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就能激发百姓脱贫的内生动力,调动起百姓致富的积极性。

      人物名片

      殷启雄:松潘县国税局办公室主任、五间房村“第一书记”。

      人物感言

      即使是在困难重重的高半山,只要琢磨出来的思路接地气,踏踏实实地干,我们就能如期摘掉“穷帽子”。——殷启雄

      想法多大胆 野猪身上找项目

      3月31日,松潘县川主寺镇五间房村的大雪刚融化,50岁的殷启雄就和村干部一道忙着为野猪圈舍选址。“村上准备4月建一个年出栏200多头的野猪养殖基地。”

      五间房村地处海拔3300多米的高半山上,交通基础薄弱,缺乏主导产业,村民增收困难。这也是川主寺镇唯一的贫困村。全村20户、141人,就有5户贫困户、42名贫困人口。

      去年10月,在松潘县国税局工作的殷启雄主动请缨来到这里,当上村里的“第一书记”。一个多月的走访了解,他发现村上的野猪很多,常常把村民种的胡豆、洋芋糟蹋了,村民对此毫无办法。“有野猪,说明村里适合搞养殖。”县上一位干部的话提醒了殷启雄。“养牛出栏周期太长,养羊生态破坏大。”想来想去,殷启雄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以饲养和敞养结合的方式养野猪。在随后召开的村民大会上,这一想法得到了全村人的一致赞同。

      思路有了,说干就干。去年11月,在殷启雄的带动下,五间房村成立了村上的第一个合作社——野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从去年12月至今年2月,殷启雄和村委会干部带着村民去茂县、九寨沟县考察野猪养殖,并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4月,我们就要买50头母猪和4头种猪。”掰着手指头,村支书桑介邓真算起经济账:村民每家每户以土地入股,土地用来种草,喂养野猪,年底分红。如果今年出栏200多头野猪,就有望实现20万元纯利润,平均每户可以增加1万元收入。贫困户甲么对此充满期待,开始忙着在自家的撂荒地里种草,“照这样发展,我们家明年就能脱贫。”

      五间房村共有两个小组,仅有一条3米宽的机耕道相连。去年底,殷启雄向“娘家”县国税局争取到4万元资金,兴建了2处约200平方米的停车、错车道。“1.9公里的通组路,年内也要改造加宽。”殷启雄透露,如此一来,村民上下山卖野猪将少走8公里冤枉路。

      人物名片

      李旺:乐山市委办副调研员、马边彝族自治县劳动乡福来村驻村工作组组长。

      人物感言

      脱贫工作要心系群众、扎根群众,做好脱贫致富带头人,树立长远发展的观念,变“输血”为“造血”。——李旺

      打开“百宝箱” 村民收入“滚滚来”

      在马边彝族自治县劳动乡福来村,人人都知道“城里来的干部”、该村驻村工作组组长李旺有个“百宝箱”。“李组长晚上回去翻‘百宝箱’,白天啥都知道。”福来村贫困户周开品说。

      3月31日一大早,周开品将家中3头出栏的肥猪卖了出去,收入5820元。其中1560元的本金交还给村养殖协会,除去成本能获得1200元利润。去年,李旺带着村上35户建卡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争取项目资金10万元,启动了生猪饲养产业。村里扶贫工作组向周开品家发放3头仔猪,并签订协议,农户在取得收益后回交仔猪的本金。

      周开品交给养殖协会的这笔本金将存入福来村的“养殖资金池”,在5月作为第二批启动资金,向村里的贫困户发放仔猪。“目前‘养殖资金池’已将近10万元,可发放仔猪108头,预计每户贫困户年底可增收约2100元。”李旺说。

      福来村的脱贫工作见了成效,村民很感激李旺。周开品说,去年8月初,李组长第一次来村上,身上扛了个大箱子。没想到,脱贫的希望就在这个大箱子里。

      在李旺的寝室,记者见到了他的“百宝箱”:床下的箱子里,整齐堆放了近百本书,内容从经济、法律到产业、社会主义理论等。李旺一直在加强自身学习,“创新‘滚动式’的脱贫模式,便是从《新农村规划与建设丛书》的大量案例中,总结延伸而出的。”

      “滚动式”脱贫模式让“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随着广大养殖户参与,该模式在马边县得以推广。目前,马边以“滚动式”脱贫模式为样板,先后在95个省定贫困村成立专业种养合作社42个,参与合作社发展特色种养业的贫困户已达2300户。

      人物名片

      张瑞金:邻水县委农工委产业发展股负责人,2015年10月到袁市镇沙堰村任“第一书记”。

      人物感言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给村民看,只要今年销售好了,大家增收了,明年会有更多人愿意跟你干。——张瑞金

      今年种好糯玉米 明年多人跟着干

      3月31日中午,刚刚在邻水县城开完“第一书记”工作会,张瑞金就马不停蹄地往沙堰村赶。“今天参观城南镇芭蕉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触动很大。”张瑞金说,芭蕉村的林下养鸡搞得有声有色,接下来,沙堰村也要把养兔业发展起来,作为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的重要抓手。

      沙堰村距邻水县城约半小时车程,全村1970人中有294名贫困人口,2014年人均收入仅3000多元。2015年10月,50岁的张瑞金从邻水县委农工委产业发展股负责人的岗位上被下派到沙堰村任“第一书记”,一到这里就把目光锁定在祖祖辈辈种植的玉米上。

      作为一名高级农艺师,张瑞金发现:沙堰村地势平坦,土壤含钾丰富,光照也比较充足,适合种糯玉米。“糯玉米每斤能卖到一块七,比几毛钱一斤的黄玉米划得着。”他挨家挨户讲解糯玉米的好处,颇费了一番唇舌。

      去年底,村上规划了26公顷糯玉米和南瓜,180余户村民参与种植,分阶段播种,从6月至10月都能有收成。看似是一项简单的农业技术,但张瑞金也必须挨个指导。

      今年1月,第一批玉米开始播种,张瑞金的手机每天响个不停。“张书记,薄膜应该啥时盖?”“张书记,移苗要不要带上土?”……村民的问题接踵而来。只要村民一打电话,他便开着小车穿梭于乡村路上,每天要把村里的9个组跑遍。为了做好示范,他自己还专门种植了一点“样板田”。截至目前,沙堰村近25公顷糯玉米已播种完毕。“脱贫要靠产业,但不能盲从。”这是张瑞金的脱贫理念。邻水作为川渝合作示范区的重要前沿,张瑞金也注重打起“重庆牌”。沙堰村的糯玉米主要面向广安本地和重庆市场,在播种前,他就在重庆找好了销售渠道。

      沙堰村今年将利用县上的扶贫项目资金修建3公里村道,这让张瑞金有了把致富产业做大的想法。“目前村里只有种水稻和玉米的两个业主,今年我们争取再引进新的业主。”

      人物名片

      李双:宣汉县桃花乡白堰沟村党支部书记

      人物感言

      要调动百姓的积极性,第一步就是要科学谋划,第二步动员说再多不如看一眼,第三步彻底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李双

      修好村里的路 种好挣钱的树

      3月31日,李双带领村干部用铲车运水泥,为即将完工的2.4公里社道包边。“这些路是百姓最着急的,剩下一点尾巴,我们几个就干了。”李双撸了撸袖子,笑得一脸憨厚。

      白堰沟村是桃花乡远近闻名的“后进村”,除了一条通村路,村内无一条水泥路,产业以种植传统的水稻、土豆和烟草为主,随着烟草政策“双控”,产业瞬间去掉了一半。

      李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派至白堰沟村。去年5月,一到村上,他立刻摸家底,谋划产业方向。没想到刚说到未来要种啥子,就被村民给顶了回来,“说啥子产业,把路修好了再说。”

      村民不着急,可李双着急,白堰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30户401人,在2020年前全部脱贫“摘帽”,没有产业支撑不行。

      “要解决眼前他们最关心最着急的,也要谋划他们不关心的。”李双一边向各部门争取资金启动村内道路建设,一边跟村干部商量发展何种产业。大家意见不统一,有的提议种车厘子,有的想种黄栀子。

      李双从县茶科所和经销中药材的企业请来3名专家,论证种植车厘子和中药材的可行性,两种产业都被否掉。专家建议,改种青脆李和皂角树、黄芪,既适宜白堰沟村的山地地势,又具有良好市场行情。

      李双带领村两委班子租了3辆车,选了20名村民代表前往种植青脆李的庙安乡和南坝乡考察。14个小时的听、看、算、比下来,他当即决定种植1333平方米青脆李。

      李双早就想好了,青脆李和皂角树3年后才能见收益,这3年里,树底下可以套种土豆、胡豆、西瓜、黄芪等。

      “1亩土豆可以产2000斤,单价1元一斤来算,还是有2000元收入。”村民费建生说,所有后顾之忧解决,他放心地种了2600多平方米皂角树。如今,皂角树已冒出2厘米的刺,青脆李下摇曳着土豆苗。

      “用这个办法,既解决脱贫攻坚长短结合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照顾到暂时与粮食脱不掉的深厚感情。”李双说。

      人物名片

      胡洪东:叙永县水尾镇林业站站长,水尾镇西溪村驻村脱贫工作组成员之一。

      人物感言

      与贫困户多交流、多接触,关系拉进了、感情增加了,群众认可了你,脱贫攻坚就不会有什么阻力。——胡洪东

      改造绿水青山 换来金山银山

      3月31日下午,目送收购春笋的商贩陆续离开,第二期竹林丰产改造又将提上胡洪东的日程。

      西溪村是叙永山区高寒贫困村,全村1800多公顷林木资源中占90%的都是竹子。可即便守着绿水青山,村里仍有52户贫困户184人。去年12月,叙永县林业局计划改造升级西溪村丰富的竹林资源,以提高竹笋产量,增加贫困户收入。作为驻村脱贫工作组成员之一,在西溪村呆了快一年的胡洪东动起了“私心”:改造竹林人均每天能有100元工钱,这笔钱为何不让贫困户先挣?

      然而结果却有点出乎胡洪东的意料。竹林丰产改造需要对林地进行清理,同时减伐以保持竹林合理密度,此外还要松土施肥、补植补草,1公顷竹林需要75个劳动力到150个劳动力。而西溪村陡峭的地势导致每个改造环节都要耗时半个月左右,这样一算,改造完毕需要两个月。

      任务自然而然落在胡洪东和西溪村全体村民头上,2015年12月初,西溪村大部分有劳动力的村民在胡洪东和水尾镇林业站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翻山越岭,开始对世代从未“深耕”过的竹林地进行丰产改造。

      在那些滴水成冰的日子里,这一幕让胡洪东感到心痛。但为了帮助贫困户增收,他必须赶在开春前率村民对西溪村部分竹林进行丰产改造。同时,竹林丰产改造过程需要林业站技术人员每天到现场蹲点指导,胡洪东和林业站其他三名同事将水尾镇到西溪村之间17公里路跑得“烂熟”。

      今年3月,随着西溪村第一期47公顷丰产竹林改造完成,前来收购首批春笋的商贩发现,村民售卖的笋子个头比往年大了不少,产量也增加了许多,单就这一项,西溪村村民人均每年能增收250多元。

      春日,江安县怡乐镇青龙村干部和村民们一起在田间规划新年种植计划。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用心用情接地气 动手动脑谋发展

  • 2016年04月01日 09时03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宜宾市江安县怡乐镇青龙村贫困户李高建(右)展示稻田养鱼的成果

     

      内江市东兴区总工会的党员干部在顺河镇冷家村向贫困户发放“扶贫鹅”

     

      凉山州昭觉县大坝乡村民在翻耕土地,发展产业种植。

     

      在内江市东兴区杨家镇柏梨村,多名农村妇女正在学习毛衣缝合技术。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需要我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决战决胜的勇气啃“硬骨头”,更要带着感情拼搏奉献,俯下身子抓落实,引导、帮助贫困群众创造美好生活。

      在山乡平原,在田间地头,本报记者发现了不少这样的故事:引导村民种糯玉米,干部先示种“样板田”;走村入户调查的信息汇入“百宝箱”,“金点子”粘上泥土香……党员干部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就能激发百姓脱贫的内生动力,调动起百姓致富的积极性。

      人物名片

      殷启雄:松潘县国税局办公室主任、五间房村“第一书记”。

      人物感言

      即使是在困难重重的高半山,只要琢磨出来的思路接地气,踏踏实实地干,我们就能如期摘掉“穷帽子”。——殷启雄

      想法多大胆 野猪身上找项目

      3月31日,松潘县川主寺镇五间房村的大雪刚融化,50岁的殷启雄就和村干部一道忙着为野猪圈舍选址。“村上准备4月建一个年出栏200多头的野猪养殖基地。”

      五间房村地处海拔3300多米的高半山上,交通基础薄弱,缺乏主导产业,村民增收困难。这也是川主寺镇唯一的贫困村。全村20户、141人,就有5户贫困户、42名贫困人口。

      去年10月,在松潘县国税局工作的殷启雄主动请缨来到这里,当上村里的“第一书记”。一个多月的走访了解,他发现村上的野猪很多,常常把村民种的胡豆、洋芋糟蹋了,村民对此毫无办法。“有野猪,说明村里适合搞养殖。”县上一位干部的话提醒了殷启雄。“养牛出栏周期太长,养羊生态破坏大。”想来想去,殷启雄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以饲养和敞养结合的方式养野猪。在随后召开的村民大会上,这一想法得到了全村人的一致赞同。

      思路有了,说干就干。去年11月,在殷启雄的带动下,五间房村成立了村上的第一个合作社——野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从去年12月至今年2月,殷启雄和村委会干部带着村民去茂县、九寨沟县考察野猪养殖,并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4月,我们就要买50头母猪和4头种猪。”掰着手指头,村支书桑介邓真算起经济账:村民每家每户以土地入股,土地用来种草,喂养野猪,年底分红。如果今年出栏200多头野猪,就有望实现20万元纯利润,平均每户可以增加1万元收入。贫困户甲么对此充满期待,开始忙着在自家的撂荒地里种草,“照这样发展,我们家明年就能脱贫。”

      五间房村共有两个小组,仅有一条3米宽的机耕道相连。去年底,殷启雄向“娘家”县国税局争取到4万元资金,兴建了2处约200平方米的停车、错车道。“1.9公里的通组路,年内也要改造加宽。”殷启雄透露,如此一来,村民上下山卖野猪将少走8公里冤枉路。

      人物名片

      李旺:乐山市委办副调研员、马边彝族自治县劳动乡福来村驻村工作组组长。

      人物感言

      脱贫工作要心系群众、扎根群众,做好脱贫致富带头人,树立长远发展的观念,变“输血”为“造血”。——李旺

      打开“百宝箱” 村民收入“滚滚来”

      在马边彝族自治县劳动乡福来村,人人都知道“城里来的干部”、该村驻村工作组组长李旺有个“百宝箱”。“李组长晚上回去翻‘百宝箱’,白天啥都知道。”福来村贫困户周开品说。

      3月31日一大早,周开品将家中3头出栏的肥猪卖了出去,收入5820元。其中1560元的本金交还给村养殖协会,除去成本能获得1200元利润。去年,李旺带着村上35户建卡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争取项目资金10万元,启动了生猪饲养产业。村里扶贫工作组向周开品家发放3头仔猪,并签订协议,农户在取得收益后回交仔猪的本金。

      周开品交给养殖协会的这笔本金将存入福来村的“养殖资金池”,在5月作为第二批启动资金,向村里的贫困户发放仔猪。“目前‘养殖资金池’已将近10万元,可发放仔猪108头,预计每户贫困户年底可增收约2100元。”李旺说。

      福来村的脱贫工作见了成效,村民很感激李旺。周开品说,去年8月初,李组长第一次来村上,身上扛了个大箱子。没想到,脱贫的希望就在这个大箱子里。

      在李旺的寝室,记者见到了他的“百宝箱”:床下的箱子里,整齐堆放了近百本书,内容从经济、法律到产业、社会主义理论等。李旺一直在加强自身学习,“创新‘滚动式’的脱贫模式,便是从《新农村规划与建设丛书》的大量案例中,总结延伸而出的。”

      “滚动式”脱贫模式让“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随着广大养殖户参与,该模式在马边县得以推广。目前,马边以“滚动式”脱贫模式为样板,先后在95个省定贫困村成立专业种养合作社42个,参与合作社发展特色种养业的贫困户已达2300户。

      人物名片

      张瑞金:邻水县委农工委产业发展股负责人,2015年10月到袁市镇沙堰村任“第一书记”。

      人物感言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给村民看,只要今年销售好了,大家增收了,明年会有更多人愿意跟你干。——张瑞金

      今年种好糯玉米 明年多人跟着干

      3月31日中午,刚刚在邻水县城开完“第一书记”工作会,张瑞金就马不停蹄地往沙堰村赶。“今天参观城南镇芭蕉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触动很大。”张瑞金说,芭蕉村的林下养鸡搞得有声有色,接下来,沙堰村也要把养兔业发展起来,作为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的重要抓手。

      沙堰村距邻水县城约半小时车程,全村1970人中有294名贫困人口,2014年人均收入仅3000多元。2015年10月,50岁的张瑞金从邻水县委农工委产业发展股负责人的岗位上被下派到沙堰村任“第一书记”,一到这里就把目光锁定在祖祖辈辈种植的玉米上。

      作为一名高级农艺师,张瑞金发现:沙堰村地势平坦,土壤含钾丰富,光照也比较充足,适合种糯玉米。“糯玉米每斤能卖到一块七,比几毛钱一斤的黄玉米划得着。”他挨家挨户讲解糯玉米的好处,颇费了一番唇舌。

      去年底,村上规划了26公顷糯玉米和南瓜,180余户村民参与种植,分阶段播种,从6月至10月都能有收成。看似是一项简单的农业技术,但张瑞金也必须挨个指导。

      今年1月,第一批玉米开始播种,张瑞金的手机每天响个不停。“张书记,薄膜应该啥时盖?”“张书记,移苗要不要带上土?”……村民的问题接踵而来。只要村民一打电话,他便开着小车穿梭于乡村路上,每天要把村里的9个组跑遍。为了做好示范,他自己还专门种植了一点“样板田”。截至目前,沙堰村近25公顷糯玉米已播种完毕。“脱贫要靠产业,但不能盲从。”这是张瑞金的脱贫理念。邻水作为川渝合作示范区的重要前沿,张瑞金也注重打起“重庆牌”。沙堰村的糯玉米主要面向广安本地和重庆市场,在播种前,他就在重庆找好了销售渠道。

      沙堰村今年将利用县上的扶贫项目资金修建3公里村道,这让张瑞金有了把致富产业做大的想法。“目前村里只有种水稻和玉米的两个业主,今年我们争取再引进新的业主。”

      人物名片

      李双:宣汉县桃花乡白堰沟村党支部书记

      人物感言

      要调动百姓的积极性,第一步就是要科学谋划,第二步动员说再多不如看一眼,第三步彻底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李双

      修好村里的路 种好挣钱的树

      3月31日,李双带领村干部用铲车运水泥,为即将完工的2.4公里社道包边。“这些路是百姓最着急的,剩下一点尾巴,我们几个就干了。”李双撸了撸袖子,笑得一脸憨厚。

      白堰沟村是桃花乡远近闻名的“后进村”,除了一条通村路,村内无一条水泥路,产业以种植传统的水稻、土豆和烟草为主,随着烟草政策“双控”,产业瞬间去掉了一半。

      李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派至白堰沟村。去年5月,一到村上,他立刻摸家底,谋划产业方向。没想到刚说到未来要种啥子,就被村民给顶了回来,“说啥子产业,把路修好了再说。”

      村民不着急,可李双着急,白堰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30户401人,在2020年前全部脱贫“摘帽”,没有产业支撑不行。

      “要解决眼前他们最关心最着急的,也要谋划他们不关心的。”李双一边向各部门争取资金启动村内道路建设,一边跟村干部商量发展何种产业。大家意见不统一,有的提议种车厘子,有的想种黄栀子。

      李双从县茶科所和经销中药材的企业请来3名专家,论证种植车厘子和中药材的可行性,两种产业都被否掉。专家建议,改种青脆李和皂角树、黄芪,既适宜白堰沟村的山地地势,又具有良好市场行情。

      李双带领村两委班子租了3辆车,选了20名村民代表前往种植青脆李的庙安乡和南坝乡考察。14个小时的听、看、算、比下来,他当即决定种植1333平方米青脆李。

      李双早就想好了,青脆李和皂角树3年后才能见收益,这3年里,树底下可以套种土豆、胡豆、西瓜、黄芪等。

      “1亩土豆可以产2000斤,单价1元一斤来算,还是有2000元收入。”村民费建生说,所有后顾之忧解决,他放心地种了2600多平方米皂角树。如今,皂角树已冒出2厘米的刺,青脆李下摇曳着土豆苗。

      “用这个办法,既解决脱贫攻坚长短结合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照顾到暂时与粮食脱不掉的深厚感情。”李双说。

      人物名片

      胡洪东:叙永县水尾镇林业站站长,水尾镇西溪村驻村脱贫工作组成员之一。

      人物感言

      与贫困户多交流、多接触,关系拉进了、感情增加了,群众认可了你,脱贫攻坚就不会有什么阻力。——胡洪东

      改造绿水青山 换来金山银山

      3月31日下午,目送收购春笋的商贩陆续离开,第二期竹林丰产改造又将提上胡洪东的日程。

      西溪村是叙永山区高寒贫困村,全村1800多公顷林木资源中占90%的都是竹子。可即便守着绿水青山,村里仍有52户贫困户184人。去年12月,叙永县林业局计划改造升级西溪村丰富的竹林资源,以提高竹笋产量,增加贫困户收入。作为驻村脱贫工作组成员之一,在西溪村呆了快一年的胡洪东动起了“私心”:改造竹林人均每天能有100元工钱,这笔钱为何不让贫困户先挣?

      然而结果却有点出乎胡洪东的意料。竹林丰产改造需要对林地进行清理,同时减伐以保持竹林合理密度,此外还要松土施肥、补植补草,1公顷竹林需要75个劳动力到150个劳动力。而西溪村陡峭的地势导致每个改造环节都要耗时半个月左右,这样一算,改造完毕需要两个月。

      任务自然而然落在胡洪东和西溪村全体村民头上,2015年12月初,西溪村大部分有劳动力的村民在胡洪东和水尾镇林业站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翻山越岭,开始对世代从未“深耕”过的竹林地进行丰产改造。

      在那些滴水成冰的日子里,这一幕让胡洪东感到心痛。但为了帮助贫困户增收,他必须赶在开春前率村民对西溪村部分竹林进行丰产改造。同时,竹林丰产改造过程需要林业站技术人员每天到现场蹲点指导,胡洪东和林业站其他三名同事将水尾镇到西溪村之间17公里路跑得“烂熟”。

      今年3月,随着西溪村第一期47公顷丰产竹林改造完成,前来收购首批春笋的商贩发现,村民售卖的笋子个头比往年大了不少,产量也增加了许多,单就这一项,西溪村村民人均每年能增收250多元。

      春日,江安县怡乐镇青龙村干部和村民们一起在田间规划新年种植计划。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