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梯高速的神来之笔

  • 2016年11月29日 08时5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雅西高速公路途经拖乌山时,为解决短距离爬高问题,设计了一对双螺旋隧道和一座世界上最长的钢管桁架梁公路桥——干海子特大桥。目前干海子特大桥已安全运行4年。张国防摄(视觉四川)

     

      “川藏第一桥”——雅康高速泸定大渡河特大桥设计效果图。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设计院供图

      聚焦

      聚焦中国交通领域的世界之最

      央视《超级工程2》镜头对准雅西雅康高速

      雅西高速破解一系列世界级技术难题,取得40余项自主创新和统筹应用的重大技术成果,获得专利、工法近20项;

      雅康高速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延伸,将穿越深山峡谷的横断山区,全线几乎“脚不沾地”;

      雅康高速135公里的公路,82%是桥梁和隧道,其中长达50公里的隧道群,是目前全国桥隧比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高速公路之一。

      近日,中央电视台纪录片《超级工程2》开播。纪录片聚焦中国交通领域的世界之最,四川已通车的雅西高速、在建的雅康高速齐齐“上榜”。

      这两个四川交通建设最具代表性的工程项目,都出自本省设计机构——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设计院)之手。

      记者走访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设计院设计团队,揭秘四川的高速公路究竟有多牛。

      1 穿越深山峡谷

      新纪录接踵诞生

      雅西高速有“天梯高速”之称。它像巨龙般从四川盆地向攀西高原爬升,每向前延伸1公里,平均海拔高程上升7.5米,其中,翻越拖乌山脉的一段,短短4公里高差达500米。这样的高程差,世所罕见。

      突破困难,设计师发挥想象,经典由此诞生——借用停车楼里螺旋攀爬的理念,设计师在此设计了两次螺旋形展线,公路两次钻进山腹,又两次出洞,长隧、高桥相接实现螺旋,一个螺旋爬升的高差在120米左右,两个螺旋相连,解决了短距离大高差的难题,也产生了首个双螺旋展线的高速公路案例。

      在双螺旋隧道中,形成螺旋之一的干海子大桥,是首座全钢管混凝土大桥、最长的钢管桁架梁公路桥,更是创造了4个世界第一。

      干海子大桥,仅是雅西高速的标志之一。高烈度地震山区高墩大跨桥梁建设、超特长深埋隧道建设、连续长大纵坡行车安全……雅西高速破解了一系列世界级技术难题,取得了40余项自主创新和统筹应用的重大技术成果,获得专利、工法近20项。

      这样牛的交通工程,在四川并非孤例。在建的雅康高速,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延伸,将穿越深山峡谷的横断山区,全线几乎“脚不沾地”。135公里的公路,82%是桥梁和隧道,其中有长达50公里的隧道群,是目前全国桥隧比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高速公路之一。

      桥隧比,指一条高速公路中桥梁和隧道所占的比例。比例的高低也从侧面反映出一条路的建设难易。地势平坦的地区,桥隧比超30%都极为罕见,而在四川,雅西高速桥隧比为55%,在建的雅康、汶马、九绵、峨汉以及将建的乐西、沿江高速等,桥隧比都在75%以上,一个个新纪录将接踵诞生。

      2 专攻山区设计

      经典工程积淀技术

      就在央视《超级工程2》播出前不久,首届“四川杰出人才奖”揭晓,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设计院副总工程师牟廷敏是18名获奖者之一。

      雅西高速干海子大桥就诞生于牟廷敏的笔下。当大家追问大桥的设计灵感来自哪里时,他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我们有一支设计团队,是大家的钻研努力,才能将这种(全钢结构混凝土)桥型发扬光大。”

      四川所有重点公路的建设前期工作,60%以上由公路设计院承担。近10年来,四川公路建设项目不断向盆周山区纵深延伸,地质地形条件越来越复杂,勘察设计技术难度大大增加。院党委书记、院长罗玉宏介绍,立足山区实际推进技术创新与科研攻关,设计院逐步积累了一套从成都平原、盆地到盆周山区特殊地形、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方法与经验,山区公路测设、桥梁设计、山岭隧道设计等技术在行业内领先。

      11月中旬,雀儿山隧道贯通,这条世界海拔最高特长隧道的设计师团队,正是来自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设计院。还有以自然、环保著称的全国山区旅游示范公路川九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世界最大跨度钢筋混凝土拱桥万州长江大桥、获得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的华蓥山隧道……一个个经典工程,成为一种技术积淀,为雅西、雅康的特大桥、超长隧道的面世,提供“养分”。“四川的高速公路网正在加速向外延伸,迫切需要突破盆地困扰。”罗玉宏说,变“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为“大道出川、蜀道不难”的渴望,倒逼着技术人员发挥潜力,创造奇迹。

      3 自主科研创新

      让想象成为现实

      11月24日,记者走进“四川省路面材料结构及养护工程实验室”,技术负责人张蓉满脸兴奋:“我们针对雅康高速特殊不利气候条件研发的路面用改性沥青,已经完成室内性能试验。”

      雅康高速全线落差1900米,藏区地带具有高寒、高海拔、大温差、强紫外线的气候特点。沥青对温度极其敏感,高温时变软、低温时变脆硬,在强紫外线的照射下路面会加速老化。

      有没有一种沥青能适应这种气候?张蓉所在的路面技术创新团队和中石油合作开展研究,如今已有初步成果:团队研发出可实现路用性能分级满足高温70摄氏度,低温零下34摄氏度的温拌改性沥青。明年开春,计划在雅康高速上铺筑试验段进行性能验证。

      着力科研创新,过去5年,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设计院投入研发经费上亿元,平均每年2000多万元,已成为两个国家实验室——“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陆地交通气象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组成部分。

      自主科研激发创新,让设计师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攻坚克难。雅西高速干海子大桥,就是这样诞生的。干海子大桥采用全钢管混凝土结构,可减轻自重55%,抗震性能更好。设想提出后,设计团队实验室里反复推理、假设和模型试验,经不断测试、论证,最终投入应用。

      对话

      加强研发创新每条路都要有新突破

      记者:四川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建设,难度越来越大,对设计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应对挑战?

      罗玉宏(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设计院党委书记、院长):越往后走,“硬骨头”越多,每条路都需要技术上有新突破。

      我们将加强自主研发、科技创新的力度。目前,正积极筹备组建科技研发中心,考虑以项目为载体,通过多种形式,吸引知名专家和科技人员进驻,进行重大科研项目的研发。

      记者:你觉得最关键的是什么?

      罗玉宏:坚持人才发展战略,营造良好的环境,留住人才,发展人才。大力加强学术带头人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团队核心竞争力。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天梯高速的神来之笔

  • 2016年11月29日 08时5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雅西高速公路途经拖乌山时,为解决短距离爬高问题,设计了一对双螺旋隧道和一座世界上最长的钢管桁架梁公路桥——干海子特大桥。目前干海子特大桥已安全运行4年。张国防摄(视觉四川)

     

      “川藏第一桥”——雅康高速泸定大渡河特大桥设计效果图。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设计院供图

      聚焦

      聚焦中国交通领域的世界之最

      央视《超级工程2》镜头对准雅西雅康高速

      雅西高速破解一系列世界级技术难题,取得40余项自主创新和统筹应用的重大技术成果,获得专利、工法近20项;

      雅康高速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延伸,将穿越深山峡谷的横断山区,全线几乎“脚不沾地”;

      雅康高速135公里的公路,82%是桥梁和隧道,其中长达50公里的隧道群,是目前全国桥隧比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高速公路之一。

      近日,中央电视台纪录片《超级工程2》开播。纪录片聚焦中国交通领域的世界之最,四川已通车的雅西高速、在建的雅康高速齐齐“上榜”。

      这两个四川交通建设最具代表性的工程项目,都出自本省设计机构——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设计院)之手。

      记者走访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设计院设计团队,揭秘四川的高速公路究竟有多牛。

      1 穿越深山峡谷

      新纪录接踵诞生

      雅西高速有“天梯高速”之称。它像巨龙般从四川盆地向攀西高原爬升,每向前延伸1公里,平均海拔高程上升7.5米,其中,翻越拖乌山脉的一段,短短4公里高差达500米。这样的高程差,世所罕见。

      突破困难,设计师发挥想象,经典由此诞生——借用停车楼里螺旋攀爬的理念,设计师在此设计了两次螺旋形展线,公路两次钻进山腹,又两次出洞,长隧、高桥相接实现螺旋,一个螺旋爬升的高差在120米左右,两个螺旋相连,解决了短距离大高差的难题,也产生了首个双螺旋展线的高速公路案例。

      在双螺旋隧道中,形成螺旋之一的干海子大桥,是首座全钢管混凝土大桥、最长的钢管桁架梁公路桥,更是创造了4个世界第一。

      干海子大桥,仅是雅西高速的标志之一。高烈度地震山区高墩大跨桥梁建设、超特长深埋隧道建设、连续长大纵坡行车安全……雅西高速破解了一系列世界级技术难题,取得了40余项自主创新和统筹应用的重大技术成果,获得专利、工法近20项。

      这样牛的交通工程,在四川并非孤例。在建的雅康高速,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延伸,将穿越深山峡谷的横断山区,全线几乎“脚不沾地”。135公里的公路,82%是桥梁和隧道,其中有长达50公里的隧道群,是目前全国桥隧比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高速公路之一。

      桥隧比,指一条高速公路中桥梁和隧道所占的比例。比例的高低也从侧面反映出一条路的建设难易。地势平坦的地区,桥隧比超30%都极为罕见,而在四川,雅西高速桥隧比为55%,在建的雅康、汶马、九绵、峨汉以及将建的乐西、沿江高速等,桥隧比都在75%以上,一个个新纪录将接踵诞生。

      2 专攻山区设计

      经典工程积淀技术

      就在央视《超级工程2》播出前不久,首届“四川杰出人才奖”揭晓,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设计院副总工程师牟廷敏是18名获奖者之一。

      雅西高速干海子大桥就诞生于牟廷敏的笔下。当大家追问大桥的设计灵感来自哪里时,他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我们有一支设计团队,是大家的钻研努力,才能将这种(全钢结构混凝土)桥型发扬光大。”

      四川所有重点公路的建设前期工作,60%以上由公路设计院承担。近10年来,四川公路建设项目不断向盆周山区纵深延伸,地质地形条件越来越复杂,勘察设计技术难度大大增加。院党委书记、院长罗玉宏介绍,立足山区实际推进技术创新与科研攻关,设计院逐步积累了一套从成都平原、盆地到盆周山区特殊地形、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方法与经验,山区公路测设、桥梁设计、山岭隧道设计等技术在行业内领先。

      11月中旬,雀儿山隧道贯通,这条世界海拔最高特长隧道的设计师团队,正是来自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设计院。还有以自然、环保著称的全国山区旅游示范公路川九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世界最大跨度钢筋混凝土拱桥万州长江大桥、获得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的华蓥山隧道……一个个经典工程,成为一种技术积淀,为雅西、雅康的特大桥、超长隧道的面世,提供“养分”。“四川的高速公路网正在加速向外延伸,迫切需要突破盆地困扰。”罗玉宏说,变“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为“大道出川、蜀道不难”的渴望,倒逼着技术人员发挥潜力,创造奇迹。

      3 自主科研创新

      让想象成为现实

      11月24日,记者走进“四川省路面材料结构及养护工程实验室”,技术负责人张蓉满脸兴奋:“我们针对雅康高速特殊不利气候条件研发的路面用改性沥青,已经完成室内性能试验。”

      雅康高速全线落差1900米,藏区地带具有高寒、高海拔、大温差、强紫外线的气候特点。沥青对温度极其敏感,高温时变软、低温时变脆硬,在强紫外线的照射下路面会加速老化。

      有没有一种沥青能适应这种气候?张蓉所在的路面技术创新团队和中石油合作开展研究,如今已有初步成果:团队研发出可实现路用性能分级满足高温70摄氏度,低温零下34摄氏度的温拌改性沥青。明年开春,计划在雅康高速上铺筑试验段进行性能验证。

      着力科研创新,过去5年,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设计院投入研发经费上亿元,平均每年2000多万元,已成为两个国家实验室——“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陆地交通气象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组成部分。

      自主科研激发创新,让设计师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攻坚克难。雅西高速干海子大桥,就是这样诞生的。干海子大桥采用全钢管混凝土结构,可减轻自重55%,抗震性能更好。设想提出后,设计团队实验室里反复推理、假设和模型试验,经不断测试、论证,最终投入应用。

      对话

      加强研发创新每条路都要有新突破

      记者:四川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建设,难度越来越大,对设计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应对挑战?

      罗玉宏(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设计院党委书记、院长):越往后走,“硬骨头”越多,每条路都需要技术上有新突破。

      我们将加强自主研发、科技创新的力度。目前,正积极筹备组建科技研发中心,考虑以项目为载体,通过多种形式,吸引知名专家和科技人员进驻,进行重大科研项目的研发。

      记者:你觉得最关键的是什么?

      罗玉宏:坚持人才发展战略,营造良好的环境,留住人才,发展人才。大力加强学术带头人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团队核心竞争力。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10405693.jpg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