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推进协调发展 锦江勇当西部区县五个文明建设排头兵
白鹭湾
红星路35号外观
水井坊街道信息化管理中心
7月30日,中央党校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中国城市改革与发展”课题组来到成都市锦江区,围绕“城市改革与发展”,调研该区在“五个文明”建设统筹推进方面的实践与探索。
短短几天的调研给专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西部内陆区县的现代化国际化水平让他们不禁赞叹:“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普通老百姓的幸福,感受到社区生活的美丽,希望有一天也能成为这里的荣誉市民。”
专家赞叹的背后,是锦江区多年来的不断努力。
近年来,锦江区以总部经济为龙头,以现代商贸为基础,以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休闲服务业为支撑,网络经济、节能环保、健康养老为新增长点的“1+4+N”现代产业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现代服务业产业升级、经济提质增效。
如今,锦江区正向着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国际性生态型精品城区的目标不断迈进。
聚焦全球目光,打造购物天堂
6月22日,“成都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购物天堂新闻发布会暨成都远洋太古里全球发布周”在锦江区远洋太古里举行。当天,多家全球著名品牌在这里发布了自己的最新产品。
发布会落户锦江,是锦江区商贸业繁荣发展的体现。去年全年,锦江区实现GDP714.4亿元,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4.22亿元,增长12.2%。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随着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网络经济、节能环保等产业在整体布局中地位逐渐凸显。锦江区审时度势,主动适应,根据辖区内实际情况将产业体系进行调整,在“1+4”现代产业体系基础上进行延伸,积极打造“1+4+N”产业体系,即以总部经济为龙头,以现代商贸为基础,以文化创意、金融服务、旅游休闲为支撑,以网络经济、节能环保、健康养老等新兴服务业为增长点。
在新的产业体系中,全力增强主导产业领先优势是关键一步。高端发展现代商贸业,锦江依托“春熙路盐市口”、“红星路大慈寺”和“锦江国际新城”商圈高端资源聚集优势,大力发展“互联网”和“体验式消费”经济,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加大营销力度,开展商圈品牌“全球发布”,切实提升商圈国际影响力和消费吸附力,全力打造“购物天堂”。“这是针对近几年锦江区发展新情况的考虑。”锦江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是破解资源瓶颈的重要抓手,总部经济的龙头地位不能改变;现代商贸依然是锦江区最重要的优势产业,基础地位不可动摇。其次,这些年,锦江大力发展文化创意、金融服务和旅游休闲,这些产业已经成为锦江的产业支撑。另外,要巩固锦江发展优势,增强锦江发展后劲,必须培育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要大力发展网络经济、节能环保、健康养老等新兴服务业。
如今,锦江区的产业发展已经呈现出高端、多元等发展特点:整个中央商业区产值将快速突破500亿元;成都广告产业园升级为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区;去年新增休闲旅游企业157家,两条“五星级酒店”产业带形成,获评“最美中国·生态旅游投资价值目的地城区”。
突出生态主题,让发展更可持续
去年10月,锦江区获批成为中西部首个中心城区“国家级生态区”,这是去年8月锦江区获得“2014年中国十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后的又一殊荣。“国家级生态区”的建设源自于生态细胞的打造。2012年10月三圣街道通过省级生态乡镇考核验收,并于2013年5月通过国家级生态乡镇考核验收,红砂社区等5个涉农社区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村”、“市级生态村”,53个城市社区被省、市、区命名为“生态社区”、“人居活动生态小区”……全区先后培育生态社区、绿色单位等生态细胞264个,覆盖率达85%以上。
锦江区作为成都市主城区之一,府河、南河、沙河的大段水域,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东段的大部分地区以及中心城区建成的首个生态湿地——白鹭湾生态湿地都在辖区范围内,生态功能和地位十分重要。“生态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本底,在新一轮改革的起点上,我们将它摆在了凸显位置。”锦江区相关负责人说。
锦江区以“环城生态区”建设为契机,开展“一人一树”行动,实施生态示范线(带)、生态游园(景观)和公园改造建设,集中打造了白鹭湾湿地、LOHAS绿道等生态景观。同时全面启动了十里白杨大道、二十里生态驳岸、三十里林荫绿廊、四十个城市小景、五十里健康绿道和实施六大生态公园提升改造工程,区域形成了以道路绿化为网络,以精品绿地、街头绿地为点缀,以单位庭院和居民小区绿化为依托的绿化体系。
目前全区新增和改造公共绿地4000余亩,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2%。硬件打造好了,软件也不能放下,锦江区在生态文化建设上也特点鲜明。目前,生态环保教育已纳入该区中小学素质教育和党政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同时依托白鹭湾环保科普基地建设,锦江区打造了一批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载体,特色鲜明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已具雏形。另外,锦江区大力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环保、文明健康的消费理念,推行绿色采购和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工作。
提升社区品质,服务管理有保障
在7月21日召开的2015年国际安全社区命名仪式上,成都市锦江区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安全社区促进中心命名为“国际安全社区”,成为四川省首个被命名的“国际安全社区”,也是中国西部地区首个区级“国际安全社区”。
安全源自于精细的设施打造。锦江区加强社区院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居民院落实施安全硬件设施改造;在全区居民院落推行物业管理全覆盖,成立社区公益物业服务中心53个,实现了全区1065个居民院落物业全覆盖,实现全区所有居民院落“有治安防范、有公共保洁、有秩序维护、有停车管理、有设施维保、有绿化养护、有道路保养、有维修服务”的“八有”安全管理标准。
另外,锦江区还构建区、街道、社区、院落“四位一体”的老年人、残疾人伤害预防服务体系,为有意愿的老年人、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安装安全扶手和坐式淋浴凳等器材、器具,努力消除障碍物。
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是锦江社区生活的另一大亮点。
8月1日,在水井坊街道的“爱有戏格子铺”前,义卖活动正在进行。一个个小小的格子上,摆放着几十件待售的生活用品。铺子的销售收入,30%将投入到“邻里互助中心”去,10%留作发展资金,60%由8个人按劳分配。“这样一来,他们不仅保证了收入,还为社区的公益事业作出了贡献。”
社会组织“爱有戏”只是锦江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生态农耕、邻里互助、物业管理……社会组织的功能已经渗透到了锦江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
锦江区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在全国率先建立区(县)级社会组织管理局,在街道新设社会组织指导中心,构建起了有效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出台了《社会组织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和《社区社会组织登记暂行办法》,在西部地区率先实行社会组织登记备案双轨制;建成西部首家区级社会组织孵化中心;成立了全国首家区(县)级专门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的锦江区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
目前,全区共有各类社会组织1000余个,全区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为15个,已培育有影响力的社会组织50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