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进彝家新寨 新生活才刚刚开始

  • 2014年06月26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喜德县两河口镇洛呷村彝家新寨依山而建

     

      喜德县冕山镇民主村彝家新寨“彝风”浓郁

      凉山彝家新寨建设实施三年来,共建成新寨824个,33.7万人入住

      一条彩色尼龙布搭在旧屋顶上,黑、潮、矮、乱,这间旧屋承载马海伍呷一家生活的时间表正进入倒计时——紧挨着它的两层小洋楼正接近封顶,直对马路的大门口两根白色的罗马柱抓人眼球。前排楼房将住马海伍呷夫妇,后排楼房则是儿子一家。

      借着喜德县实施彝家新寨项目,拉克乡新村村二组村民马海伍呷一家渴盼多年修新房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即将告别低矮的老屋,他和老伴十分憧憬——县里决定在这里搞乡村旅游,他们可以通过勤劳的双手,去迎接更美好的生活。

      5月30日,大凉山彝区十项扶贫工程推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凉山州召开。彝家新寨建设在实施三年后,进入“精准扶贫”新阶段,向更偏远、更贫困的地区推进。

      回头看更向前看。6月中旬,本报记者行走凉山,走访彝家新寨,感受彝家新寨给彝区群众带来居住条件、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巨大改变。

      居住环境新 砖房结实水泥路到村

      探访

      6月12日,从喜德县城出发,沿孙水河逆行近一个小时,来到两河口镇。过了场镇,水泥路没了,车子在满是大坑小坑的土路上颠簸前行。2012年“8·31”特大洪灾,重创喜德,因灾受损的不少道路至今无法恢复。

      左转,下了一道急坡,汽车不再沿河而行,而是向山腰驶去。一路上,弯大坡陡,窄窄的水泥路只容得下一辆越野车通行,道路两边生长着花椒树和核桃树,新建好的房子掩映其中。十多分钟后,汽车终于爬上了海拔2170米的两河口镇洛呷村。“从镇上到村里,现在好走多了。”见面,村支书阿苦瓦吉就忍不住说,这条彝家新寨配套公路,虽然才2.1公里长,但极大地方便了全村人出行,“以前,一条只可让摩托车通行的泥路,像这样的下雨天,泥能淹了你们的小腿。”

      站在村子的一个缓坡上,正好可以俯视全村。新房是红瓦白墙,地里的玉米快一米高了,地埂边的花椒已经开始泛红。“洛呷村彝家新寨共有100户,2013年建成。”喜德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马海支支告诉记者,当初村民对于建设彝家新寨一事顾虑重重。

      2012年,阿苦瓦吉和村主任陈安逸收到彝家新寨建设的消息,就开始动员村民参加。但一些村民担心建房筹资大,借款还不上。“只要我们扎实苦干,每年的庄稼都能卖钱,农闲时还可外出打工挣钱。”两名村干部苦口婆心地劝。

      听村干部算完账,村民阿苦友真咬咬牙向亲戚朋友借了2.7万元,报名参与彝家新寨建设。阿苦友真家以前住在离场镇有5公里路的高山上,没有公路,从家到镇上步行小路要两个小时。“土房子,下雨时会漏雨。”阿苦友真告诉记者,最恼火的是,到镇上买东西不方便,娃娃上学不方便,种出来的马铃薯也不好卖。

      借钱、政府补助加自己的存款,2013年11月彝族年前夕,阿苦友真一家住进了新房。现在,他从新家骑摩托车到镇上,用时30分钟左右。

      走进阿苦瓦吉家,堂屋、院坝都是水泥地。“以前,院坝、房子的地面都是泥巴地,一遇下雨,到处湿完了。”阿苦瓦吉回忆说。

      环顾堂屋,冰箱、电视、衣柜等家具齐全。“住进新房了,家具也要添置够。”阿苦瓦吉的妻子憨厚地笑着说。

      数据

      喜德县委书记曲木伍牛介绍,2014年,喜德县拟实施彝家新寨建设项目22个,覆盖农户1888户,投入资金1.8亿元。目前,规划设计全面完成,住房建设已全面启动,基础设施、环境及社会建设正在着手招标比选。该县将坚持建新寨与灾后恢复重建相结合,建新寨与产村相融相结合,建新寨与树新风相结合,确保年内完成年度彝家新寨建设任务。

      2013年,凉山州实施彝家新寨建设209个(其中一般村194个、极度贫困村15个),住房建设18120户,全年共有9.06万人入住彝家新村。

      生活方式新 养成健康文明新生活习惯

      探访

      记者走进2013年建成的喜德县冕山镇民主村彝家新寨,这里共有53户人家。绕着新寨宽敞的公路走了一圈,记者在青瓦黄墙间看不到一点垃圾,分布在各处的垃圾池没有散发出恶臭,农户门前的沟渠里,清澈的渠水欢快地流淌。“我们这个彝家新寨共有5个垃圾池。”村支书陈德俊告诉记者,现在村民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整个新寨十分清爽。“良好的生活习惯是环境造就的。”马海支支认为,环境好了,新寨的路面干净了,有了垃圾池,村民自然而然就会爱护卫生,不再乱丢垃圾了。

      不仅如此,许多村民现在也养成了不睡地上睡床上,不坐地下坐板凳的习惯。在喜德县拉克乡四合村,许多村民家中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在田里劳动一天回来洗个澡,很舒服。”村民莫色阿弟说。莫色阿弟家的主屋、厨房、厕所布局合理,虽然院坝角落修有畜圈,养了猪,但闻不到一点臭味,“有了沼气池,牲畜的粪便可以利用,环保又节能。”

      住进新房,最让洛呷村村民阿苦呷莫喜悦的是,小女儿再也不用像大儿子那样,天不亮就起床去读书了。

      阿苦呷莫一家原本住在大山上,大儿子读小学时,每天早上公鸡打鸣就起床,然后步行2个小时到镇上学校读书。放学回家的路是上坡,走的时间更久,往往回到家,大儿子已经是饥肠辘辘。“再也不能让女儿起早贪黑上学了。”2012年,村干部动员村民建设彝家新寨,阿苦呷莫毫不犹豫就报名了。

      住进新房,阿苦呷莫已经准备好了过一种全新的生活。“现在住上了新房子,条件好了很多,我希望以后生活也越来越好,孩子学到更多知识,长更多本事。”阿苦呷莫说,自家的地里栽种了大红袍花椒、核桃,过几年就可以把建新房的贷款和借款还清;女儿现在读书近了,她时常教育女儿要好好珍惜,用功读书,争取考上大学。“我们村是彝族汉族杂居村,但村民生活很和谐。”陈安逸告诉记者,洛呷村有两个村民小组,一个是彝族小组,一个是汉族小组,通过彝家新寨建设,促进了民族团结。该村土地较为集中,人均耕地面积较多,发展基础好,加之村里通往外界的道路硬化了,村民发展生产的信心很足,现在全村有核桃700多亩,花椒500多亩。“村里的发展肯定会越来越好,村民的收入会越来越高。”阿苦瓦吉对未来充满憧憬。

      数据

      2013年,凉山州共在209个彝家新寨发放彝家新生活“四件套”19656套,建成入户路128.5公里、农村沼气5500口、垃圾处理池和公共排污设施209个、村卫生室168个,解决农村安全饮水9.41万人、入户用电3410户。

      2014年,凉山州获得省上下达彝家新寨建设指标210个,其中极度贫困村和贫困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村内道路补助资金均有所增加。省上在彝家新生活“四件套”的基础上,户均新增资金2000元,农户可根据家庭需要从电视机、太阳能热水器中任选一件。

      思想观念新 不改变就摆脱不了落后

      探访

      6月13日,大雨初歇,点点阳光洒向德昌县金沙乡观音堂村,山腰上正在修建的彝家新寨已初具规模,41户新建改建户忙着室内装修。“要不是村支书坚持,傈僳族村庄可能建不起彝家新寨。”乡党委书记贺林松说。

      听说记者到了村上,村支书李从秀匆匆忙忙从地里赶回来,双腿裤脚还来不及放下。48岁的李从秀是省人大代表、州党代表,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些,皮肤黝黑,整个人干练精神。在她的争取下,彝家新寨建设落户观音堂村。

      观音堂村聚居着傈僳族群众,以前他们靠狩猎为生,而今种上了庄稼,但因为土地分散贫瘠,村民生活艰苦,但这并没有阻挡他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2012年,李从秀在省上开“两会”时,听说彝家新寨建设项目,当即向相关部门打听了政策。回到观音堂村,她马不停蹄地向县上争取彝家新寨建设指标。“为什么对彝家新寨建设如此渴求?”记者忍不住问。“不少地方建起彝家新寨后,不仅改变了村民的居住环境,还发展起了产业,这让我心动。”李从秀说,彝家新寨建设对于村民来说是个改变现状的机会,“不想办法改变,始终摆脱不了落后。”

      李从秀的引领,带动村民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2013年年中,41户村民决定参与彝家新寨建设,17万元左右的建设费,对于绝大多数参与户来说是巨大的数字,“好不容易争取到的机会,咬牙也要参加,等住进新房,我们就可以一门心思搞生产,发展产业。”“彝家新寨让彝区群众一步跨越千年,生活、生产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马海支支很欣慰。

      拉克乡新村村距离县城仅2公里,加之靠近喜德县温泉山庄,随着旅游业的升温,许多村民在建设彝家新寨时都谋划着吃“旅游饭”。

      村民马海伍呷今年50多岁,儿子成家后,与儿子分了家,原本想自己就和老伴住老屋,但儿子还是支持他们建了新房。“大大小小有六七个房间,我们两个肯定住不过来,准备装修成家庭旅馆,提供给来旅游的客人住。”马海伍呷告诉记者。

      马海伍呷的房屋大门正对着村道,儿子坚持让父母的新房安装上了价值8000元的气派大门,“儿子说大门醒目,以后开家庭旅馆容易吸引客人。”

      数据

      凉山州在建设彝家新寨的同时,注重产业扶持,组织专门力量优化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整合行业、部门产业发展资金项目,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因地制宜发展马铃薯、苦荞麦、草食畜、经济林果等特色产业。2013年,普格县在彝家新寨打造烤烟、蚕桑等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4.3%。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搬进彝家新寨 新生活才刚刚开始

  • 2014年06月26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喜德县两河口镇洛呷村彝家新寨依山而建

     

      喜德县冕山镇民主村彝家新寨“彝风”浓郁

      凉山彝家新寨建设实施三年来,共建成新寨824个,33.7万人入住

      一条彩色尼龙布搭在旧屋顶上,黑、潮、矮、乱,这间旧屋承载马海伍呷一家生活的时间表正进入倒计时——紧挨着它的两层小洋楼正接近封顶,直对马路的大门口两根白色的罗马柱抓人眼球。前排楼房将住马海伍呷夫妇,后排楼房则是儿子一家。

      借着喜德县实施彝家新寨项目,拉克乡新村村二组村民马海伍呷一家渴盼多年修新房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即将告别低矮的老屋,他和老伴十分憧憬——县里决定在这里搞乡村旅游,他们可以通过勤劳的双手,去迎接更美好的生活。

      5月30日,大凉山彝区十项扶贫工程推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凉山州召开。彝家新寨建设在实施三年后,进入“精准扶贫”新阶段,向更偏远、更贫困的地区推进。

      回头看更向前看。6月中旬,本报记者行走凉山,走访彝家新寨,感受彝家新寨给彝区群众带来居住条件、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巨大改变。

      居住环境新 砖房结实水泥路到村

      探访

      6月12日,从喜德县城出发,沿孙水河逆行近一个小时,来到两河口镇。过了场镇,水泥路没了,车子在满是大坑小坑的土路上颠簸前行。2012年“8·31”特大洪灾,重创喜德,因灾受损的不少道路至今无法恢复。

      左转,下了一道急坡,汽车不再沿河而行,而是向山腰驶去。一路上,弯大坡陡,窄窄的水泥路只容得下一辆越野车通行,道路两边生长着花椒树和核桃树,新建好的房子掩映其中。十多分钟后,汽车终于爬上了海拔2170米的两河口镇洛呷村。“从镇上到村里,现在好走多了。”见面,村支书阿苦瓦吉就忍不住说,这条彝家新寨配套公路,虽然才2.1公里长,但极大地方便了全村人出行,“以前,一条只可让摩托车通行的泥路,像这样的下雨天,泥能淹了你们的小腿。”

      站在村子的一个缓坡上,正好可以俯视全村。新房是红瓦白墙,地里的玉米快一米高了,地埂边的花椒已经开始泛红。“洛呷村彝家新寨共有100户,2013年建成。”喜德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马海支支告诉记者,当初村民对于建设彝家新寨一事顾虑重重。

      2012年,阿苦瓦吉和村主任陈安逸收到彝家新寨建设的消息,就开始动员村民参加。但一些村民担心建房筹资大,借款还不上。“只要我们扎实苦干,每年的庄稼都能卖钱,农闲时还可外出打工挣钱。”两名村干部苦口婆心地劝。

      听村干部算完账,村民阿苦友真咬咬牙向亲戚朋友借了2.7万元,报名参与彝家新寨建设。阿苦友真家以前住在离场镇有5公里路的高山上,没有公路,从家到镇上步行小路要两个小时。“土房子,下雨时会漏雨。”阿苦友真告诉记者,最恼火的是,到镇上买东西不方便,娃娃上学不方便,种出来的马铃薯也不好卖。

      借钱、政府补助加自己的存款,2013年11月彝族年前夕,阿苦友真一家住进了新房。现在,他从新家骑摩托车到镇上,用时30分钟左右。

      走进阿苦瓦吉家,堂屋、院坝都是水泥地。“以前,院坝、房子的地面都是泥巴地,一遇下雨,到处湿完了。”阿苦瓦吉回忆说。

      环顾堂屋,冰箱、电视、衣柜等家具齐全。“住进新房了,家具也要添置够。”阿苦瓦吉的妻子憨厚地笑着说。

      数据

      喜德县委书记曲木伍牛介绍,2014年,喜德县拟实施彝家新寨建设项目22个,覆盖农户1888户,投入资金1.8亿元。目前,规划设计全面完成,住房建设已全面启动,基础设施、环境及社会建设正在着手招标比选。该县将坚持建新寨与灾后恢复重建相结合,建新寨与产村相融相结合,建新寨与树新风相结合,确保年内完成年度彝家新寨建设任务。

      2013年,凉山州实施彝家新寨建设209个(其中一般村194个、极度贫困村15个),住房建设18120户,全年共有9.06万人入住彝家新村。

      生活方式新 养成健康文明新生活习惯

      探访

      记者走进2013年建成的喜德县冕山镇民主村彝家新寨,这里共有53户人家。绕着新寨宽敞的公路走了一圈,记者在青瓦黄墙间看不到一点垃圾,分布在各处的垃圾池没有散发出恶臭,农户门前的沟渠里,清澈的渠水欢快地流淌。“我们这个彝家新寨共有5个垃圾池。”村支书陈德俊告诉记者,现在村民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整个新寨十分清爽。“良好的生活习惯是环境造就的。”马海支支认为,环境好了,新寨的路面干净了,有了垃圾池,村民自然而然就会爱护卫生,不再乱丢垃圾了。

      不仅如此,许多村民现在也养成了不睡地上睡床上,不坐地下坐板凳的习惯。在喜德县拉克乡四合村,许多村民家中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在田里劳动一天回来洗个澡,很舒服。”村民莫色阿弟说。莫色阿弟家的主屋、厨房、厕所布局合理,虽然院坝角落修有畜圈,养了猪,但闻不到一点臭味,“有了沼气池,牲畜的粪便可以利用,环保又节能。”

      住进新房,最让洛呷村村民阿苦呷莫喜悦的是,小女儿再也不用像大儿子那样,天不亮就起床去读书了。

      阿苦呷莫一家原本住在大山上,大儿子读小学时,每天早上公鸡打鸣就起床,然后步行2个小时到镇上学校读书。放学回家的路是上坡,走的时间更久,往往回到家,大儿子已经是饥肠辘辘。“再也不能让女儿起早贪黑上学了。”2012年,村干部动员村民建设彝家新寨,阿苦呷莫毫不犹豫就报名了。

      住进新房,阿苦呷莫已经准备好了过一种全新的生活。“现在住上了新房子,条件好了很多,我希望以后生活也越来越好,孩子学到更多知识,长更多本事。”阿苦呷莫说,自家的地里栽种了大红袍花椒、核桃,过几年就可以把建新房的贷款和借款还清;女儿现在读书近了,她时常教育女儿要好好珍惜,用功读书,争取考上大学。“我们村是彝族汉族杂居村,但村民生活很和谐。”陈安逸告诉记者,洛呷村有两个村民小组,一个是彝族小组,一个是汉族小组,通过彝家新寨建设,促进了民族团结。该村土地较为集中,人均耕地面积较多,发展基础好,加之村里通往外界的道路硬化了,村民发展生产的信心很足,现在全村有核桃700多亩,花椒500多亩。“村里的发展肯定会越来越好,村民的收入会越来越高。”阿苦瓦吉对未来充满憧憬。

      数据

      2013年,凉山州共在209个彝家新寨发放彝家新生活“四件套”19656套,建成入户路128.5公里、农村沼气5500口、垃圾处理池和公共排污设施209个、村卫生室168个,解决农村安全饮水9.41万人、入户用电3410户。

      2014年,凉山州获得省上下达彝家新寨建设指标210个,其中极度贫困村和贫困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村内道路补助资金均有所增加。省上在彝家新生活“四件套”的基础上,户均新增资金2000元,农户可根据家庭需要从电视机、太阳能热水器中任选一件。

      思想观念新 不改变就摆脱不了落后

      探访

      6月13日,大雨初歇,点点阳光洒向德昌县金沙乡观音堂村,山腰上正在修建的彝家新寨已初具规模,41户新建改建户忙着室内装修。“要不是村支书坚持,傈僳族村庄可能建不起彝家新寨。”乡党委书记贺林松说。

      听说记者到了村上,村支书李从秀匆匆忙忙从地里赶回来,双腿裤脚还来不及放下。48岁的李从秀是省人大代表、州党代表,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些,皮肤黝黑,整个人干练精神。在她的争取下,彝家新寨建设落户观音堂村。

      观音堂村聚居着傈僳族群众,以前他们靠狩猎为生,而今种上了庄稼,但因为土地分散贫瘠,村民生活艰苦,但这并没有阻挡他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2012年,李从秀在省上开“两会”时,听说彝家新寨建设项目,当即向相关部门打听了政策。回到观音堂村,她马不停蹄地向县上争取彝家新寨建设指标。“为什么对彝家新寨建设如此渴求?”记者忍不住问。“不少地方建起彝家新寨后,不仅改变了村民的居住环境,还发展起了产业,这让我心动。”李从秀说,彝家新寨建设对于村民来说是个改变现状的机会,“不想办法改变,始终摆脱不了落后。”

      李从秀的引领,带动村民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2013年年中,41户村民决定参与彝家新寨建设,17万元左右的建设费,对于绝大多数参与户来说是巨大的数字,“好不容易争取到的机会,咬牙也要参加,等住进新房,我们就可以一门心思搞生产,发展产业。”“彝家新寨让彝区群众一步跨越千年,生活、生产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马海支支很欣慰。

      拉克乡新村村距离县城仅2公里,加之靠近喜德县温泉山庄,随着旅游业的升温,许多村民在建设彝家新寨时都谋划着吃“旅游饭”。

      村民马海伍呷今年50多岁,儿子成家后,与儿子分了家,原本想自己就和老伴住老屋,但儿子还是支持他们建了新房。“大大小小有六七个房间,我们两个肯定住不过来,准备装修成家庭旅馆,提供给来旅游的客人住。”马海伍呷告诉记者。

      马海伍呷的房屋大门正对着村道,儿子坚持让父母的新房安装上了价值8000元的气派大门,“儿子说大门醒目,以后开家庭旅馆容易吸引客人。”

      数据

      凉山州在建设彝家新寨的同时,注重产业扶持,组织专门力量优化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整合行业、部门产业发展资金项目,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因地制宜发展马铃薯、苦荞麦、草食畜、经济林果等特色产业。2013年,普格县在彝家新寨打造烤烟、蚕桑等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4.3%。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