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泸州样本

  • 2014年04月01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公交车所到之处,受到群众欢迎。

      公交车开到地头

      跨越城乡边界 助推新型城镇化

      今年初,泸州市江阳区启动2014—2015年农村公交全覆盖惠民工程,并随即开通了328路、325路公交车,路线分别是从黄舣镇开往弥陀镇群利新村、泸州市城区开往分水镇文明村。

      对于沿途的群众来说,这无异于是一件大“喜事”,他们自发组织起来点响鞭炮、打起腰鼓,欢欢喜喜地把公交车迎到家门口。

      这是泸州公交城乡一体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泸州公交车跨越城乡的边界,已逐步进入深度融合的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它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以人为核心的改革”正在成为新的建设中心。在我省,着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产业的支撑和公共服务的覆盖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立足这样的背景来看泸州公交的探索,不难发现,作为民生政府对接城市公众的最密切的服务“管道”,公共交通将以坚实的基底姿态,承担起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

      A

      公交车开进村 安全舒适又实惠

      “以前从村上到黄舣镇,只能打‘摩的’或者坐面包车,一趟要10块钱,现在有了公交车,只需要1元钱,真是太好了!”江区阳弥陀镇群利新村的村民刘远富发现,和原有的交通方式相比,公交车更加实惠,而且更安全、舒适。

      分水镇党委副书记唐先元也很高兴,如今镇上有了两条公交线路,一条直接进市区,当地人进城更方便了,一条通往黄舣酒业园区,在园区工作的人们不用再担心上下班“怎么走”的难题。

      刘远富与唐先元不会忘记,过去进城或到工业园区的线路一直定性为农村客运,线路冷热现象明显,极大地制约了群众的出行,成为备受关注的民生问题,也是网络问政的“热点”。自2008年起,在泸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相关线路进行了公交化改造,326路、327路等公交线路相继开行,线网也得到了优化。

      这种“利好”还将在未来不断扩大覆盖面。泸州市江阳区交通局、运管局负责人表示:“今明两年,江阳区范围内,公交公司就将投入150多台车辆,开通35条城乡公交线。”

      从江阳区到龙马潭区再到纳溪区,从城乡结合部到新农村,从田间地头到客运站、商贸中心……沿线老百姓享受到了和城市公交同样方便、快捷、安全的公交服务。而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公交的惠民政策也不断延伸。以游湾片区为例,这里成为泸州城区规划的一部分,263路公交车向人们提供与城市公交无异的服务:实施一票制,成人刷卡8折、学生刷卡每月28元可坐120次,70岁以上老人免费刷卡……

      数据显示,目前由泸州公交集团公司开行到乡村(工业园区)的公交线路已有19条,江阳区、江南片区已全部实施公交化改造工作,惠及几十万人口,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经济发展。

      B

      推动新型城镇化 架起产村整合桥梁

      在泸州市的决策者看来,安全优质的公交服务从城市延伸到农村,既是一种“民生情怀”,更是在描绘一幅新型城镇化的“路线图”。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去年底,省委经济工作暨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围绕提升城镇化质量,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走出一条形态适宜、产城融合、城乡一体、集约高效的新型城镇化路子。“优化城镇布局,以四大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做大一批区域中心城市,重点发展中小城市特别是县城,集约发展特色小城镇。”解读会议精神,作为川南城市群的重要成员,泸州也将迎来新型城镇化的机遇与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泸州市委、市政府让公交挑起了两副“重担”:让农村居民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品质的公共服务,这是其一;以公交为纽带,架起产村融合的桥梁,撬动经济发展,这是其二。

      龙马潭区政府早在几年前就提出了半小时经济圈思路,就是通过开行公交车实现区与镇、镇与镇、镇与村之间快速连接,特兴镇桐兴村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当地开发洞窝风景区,但没有开通公交车以前,游客往返都不方便,很难留得住人。“如今公交车直接开到景区门口,游客人数逐渐增多,今年春节期间日均客流量达到了2000人。”景区负责人薛四金说,人气旺了,当地的农家乐等休闲餐饮娱乐场所生意也火了起来,极大地拉动了村子的经济发展。

      特兴镇魏园村支书李华明手上有一组数据:开行公交车前,当地的生姜价格由收购方说了算,有了公交车,农民可以坐车进城卖生姜,价格上涨了30%,农民的收入实实在在地增加了。

      同样在龙马潭区,石洞镇阳高村是泸州市的著名风景区——九狮风景区,公交车把游客带进景区,休闲观光的人多了,花木、苗木基地建起来了,农家乐热起来了,每年都能创收2000多万元。

      看到公交车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一些暂时没有开通城乡公交车的地方也发出声音。龙马潭区胡市镇居民熊平说:“现在从胡市到泸州,坐客运汽车票价都是4元,而且在赶场天和过年过节时坐车很困难,真心希望能早日坐上公交车。”

      C

      城乡公交一体化保障线路稳定运营

      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好处显而易见,但这也是困扰多地的难题,能否真正实施,既取决于当地政府“怎么看”,又取决于“怎么干”。

      打破城乡界限,既需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的勇气,又需要创新发展模式的智慧;既要直面各方利益冲突的格局,又要知行合一、用“真金白银”为群众的需求买单。

      事实上,泸州对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探索远早于此。2003年,泸州公交通过出资收购的办法,开行了双加镇、石洞镇、特兴镇、长安乡、桐兴村等地公交线路,基本实现城区与各乡镇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的联系。2007年起,江阳区实施全区公交化,泸州公交再次进行统一收购,将公交车开到若干个乡镇。

      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泸州公交还积极支持道路交通客运企业改制,并出资收购相关客运线路经营权,解决了企业体制改革和线路经营权退出市场问题。全面推行公司化经营,实行“统一线路、统一车型、统一经营、统一票价、统一核算”运行模式,企业可以根据群众出行规律,高低平峰时间段、赶集天综合调配运行,滚动发班;开行断面车、赶集车、加班车的形式,集中运力统一调配,实现了以运力定运量,解决了乘客在高峰时段的出行难问题。

      去年,江阳区华阳街道探索出一条政企合作的新路径,开通了华阳四公里经黄伞、青山、石虎至白湾的329路城乡公交线路。

      新设回车区17处、减速梗150米、凸透镜23个,建设波形护栏6.5公里、振荡线400平方米、限宽墩4处……华阳街道办出资300余万元,对较窄的道路进行改造整治,危重路段增设安防设施,积极创造公交线路开行条件,使之具备公交线路开行条件。

      企业方面,泸州公交公司自筹资金200多万元购置10台适合农村道路运行的新型公交车辆投入运营,所有车辆安装GPS智能车载系统,充分考虑老百姓的出行费用负担,线路全长15公里,但实行无人售票2元的低票制,大大低于农村客运线路票价。

      为了保障线路能长期稳定运营,当地政府对公交线路给予适当补贴。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泸州样本

  • 2014年04月01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公交车所到之处,受到群众欢迎。

      公交车开到地头

      跨越城乡边界 助推新型城镇化

      今年初,泸州市江阳区启动2014—2015年农村公交全覆盖惠民工程,并随即开通了328路、325路公交车,路线分别是从黄舣镇开往弥陀镇群利新村、泸州市城区开往分水镇文明村。

      对于沿途的群众来说,这无异于是一件大“喜事”,他们自发组织起来点响鞭炮、打起腰鼓,欢欢喜喜地把公交车迎到家门口。

      这是泸州公交城乡一体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泸州公交车跨越城乡的边界,已逐步进入深度融合的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它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以人为核心的改革”正在成为新的建设中心。在我省,着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产业的支撑和公共服务的覆盖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立足这样的背景来看泸州公交的探索,不难发现,作为民生政府对接城市公众的最密切的服务“管道”,公共交通将以坚实的基底姿态,承担起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

      A

      公交车开进村 安全舒适又实惠

      “以前从村上到黄舣镇,只能打‘摩的’或者坐面包车,一趟要10块钱,现在有了公交车,只需要1元钱,真是太好了!”江区阳弥陀镇群利新村的村民刘远富发现,和原有的交通方式相比,公交车更加实惠,而且更安全、舒适。

      分水镇党委副书记唐先元也很高兴,如今镇上有了两条公交线路,一条直接进市区,当地人进城更方便了,一条通往黄舣酒业园区,在园区工作的人们不用再担心上下班“怎么走”的难题。

      刘远富与唐先元不会忘记,过去进城或到工业园区的线路一直定性为农村客运,线路冷热现象明显,极大地制约了群众的出行,成为备受关注的民生问题,也是网络问政的“热点”。自2008年起,在泸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相关线路进行了公交化改造,326路、327路等公交线路相继开行,线网也得到了优化。

      这种“利好”还将在未来不断扩大覆盖面。泸州市江阳区交通局、运管局负责人表示:“今明两年,江阳区范围内,公交公司就将投入150多台车辆,开通35条城乡公交线。”

      从江阳区到龙马潭区再到纳溪区,从城乡结合部到新农村,从田间地头到客运站、商贸中心……沿线老百姓享受到了和城市公交同样方便、快捷、安全的公交服务。而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公交的惠民政策也不断延伸。以游湾片区为例,这里成为泸州城区规划的一部分,263路公交车向人们提供与城市公交无异的服务:实施一票制,成人刷卡8折、学生刷卡每月28元可坐120次,70岁以上老人免费刷卡……

      数据显示,目前由泸州公交集团公司开行到乡村(工业园区)的公交线路已有19条,江阳区、江南片区已全部实施公交化改造工作,惠及几十万人口,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经济发展。

      B

      推动新型城镇化 架起产村整合桥梁

      在泸州市的决策者看来,安全优质的公交服务从城市延伸到农村,既是一种“民生情怀”,更是在描绘一幅新型城镇化的“路线图”。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去年底,省委经济工作暨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围绕提升城镇化质量,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走出一条形态适宜、产城融合、城乡一体、集约高效的新型城镇化路子。“优化城镇布局,以四大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做大一批区域中心城市,重点发展中小城市特别是县城,集约发展特色小城镇。”解读会议精神,作为川南城市群的重要成员,泸州也将迎来新型城镇化的机遇与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泸州市委、市政府让公交挑起了两副“重担”:让农村居民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品质的公共服务,这是其一;以公交为纽带,架起产村融合的桥梁,撬动经济发展,这是其二。

      龙马潭区政府早在几年前就提出了半小时经济圈思路,就是通过开行公交车实现区与镇、镇与镇、镇与村之间快速连接,特兴镇桐兴村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当地开发洞窝风景区,但没有开通公交车以前,游客往返都不方便,很难留得住人。“如今公交车直接开到景区门口,游客人数逐渐增多,今年春节期间日均客流量达到了2000人。”景区负责人薛四金说,人气旺了,当地的农家乐等休闲餐饮娱乐场所生意也火了起来,极大地拉动了村子的经济发展。

      特兴镇魏园村支书李华明手上有一组数据:开行公交车前,当地的生姜价格由收购方说了算,有了公交车,农民可以坐车进城卖生姜,价格上涨了30%,农民的收入实实在在地增加了。

      同样在龙马潭区,石洞镇阳高村是泸州市的著名风景区——九狮风景区,公交车把游客带进景区,休闲观光的人多了,花木、苗木基地建起来了,农家乐热起来了,每年都能创收2000多万元。

      看到公交车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一些暂时没有开通城乡公交车的地方也发出声音。龙马潭区胡市镇居民熊平说:“现在从胡市到泸州,坐客运汽车票价都是4元,而且在赶场天和过年过节时坐车很困难,真心希望能早日坐上公交车。”

      C

      城乡公交一体化保障线路稳定运营

      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好处显而易见,但这也是困扰多地的难题,能否真正实施,既取决于当地政府“怎么看”,又取决于“怎么干”。

      打破城乡界限,既需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的勇气,又需要创新发展模式的智慧;既要直面各方利益冲突的格局,又要知行合一、用“真金白银”为群众的需求买单。

      事实上,泸州对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探索远早于此。2003年,泸州公交通过出资收购的办法,开行了双加镇、石洞镇、特兴镇、长安乡、桐兴村等地公交线路,基本实现城区与各乡镇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的联系。2007年起,江阳区实施全区公交化,泸州公交再次进行统一收购,将公交车开到若干个乡镇。

      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泸州公交还积极支持道路交通客运企业改制,并出资收购相关客运线路经营权,解决了企业体制改革和线路经营权退出市场问题。全面推行公司化经营,实行“统一线路、统一车型、统一经营、统一票价、统一核算”运行模式,企业可以根据群众出行规律,高低平峰时间段、赶集天综合调配运行,滚动发班;开行断面车、赶集车、加班车的形式,集中运力统一调配,实现了以运力定运量,解决了乘客在高峰时段的出行难问题。

      去年,江阳区华阳街道探索出一条政企合作的新路径,开通了华阳四公里经黄伞、青山、石虎至白湾的329路城乡公交线路。

      新设回车区17处、减速梗150米、凸透镜23个,建设波形护栏6.5公里、振荡线400平方米、限宽墩4处……华阳街道办出资300余万元,对较窄的道路进行改造整治,危重路段增设安防设施,积极创造公交线路开行条件,使之具备公交线路开行条件。

      企业方面,泸州公交公司自筹资金200多万元购置10台适合农村道路运行的新型公交车辆投入运营,所有车辆安装GPS智能车载系统,充分考虑老百姓的出行费用负担,线路全长15公里,但实行无人售票2元的低票制,大大低于农村客运线路票价。

      为了保障线路能长期稳定运营,当地政府对公交线路给予适当补贴。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