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目标解读

  • 2010年12月06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12月,冬日阳光洒在蒲江县复兴乡陈坝村的猕猴桃种植基地里,年轻的大学生技术员姜维军和50多岁的农民吴克清在阳光下聊起让人激动的未来:流转的土地能不能分到更多的红利?什么时候才能搞起观光休闲农业?

      未来5年,他们的目标能否实现,显然不仅和眼前的这片猕猴桃有关。

      新旧5年之交,《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 《建议》)出炉,《建议》提出我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建设明显加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刚刚经历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四川能不能实现向更高目标的迈进,不仅关系到四川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也关系到像小姜和老吴一样每一个四川人的幸福美好生活。

      《建议》提出的目标既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相协调,也与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目标相协调

      参与《建议》起草的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认为,《建议》提出的主要目标,细细品来,每一条都与四川当前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密切相关。

      过去5年特别是近3年,四川书写的从悲壮走向豪迈的精彩篇章固然让人骄傲,但“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仍然是四川最大的省情,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初级阶段特征更为明显仍然是四川最大的实际,发展不足、发展水平不高仍然是四川最大的问题。

      四川最重要的任务是加快发展,四川必须向更高水平、更高目标、更高阶段跨越。

      更高水平,到底怎样高?更高目标,究竟如何高?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准确定位四川的发展坐标--

      从总体水平看,我省经济总量仅为全国的4.2%,与东部沿海省市的差距仍在拉大。

      从产业竞争力看,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比全国低3.9个百分点,高耗能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比全国高3.5个百分点。

      从对外开放合作看,全省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到1%,全省进出口总额仅占全国的1.1%。

      在与全国,特别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对比中,四川的发展目标逐渐清晰,“更高”的内涵呼之欲出--更“强”,“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地位基本形成,加快向全国经济强省迈进”。更“优”,“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初步建成”。

      参与起草的专家认为,《建议》提出的目标既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相协调,也与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目标相协调,实现目标的过程就是追赶跨越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

      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是“十二五”目标实现的现实支撑

      实现《建议》提出的目标,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西部大开发是战略机遇。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国家支持的重点和方向与省委、省政府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重大部署高度吻合。

      扩大内需是长期机遇。中央扩内需促增长的政策取向不会轻易改变。这有利于我省继续扩大投资、推进重点产业项目,拉动经济持续增长。

      灾区重建和发展振兴是独特机遇。国家正在研究制定促进地震灾区发展振兴的专项规划。这不仅有利于灾区的恢复振兴,也有利于解决全省的发展难题。

      中央扶持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跨越式发展是特别机遇。中央大力支持藏区等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把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我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

      “十一五”时期四川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是“十二五”目标实现的现实支撑。参与《建议》起草的省发展改革委人士称,目标的设定既有基础情况支撑、发展形势分析,又有科学的数据推算,是完全可行的。

      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亭子口等一批大中型水利工程开工建设,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重大突破,“十一五”期间,特别是近3年基础设施的上档升级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巨大效应,将在“十二五”期间得到释放。同时,产业强势发展的态势已初见端倪。今年,全省“7+3”产业工业增加值完成5330亿元的任务已成定局,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净利润将有望突破千亿元大关,现代服务业正在加快发展。四川“向全国经济强省迈进”有了强劲的引擎。

      未来5年,我省投资将持续增长,消费逐步提高,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达到8万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到5万亿元以上,将形成投资消费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十一五”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十一五”期间积累的宝贵经验更是弥足珍贵。盛毅认为,实践证明,四川发展的思路、路径完全正确,坚持全省工作总体取向不动摇,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快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四川在“十二五”时期一定能实现更大发展。

      咬定目标不放松,攻坚克难,击鼓奋进,书写四川“十二五”更为精彩的篇章

      “十二五”时期,我省面临加快发展速度和提高发展质量的双重任务。《建议》提出的目标处处体现出加快发展速度的要求。2009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7.8%,到2020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年均增速必须比全国高4个百分点左右。四川处在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加快崛起,西部奋起直追的全国发展大格局中。从四川自身看,我省产业层次较低,优势产业带动作用不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全国低5.8个百分点。特色优势产业要“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取得突破”,服务业比重要“提高”,现代产业体系要“加快形成”,盛毅认为,在我省企业积累相对不足,投入有限,缺乏完善的金融配套体系的情况下,要实现上述目标,须做好攻坚克难的准备。 

      只有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加快发展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加快发展,才能逐步缩小与全国和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只有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历史机遇,奋力推进四川发展新跨越,才能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建议》对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提出了较 “十一五”更高的要求。“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盛毅认为,一方面,四川所处发展阶段的特征决定了经济增长速度必然较快,另一方面,我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城乡、区域间收入差距较大,贫困面较广,贫困人口较多。对两者提出实现同步增长的目标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

      未来5年,将为建成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对《建议》提出的目标,全省上下有高度一致的共识:咬定目标不放松,攻坚克难,击鼓奋进,书写四川“十二五”更为精彩的篇章。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目标解读

  • 2010年12月06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12月,冬日阳光洒在蒲江县复兴乡陈坝村的猕猴桃种植基地里,年轻的大学生技术员姜维军和50多岁的农民吴克清在阳光下聊起让人激动的未来:流转的土地能不能分到更多的红利?什么时候才能搞起观光休闲农业?

      未来5年,他们的目标能否实现,显然不仅和眼前的这片猕猴桃有关。

      新旧5年之交,《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 《建议》)出炉,《建议》提出我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建设明显加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刚刚经历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四川能不能实现向更高目标的迈进,不仅关系到四川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也关系到像小姜和老吴一样每一个四川人的幸福美好生活。

      《建议》提出的目标既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相协调,也与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目标相协调

      参与《建议》起草的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认为,《建议》提出的主要目标,细细品来,每一条都与四川当前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密切相关。

      过去5年特别是近3年,四川书写的从悲壮走向豪迈的精彩篇章固然让人骄傲,但“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仍然是四川最大的省情,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初级阶段特征更为明显仍然是四川最大的实际,发展不足、发展水平不高仍然是四川最大的问题。

      四川最重要的任务是加快发展,四川必须向更高水平、更高目标、更高阶段跨越。

      更高水平,到底怎样高?更高目标,究竟如何高?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准确定位四川的发展坐标--

      从总体水平看,我省经济总量仅为全国的4.2%,与东部沿海省市的差距仍在拉大。

      从产业竞争力看,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比全国低3.9个百分点,高耗能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比全国高3.5个百分点。

      从对外开放合作看,全省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到1%,全省进出口总额仅占全国的1.1%。

      在与全国,特别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对比中,四川的发展目标逐渐清晰,“更高”的内涵呼之欲出--更“强”,“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地位基本形成,加快向全国经济强省迈进”。更“优”,“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初步建成”。

      参与起草的专家认为,《建议》提出的目标既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相协调,也与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目标相协调,实现目标的过程就是追赶跨越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

      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是“十二五”目标实现的现实支撑

      实现《建议》提出的目标,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西部大开发是战略机遇。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国家支持的重点和方向与省委、省政府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重大部署高度吻合。

      扩大内需是长期机遇。中央扩内需促增长的政策取向不会轻易改变。这有利于我省继续扩大投资、推进重点产业项目,拉动经济持续增长。

      灾区重建和发展振兴是独特机遇。国家正在研究制定促进地震灾区发展振兴的专项规划。这不仅有利于灾区的恢复振兴,也有利于解决全省的发展难题。

      中央扶持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跨越式发展是特别机遇。中央大力支持藏区等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把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我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

      “十一五”时期四川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是“十二五”目标实现的现实支撑。参与《建议》起草的省发展改革委人士称,目标的设定既有基础情况支撑、发展形势分析,又有科学的数据推算,是完全可行的。

      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亭子口等一批大中型水利工程开工建设,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重大突破,“十一五”期间,特别是近3年基础设施的上档升级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巨大效应,将在“十二五”期间得到释放。同时,产业强势发展的态势已初见端倪。今年,全省“7+3”产业工业增加值完成5330亿元的任务已成定局,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净利润将有望突破千亿元大关,现代服务业正在加快发展。四川“向全国经济强省迈进”有了强劲的引擎。

      未来5年,我省投资将持续增长,消费逐步提高,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达到8万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到5万亿元以上,将形成投资消费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十一五”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十一五”期间积累的宝贵经验更是弥足珍贵。盛毅认为,实践证明,四川发展的思路、路径完全正确,坚持全省工作总体取向不动摇,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快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四川在“十二五”时期一定能实现更大发展。

      咬定目标不放松,攻坚克难,击鼓奋进,书写四川“十二五”更为精彩的篇章

      “十二五”时期,我省面临加快发展速度和提高发展质量的双重任务。《建议》提出的目标处处体现出加快发展速度的要求。2009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7.8%,到2020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年均增速必须比全国高4个百分点左右。四川处在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加快崛起,西部奋起直追的全国发展大格局中。从四川自身看,我省产业层次较低,优势产业带动作用不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全国低5.8个百分点。特色优势产业要“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取得突破”,服务业比重要“提高”,现代产业体系要“加快形成”,盛毅认为,在我省企业积累相对不足,投入有限,缺乏完善的金融配套体系的情况下,要实现上述目标,须做好攻坚克难的准备。 

      只有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加快发展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加快发展,才能逐步缩小与全国和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只有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历史机遇,奋力推进四川发展新跨越,才能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建议》对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提出了较 “十一五”更高的要求。“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盛毅认为,一方面,四川所处发展阶段的特征决定了经济增长速度必然较快,另一方面,我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城乡、区域间收入差距较大,贫困面较广,贫困人口较多。对两者提出实现同步增长的目标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

      未来5年,将为建成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对《建议》提出的目标,全省上下有高度一致的共识:咬定目标不放松,攻坚克难,击鼓奋进,书写四川“十二五”更为精彩的篇章。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