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视角,看四川经济总量进阶6万亿元

  • 2024年01月20日 08时1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60132.9亿元!1月19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举行2023年四川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2023年,四川省经济发展跑出6%的增速,经济总量首次突破6万亿元大关。

    从5万亿元到6万亿元,四川这份成绩来之不易。2023年,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全省经济运行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部分行业增长乏力等问题,四川经济在“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更加凸显出“6万亿元”的成色与分量。

    四川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有哪些深远意义?记者采访了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和有关专家学者。

    看总量 6万亿元怎么看?

    如何更好理解“6万亿元”?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曾俊林用一道数学题让6万亿元变得直观。如果把6万亿元的经济总量平均到每一天,2023年四川每天创造的GDP就超过16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改革开放之初,四川一年创造的经济总量。”曾俊林说,6万亿元是一个标志性的突破。

    如果把时间线拉长、把视野放宽,“6万亿元”的分量则更容易理解。

    纵向来看,四川经济跨越的步伐越来越大,跨越的用时逐步缩短。全省经济总量2007年突破1万亿元、2011年突破2万亿元、2015年突破3万亿元,每跃升1个万亿元台阶用时4年;2018年突破4万亿元、2021年突破5万亿元,每跃升1个万亿元台阶用时3年;而2023年仅用2年时间就再上1个万亿元台阶。

    横向来看,四川经济总量突破6万亿元,是全国第六个、西部第一个迈上6万亿元台阶的省份。“6万亿元是一个‘门槛’,跨入6万亿元‘俱乐部’,四川与发达省份的差距加速缩小。”省社科院研究员盛毅注意到,从5万亿元到6万亿元,广东、江苏、浙江分别用了两年时间,山东、河南用了三年,而四川用时2年再上1个万亿元台阶,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实力。

    特别是在近两年的经济背景下,这份“成绩单”更难能可贵。在四川省发展与改革研究所高级经济师鲁荣东看来,2023年四川经济能实现新跨越,充分体现了其韧性和竞争力。

    “韧性”还体现在过去一年的逆势“反转”。“2023年开局并不理想,四川多项指标增速低于全国,但我们一路向前、一路追赶,最终全年经济增速比全国高0.8个百分点。”曾俊林说。

    与全国比较,四川交出的这份“成绩单”不仅韧性足,而且成绩亮、突破多——人均GDP突破7万元,服务业增加值突破3万亿元,全年城镇新增就业突破100万人,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零的突破,经营主体总量突破900万户,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规模突破1000亿元,省域经济副中心经济总量实现新的突破……曾俊林认为,四川较好地实现了全年主要发展预期目标,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交出了一份亮眼的“高质量答卷”。

    看格局 经济大省如何真正挑大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迈上6万亿元,对四川服务全国大局带来哪些影响、注入哪些动力?

    “从全国经济版图来看,全省经济总量突破6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达4.8%,四川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巩固,高质量发展中‘更显担当’。”曾俊林表示,作为农业大省和清洁能源大省,2023年四川粮食产量再创新高,生猪出栏量稳居全国第一,外送清洁能源已超清洁能源产量的三成,在保障全国粮食能源安全方面彰显了四川担当。

    从西部来看,四川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更加突出。鲁荣东表示,四川迈过6万亿元门槛,为下一步高质量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也将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更大支撑作用。

    经济稳步增长,对四川的就业和民生改善也有积极作用。“稳增长的重要目标是稳就业。”盛毅说,在当前稳就业、保就业的形势下,经济增速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为全国稳增长稳就业作出了四川贡献。

    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当前四川的经济发展仍有短板。“2023年,四川人均GDP超过7万元,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追赶的任务还很重,要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需要通过多种方式促进经济发展,把四川经济‘蛋糕’做大做优,才能与发达省份的距离进一步缩小。”盛毅认为,下一步,四川仍要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看质量 6万亿元的成色如何?

    如何评价6万亿元“成绩单”的质效?曾俊林用了三个“更”来回答——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牢”、动力“更足”、成色“更好”。

    从三次产业比重来看,农业基础持续稳固。2023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9977.8亿元,比上年增长4%;全年粮食总产量3593.8万吨,连续四年稳定在3500万吨以上,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正在为“中国饭碗”装进更多优质“四川粮”。

    工业动能强劲。2023年以来,四川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工业兴省制造强省,提出深入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工业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重点行业支撑有力。”曾俊林表示,2023年,这三个行业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个百分点。

    服务业和消费的经济增长主引擎作用更加凸显。2023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突破3万亿元,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纵观发达国家的三次产业占比,经济结构优化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服务业占比提高。”鲁荣东认为,服务业对就业和人均收入的带动能力更强。

    增长背后,四川发展方式在进一步转变。“2023年四川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产业含智量、含绿量、含金量不断提高。”曾俊林表示。

    数据显示,全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工业领域)增加值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33%;六大优势产业(工业领域)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90%;新质生产力带动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规上研究和试验发展、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7.4%、29%,全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有望突破4600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比重持续提高;全年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增长1.7%左右,以较低的能耗增速支撑了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6.1%的增长。

    同时,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全省经营主体总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新突破,“贡嘎培优”企业、新建工业企业、新增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对全省经济贡献突出;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由降转增、同比增长4.6%,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额大幅增长,企业经营效益持续改善。

    最后,再看反映经济景气度的税电指数。2023年,全年全省税电指数为106.7。鲁荣东说,税电指数保持在105以上运行,说明企业产销循环良好,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

    迈上6万亿元新台阶,站在新的起点上,全省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底气更足、基础更牢、信心更强。(记者 史晓露

    责任编辑: 张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三种视角,看四川经济总量进阶6万亿元

  • 2024年01月20日 08时1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60132.9亿元!1月19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举行2023年四川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2023年,四川省经济发展跑出6%的增速,经济总量首次突破6万亿元大关。

    从5万亿元到6万亿元,四川这份成绩来之不易。2023年,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全省经济运行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部分行业增长乏力等问题,四川经济在“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更加凸显出“6万亿元”的成色与分量。

    四川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有哪些深远意义?记者采访了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和有关专家学者。

    看总量 6万亿元怎么看?

    如何更好理解“6万亿元”?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曾俊林用一道数学题让6万亿元变得直观。如果把6万亿元的经济总量平均到每一天,2023年四川每天创造的GDP就超过16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改革开放之初,四川一年创造的经济总量。”曾俊林说,6万亿元是一个标志性的突破。

    如果把时间线拉长、把视野放宽,“6万亿元”的分量则更容易理解。

    纵向来看,四川经济跨越的步伐越来越大,跨越的用时逐步缩短。全省经济总量2007年突破1万亿元、2011年突破2万亿元、2015年突破3万亿元,每跃升1个万亿元台阶用时4年;2018年突破4万亿元、2021年突破5万亿元,每跃升1个万亿元台阶用时3年;而2023年仅用2年时间就再上1个万亿元台阶。

    横向来看,四川经济总量突破6万亿元,是全国第六个、西部第一个迈上6万亿元台阶的省份。“6万亿元是一个‘门槛’,跨入6万亿元‘俱乐部’,四川与发达省份的差距加速缩小。”省社科院研究员盛毅注意到,从5万亿元到6万亿元,广东、江苏、浙江分别用了两年时间,山东、河南用了三年,而四川用时2年再上1个万亿元台阶,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实力。

    特别是在近两年的经济背景下,这份“成绩单”更难能可贵。在四川省发展与改革研究所高级经济师鲁荣东看来,2023年四川经济能实现新跨越,充分体现了其韧性和竞争力。

    “韧性”还体现在过去一年的逆势“反转”。“2023年开局并不理想,四川多项指标增速低于全国,但我们一路向前、一路追赶,最终全年经济增速比全国高0.8个百分点。”曾俊林说。

    与全国比较,四川交出的这份“成绩单”不仅韧性足,而且成绩亮、突破多——人均GDP突破7万元,服务业增加值突破3万亿元,全年城镇新增就业突破100万人,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零的突破,经营主体总量突破900万户,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规模突破1000亿元,省域经济副中心经济总量实现新的突破……曾俊林认为,四川较好地实现了全年主要发展预期目标,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交出了一份亮眼的“高质量答卷”。

    看格局 经济大省如何真正挑大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迈上6万亿元,对四川服务全国大局带来哪些影响、注入哪些动力?

    “从全国经济版图来看,全省经济总量突破6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达4.8%,四川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巩固,高质量发展中‘更显担当’。”曾俊林表示,作为农业大省和清洁能源大省,2023年四川粮食产量再创新高,生猪出栏量稳居全国第一,外送清洁能源已超清洁能源产量的三成,在保障全国粮食能源安全方面彰显了四川担当。

    从西部来看,四川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更加突出。鲁荣东表示,四川迈过6万亿元门槛,为下一步高质量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也将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更大支撑作用。

    经济稳步增长,对四川的就业和民生改善也有积极作用。“稳增长的重要目标是稳就业。”盛毅说,在当前稳就业、保就业的形势下,经济增速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为全国稳增长稳就业作出了四川贡献。

    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当前四川的经济发展仍有短板。“2023年,四川人均GDP超过7万元,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追赶的任务还很重,要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需要通过多种方式促进经济发展,把四川经济‘蛋糕’做大做优,才能与发达省份的距离进一步缩小。”盛毅认为,下一步,四川仍要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看质量 6万亿元的成色如何?

    如何评价6万亿元“成绩单”的质效?曾俊林用了三个“更”来回答——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牢”、动力“更足”、成色“更好”。

    从三次产业比重来看,农业基础持续稳固。2023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9977.8亿元,比上年增长4%;全年粮食总产量3593.8万吨,连续四年稳定在3500万吨以上,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正在为“中国饭碗”装进更多优质“四川粮”。

    工业动能强劲。2023年以来,四川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工业兴省制造强省,提出深入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工业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重点行业支撑有力。”曾俊林表示,2023年,这三个行业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个百分点。

    服务业和消费的经济增长主引擎作用更加凸显。2023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突破3万亿元,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纵观发达国家的三次产业占比,经济结构优化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服务业占比提高。”鲁荣东认为,服务业对就业和人均收入的带动能力更强。

    增长背后,四川发展方式在进一步转变。“2023年四川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产业含智量、含绿量、含金量不断提高。”曾俊林表示。

    数据显示,全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工业领域)增加值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33%;六大优势产业(工业领域)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90%;新质生产力带动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规上研究和试验发展、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7.4%、29%,全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有望突破4600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比重持续提高;全年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增长1.7%左右,以较低的能耗增速支撑了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6.1%的增长。

    同时,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全省经营主体总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新突破,“贡嘎培优”企业、新建工业企业、新增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对全省经济贡献突出;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由降转增、同比增长4.6%,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额大幅增长,企业经营效益持续改善。

    最后,再看反映经济景气度的税电指数。2023年,全年全省税电指数为106.7。鲁荣东说,税电指数保持在105以上运行,说明企业产销循环良好,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

    迈上6万亿元新台阶,站在新的起点上,全省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底气更足、基础更牢、信心更强。(记者 史晓露

    责任编辑: 张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