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 2022年10月19日 08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招聘会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起有效沟通渠道。


    双选会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图为四川农业大学双选会。


    四川每年都会举行大学生就业服务月招聘活动。


    在校园招聘会上,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进行交流。


    全省大力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工作。

    10月9日,2022年四川省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季活动启动。活动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国资委、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经济合作局、团省委、省残联等单位联合主办,重点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24小时全天候不打烊的政策宣传、专场招聘、直播带岗、职业指导以及市场化服务活动。

    10月12日,2022年“嘉善—九寨沟”东西部就业帮扶“云端招聘助振兴·山海协作两地情”线上线下招聘会举行,来自阿坝州九寨沟县黑河镇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付友友在招聘会上获得了到浙江省嘉善县工作的机会。

    高校毕业生是就业的重点群体之一,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着高校毕业生和千家万户的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高校毕业生总量持续扩大,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13年的34.21万人增加至2022年的55.95万人。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底线任务,全面落实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措施。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用心用情做实做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千方百计扩岗位强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十年来,四川省历届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均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扩大岗位

    稳定就业有力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累计向社会输送高校毕业生达到430余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十年来,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完善。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实施意见》,引导更多大学生到基层就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财政厅等10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意见》,启动新一轮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委组织部、教育厅等7部门联合制定《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十条措施》,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合印发《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十三条政策措施》,多渠道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渠道……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为全省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创业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

    充足有效的岗位供给,是高校毕业生“有业就”“就好业”的基础。十年来,全省多点发力创造和开发就业岗位,为高校毕业生多渠道高质量就业提供有力保障,始终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发展经济,不断扩大就业容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经济总量连跨3个万亿元台阶,从2012年的2.39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5.38万亿元,总量跃居全国第六位。工业、服务业、农业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电子信息、食品饲料产业规模相继迈过万亿元大关。

    经济快速增长,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大量工作机会。来自教育厅的数据显示,2013年—2022年,留在四川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人数累计达到249.03万人,每年留川就业高校毕业生人数占当年参加工作人数的比例均超过75%。

    面向基层,不断扩宽就业渠道。十年来,全省大力实施“特岗教师”“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一批又一批高校毕业生奔赴基层就业,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才华。以“三支一扶”为例,十年来,全省已累计有1.7万余名高校毕业生通过“三支一扶”项目到基层工作,近80%的“三支一扶”志愿者服务于革命老区、民族地区,为推动基层教育、农业、医疗、脱贫等民生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应对困难,深挖政策岗位潜力。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多重严峻挑战。为此,省政府印发《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十五条政策措施》,盘活存量编制,扩大机关事业单位招录(聘)数量,推动全省国有企业扩大招聘规模,进一步扩大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规模,结合实际努力扩大“特岗教师”“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招募规模。开发就业见习岗位,对年度吸纳见习人员超过200人、留用率超过60%并稳定就业1年以上的就业见习基地,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补。

    向市场主体要岗位。为鼓励更多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人社、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综合施策,对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或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并符合相关条件的,给予一次性扩岗补助、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扣减相关税费、给予社保补贴、享受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

    抓抢新机遇,是四川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大亮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实施以来,川渝两地人社部门联合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行动”,推进两地未就业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创业。川渝两地教育部门联合开展成渝“双城青才”“千校万岗”等各类招聘会,共同为两地高校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

    教育部门深化浙川东西部就业协作,举办“西才东就”四川高校与浙江优质企业网络视频交流对接会,广泛开拓就业渠道和就业岗位。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就业创业联盟,组织四川农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10所高校赴广东省,对接、走访粤港澳大湾区优质企业,拓展有关岗位900余个。

    做实帮扶

    顺利就业有温度

    “在困难的时候,就业部门工作人员给了我很大帮助。”2021年,王菲大学毕业后到成都创业。刚开始时,由于资金缺乏,商业推广遇到困难。成都市锦江区就业局工作人员知晓情况后,第一时间帮助其积极准备大学生创业补贴申请资料,将1万元政府补贴送到王菲手中。同时还帮助其联系公司,做好品牌推广和商业板块链接。后来,在“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成都赛区比赛中,王菲设计的文创产品作为优秀项目展示,获得好评。

    这是全省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一个生动故事。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人社、教育、高校等相关部门精准施策,全力以赴,用心用情用力做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动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采取实名制管理,“一对一”跟踪帮扶,全力促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

    家住泸州市合江县的杨科,是一名2021届高校毕业生。今年6月,他在离校未就业求职登记小程序进行了求职登记。合江县就业局工作人员电话回访了解其求职意向后,向他推荐最新的岗位信息,讲解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政策,以及查阅岗位信息的平台和渠道。

    没过多久,杨科主动打电话给合江县就业局工作人员,希望能参加见习。在合江县就业局的推荐下,现在杨科已经在一家人力资源公司见习,公司为他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每月发放生活补助,并配备了专门的见习指导老师。

    “专人联系,一对一帮扶。对有就业意愿的,至少提供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和就业见习机会。对有创业意向的,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和政策扶持。对缓就业、慢就业、不愿就业者,通过职业指导、参观见学等,帮助其转变职业观、就业观、择业观。”四川省就业局相关负责人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加强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管理,组织开展就业见习,积极提供精准服务。十年来,全省共为66.64万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创业服务,组织8.6万名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参加就业见习,帮助59.71万人实现就业。

    建专门台账,“一人一策”,促进高校毕业生重点群体就业。

    “工作有着落,我太高兴了。”2022年8月,在成都市金牛区为民路的一个小区里,21岁的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孔欣茹和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孔欣茹是一名残疾大学毕业生,因为有一条腿穿戴假肢,所以选择工作有些受限。毕业后,为了找工作,她租住在成都市金牛区。

    在教育厅、省残联共同开展的2022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送岗上门活动中,工作人员与用人单位代表一起,送岗到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家里,用人单位代表与残疾毕业生现场签订劳动合同,帮助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孔欣茹是受助对象之一。

    一枝一叶总关情。全省紧盯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教育、人社等部门无缝衔接协调配合,建立困难高校毕业生专门台账,开展“一人一策”精准帮扶。对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就业的困难高校毕业生,开发公益性岗位进行兜底安置。对学籍在省内高校的低保家庭、脱贫残疾人家庭、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以及残疾、特困、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高校毕业生,给予每人1500元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

    强化服务

    促进就业有广度

    张森林是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2021届学生,受到学校“就业大讲堂”系列讲座的影响,他笃定了投身基层、报效祖国的决心。毕业时,张森林最终选择签约中核集团一公司,远赴甘肃,投身国家核工业事业。

    “大学生要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就业指导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合理就业预期,主动适应就业形势。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团省委等相关部门纷纷靠前引导,做实就业指导服务。

    教育厅在全省创新开展四川省高校就业创业指导金课建设活动,推动构建“课程+思政+就业”全方位就业育人体系。创新编写《四川省重点产业高校毕业生人才供需研究报告(2022—2025年)》《四川省高校就业反馈招生状况分析报告(2020—2022年)》,指导高校建立就业与招生计划和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促进人才供需有效匹配。

    全省高校大力开展“就业指导六进”工作,推动高校就业指导“进支部、进宿舍、进家庭、进云端、进课堂、进企业”,推动思政工作与就业工作深度融合,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职业观,怀着一颗平实之心,紧跟时代砥砺前行,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人社系统常态化开展厅局长进校园和职业指导进校园等系列活动,传递就业政策,宣讲就业形势,鼓励在校毕业生树立正确择业观,鼓励大学生从基层做起,多参加见习,积累工作经验。团省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部门联合开展“青春就业大讲堂”,鼓励高校毕业生坚定理想信念、转变就业观念,到边远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工作成长。

    更多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服务,体现在全覆盖、全过程、全领域、全方位的公共就业服务。

    这是一个生动的案例——今年6月—9月,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关键期,成都市组织“百日万企”高校毕业生系列招聘活动,通过连续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公共服务进校园等多种形式的招聘和供需对接活动,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举行系列招聘活动的同时,还聚焦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后的户口迁移、档案转接、技能培训等,提供全流程就业服务。此外,在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政策解读等方面也设置了相应的活动项目,力求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

    有效供需对接,是实现就业的前提。在四川,教育、人社等部门抢抓高校毕业生离校前的关键期,前移服务端口,搭建校企对接平台,强化校内就业创业服务资源供给。举办分行业、分专业专场招聘活动,推出直播带岗、直播探岗等特色招聘模式,提升人岗匹配效率,已成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常态化工作模式。

    更多更高效更便捷的公共就业服务,向高校毕业生群体倾斜。全省全面推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一件事”业务受理,优化办理程序,精简证明材料,压缩办理时限。推行就业创业政策服务“网上办、掌上办、一网通办”,实施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让政策推送零距离、业务办理零障碍,打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云飞图片由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提供)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这十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 2022年10月19日 08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招聘会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起有效沟通渠道。


    双选会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图为四川农业大学双选会。


    四川每年都会举行大学生就业服务月招聘活动。


    在校园招聘会上,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进行交流。


    全省大力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工作。

    10月9日,2022年四川省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季活动启动。活动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国资委、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经济合作局、团省委、省残联等单位联合主办,重点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24小时全天候不打烊的政策宣传、专场招聘、直播带岗、职业指导以及市场化服务活动。

    10月12日,2022年“嘉善—九寨沟”东西部就业帮扶“云端招聘助振兴·山海协作两地情”线上线下招聘会举行,来自阿坝州九寨沟县黑河镇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付友友在招聘会上获得了到浙江省嘉善县工作的机会。

    高校毕业生是就业的重点群体之一,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着高校毕业生和千家万户的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高校毕业生总量持续扩大,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13年的34.21万人增加至2022年的55.95万人。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底线任务,全面落实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措施。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用心用情做实做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千方百计扩岗位强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十年来,四川省历届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均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扩大岗位

    稳定就业有力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累计向社会输送高校毕业生达到430余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十年来,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完善。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实施意见》,引导更多大学生到基层就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财政厅等10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意见》,启动新一轮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委组织部、教育厅等7部门联合制定《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十条措施》,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合印发《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十三条政策措施》,多渠道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渠道……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为全省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创业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

    充足有效的岗位供给,是高校毕业生“有业就”“就好业”的基础。十年来,全省多点发力创造和开发就业岗位,为高校毕业生多渠道高质量就业提供有力保障,始终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发展经济,不断扩大就业容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经济总量连跨3个万亿元台阶,从2012年的2.39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5.38万亿元,总量跃居全国第六位。工业、服务业、农业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电子信息、食品饲料产业规模相继迈过万亿元大关。

    经济快速增长,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大量工作机会。来自教育厅的数据显示,2013年—2022年,留在四川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人数累计达到249.03万人,每年留川就业高校毕业生人数占当年参加工作人数的比例均超过75%。

    面向基层,不断扩宽就业渠道。十年来,全省大力实施“特岗教师”“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一批又一批高校毕业生奔赴基层就业,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才华。以“三支一扶”为例,十年来,全省已累计有1.7万余名高校毕业生通过“三支一扶”项目到基层工作,近80%的“三支一扶”志愿者服务于革命老区、民族地区,为推动基层教育、农业、医疗、脱贫等民生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应对困难,深挖政策岗位潜力。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多重严峻挑战。为此,省政府印发《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十五条政策措施》,盘活存量编制,扩大机关事业单位招录(聘)数量,推动全省国有企业扩大招聘规模,进一步扩大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规模,结合实际努力扩大“特岗教师”“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招募规模。开发就业见习岗位,对年度吸纳见习人员超过200人、留用率超过60%并稳定就业1年以上的就业见习基地,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补。

    向市场主体要岗位。为鼓励更多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人社、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综合施策,对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或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并符合相关条件的,给予一次性扩岗补助、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扣减相关税费、给予社保补贴、享受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

    抓抢新机遇,是四川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大亮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实施以来,川渝两地人社部门联合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行动”,推进两地未就业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创业。川渝两地教育部门联合开展成渝“双城青才”“千校万岗”等各类招聘会,共同为两地高校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

    教育部门深化浙川东西部就业协作,举办“西才东就”四川高校与浙江优质企业网络视频交流对接会,广泛开拓就业渠道和就业岗位。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就业创业联盟,组织四川农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10所高校赴广东省,对接、走访粤港澳大湾区优质企业,拓展有关岗位900余个。

    做实帮扶

    顺利就业有温度

    “在困难的时候,就业部门工作人员给了我很大帮助。”2021年,王菲大学毕业后到成都创业。刚开始时,由于资金缺乏,商业推广遇到困难。成都市锦江区就业局工作人员知晓情况后,第一时间帮助其积极准备大学生创业补贴申请资料,将1万元政府补贴送到王菲手中。同时还帮助其联系公司,做好品牌推广和商业板块链接。后来,在“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成都赛区比赛中,王菲设计的文创产品作为优秀项目展示,获得好评。

    这是全省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一个生动故事。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人社、教育、高校等相关部门精准施策,全力以赴,用心用情用力做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动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采取实名制管理,“一对一”跟踪帮扶,全力促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

    家住泸州市合江县的杨科,是一名2021届高校毕业生。今年6月,他在离校未就业求职登记小程序进行了求职登记。合江县就业局工作人员电话回访了解其求职意向后,向他推荐最新的岗位信息,讲解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政策,以及查阅岗位信息的平台和渠道。

    没过多久,杨科主动打电话给合江县就业局工作人员,希望能参加见习。在合江县就业局的推荐下,现在杨科已经在一家人力资源公司见习,公司为他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每月发放生活补助,并配备了专门的见习指导老师。

    “专人联系,一对一帮扶。对有就业意愿的,至少提供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和就业见习机会。对有创业意向的,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和政策扶持。对缓就业、慢就业、不愿就业者,通过职业指导、参观见学等,帮助其转变职业观、就业观、择业观。”四川省就业局相关负责人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加强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管理,组织开展就业见习,积极提供精准服务。十年来,全省共为66.64万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创业服务,组织8.6万名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参加就业见习,帮助59.71万人实现就业。

    建专门台账,“一人一策”,促进高校毕业生重点群体就业。

    “工作有着落,我太高兴了。”2022年8月,在成都市金牛区为民路的一个小区里,21岁的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孔欣茹和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孔欣茹是一名残疾大学毕业生,因为有一条腿穿戴假肢,所以选择工作有些受限。毕业后,为了找工作,她租住在成都市金牛区。

    在教育厅、省残联共同开展的2022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送岗上门活动中,工作人员与用人单位代表一起,送岗到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家里,用人单位代表与残疾毕业生现场签订劳动合同,帮助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孔欣茹是受助对象之一。

    一枝一叶总关情。全省紧盯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教育、人社等部门无缝衔接协调配合,建立困难高校毕业生专门台账,开展“一人一策”精准帮扶。对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就业的困难高校毕业生,开发公益性岗位进行兜底安置。对学籍在省内高校的低保家庭、脱贫残疾人家庭、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以及残疾、特困、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高校毕业生,给予每人1500元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

    强化服务

    促进就业有广度

    张森林是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2021届学生,受到学校“就业大讲堂”系列讲座的影响,他笃定了投身基层、报效祖国的决心。毕业时,张森林最终选择签约中核集团一公司,远赴甘肃,投身国家核工业事业。

    “大学生要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就业指导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合理就业预期,主动适应就业形势。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团省委等相关部门纷纷靠前引导,做实就业指导服务。

    教育厅在全省创新开展四川省高校就业创业指导金课建设活动,推动构建“课程+思政+就业”全方位就业育人体系。创新编写《四川省重点产业高校毕业生人才供需研究报告(2022—2025年)》《四川省高校就业反馈招生状况分析报告(2020—2022年)》,指导高校建立就业与招生计划和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促进人才供需有效匹配。

    全省高校大力开展“就业指导六进”工作,推动高校就业指导“进支部、进宿舍、进家庭、进云端、进课堂、进企业”,推动思政工作与就业工作深度融合,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职业观,怀着一颗平实之心,紧跟时代砥砺前行,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人社系统常态化开展厅局长进校园和职业指导进校园等系列活动,传递就业政策,宣讲就业形势,鼓励在校毕业生树立正确择业观,鼓励大学生从基层做起,多参加见习,积累工作经验。团省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部门联合开展“青春就业大讲堂”,鼓励高校毕业生坚定理想信念、转变就业观念,到边远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工作成长。

    更多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服务,体现在全覆盖、全过程、全领域、全方位的公共就业服务。

    这是一个生动的案例——今年6月—9月,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关键期,成都市组织“百日万企”高校毕业生系列招聘活动,通过连续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公共服务进校园等多种形式的招聘和供需对接活动,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举行系列招聘活动的同时,还聚焦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后的户口迁移、档案转接、技能培训等,提供全流程就业服务。此外,在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政策解读等方面也设置了相应的活动项目,力求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

    有效供需对接,是实现就业的前提。在四川,教育、人社等部门抢抓高校毕业生离校前的关键期,前移服务端口,搭建校企对接平台,强化校内就业创业服务资源供给。举办分行业、分专业专场招聘活动,推出直播带岗、直播探岗等特色招聘模式,提升人岗匹配效率,已成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常态化工作模式。

    更多更高效更便捷的公共就业服务,向高校毕业生群体倾斜。全省全面推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一件事”业务受理,优化办理程序,精简证明材料,压缩办理时限。推行就业创业政策服务“网上办、掌上办、一网通办”,实施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让政策推送零距离、业务办理零障碍,打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云飞图片由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提供)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