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2

四川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出成果:3张“国字号”招牌 17张省级名片

  • 2020年07月02日 07时43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2019年是国家启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第五个年头,也是开展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的元年。”6月29日,四川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会在崇州市召开,文化和旅游厅有关负责人如是说。会上,今年1月被认定通过的成都市青羊区、阆中市、兴文县、剑阁县、崇州市等17个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被正式授牌。此前,我省推荐的都江堰市、峨眉山市、青川县3个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单位全部通过了国家验收,一口气拿下3张“国字号”招牌。

    一举拿下3张招牌 “标杆”效应明显

    2015年,我国启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我省也拉开了争创全域旅游示范省的序幕。目前,我省已有乐山、阿坝等8个市(州)和都江堰市等20个县(市、区)进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创建单位数量排名全国第二(仅次于湖南31家)。

    4年后,文旅部开始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工作。我省推荐的都江堰市、峨眉山市、青川县3个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单位全部通过了国家验收,创建成功率达100%,四川一口气拿下3张“国字号”招牌。成都市青羊区、阆中市、兴文县、剑阁县等17个县(市、区),获评全省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单一景区体验已不能满足游客深度旅游的需求,传统门票经济也难以支撑各地旅游产业发展。”文化和旅游厅规划指导处表示,深入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会让一个地方创新出更多的旅游业态和产品,游客可以享受到更丰富的人文风情,都江堰市、峨眉山市、青川县就是很好的例子,今后会发挥出明显的“标杆”效应。

    全域旅游不是一句口号,“标杆”背后也有实在的经济增长。以崇州市为例,通过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助推崇州市“富民”和“强市”。2019年,崇州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强县,全市旅游从业人数占从业人员总数比重为18.4%;农民因发展旅游获得的收入,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达到17.0%。崇州市委书记欧昭在本次推进会上表示,“既‘富民’又‘强市’,就是一种价值创造,也是崇州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的根本目的。”

    统筹区域发展 全域旅游共建共享

    发展全域旅游,以旅游产业带动区域经济的统筹发展。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际,我省将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为争创全域旅游示范省、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作出新贡献。

    四川大学中国休闲与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杨振之表示,全域旅游从引领地方产业体系转型升级、支撑生态保护与文化振兴、推动城乡公共服务体系改善、促进本地人口素质全面提升四个方面统筹社会经济发展。

    针对全域旅游产业融合这一点,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刘开榜分享了四种路径,分别是资源融合、技术融合、市场融合、产品融合。他认为,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中,一切都要因地制宜地从产业、企业和产品三个方面来选择或组合融合路径,以构建面向旅游市场需求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我省未来将在普查、规划、创建、培训、推广这五个具体方面持续发力,促进全域旅游,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今年下半年,我省将编制《四川省全域旅游规划》和制定《全域旅游规划编制技术规范》。7—9月份,开展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验收,并向文旅部推荐争取,力争通过3家以上。10—12月份,开展第二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工作,将认定5-8家。12月底,将完成全省文旅资源大普查。

    下好“一盘棋” 聚焦融合创新

    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过程中,四川努力下好全域“一盘棋”,扎实推进“双创联动”,协同推进天府旅游名县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激发各地创建热情,助推各地文旅产业发展。各地通过提升工作机制、创新工作举措,将“双创”作为文旅产业发展的核心任务,创新形成了“双创联动”的四川模式。2019年首批命名的10个天府旅游名县中,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8个,占80%;30个候选县中,示范区创建单位25个,占83%。

    除了政策上统一引领,各地纷纷结合当地情况,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新出奇招。泸州市纳溪区区长谭荣兵说,纳溪区为带动全域旅游发展,将“旅”与“城”与“产”相融合,不仅投资100亿元打造了全国唯一以护国文化为主题的文旅新城——“百年护国城”,还借助茶、酒两种产业优势,投资120亿元建设国际级茶酒小镇,打造汇集99座特色酒庄、30万亩生态茶园的世界茶酒文化旅游目的地。谭荣兵表示,未来纳溪区将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为抓手,加快实施总投资超过500亿元的12个文旅重点项目,打造世界有影响、全国能示范的全域旅游示范区。

    此外,巴中市积极推进文旅融合,构建全域产品体系。其中,巴中光雾山景区另辟蹊径,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巴山背二歌”为主线,打造出中国首部行浸式山水夜游演艺剧目《梦境光雾山》,自2019年10月上演以来,已演出208场次,使景区过夜游客增长60%。(记者 杨艺茂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出成果:3张“国字号”招牌 17张省级名片

  • 2020年07月02日 07时43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2019年是国家启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第五个年头,也是开展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的元年。”6月29日,四川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会在崇州市召开,文化和旅游厅有关负责人如是说。会上,今年1月被认定通过的成都市青羊区、阆中市、兴文县、剑阁县、崇州市等17个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被正式授牌。此前,我省推荐的都江堰市、峨眉山市、青川县3个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单位全部通过了国家验收,一口气拿下3张“国字号”招牌。

    一举拿下3张招牌 “标杆”效应明显

    2015年,我国启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我省也拉开了争创全域旅游示范省的序幕。目前,我省已有乐山、阿坝等8个市(州)和都江堰市等20个县(市、区)进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创建单位数量排名全国第二(仅次于湖南31家)。

    4年后,文旅部开始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工作。我省推荐的都江堰市、峨眉山市、青川县3个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单位全部通过了国家验收,创建成功率达100%,四川一口气拿下3张“国字号”招牌。成都市青羊区、阆中市、兴文县、剑阁县等17个县(市、区),获评全省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单一景区体验已不能满足游客深度旅游的需求,传统门票经济也难以支撑各地旅游产业发展。”文化和旅游厅规划指导处表示,深入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会让一个地方创新出更多的旅游业态和产品,游客可以享受到更丰富的人文风情,都江堰市、峨眉山市、青川县就是很好的例子,今后会发挥出明显的“标杆”效应。

    全域旅游不是一句口号,“标杆”背后也有实在的经济增长。以崇州市为例,通过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助推崇州市“富民”和“强市”。2019年,崇州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强县,全市旅游从业人数占从业人员总数比重为18.4%;农民因发展旅游获得的收入,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达到17.0%。崇州市委书记欧昭在本次推进会上表示,“既‘富民’又‘强市’,就是一种价值创造,也是崇州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的根本目的。”

    统筹区域发展 全域旅游共建共享

    发展全域旅游,以旅游产业带动区域经济的统筹发展。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际,我省将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为争创全域旅游示范省、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作出新贡献。

    四川大学中国休闲与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杨振之表示,全域旅游从引领地方产业体系转型升级、支撑生态保护与文化振兴、推动城乡公共服务体系改善、促进本地人口素质全面提升四个方面统筹社会经济发展。

    针对全域旅游产业融合这一点,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刘开榜分享了四种路径,分别是资源融合、技术融合、市场融合、产品融合。他认为,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中,一切都要因地制宜地从产业、企业和产品三个方面来选择或组合融合路径,以构建面向旅游市场需求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我省未来将在普查、规划、创建、培训、推广这五个具体方面持续发力,促进全域旅游,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今年下半年,我省将编制《四川省全域旅游规划》和制定《全域旅游规划编制技术规范》。7—9月份,开展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验收,并向文旅部推荐争取,力争通过3家以上。10—12月份,开展第二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工作,将认定5-8家。12月底,将完成全省文旅资源大普查。

    下好“一盘棋” 聚焦融合创新

    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过程中,四川努力下好全域“一盘棋”,扎实推进“双创联动”,协同推进天府旅游名县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激发各地创建热情,助推各地文旅产业发展。各地通过提升工作机制、创新工作举措,将“双创”作为文旅产业发展的核心任务,创新形成了“双创联动”的四川模式。2019年首批命名的10个天府旅游名县中,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8个,占80%;30个候选县中,示范区创建单位25个,占83%。

    除了政策上统一引领,各地纷纷结合当地情况,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新出奇招。泸州市纳溪区区长谭荣兵说,纳溪区为带动全域旅游发展,将“旅”与“城”与“产”相融合,不仅投资100亿元打造了全国唯一以护国文化为主题的文旅新城——“百年护国城”,还借助茶、酒两种产业优势,投资120亿元建设国际级茶酒小镇,打造汇集99座特色酒庄、30万亩生态茶园的世界茶酒文化旅游目的地。谭荣兵表示,未来纳溪区将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为抓手,加快实施总投资超过500亿元的12个文旅重点项目,打造世界有影响、全国能示范的全域旅游示范区。

    此外,巴中市积极推进文旅融合,构建全域产品体系。其中,巴中光雾山景区另辟蹊径,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巴山背二歌”为主线,打造出中国首部行浸式山水夜游演艺剧目《梦境光雾山》,自2019年10月上演以来,已演出208场次,使景区过夜游客增长60%。(记者 杨艺茂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