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委改革办发布2019年四川全面深化改革十件大事

  • 2020年01月14日 07时50分
  • 来源: 人民网-四川频道
  • 【字体:
  • 记者从四川省委改革办获悉,2019年,四川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部署的改革任务,加强对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研究部署,加快推出更多体现四川特色、突出四川优势,对四川改革发展起关键作用的自主创新改革,实现改革举措有机衔接、融会贯通。一年来,四川全面深化改革务实突破、特色突出,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一、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部署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召开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的决定》,对标中央决定涉及基层治理的重大改革,作出专项研究部署。聚焦基层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对深入推进现代乡村治理制度改革、创新和完善城市基层治理制度、全面加强城乡基层治理能力建设等重点问题,制定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优化乡镇区划设置和街道管理体制、创新服务供给体系、加强基层治理人才队伍建设、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等改革措施。《决定》与省委此前出台《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意见》作出全面部署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我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总体部署。

    二、谋定后动部署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

    把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作为统筹整合区划资源、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改革举措,是近年来四川部署开展的涉及最广泛、群众最关注、影响最深远的重大基础性改革之一。在选择代表不同类区的3个市和3个县(区)先行先试并取得成功经验基础上,召开全省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工作会议进行全面部署。出台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制定财政、投资、机构编制等配套支持政策,区分平原地区、丘陵地区、山区、地广人稀高原地区4种类别,因地制宜实行乡镇留并撤改。目前全省乡镇数量减少个数占原有乡镇总数的30%以上,改革风平浪静、波澜不惊,没有发生重大负面舆情、没有引发大的信访反映、没有出现工作断档。

    三、充分激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召开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大会,部署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资源开发利益共享、县域投融资、人才“引育用留”等体制机制攻坚突破的改革举措。制定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配套出台25条政策措施。出台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办法,对183个县(市、区)进行分类考核。制定深化县级市改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意见,推动县级市在区域协同、空间规划、用地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改革创新,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为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夯实了底部基础。

    四、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

    召开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文旅经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意见,对创新市场运作、要素保障、竞争激励、富民共享等机制作出部署。完善文旅融合发展激励机制,加快实施一批文旅融合重点工程,大力开展一批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建设,打造文旅融合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实施天府旅游名县建设,首批命名10个“天府旅游名县”,确定30个候选县。推进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出台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意见。研究制定深化省属国有文化企业(单位)改革方案,推动省属国有文化企业(单位)下属部分全民所有制企业进行公司制改制。部署国有文艺院团社会效益考核试点。全省旅游总收入持续增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进一步提升。

    五、构建主干引领干支联动的区域协同发展新机制

    制定出台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区域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五大片区联席会议机制运行有效,重点领域协同机制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区域间规划对接、设施互通、产业协同、公共服务衔接、环境共治进一步加强。建立高效联动工作机制、合作共赢长效机制、项目清单化推进机制、产业跨区域合作机制、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共治机制、一体化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机制。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同城化发展迈出重要步伐,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初见成效,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发展持续向好,攀西经济区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绿色发展特色鲜明,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势头较强,呈现出主干引领、干支联动、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

    六、高质量完成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改革任务

    2016年6月国务院批复试验方案以来,围绕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在科技体制、知识产权、金融创新、人才激励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形成一批务实管用的政策供给,建成一批支撑能力强的创新发展平台,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较好完成国务院授权的30项先行先试改革任务,形成3批56项经验成果,其中16条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深入推进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出台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全国首部通用航空条例。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入推进,试点单位扩大至45家,进一步调动了科研人员积极性。预计2019年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8%,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迈出新步伐。

    七、部署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建设

    实施自贸试验区发展引领工程,深入推进自贸试验区改革,着眼扩大改革试点效应,谋划开展自贸试验区协同改革。出台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改革“6+1”方案,把德阳、资阳、眉山、南充、自贡、内江和温江等作为协同改革先行区。各地成立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协同改革先行区工作例会、部门会商机制、片区联络员会议等制度,重点围绕制度创新,探索具有集成性引领性的体制机制创新成果,率先复制推广改革试点经验,努力提升四川对外开放的整体影响力。目前中央赋予的159项改革试验任务实施率达95.8%。

    八、推进长江黄河上游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创新

    召开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协同发展及长江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部署协同抓好大保护大治理,确保长江黄河清水出川向东流。建立长江流域首个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开展岷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创造性地将重要天然湿地、具有供水任务的水库和渠道纳入河(湖)长实施范围,境内长江主要支流和黄河长期保持Ⅱ类水质。建立“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长效机制。全省共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4.80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幅员面积的30.45%。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9个、国家级生态县15个。

    87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7.7%,10个出川断面全部达到国家考核要求,四川水环境质量创“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

    九、以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深化营商环境改革,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对接落实中央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预计全年新增减税降费810亿元、惠及310多万户市场主体。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推进四川电力交易中心股份制改造,开展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试点,预计全年减轻全社会用电负担216亿元。推进国企专业化重组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组建四川国际博览集团、四川港航投资集团并挂牌运营,川航集团成功重组康定机场集团;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国企上市企业培育计划,全省地方国企控股上市公司达37家、市值近万亿元。深化农业农村重点改革,依法有序推行农村承包地等各类资产资源“三权分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壮大。

    十、健全完善推进改革落实制度框架体系

    健全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议事协调机制和运行规则,完善改革方案审议办法。聚焦聚力多抓根本性、全局性、制度性的重大改革举措,多抓有利于保持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的改革举措,多抓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改革举措,多抓对落实已出台改革方案的评估问效。突出贯彻落实中央改革部署、推进四川特色亮点改革、总结推广基层创新创造等任务,建立重点领域改革现场推进机制。加强专项小组对基层改革的指导,形成省级层面和基层改革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构建起省委深改委统筹决策、专项小组分块抓总、牵头部门主责实施、参与部门各尽其责、改革办协调督促的工作格局。构建中央专项改革方案对接盯跟机制、省委改革部署定期报告、党政领导直接抓改革、注重四川特色改革创新、重大改革试点联系跟踪、宣传引导促进落实的全链条推进落实的制度框架。(记者 陈曦)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省委改革办发布2019年四川全面深化改革十件大事

  • 2020年01月14日 07时50分
  • 来源: 人民网-四川频道
  • 记者从四川省委改革办获悉,2019年,四川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部署的改革任务,加强对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研究部署,加快推出更多体现四川特色、突出四川优势,对四川改革发展起关键作用的自主创新改革,实现改革举措有机衔接、融会贯通。一年来,四川全面深化改革务实突破、特色突出,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一、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部署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召开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的决定》,对标中央决定涉及基层治理的重大改革,作出专项研究部署。聚焦基层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对深入推进现代乡村治理制度改革、创新和完善城市基层治理制度、全面加强城乡基层治理能力建设等重点问题,制定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优化乡镇区划设置和街道管理体制、创新服务供给体系、加强基层治理人才队伍建设、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等改革措施。《决定》与省委此前出台《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意见》作出全面部署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我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总体部署。

    二、谋定后动部署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

    把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作为统筹整合区划资源、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改革举措,是近年来四川部署开展的涉及最广泛、群众最关注、影响最深远的重大基础性改革之一。在选择代表不同类区的3个市和3个县(区)先行先试并取得成功经验基础上,召开全省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工作会议进行全面部署。出台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制定财政、投资、机构编制等配套支持政策,区分平原地区、丘陵地区、山区、地广人稀高原地区4种类别,因地制宜实行乡镇留并撤改。目前全省乡镇数量减少个数占原有乡镇总数的30%以上,改革风平浪静、波澜不惊,没有发生重大负面舆情、没有引发大的信访反映、没有出现工作断档。

    三、充分激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召开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大会,部署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资源开发利益共享、县域投融资、人才“引育用留”等体制机制攻坚突破的改革举措。制定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配套出台25条政策措施。出台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办法,对183个县(市、区)进行分类考核。制定深化县级市改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意见,推动县级市在区域协同、空间规划、用地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改革创新,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为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夯实了底部基础。

    四、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

    召开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文旅经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意见,对创新市场运作、要素保障、竞争激励、富民共享等机制作出部署。完善文旅融合发展激励机制,加快实施一批文旅融合重点工程,大力开展一批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建设,打造文旅融合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实施天府旅游名县建设,首批命名10个“天府旅游名县”,确定30个候选县。推进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出台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意见。研究制定深化省属国有文化企业(单位)改革方案,推动省属国有文化企业(单位)下属部分全民所有制企业进行公司制改制。部署国有文艺院团社会效益考核试点。全省旅游总收入持续增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进一步提升。

    五、构建主干引领干支联动的区域协同发展新机制

    制定出台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区域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五大片区联席会议机制运行有效,重点领域协同机制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区域间规划对接、设施互通、产业协同、公共服务衔接、环境共治进一步加强。建立高效联动工作机制、合作共赢长效机制、项目清单化推进机制、产业跨区域合作机制、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共治机制、一体化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机制。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同城化发展迈出重要步伐,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初见成效,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发展持续向好,攀西经济区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绿色发展特色鲜明,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势头较强,呈现出主干引领、干支联动、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

    六、高质量完成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改革任务

    2016年6月国务院批复试验方案以来,围绕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在科技体制、知识产权、金融创新、人才激励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形成一批务实管用的政策供给,建成一批支撑能力强的创新发展平台,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较好完成国务院授权的30项先行先试改革任务,形成3批56项经验成果,其中16条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深入推进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出台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全国首部通用航空条例。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入推进,试点单位扩大至45家,进一步调动了科研人员积极性。预计2019年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8%,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迈出新步伐。

    七、部署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建设

    实施自贸试验区发展引领工程,深入推进自贸试验区改革,着眼扩大改革试点效应,谋划开展自贸试验区协同改革。出台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改革“6+1”方案,把德阳、资阳、眉山、南充、自贡、内江和温江等作为协同改革先行区。各地成立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协同改革先行区工作例会、部门会商机制、片区联络员会议等制度,重点围绕制度创新,探索具有集成性引领性的体制机制创新成果,率先复制推广改革试点经验,努力提升四川对外开放的整体影响力。目前中央赋予的159项改革试验任务实施率达95.8%。

    八、推进长江黄河上游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创新

    召开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协同发展及长江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部署协同抓好大保护大治理,确保长江黄河清水出川向东流。建立长江流域首个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开展岷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创造性地将重要天然湿地、具有供水任务的水库和渠道纳入河(湖)长实施范围,境内长江主要支流和黄河长期保持Ⅱ类水质。建立“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长效机制。全省共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4.80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幅员面积的30.45%。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9个、国家级生态县15个。

    87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7.7%,10个出川断面全部达到国家考核要求,四川水环境质量创“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

    九、以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深化营商环境改革,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对接落实中央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预计全年新增减税降费810亿元、惠及310多万户市场主体。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推进四川电力交易中心股份制改造,开展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试点,预计全年减轻全社会用电负担216亿元。推进国企专业化重组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组建四川国际博览集团、四川港航投资集团并挂牌运营,川航集团成功重组康定机场集团;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国企上市企业培育计划,全省地方国企控股上市公司达37家、市值近万亿元。深化农业农村重点改革,依法有序推行农村承包地等各类资产资源“三权分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壮大。

    十、健全完善推进改革落实制度框架体系

    健全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议事协调机制和运行规则,完善改革方案审议办法。聚焦聚力多抓根本性、全局性、制度性的重大改革举措,多抓有利于保持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的改革举措,多抓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改革举措,多抓对落实已出台改革方案的评估问效。突出贯彻落实中央改革部署、推进四川特色亮点改革、总结推广基层创新创造等任务,建立重点领域改革现场推进机制。加强专项小组对基层改革的指导,形成省级层面和基层改革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构建起省委深改委统筹决策、专项小组分块抓总、牵头部门主责实施、参与部门各尽其责、改革办协调督促的工作格局。构建中央专项改革方案对接盯跟机制、省委改革部署定期报告、党政领导直接抓改革、注重四川特色改革创新、重大改革试点联系跟踪、宣传引导促进落实的全链条推进落实的制度框架。(记者 陈曦)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