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我省机构改革既讲政治严格对标中央做好“规定动作” 又讲发展因地制宜做好“自选动作”

  • 2019年04月01日 07时4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到3月底,全省机构改革任务按期顺利完成。

    推进改革中,省委坚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论述和中央改革要求,把中央提出的“六个贯穿始终”具体细化为更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全面领导、更有利于促进高质量发展、更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既讲政治严格对标中央做好“规定动作”,又讲发展因地制宜做好“自选动作”,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讲政治

    不折不扣落实中央“规定动作”

    改革中,各级党委担负主责,坚决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国家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全省各级党政机构设置总体上与中央和国家机关基本对应,保证有效实施党中央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确保上下贯通、执行有力。

    对标中央设置机构。严格按照中央要求设置各级党政机构,不讲条件、不搞变通、不打折扣。按限额要求设置的60个省本级党政机构中,与中央完全和基本对应的机构共43个,占72%。中央明确省以下党政机构需要对应调整的改革任务,全部严格执行到位,中央没有改的部门也严格对表,没有随便改。

    严格机构限额管理。省市县三级均统一计算党政机构个数,严格实行限额管理,一个没突破,完全符合中央要求。其中,7个区域中心城市按大城市机构限额激励政策设置党政机构。

    将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全部划归机关。按中央统一要求,对省属事业单位承担行政职能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原由33个事业单位承担的300余项行政职责全部回归机关。市县层面也已全部落实到位。

    讲发展

    结合实际创新“自选动作”

    省委要求把这次机构改革既作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大政治任务来完成,更作为推动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来珍惜和把握,把“要我改”转化为“我要改”,充分利用好中央赋予地方因地制宜设置机构的大政策、好政策,在限额内设置特色机构,以特色机构促特色发展。省级层面共设置特色机构17个,占省本级党政机构总数的28%;21个市(州)共设置特色机构105个,183个县(市、区)共设置特色机构591个,分别占本级机构总数10%、9%。

    省级层面,重点是立足省情设置特色机构,服务高质量发展。紧扣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战略,立足我省作为林业和草原大省、长江和黄河主要水源涵养地的实际,在强化组建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的同时,组建省林业和草原局,作为省政府正厅级直属机构,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紧扣落实中央关于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要求,立足我省是大熊猫主要栖息地的实际,在省林业和草原局加挂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牌子,同时建立全国首家大熊猫科学研究院,为更好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提供组织保障、增添科技发展后劲。

    紧扣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立足我省是军工大省的实际,整合机构改革前的军民融合、国防科工两个机构,优化组建省委军民融合办,助推我省军民融合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同时立足我省是全国首个获批开展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省份的实际,专门设立全国第一家省低空空域协同运行中心,并已正式挂牌运行。

    紧扣更好推进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确定的“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立足进一步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实际,设立省经济合作局,相对集中行使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投资促进等职能。立足加快建设网络强省、数字四川、智慧社会和创建国家数字经济示范区的实际,设立省大数据中心。立足我省旅游、文化和文物资源丰富的实际,组建寓文化、旅游、文物于一体的省文化和旅游厅,并统一管理副厅级的省文物局。

    市县层面,为把省委确立的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促进高质量发展和密切党群关系“三个基本考虑”真正落实到基层,立足越到基层机构限额越少、越到基层因地制宜设置机构的需求越多的实际,我省提出,在严格对标中央设置机构的前提下,通过“多对一”或“一对多”整合设置机构,腾出更多机构限额用以保障市县经济社会发展,推出市县机构“四个统一设置”的改革“自选动作”。

    紧扣以群众满意为最高价值取向,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更好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特别是激发规模民营经济活力,明确在全省除边远民族地区外统一设置县级行政审批局,推动实现“一枚公章管审批”。目前,全省183个县(市、区)中,共有166个设置了行政审批局。

    紧扣向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和执法不作为、乱作为等顽疾、痼疾开刀,给执法乱象以“釜底抽薪”,不断提升群众满意感,明确在全省除边远民族地区外统一设置县级综合行政执法局,推动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目前,全省183个县(市、区)中,共有160个设置了综合行政执法局。

    紧扣有利于让群众就近、快捷办事,不跑折腾路、不花冤枉钱,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在全省所有4298个乡镇和332个街道统一设置和优化便民服务中心,推动实现“一个平台优服务”。

    紧扣我省2500多万务工农民的大省情和这个大群体急需有序管理引导、急需党的关怀来解决后顾之忧的大民情,明确在全省百万人口左右的农业大县统一设置农民工服务机构,按“先筹后建、先运行后完善”的原则,搞好培训、搞好回引、搞好服务,推动实现“一个机构暖民心”。目前,全省已有64个县(市、区)设置农民工服务机构,覆盖全省1500多万农民工,占全省农民工总量的60%左右。

    讲深化

    用“干得好”证明“改得好”

    这次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英明决策,是党心民心所向。面对如此艰巨复杂的改革任务,我省机构改革在规定时限内能有力有序地顺利推进,最根本的是得益于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特别是中央层面推进改革营造的气势如虹、势如破竹的良好大环境,得益于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和中央编办的周密部署和精心指导。在做好机构改革“下半篇文章”过程中,全省各地各部门将重点围绕“改好”是第一步、“干好”才是关键的取向,以“干得好”的实践作为“改得好”的有力证明。

    统筹好事合、编合、心合、力合。各地各部门将严格对照印发的“三定”规定和职能转变要求,充分履职,尽量缩短机构、人员、业务的磨合期,做到“转”得出、“接”得住、“融”得好,不断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工作实效。

    衔接好重点领域责任链条。聚焦安全生产、生态环境、应急救援、社会稳定等重点领域,在“三定”规定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分工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责任链条细化和衔接。特别是在应急救援方面,合理界定“防”和“救”的关系,在将事前“防灾”放在业务部门、事后“救灾”放在应急部门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责任链条划断点、衔接点,确保责任链条完整闭合、无缝对接。

    以有力督导保落实。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开展机构改革总结评估自查工作,省级派出工作组到部门一线和市县乡逐级开展督导,按照中央要求一项一项抓落实。(记者 林凌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我省机构改革既讲政治严格对标中央做好“规定动作” 又讲发展因地制宜做好“自选动作”

  • 2019年04月01日 07时4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到3月底,全省机构改革任务按期顺利完成。

    推进改革中,省委坚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论述和中央改革要求,把中央提出的“六个贯穿始终”具体细化为更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全面领导、更有利于促进高质量发展、更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既讲政治严格对标中央做好“规定动作”,又讲发展因地制宜做好“自选动作”,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讲政治

    不折不扣落实中央“规定动作”

    改革中,各级党委担负主责,坚决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国家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全省各级党政机构设置总体上与中央和国家机关基本对应,保证有效实施党中央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确保上下贯通、执行有力。

    对标中央设置机构。严格按照中央要求设置各级党政机构,不讲条件、不搞变通、不打折扣。按限额要求设置的60个省本级党政机构中,与中央完全和基本对应的机构共43个,占72%。中央明确省以下党政机构需要对应调整的改革任务,全部严格执行到位,中央没有改的部门也严格对表,没有随便改。

    严格机构限额管理。省市县三级均统一计算党政机构个数,严格实行限额管理,一个没突破,完全符合中央要求。其中,7个区域中心城市按大城市机构限额激励政策设置党政机构。

    将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全部划归机关。按中央统一要求,对省属事业单位承担行政职能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原由33个事业单位承担的300余项行政职责全部回归机关。市县层面也已全部落实到位。

    讲发展

    结合实际创新“自选动作”

    省委要求把这次机构改革既作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大政治任务来完成,更作为推动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来珍惜和把握,把“要我改”转化为“我要改”,充分利用好中央赋予地方因地制宜设置机构的大政策、好政策,在限额内设置特色机构,以特色机构促特色发展。省级层面共设置特色机构17个,占省本级党政机构总数的28%;21个市(州)共设置特色机构105个,183个县(市、区)共设置特色机构591个,分别占本级机构总数10%、9%。

    省级层面,重点是立足省情设置特色机构,服务高质量发展。紧扣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战略,立足我省作为林业和草原大省、长江和黄河主要水源涵养地的实际,在强化组建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的同时,组建省林业和草原局,作为省政府正厅级直属机构,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紧扣落实中央关于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要求,立足我省是大熊猫主要栖息地的实际,在省林业和草原局加挂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牌子,同时建立全国首家大熊猫科学研究院,为更好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提供组织保障、增添科技发展后劲。

    紧扣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立足我省是军工大省的实际,整合机构改革前的军民融合、国防科工两个机构,优化组建省委军民融合办,助推我省军民融合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同时立足我省是全国首个获批开展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省份的实际,专门设立全国第一家省低空空域协同运行中心,并已正式挂牌运行。

    紧扣更好推进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确定的“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立足进一步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实际,设立省经济合作局,相对集中行使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投资促进等职能。立足加快建设网络强省、数字四川、智慧社会和创建国家数字经济示范区的实际,设立省大数据中心。立足我省旅游、文化和文物资源丰富的实际,组建寓文化、旅游、文物于一体的省文化和旅游厅,并统一管理副厅级的省文物局。

    市县层面,为把省委确立的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促进高质量发展和密切党群关系“三个基本考虑”真正落实到基层,立足越到基层机构限额越少、越到基层因地制宜设置机构的需求越多的实际,我省提出,在严格对标中央设置机构的前提下,通过“多对一”或“一对多”整合设置机构,腾出更多机构限额用以保障市县经济社会发展,推出市县机构“四个统一设置”的改革“自选动作”。

    紧扣以群众满意为最高价值取向,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更好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特别是激发规模民营经济活力,明确在全省除边远民族地区外统一设置县级行政审批局,推动实现“一枚公章管审批”。目前,全省183个县(市、区)中,共有166个设置了行政审批局。

    紧扣向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和执法不作为、乱作为等顽疾、痼疾开刀,给执法乱象以“釜底抽薪”,不断提升群众满意感,明确在全省除边远民族地区外统一设置县级综合行政执法局,推动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目前,全省183个县(市、区)中,共有160个设置了综合行政执法局。

    紧扣有利于让群众就近、快捷办事,不跑折腾路、不花冤枉钱,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在全省所有4298个乡镇和332个街道统一设置和优化便民服务中心,推动实现“一个平台优服务”。

    紧扣我省2500多万务工农民的大省情和这个大群体急需有序管理引导、急需党的关怀来解决后顾之忧的大民情,明确在全省百万人口左右的农业大县统一设置农民工服务机构,按“先筹后建、先运行后完善”的原则,搞好培训、搞好回引、搞好服务,推动实现“一个机构暖民心”。目前,全省已有64个县(市、区)设置农民工服务机构,覆盖全省1500多万农民工,占全省农民工总量的60%左右。

    讲深化

    用“干得好”证明“改得好”

    这次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英明决策,是党心民心所向。面对如此艰巨复杂的改革任务,我省机构改革在规定时限内能有力有序地顺利推进,最根本的是得益于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特别是中央层面推进改革营造的气势如虹、势如破竹的良好大环境,得益于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和中央编办的周密部署和精心指导。在做好机构改革“下半篇文章”过程中,全省各地各部门将重点围绕“改好”是第一步、“干好”才是关键的取向,以“干得好”的实践作为“改得好”的有力证明。

    统筹好事合、编合、心合、力合。各地各部门将严格对照印发的“三定”规定和职能转变要求,充分履职,尽量缩短机构、人员、业务的磨合期,做到“转”得出、“接”得住、“融”得好,不断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工作实效。

    衔接好重点领域责任链条。聚焦安全生产、生态环境、应急救援、社会稳定等重点领域,在“三定”规定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分工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责任链条细化和衔接。特别是在应急救援方面,合理界定“防”和“救”的关系,在将事前“防灾”放在业务部门、事后“救灾”放在应急部门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责任链条划断点、衔接点,确保责任链条完整闭合、无缝对接。

    以有力督导保落实。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开展机构改革总结评估自查工作,省级派出工作组到部门一线和市县乡逐级开展督导,按照中央要求一项一项抓落实。(记者 林凌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