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决定

  • 2018年07月02日 07时2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2018年6月30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凝聚全省上下的智慧和力量,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体会议进行了研究,作出如下决定。

      一、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学习贯彻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定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是指导治蜀兴川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关心四川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发表重要讲话、20余次作出重要批示,特别是2013年5月深入芦山地震灾区看望慰问干部群众,在四川省抗震救灾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会上分别发表重要讲话;2017年3月亲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参加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2018年2月再次来川视察,主持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四川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会,分别发表重要讲话。这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来源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宏大理论体系,根植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四川的生动实践,聚焦于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时代课题,为科学回答新时代四川“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指明了方向,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治蜀兴川最明确、全面、精准的定位,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四川改革发展量身定做的“定盘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川篇”,是做好新时代四川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明确的实践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深刻指明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历史方位、总体要求、第一要务、根本动力、开放格局、重中之重、价值取向、生态重任、法治保障、政治保证,内涵十分丰富。这些重要指示,以宽广视野、深刻洞察和战略远见,统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治蜀兴川标注了时代方位、提出了总体要求、作出了战略谋划、指明了方向路径、描绘了美好蓝图,是一个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和科学体系。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做到融会贯通、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坚定用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统领四川各项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战略谋划和各项部署,一张蓝图绘到底,重整行装再出发,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确保党的十九大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在巴蜀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不断开创四川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川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站在了新的起点上”等重要指示,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历史方位,进一步丰富完善四川发展的战略谋划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四川是西部地区的重要大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做好四川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意义重大;强调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四川发展也站在了新的起点上。这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党和国家全局对四川提出的战略定位,是四川迈步新时代、肩负新使命、开启新征程的逻辑起点。必须作为谋划推进治蜀兴川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在全国大局和时代大势中把准方位,进一步明晰未来发展的前进方向。

      准确把握战略定位和发展阶段性特征。四川是支撑“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纽带与核心腹地,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是“稳藏必先安康”的战略要地,是我国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农业大省、资源大省、科教大省。经过历届省委、省政府的接续奋斗和全省上下的艰苦努力,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重大成就,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呈现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经济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对外开放迈向立体全面开放阶段、民生改善跨入全面提升阶段、社会治理步入共建共治共享阶段的基本特征,正处在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清醒认识当前面临的发展形势。四川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的基本省情没有根本改变,发展不足仍然是最突出的问题,产业结构、区域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凸显,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社会治理等存在诸多挑战。同时,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开发开放等国家重大战略,成渝城市群、天府新区、天府国际机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自由贸易试验区、绵阳科技城、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等国家重大布局,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等国家重大政策,在四川交汇叠加,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

      鲜明确立新时代四川发展的主攻方向。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扣新时代新的实践要求,围绕建设经济强省,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建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体系。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围绕全方位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形成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

      围绕激发改革创新动力活力,推动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全面优化,打造发展环境新优势。围绕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创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

      三、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重要指示,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总体要求,坚定贯穿到四川事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四川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这些重要论述,是对四川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总体擘画。必须作为做好四川一切工作的总纲领,确保四川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始终立足于稳、着眼于进,以“稳”促高质量的“进”、以“进”维护高水平的“稳”,既做到稳增长、稳就业、稳生态、稳预期、稳环境,又做到结构调整要进、质量效益要进、创新发展要进、改革开放要进、脱贫攻坚要进、思想文化要进、人民生活水平要进、党的建设要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始终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产业体系不优、市场机制不活、协调发展不足、开放程度不深等问题,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形成产业结构优化、创新活力旺盛、区域布局协调、城乡发展融合、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发展新格局。

      坚定贯彻“五个着力”重要要求。全面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特别是要着力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全面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文化繁荣发展、现代治理能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再上新台阶。

      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重要指示,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第一要务,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四川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强调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健全城乡统筹、区域协作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板块,推动各区域共同繁荣发展、同步全面小康。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抓好发展第一要务的要求,是解决四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遵循。必须大力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加大统筹区域发展力度,推进“主干”引领带动、“多支”竞相发展、“干”“支”协同联动,更好实现各区域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同频共振,整体提升全省综合实力。

      做强“主干”,充分发挥成都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带动区域发展、参与全球合作,增强成都对国际国内高端战略资源的集聚集成能力,增强对全省其他区域的引领辐射带动能力,高水平打造引领四川发展的“主干”。支持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西部金融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国际性综合交通通信枢纽。高标准规划建设天府新区,突出公园城市特点,充分体现生态价值,加快形成西部地区最具活力的新兴增长极。支持成都跨越龙泉山向东发展,高起点建设天府国际机场和国际空港新城,打造一流的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和临空经济示范区。

      发展“多支”,积极培育更多经济增长极。按照差异化发展要求,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优势,优化全省经济地理,打造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区域经济板块,形成四川区域发展多个支点支撑的局面。大力发展环成都经济圈,建成与成都有机融合、一体发展的现代经济集中发展区;加快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建成南向开放重要门户和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大力支持并培育成为全省第二经济增长极;推动川东北经济区振兴发展,建成东向北向出川综合交通枢纽和川渝陕甘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推动攀西经济区转型升级,建成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

      强化统筹,大力促进“五区协同”发展。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含成都和环成都经济圈)、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协同发展;推动成都与环成都经济圈协同发展;推动“三州”与内地协同发展;推动区域内各市(州)之间协同发展。加强各经济区规划对接、改革联动、创新协同、设施互通、服务共享、市场开放,努力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互通、重大战略资源统筹、重大公共服务平台共享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着力打造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区域发展共同体。

      夯实支撑,完善适应区域协调发展的城镇布局、产业布局和体制机制。优化我省城镇化布局,着力打造以成都为核心城市,以绵阳、德阳、乐山为区域中心城市的成都平原城市群;以宜宾、泸州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川南城市群;以南充、达州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川东北城市群,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建立健全区域发展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区域中心城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优化产业发展布局,重点培育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五大万亿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构建具有四川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成都重点打造世界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环成都经济圈重点与成都形成产业协同配套,打造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培育国内领先的清洁发电设备、轨道交通装备、核技术应用、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川南经济区重点打造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培育国内领先的食品饮料、节能环保装备、智能终端、信息安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精细化工、新材料、通用航空和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等产业集群;川东北经济区重点培育国内领先的油气化工、机械汽配、绿色食品、丝纺服装、建材家居、旅游康养等产业集群;攀西经济区重点打造世界级钒钛材料、阳光康养等产业集群;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及大小凉山地区重点发展全域旅游、特色农牧业、清洁能源、民族工艺、生态经济等,充分发挥生态屏障功能。建立“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领导体制和区域协同发展联席会议制度。

      五、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实开展创新创造”“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等重要指示,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根本动力,大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四川增强改革动力,统筹抓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强调要扎实开展创新创造,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全方位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强调要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四川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的战略重点,明确了开启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新篇的动力支撑。必须坚持改革牵引、创新驱动,不断释放发展动力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以“三去一降一补”为重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的经济结构,强化新的发展动力。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资产资源“三权分置”,构建城乡融合发展要素双向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新格局。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重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做强做优做大国资国企。以电力体制改革为重点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探索建设若干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加快推进配售电改革,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以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为重点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有序推进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深化金融改革创新。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快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加强产权保护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营造良好环境。

      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坚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突出创新企业、创新人才、创新平台“三个重点”,提升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三个能力”,打通军民融合、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与金融结合“三个通道”,以绵阳科技城、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科学城、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等创新基地为依托,强化高水平创新能力布局,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技术转移转化体系建设,高质量完成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任务,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

      扎实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推进军民融合体制机制改革,制定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纲要》实施方案,强化需求对接、改革创新、资源整合、典型带动,打造共通共用、共建共享的军民融合示范平台。健全科技军民融合体制机制,深化军工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和军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开展军民融合企业认定。实施军民融合重大科技攻关,推动军民融合科技资源共享、军民两用技术转移转化,建设一批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基地。开展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推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强化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加快国家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落地,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做大做强人才智力支撑。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构建创新人才支撑体系,实施“千人计划”“天府万人计划”“天府高端引智计划”“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四川计划”,积极引进和培养高精尖缺的战略科技人才、各类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建立符合人才特点、激励人才创新的评价制度,充分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支持和推动中央在川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专家人才、创新团队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与四川开展合作,加强“双一流”高校建设,加快创新创造、转型升级步伐。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弘扬企业家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大军。

      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立体全面开放格局”“努力走在西部全面开发开放的前列”等重要指示,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开放格局,全力推动“四向拓展、全域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四川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推动内陆和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打造立体全面开放格局;强调要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提高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努力走在西部全面开发开放的前列。这些重要论述,标定了四川服务国家开放战略的方向,是新形势下四川全面开放合作的战略指引。必须实施全面开放合作战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开发开放等国家战略,以全局思维和国际视野谋划开放通道建设、物流体系建设、投资贸易平台建设,强化资源整合、政策保障和服务支撑,大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能力和水平,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全力推动四川由内陆腹地变为开放前沿。

      深入推进全面开放合作。坚定把“四向拓展、全域开放”作为四川融入全球经济格局、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关键之举强力推进。突出南向,重点对接国家中新合作机制、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深化与南亚、东南亚等合作。提升东向,重点依托长江经济带,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和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先进生产力,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中原经济区、华中经济区合作。深化西向,重点释放中欧班列(蓉欧快铁)、“空中丝绸之路”等泛欧泛亚通道能力,推进对欧高端合作。扩大北向,重点服务国家外交战略,主动参与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同时,加强与周边省(区、市)合作,深化与扶贫协作、对口支援省份的全面合作。

      强力推进以立体交通为重点的开放大通道建设。统筹实施综合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民用航空强枢纽、铁路发展提速度、公路网络上档次、内河航运扩能力,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陆海互济、东西畅达、南北贯通的“四向八廊”战略性综合交通走廊和对外经济走廊。大力度推进高速铁路建设,重点推进成都经自贡至宜宾、成都经南充至达州高铁建设,加快接入国家高铁大动脉。加快机场建设,完善以高速公路为骨架的三级路网体系,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川境段航道通行能力。强化成都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辐射带动能力,打造泸州—宜宾、达州、攀枝花、广元等进出川门户型综合交通枢纽。依托交通大通道,健全服务支撑和政策体系,吸引聚集人流、物流、资金流,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全面提升经济辐射力、资源集成力、开放影响力。

      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高质量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积极争取建设内陆自由贸易港,支持设立更多的国家开放口岸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及场所,大力推动多式联运和通关便利化,释放空铁公水集成优势。积极推动重点国家来川设立领事馆,做实做好友城交往活动。务实推进中德、中法、中意、中韩、新川等国别合作园区和中国—欧洲中心建设,探索打造“两国双园”“多国多园”,规划建设东盟产业园,推动各类开发区加大开放合作力度,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建设境外产业园区。依托省内高校打造留学生学习基地,支持泸州、宜宾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创造条件面向南亚、东南亚扩大留学生招收规模。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和自主品牌,打造市场化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务实办好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西博会、科博会、农博会、海科会、旅博会等重大展会和投资促进活动,对标先进招大引强,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七、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擦亮”“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战”等重要指示,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带头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篇大文章,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把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擦亮;指出全面小康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关键在脱贫攻坚战能否打赢,要求把彝区藏区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将脱贫攻坚战进行到底。这些重要论述,指明了四川做好“三农”工作、补齐发展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进方向。必须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落实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下足“绣花”功夫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不断开创四川“三农”工作新局面。

      统筹推进乡村“五个振兴”。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统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以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重点,以创建农业强县为载体,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念好“优”字经,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念好“绿”字经,推动农业清洁生产绿色发展;念好“特”字经,打造“川字号”特色农产品品牌;念好“强”字经,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念好“新”字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特别是推动竹产业多业态发展,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念好“实”字经,做实农业经营服务体系。大力推进“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突出抓好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打造幸福美丽新村升级版。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传承弘扬农耕文明,增强乡村善治能力,着力建好农村工作队伍、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农业科技人员队伍、现代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新乡贤队伍。

      高质量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坚持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大扶贫工作格局,坚持脱贫攻坚目标和现行扶贫标准,始终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聚焦彝区藏区等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突出问题导向、优化政策供给、下足“绣花”功夫,实施脱贫攻坚三年攻坚行动,抓好凉山州脱贫攻坚综合帮扶。扎实抓好“插花式”贫困人口脱贫工作。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推进定点扶贫、省内对口帮扶和东西部扶贫协作、万企帮万村、光彩扶贫,通过“回头看”巩固脱贫实效,完善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基础。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两化”互动、城乡统筹,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让进城的进得放心、留在农村的留得安心。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施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行动,深化拓展“百镇建设行动”,建设宜居县城、特色小镇、特色村落,增强城镇集聚产业、承载人口、辐射带动区域发展能力,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八、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重要指示,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价值取向,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永恒主题;要求坚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解决好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指出四川文化多彩,要广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发展提升优秀传统文化。这些重要论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体现了深厚为民情怀和强烈使命担当。必须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使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动社会民生事业全面进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置,统筹抓好大中小幼等各级各类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深入推进健康四川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和民族医药事业,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积极发展老龄事业。稳定增加就业岗位,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服务。强化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加强社会救助,织牢基本民生保障网。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全力解决新市民住房问题。高质量完成九寨沟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推进汶川、芦山、康定地震灾区发展振兴。

      推动巴蜀文化繁荣兴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与研究,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加强家庭文明建设,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建设网络强省、数字四川、智慧社会。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深入实施振兴出版、振兴影视、振兴川剧和曲艺等重点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实施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提升行动;扩大和深化对外文化交流,积极推动巴蜀文化走出去,提升四川国际知名度、美誉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调整优化文化产业布局,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强化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下大力气解决信访突出问题,提升源头治理水平。扎实推进平安四川建设,加快实施“雪亮工程”,健全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打击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大力推进城市反暴恐体系建设。加强和创新城乡基层治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以社会组织为支撑,建立自治、法治、德治、共治相结合的现代化基层治理体系。强化网格化服务管理,下沉社会治理资源,进一步建强群防群治力量,使人民安全感更加充实。

      九、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定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写好”“让四川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等重要指示,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生态重任,持续用力推进美丽四川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四川自古就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生态环境地位独特,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一定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写好;要求把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位置,扎实推进节能减排、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污染防治、国土绿化、生态建设,让四川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赋予了四川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必须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充分绽放四川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谱写美丽中国的四川篇章。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和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黑臭水体治理、长江保护修复、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整治、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散乱污”企业整治“八大战役”。扎实抓好中央和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面完成生态环境保护机构改革和环保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加快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切实提高环境治理水平。

      切实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维护“四区八带多点”生态安全格局。全方位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推进脆弱地区生态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推进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大力发展壮大节能环保、清洁能源、清洁生产产业,深入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因地制宜发展大数据等绿色高载能产业。实施资源节约综合利用行动,建设一批高环保标准、高技术水准的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实施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行动,建成万亿级旅游产业集群。实施绿色发展试验区和生态经济示范区创建行动,探索绿色发展制度创新,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产业。实施推进生活方式转变综合行动,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及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勤俭、节约资源的良好风尚。

      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推进依法治理”等重要指示,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法治保障,实现社会和谐稳定、长治久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抓发展、抓稳定两手都要硬;要求坚定推进依法治理,做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四川在法治轨道上实现和谐稳定、长治久安的重要任务。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把四川各项事务纳入法治化轨道,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规范县级以上人大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工作机构设置,以建立全省立法专家库、健全监督机制、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代表履职平台建设、地方人大机构改革为突破口,推动立法、监督、讨论决定重大事项、代表工作、人大自身建设创新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支持和保障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有效参与政党协商、政协协商等各类协商活动,加强和改进政协民主监督,聚焦党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民主监督,规范县级以上政协专门委员会设置,建立健全与委员联络的专门机构,加强委员队伍建设。提升新型政党制度效能,支持民主党派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求更好履行职能,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不断巩固和壮大新时代四川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城市少数民族工作。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构建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新时代四川群团工作体系。

      深化依法治省实践。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捍卫以政权安全、制度安全为核心的国家政治安全。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宪法活动,深入推进“法律七进”和基层法治示范创建,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着力增强全民法治素养。加强党领导立法工作,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完善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强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深入推进诉讼制度改革,构建权责统一的司法权运行新机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深化藏区依法治理,依法加强藏传佛教寺庙管理,深入开展反分裂反渗透斗争。扎实抓好彝区禁毒防艾工作。

      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深刻把握新时代风险挑战新特征新变化,大力提升风险预测预警预防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防范化解企业债务风险,加强企业债务杠杆约束,切实降低企业杠杆率。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强对各市县政府债务、或有债务和隐性债务情况的动态监控。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加强分类指导、因城施策,推动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防范化解新经济新业态伴生风险,加强安全监管和服务管理创新,既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又有效防范潜在风险。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坚决守住社会稳定、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三条底线”。

      十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等重要指示,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政治保证,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强调全面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涵养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彻底肃清周永康恶劣影响,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些重要论述,为四川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必须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各项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切实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政治任务,决不让危害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现象在四川有任何市场。坚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落实党委书记管党治党“施工队长”政治责任,切实做到“五个必须”,坚决克服“七个有之”,坚决查处对党不忠诚不老实、阳奉阴违的“两面人”“两面派”,以坚强政治定力彻底肃清周永康流毒影响,进一步修复净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持续深入加强政德建设。涵养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坚决反对“袍哥”文化、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建立领导干部政德考核考察机制,引导党员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培育良好家风,时刻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执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开展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问题排查,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坚决纠正慵懒无为和不作为、乱作为、冷硬横推等行为。

      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受贿行贿一起查,深入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更有效地遏制增量、更有力地削减存量。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加大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问题专项治理力度,重拳惩治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全面完成监察体制改革试点任务,加快完成县级纪委派驻机构全覆盖改革,在高校、国有企业纪检机构实施派驻(派出)式管理,纵深推进巡视巡察并做好“后半篇文章”,抓好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坚持标本兼治,围绕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扎紧织密制度笼子,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

      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好干部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严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以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带动形成党员干部队伍良好风气。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围绕落实做到“五个过硬”、增强“八项本领”要求,大规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抓住“关键少数”,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管理,引导领导干部自觉在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等六个方面树标杆、作表率,发挥好“头雁作用”。注重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充分发挥干部考核评价的激励鞭策作用,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切实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进一步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着眼抓基层打基础,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实施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探索完善党支部标准工作法,提高基层基础保障水平,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

      十二、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压紧压实责任,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落地落实

      强化领导责任。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周密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建立健全由省领导负责的重点工作推进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认真履职尽责,带头抓好各项工作,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加强考核评价,将考评结果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对责任不落实、组织不得力、工作不见效的,严肃问责追责。

      加强宣传引导。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创新宣传方式方法,全方位多角度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的丰富内涵,大力宣传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四川人民的关心关怀,大力宣传省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谋划部署和政策举措,大力宣传各地各部门贯彻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的好做法好经验,在全省营造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托、心无旁骛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始终保持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敢于破除阻碍发展的制度藩篱,善于用新的思路和办法解决问题。健全抓落实的制度机制,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列出清单、挂图作战,聚焦重点、攻坚克难,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确保党的十九大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决定

  • 2018年07月02日 07时2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2018年6月30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凝聚全省上下的智慧和力量,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体会议进行了研究,作出如下决定。

      一、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学习贯彻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定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是指导治蜀兴川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关心四川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发表重要讲话、20余次作出重要批示,特别是2013年5月深入芦山地震灾区看望慰问干部群众,在四川省抗震救灾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会上分别发表重要讲话;2017年3月亲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参加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2018年2月再次来川视察,主持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四川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会,分别发表重要讲话。这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来源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宏大理论体系,根植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四川的生动实践,聚焦于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时代课题,为科学回答新时代四川“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指明了方向,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治蜀兴川最明确、全面、精准的定位,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四川改革发展量身定做的“定盘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川篇”,是做好新时代四川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明确的实践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深刻指明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历史方位、总体要求、第一要务、根本动力、开放格局、重中之重、价值取向、生态重任、法治保障、政治保证,内涵十分丰富。这些重要指示,以宽广视野、深刻洞察和战略远见,统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治蜀兴川标注了时代方位、提出了总体要求、作出了战略谋划、指明了方向路径、描绘了美好蓝图,是一个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和科学体系。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做到融会贯通、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坚定用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统领四川各项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战略谋划和各项部署,一张蓝图绘到底,重整行装再出发,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确保党的十九大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在巴蜀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不断开创四川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川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站在了新的起点上”等重要指示,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历史方位,进一步丰富完善四川发展的战略谋划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四川是西部地区的重要大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做好四川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意义重大;强调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四川发展也站在了新的起点上。这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党和国家全局对四川提出的战略定位,是四川迈步新时代、肩负新使命、开启新征程的逻辑起点。必须作为谋划推进治蜀兴川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在全国大局和时代大势中把准方位,进一步明晰未来发展的前进方向。

      准确把握战略定位和发展阶段性特征。四川是支撑“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纽带与核心腹地,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是“稳藏必先安康”的战略要地,是我国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农业大省、资源大省、科教大省。经过历届省委、省政府的接续奋斗和全省上下的艰苦努力,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重大成就,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呈现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经济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对外开放迈向立体全面开放阶段、民生改善跨入全面提升阶段、社会治理步入共建共治共享阶段的基本特征,正处在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清醒认识当前面临的发展形势。四川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的基本省情没有根本改变,发展不足仍然是最突出的问题,产业结构、区域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凸显,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社会治理等存在诸多挑战。同时,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开发开放等国家重大战略,成渝城市群、天府新区、天府国际机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自由贸易试验区、绵阳科技城、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等国家重大布局,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等国家重大政策,在四川交汇叠加,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

      鲜明确立新时代四川发展的主攻方向。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扣新时代新的实践要求,围绕建设经济强省,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建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体系。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围绕全方位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形成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

      围绕激发改革创新动力活力,推动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全面优化,打造发展环境新优势。围绕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创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

      三、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重要指示,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总体要求,坚定贯穿到四川事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四川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这些重要论述,是对四川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总体擘画。必须作为做好四川一切工作的总纲领,确保四川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始终立足于稳、着眼于进,以“稳”促高质量的“进”、以“进”维护高水平的“稳”,既做到稳增长、稳就业、稳生态、稳预期、稳环境,又做到结构调整要进、质量效益要进、创新发展要进、改革开放要进、脱贫攻坚要进、思想文化要进、人民生活水平要进、党的建设要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始终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产业体系不优、市场机制不活、协调发展不足、开放程度不深等问题,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形成产业结构优化、创新活力旺盛、区域布局协调、城乡发展融合、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发展新格局。

      坚定贯彻“五个着力”重要要求。全面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特别是要着力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全面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文化繁荣发展、现代治理能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再上新台阶。

      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重要指示,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第一要务,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四川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强调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健全城乡统筹、区域协作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板块,推动各区域共同繁荣发展、同步全面小康。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抓好发展第一要务的要求,是解决四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遵循。必须大力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加大统筹区域发展力度,推进“主干”引领带动、“多支”竞相发展、“干”“支”协同联动,更好实现各区域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同频共振,整体提升全省综合实力。

      做强“主干”,充分发挥成都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带动区域发展、参与全球合作,增强成都对国际国内高端战略资源的集聚集成能力,增强对全省其他区域的引领辐射带动能力,高水平打造引领四川发展的“主干”。支持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西部金融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国际性综合交通通信枢纽。高标准规划建设天府新区,突出公园城市特点,充分体现生态价值,加快形成西部地区最具活力的新兴增长极。支持成都跨越龙泉山向东发展,高起点建设天府国际机场和国际空港新城,打造一流的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和临空经济示范区。

      发展“多支”,积极培育更多经济增长极。按照差异化发展要求,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优势,优化全省经济地理,打造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区域经济板块,形成四川区域发展多个支点支撑的局面。大力发展环成都经济圈,建成与成都有机融合、一体发展的现代经济集中发展区;加快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建成南向开放重要门户和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大力支持并培育成为全省第二经济增长极;推动川东北经济区振兴发展,建成东向北向出川综合交通枢纽和川渝陕甘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推动攀西经济区转型升级,建成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

      强化统筹,大力促进“五区协同”发展。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含成都和环成都经济圈)、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协同发展;推动成都与环成都经济圈协同发展;推动“三州”与内地协同发展;推动区域内各市(州)之间协同发展。加强各经济区规划对接、改革联动、创新协同、设施互通、服务共享、市场开放,努力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互通、重大战略资源统筹、重大公共服务平台共享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着力打造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区域发展共同体。

      夯实支撑,完善适应区域协调发展的城镇布局、产业布局和体制机制。优化我省城镇化布局,着力打造以成都为核心城市,以绵阳、德阳、乐山为区域中心城市的成都平原城市群;以宜宾、泸州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川南城市群;以南充、达州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川东北城市群,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建立健全区域发展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区域中心城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优化产业发展布局,重点培育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五大万亿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构建具有四川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成都重点打造世界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环成都经济圈重点与成都形成产业协同配套,打造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培育国内领先的清洁发电设备、轨道交通装备、核技术应用、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川南经济区重点打造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培育国内领先的食品饮料、节能环保装备、智能终端、信息安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精细化工、新材料、通用航空和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等产业集群;川东北经济区重点培育国内领先的油气化工、机械汽配、绿色食品、丝纺服装、建材家居、旅游康养等产业集群;攀西经济区重点打造世界级钒钛材料、阳光康养等产业集群;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及大小凉山地区重点发展全域旅游、特色农牧业、清洁能源、民族工艺、生态经济等,充分发挥生态屏障功能。建立“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领导体制和区域协同发展联席会议制度。

      五、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实开展创新创造”“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等重要指示,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根本动力,大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四川增强改革动力,统筹抓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强调要扎实开展创新创造,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全方位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强调要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四川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的战略重点,明确了开启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新篇的动力支撑。必须坚持改革牵引、创新驱动,不断释放发展动力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以“三去一降一补”为重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的经济结构,强化新的发展动力。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资产资源“三权分置”,构建城乡融合发展要素双向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新格局。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重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做强做优做大国资国企。以电力体制改革为重点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探索建设若干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加快推进配售电改革,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以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为重点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有序推进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深化金融改革创新。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快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加强产权保护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营造良好环境。

      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坚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突出创新企业、创新人才、创新平台“三个重点”,提升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三个能力”,打通军民融合、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与金融结合“三个通道”,以绵阳科技城、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科学城、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等创新基地为依托,强化高水平创新能力布局,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技术转移转化体系建设,高质量完成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任务,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

      扎实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推进军民融合体制机制改革,制定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纲要》实施方案,强化需求对接、改革创新、资源整合、典型带动,打造共通共用、共建共享的军民融合示范平台。健全科技军民融合体制机制,深化军工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和军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开展军民融合企业认定。实施军民融合重大科技攻关,推动军民融合科技资源共享、军民两用技术转移转化,建设一批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基地。开展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推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强化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加快国家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落地,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做大做强人才智力支撑。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构建创新人才支撑体系,实施“千人计划”“天府万人计划”“天府高端引智计划”“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四川计划”,积极引进和培养高精尖缺的战略科技人才、各类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建立符合人才特点、激励人才创新的评价制度,充分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支持和推动中央在川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专家人才、创新团队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与四川开展合作,加强“双一流”高校建设,加快创新创造、转型升级步伐。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弘扬企业家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大军。

      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立体全面开放格局”“努力走在西部全面开发开放的前列”等重要指示,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开放格局,全力推动“四向拓展、全域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四川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推动内陆和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打造立体全面开放格局;强调要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提高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努力走在西部全面开发开放的前列。这些重要论述,标定了四川服务国家开放战略的方向,是新形势下四川全面开放合作的战略指引。必须实施全面开放合作战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开发开放等国家战略,以全局思维和国际视野谋划开放通道建设、物流体系建设、投资贸易平台建设,强化资源整合、政策保障和服务支撑,大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能力和水平,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全力推动四川由内陆腹地变为开放前沿。

      深入推进全面开放合作。坚定把“四向拓展、全域开放”作为四川融入全球经济格局、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关键之举强力推进。突出南向,重点对接国家中新合作机制、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深化与南亚、东南亚等合作。提升东向,重点依托长江经济带,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和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先进生产力,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中原经济区、华中经济区合作。深化西向,重点释放中欧班列(蓉欧快铁)、“空中丝绸之路”等泛欧泛亚通道能力,推进对欧高端合作。扩大北向,重点服务国家外交战略,主动参与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同时,加强与周边省(区、市)合作,深化与扶贫协作、对口支援省份的全面合作。

      强力推进以立体交通为重点的开放大通道建设。统筹实施综合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民用航空强枢纽、铁路发展提速度、公路网络上档次、内河航运扩能力,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陆海互济、东西畅达、南北贯通的“四向八廊”战略性综合交通走廊和对外经济走廊。大力度推进高速铁路建设,重点推进成都经自贡至宜宾、成都经南充至达州高铁建设,加快接入国家高铁大动脉。加快机场建设,完善以高速公路为骨架的三级路网体系,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川境段航道通行能力。强化成都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辐射带动能力,打造泸州—宜宾、达州、攀枝花、广元等进出川门户型综合交通枢纽。依托交通大通道,健全服务支撑和政策体系,吸引聚集人流、物流、资金流,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全面提升经济辐射力、资源集成力、开放影响力。

      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高质量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积极争取建设内陆自由贸易港,支持设立更多的国家开放口岸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及场所,大力推动多式联运和通关便利化,释放空铁公水集成优势。积极推动重点国家来川设立领事馆,做实做好友城交往活动。务实推进中德、中法、中意、中韩、新川等国别合作园区和中国—欧洲中心建设,探索打造“两国双园”“多国多园”,规划建设东盟产业园,推动各类开发区加大开放合作力度,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建设境外产业园区。依托省内高校打造留学生学习基地,支持泸州、宜宾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创造条件面向南亚、东南亚扩大留学生招收规模。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和自主品牌,打造市场化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务实办好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西博会、科博会、农博会、海科会、旅博会等重大展会和投资促进活动,对标先进招大引强,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七、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擦亮”“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战”等重要指示,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带头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篇大文章,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把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擦亮;指出全面小康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关键在脱贫攻坚战能否打赢,要求把彝区藏区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将脱贫攻坚战进行到底。这些重要论述,指明了四川做好“三农”工作、补齐发展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进方向。必须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落实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下足“绣花”功夫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不断开创四川“三农”工作新局面。

      统筹推进乡村“五个振兴”。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统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以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重点,以创建农业强县为载体,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念好“优”字经,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念好“绿”字经,推动农业清洁生产绿色发展;念好“特”字经,打造“川字号”特色农产品品牌;念好“强”字经,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念好“新”字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特别是推动竹产业多业态发展,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念好“实”字经,做实农业经营服务体系。大力推进“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突出抓好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打造幸福美丽新村升级版。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传承弘扬农耕文明,增强乡村善治能力,着力建好农村工作队伍、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农业科技人员队伍、现代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新乡贤队伍。

      高质量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坚持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大扶贫工作格局,坚持脱贫攻坚目标和现行扶贫标准,始终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聚焦彝区藏区等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突出问题导向、优化政策供给、下足“绣花”功夫,实施脱贫攻坚三年攻坚行动,抓好凉山州脱贫攻坚综合帮扶。扎实抓好“插花式”贫困人口脱贫工作。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推进定点扶贫、省内对口帮扶和东西部扶贫协作、万企帮万村、光彩扶贫,通过“回头看”巩固脱贫实效,完善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基础。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两化”互动、城乡统筹,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让进城的进得放心、留在农村的留得安心。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施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行动,深化拓展“百镇建设行动”,建设宜居县城、特色小镇、特色村落,增强城镇集聚产业、承载人口、辐射带动区域发展能力,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八、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重要指示,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价值取向,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永恒主题;要求坚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解决好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指出四川文化多彩,要广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发展提升优秀传统文化。这些重要论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体现了深厚为民情怀和强烈使命担当。必须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使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动社会民生事业全面进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置,统筹抓好大中小幼等各级各类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深入推进健康四川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和民族医药事业,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积极发展老龄事业。稳定增加就业岗位,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服务。强化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加强社会救助,织牢基本民生保障网。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全力解决新市民住房问题。高质量完成九寨沟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推进汶川、芦山、康定地震灾区发展振兴。

      推动巴蜀文化繁荣兴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与研究,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加强家庭文明建设,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建设网络强省、数字四川、智慧社会。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深入实施振兴出版、振兴影视、振兴川剧和曲艺等重点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实施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提升行动;扩大和深化对外文化交流,积极推动巴蜀文化走出去,提升四川国际知名度、美誉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调整优化文化产业布局,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强化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下大力气解决信访突出问题,提升源头治理水平。扎实推进平安四川建设,加快实施“雪亮工程”,健全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打击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大力推进城市反暴恐体系建设。加强和创新城乡基层治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以社会组织为支撑,建立自治、法治、德治、共治相结合的现代化基层治理体系。强化网格化服务管理,下沉社会治理资源,进一步建强群防群治力量,使人民安全感更加充实。

      九、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定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写好”“让四川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等重要指示,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生态重任,持续用力推进美丽四川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四川自古就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生态环境地位独特,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一定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写好;要求把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位置,扎实推进节能减排、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污染防治、国土绿化、生态建设,让四川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赋予了四川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必须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充分绽放四川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谱写美丽中国的四川篇章。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和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黑臭水体治理、长江保护修复、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整治、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散乱污”企业整治“八大战役”。扎实抓好中央和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面完成生态环境保护机构改革和环保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加快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切实提高环境治理水平。

      切实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维护“四区八带多点”生态安全格局。全方位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推进脆弱地区生态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推进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大力发展壮大节能环保、清洁能源、清洁生产产业,深入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因地制宜发展大数据等绿色高载能产业。实施资源节约综合利用行动,建设一批高环保标准、高技术水准的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实施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行动,建成万亿级旅游产业集群。实施绿色发展试验区和生态经济示范区创建行动,探索绿色发展制度创新,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产业。实施推进生活方式转变综合行动,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及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勤俭、节约资源的良好风尚。

      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推进依法治理”等重要指示,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法治保障,实现社会和谐稳定、长治久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抓发展、抓稳定两手都要硬;要求坚定推进依法治理,做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四川在法治轨道上实现和谐稳定、长治久安的重要任务。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把四川各项事务纳入法治化轨道,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规范县级以上人大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工作机构设置,以建立全省立法专家库、健全监督机制、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代表履职平台建设、地方人大机构改革为突破口,推动立法、监督、讨论决定重大事项、代表工作、人大自身建设创新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支持和保障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有效参与政党协商、政协协商等各类协商活动,加强和改进政协民主监督,聚焦党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民主监督,规范县级以上政协专门委员会设置,建立健全与委员联络的专门机构,加强委员队伍建设。提升新型政党制度效能,支持民主党派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求更好履行职能,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不断巩固和壮大新时代四川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城市少数民族工作。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构建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新时代四川群团工作体系。

      深化依法治省实践。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捍卫以政权安全、制度安全为核心的国家政治安全。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宪法活动,深入推进“法律七进”和基层法治示范创建,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着力增强全民法治素养。加强党领导立法工作,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完善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强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深入推进诉讼制度改革,构建权责统一的司法权运行新机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深化藏区依法治理,依法加强藏传佛教寺庙管理,深入开展反分裂反渗透斗争。扎实抓好彝区禁毒防艾工作。

      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深刻把握新时代风险挑战新特征新变化,大力提升风险预测预警预防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防范化解企业债务风险,加强企业债务杠杆约束,切实降低企业杠杆率。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强对各市县政府债务、或有债务和隐性债务情况的动态监控。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加强分类指导、因城施策,推动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防范化解新经济新业态伴生风险,加强安全监管和服务管理创新,既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又有效防范潜在风险。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坚决守住社会稳定、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三条底线”。

      十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等重要指示,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政治保证,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强调全面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涵养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彻底肃清周永康恶劣影响,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些重要论述,为四川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必须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各项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切实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政治任务,决不让危害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现象在四川有任何市场。坚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落实党委书记管党治党“施工队长”政治责任,切实做到“五个必须”,坚决克服“七个有之”,坚决查处对党不忠诚不老实、阳奉阴违的“两面人”“两面派”,以坚强政治定力彻底肃清周永康流毒影响,进一步修复净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持续深入加强政德建设。涵养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坚决反对“袍哥”文化、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建立领导干部政德考核考察机制,引导党员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培育良好家风,时刻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执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开展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问题排查,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坚决纠正慵懒无为和不作为、乱作为、冷硬横推等行为。

      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受贿行贿一起查,深入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更有效地遏制增量、更有力地削减存量。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加大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问题专项治理力度,重拳惩治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全面完成监察体制改革试点任务,加快完成县级纪委派驻机构全覆盖改革,在高校、国有企业纪检机构实施派驻(派出)式管理,纵深推进巡视巡察并做好“后半篇文章”,抓好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坚持标本兼治,围绕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扎紧织密制度笼子,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

      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好干部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严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以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带动形成党员干部队伍良好风气。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围绕落实做到“五个过硬”、增强“八项本领”要求,大规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抓住“关键少数”,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管理,引导领导干部自觉在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等六个方面树标杆、作表率,发挥好“头雁作用”。注重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充分发挥干部考核评价的激励鞭策作用,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切实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进一步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着眼抓基层打基础,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实施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探索完善党支部标准工作法,提高基层基础保障水平,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

      十二、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压紧压实责任,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落地落实

      强化领导责任。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周密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建立健全由省领导负责的重点工作推进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认真履职尽责,带头抓好各项工作,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加强考核评价,将考评结果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对责任不落实、组织不得力、工作不见效的,严肃问责追责。

      加强宣传引导。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创新宣传方式方法,全方位多角度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的丰富内涵,大力宣传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四川人民的关心关怀,大力宣传省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谋划部署和政策举措,大力宣传各地各部门贯彻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的好做法好经验,在全省营造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托、心无旁骛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始终保持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敢于破除阻碍发展的制度藩篱,善于用新的思路和办法解决问题。健全抓落实的制度机制,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列出清单、挂图作战,聚焦重点、攻坚克难,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确保党的十九大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