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以“绣花”功夫打好脱贫攻坚战

  • 2018年02月10日 08时4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2月4日,在阿坝州黑水县海拔近3000米的红岩乡云林寺村,新建的村组道路、户间道延伸到藏家新村的家门口。2017年,黑水县实现21个贫困村退出、537户1718名贫困人口脱贫。记者 吴传明 摄

      ——奋力书写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时代答卷(六)

      春节将至,年味渐浓。“而今党心连民心,脱贫致富指日到,齐心协力作奉献,共创美好新陈垇!”2月6日,宜宾市高县大窝镇陈垇村首届春节联欢会现场,根据村规民约改编的快板书,引来台下阵阵喝彩。

      “以前一到过年就等着慰问。今年我们村计划脱贫,专门办场乡村‘春晚’提提气。”村第一书记唐恩言洪亮的声音中充满信心,“2018年,继续甩开膀子干哦。”

      看着乡里乡亲自编自导自演的广场舞、小品等节目,贫困户余怀芬笑着说:“美好生活有奔头!”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脱贫攻坚矢志不渝的出发点和颠扑不破的检验标准。去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在全面小康决胜阶段的关键时刻,嘱托四川“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战”。

      党的十九大开幕当天,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告: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四川省委省政府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

      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强调,要扎实抓好脱贫攻坚头等大事,下足“绣花”功夫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久前召开的省两会上,四川强调,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刚性目标和底线任务。今年要再实现100万贫困人口脱贫、3500个贫困村退出、30个贫困县摘帽。

      初心如磐,使命如山。锁定新目标,开启新征程。全省上下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披荆斩棘,向着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奋勇向前。

      担当——

      念兹在兹、唯此为大,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不断增强责任感紧迫感

      “以前村民们晚上背东西回家或下山,都是用手机当电筒,现在路上安装了太阳能电灯……”前不久的省两会上,省人大代表、凉山州昭觉县支尔莫乡党委书记阿吾木牛带来了有“悬崖村”之称的阿土列尔村四年级小学生某色有西的作文——《家乡的变化》。

      变化不仅在作文里。去年底,阿土列尔村电网建设改造升级工程竣工,彻底告别电压不稳的历史;今年初,古里大峡谷景区项目一期启动,“悬崖村”人开始谋划奔康致富新产业——旅游业。

      变化不仅在“悬崖村”。去年,四川15个贫困县“摘帽”通过省级达标验收,3769个贫困村退出,108.5万贫困人口摘掉穷帽。

      变化不仅在去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农村贫困人口从750万减少到171万,贫困发生率从11.5%下降到2.7%,脱贫攻坚不断推向纵深。

      这样的变化,对四川来说并不容易。“金碑是个穷窝窝,山高林深光棍多。出门翻山又爬坡,顿顿啃的包谷馍。”巴中市南江县南江镇金碑村贫困户岳万聪原来的家在山上,沿着山路爬上爬下时,他经常无奈地哼起这首民谣。在四川,像金碑村这样的贫困村,一共有11501个,接近全部行政村的1/4。

      这是一场任务艰巨的决战。四川是全国扶贫任务最重的6个省份之一,2012年底,尚有贫困人口750万,逼近全国贫困人口的1/13。四大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面积占全省总面积逾7成,88个贫困县几近全省县市区总数的一半。

      这是一场考量智慧的决战。四大片区“穷根”各有不同,秦巴山区、乌蒙山区贫困人口多,产业基础弱;藏区、彝区等民族地区曾“一步跨千年”,深度贫困与自然条件、社会治理等因素交织在一起,是典型的贫中之贫、坚中之坚。

      这是一场时间紧迫的决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我们党立下的军令状。贫困量大、面广、程度深,时间紧迫、任务繁重。8年时间让750万贫困老乡脱贫,意味着每分钟至少有一人摘掉“穷帽”。

      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攻坚决战——勇担历史责任,勇挑千钧重担。四川省委庄严承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下一个地区一个民族!

      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统揽,四川省委谋篇布局,科学调兵遣将,举全省之力,实打实、硬碰硬,形成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强大声势。

      前所未有的工作摆位:2013年,省委十届三次全会首次将脱贫攻坚纳入全省八项着力重点;2015年,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专题部署脱贫攻坚;2016年末的省委经济工作会,更是将脱贫攻坚定为“头等大事”,全省上下,念兹在兹,唯此为大;2017年底召开的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再次强调下足“绣花”功夫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前所未有的组织力量:全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长由省委书记、省长担任。随后,“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五级书记一起抓”最强指挥阵容形成;40名省领导和48个省直部门牵头联系一线;5万余名帮扶干部驻扎全部贫困村……

      看顶层设计,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决定》与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10个扶贫专项方案和每年若干实施方案组成“3+10+N”组合拳,既有总蓝图、动员令,又有施工图、硬约束,共同构成新阶段四川推进脱贫攻坚的总体设计和制度安排。

      看目标体系,在中央“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基础上,省委提出“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四个好”要求。

      使命如山,号角催阵。在2016年首战告捷、2017年再战再胜基础上,四川向着连战连胜、决战决胜的目标,奋力挺进!

      行动——

      精准施策、推陈出新,始终狠下“绣花”功夫,创新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2月3日,海拔3800米的阿坝州小金县美兴镇大坝口山顶,一排排太阳能光伏板闪闪发亮。在小金县发展改革经信局副局长童剑眼里,“阳光经济”是当地脱贫致富的法宝。

      当“网红”,是绵阳市安州区晓坝镇不少人的脱贫诀窍。“左手锄头,右手鼠标”的贫困户周德财在网上直播卖鸡蛋后,销量增长4倍多。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新时期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牢记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指示,四川将“精准”视为脱贫攻坚的核心关键词和生命线。每一个脱贫百姓身后,都有精准细密的工作。

      5年来,四川全面严格落实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等“六个精准”,推进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灾后重建帮扶一批等“五个一批”行动计划,为每个贫困户量身开出脱贫“药方”,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锁定贫困对象,识别更精准。四川先后4次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建成“六有”大数据平台,将贫困人口识别、帮扶、退出全过程一“网”打尽。

      锁定致贫原因,帮扶更精准。巴中市通江县杨柏乡双凤垭村贫困户张定元有技术,只缺启动资金,借了扶贫小额贷款种花椒;邻居付圣文年龄偏大,身体多病,通过公益岗位挣工资。两人方法迥异,奔的却是同一条脱贫路。

      锁定资源禀赋,脱贫更精准。雅安市汉源县永利乡古路村处于悬崖绝壁之上,修路曾是几代人的梦想。瞄准自身资源优势,古路村不修公路修索道,架起脱贫飞索,精准锁定旅游产业扶贫。慕名的游客纷至沓来,古路村400多年的“古”和“险”,如今成了一张旅游烫金名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上,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中,需要扎实推进、精准施策,更需要推陈出新、创新突破。

      创新要素投入保障,让资金更活。四川在全国首创教育、卫生、产业、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四项基金”,解决帮扶办法穷尽后仍存在的政策“死角”;将涉农资金整合使用范围扩大到所有贫困县。乐山市马边县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签订全国首单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流转协议,探索深度贫困地区资金筹措新模式。

      创新工作推进方法,让效率更高。2017年,四川在全国率先启动脱贫攻坚资料“删繁就简”行动,为基层干部减负。从资料堆里解放出来的南充市嘉陵区双桂镇蒋家沟村第一书记任春倍感轻松,“平均每户资料‘瘦’了八成!”

      从今年起,四川省市两级对县级及以下考核每年不超过2次,市级及以下未经省里批准不得开展第三方评估。

      创新分类帮扶机制,让合力更大。针对非贫困村的贫困户帮扶问题,四川明确向有20户以上贫困户的非贫困村落实“三个一”帮扶机制,着力解决“插花式”贫困难题。

      贫困村之外,乡镇也有帮扶“领头雁”。四川安排422名干部“出征”挂任深度贫困乡镇党委副书记,覆盖全省深度贫困乡镇,高校、医院、国有企业等也全面参与深度贫困县定点扶贫工作。

      创新内生动力激发机制,让成效更显。“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阿坝州红原县瓦切镇日干村第一书记熊华明赶在春节前确定了年后一件大事,“3月中下旬给贫困户评星。”红原县根据日常表现给贫困户打星评级,评级越高奖励越多。去年获“五星评级”的贫困户郭木秋已经摩拳擦掌,“今年扩大了养殖规模,再评个高分!”

      市州竞相探索破解精神贫困的“药方”——宜宾市屏山县推行“歇帮”机制,脱贫不积极,暂停帮扶3到6个月;巴中市通江县试点“增量奖补”法,产业发展好的,才能拿到奖励,否则免谈。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面对绝对贫困这个“老对手”,川人继续发扬“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蹚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脱贫攻坚之路。

      鏖战——

      尽锐出战、合力攻坚,始终采取有力措施,付出超常努力,夺取脱贫攻坚新胜利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

      从“打赢”到“打好”,从重视“扶贫进度”转变为更加关注“脱贫质量”,脱贫攻坚的质量导向愈发凸显。四川提出,从今年起,要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脱贫攻坚的首位,贯穿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环节、全过程,打好新时代精准脱贫攻坚战。

      提高脱贫质量,要聚焦重点区域。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对四川来说,藏区彝区45个深度贫困县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仅凉山州就尚有深度贫困县11个、贫困人口56.1万人,在1618个贫困村中,贫困发生率在20%至50%的村1012个、50%以上的村338个,脱贫难度最大的极度贫困村183个。

      向深度贫困宣战,四川明确靶向。新年伊始,我省印发《四川省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明确到2020年,稳定实现45个深度贫困县摘帽、3993个贫困村退出、76.5万贫困人口脱贫;同时配套出台人才振兴、帮扶力量、飞地园区建设、禁毒防艾等4个配套意见,打出“1+4”组合拳,力争一举破除深度贫困坚冰,改写藏区彝区长期贫穷落后历史。

      向深度贫困宣战,三州各出奇招。阿坝州今年计划开发2.6万个公益扶贫岗位,确保每户贫困家庭都能吃上“公益饭”,黑水县芦花镇二古鲁村贫困户额拉凭借生态资源管护员的岗位,年收入增加6600元。凉山州“跳”出大山找商机,在成都举办“以购代捐”活动,打开农产品销路,拓宽脱贫致富路;甘孜州锁定“全域山地旅游”,打好旅游扶贫牌。

      提高脱贫质量,要坚持扶贫标准。四川明确,“两不愁、三保障”是现行扶贫标准,脱贫攻坚期内必须坚持不动摇。在接下来的各项工作中,各地各部门要准确把握,确保按照现行标准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围绕“两不愁”,四川瞄准年人均纯收入3600元的年度脱贫标准,发展产业就业扶贫,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围绕“三保障”,四川不断补齐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短板,今年确保100.62万贫困家庭学生不因贫辍学,完成34万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解决42.38万贫困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

      提高脱贫质量,要狠抓作风建设。“脱贫攻坚抓作风,让工作推进更有力了!”广元市剑阁县义兴乡工农村第一书记侯玉明对今年确定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点赞。2月初,四川印发方案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向弄虚作假、数字脱贫、官僚主义“开刀”。

      给基层做减法,严格规定会议次数。四川已明确,除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安排的会议外,一般不召开计划以外的会议;除确有必要单独开展的调查研究外,原则上应与每年3月、6月、9月的综合督导一并进行。

      给监督做加法,加强督导检查整改。四川将持续开展脱贫攻坚督查督导,覆盖所有有扶贫任务的县和贫困村;省人大常委会也将开展全覆盖执法检查,用法治为脱贫攻坚“护航”。

      考核更精准,多渠道确保脱贫成果真实可信。今年1月初,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组成员走进了宜宾市兴文县毓秀乡胜利村贫困户张治强家中,跟他一起看住房、算收入、问需求,考核还请来了高校、科研机构等做第三方评估。不仅是党委政府,四川还要考核省直部门定点扶贫、省内对口帮扶等工作成效,确保脱真贫、真脱贫。

      治理更聚焦,每类问题都有相应方案。四川已列举10种类型扶贫领域作风问题,包括贫困识别不精准、不按规定执行扶贫资金公开和公示公告制度等,近期将配套出台10个专项方案,对这10方面问题进行靶向治疗、精准施策。

      又是崭新一年,又有崭新期待。就在陈垇村举办“村晚”的同一天,正在读初三的凉山州喜德县阿吼村学生博立史布回到家乡,看到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在老屋房门上写下“明天,你好”几个大字,“精准扶贫实施后,家乡的变化很大。有国家的帮助,再加上我们自己努力,我相信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明天,你好;明天,更好!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以“绣花”功夫打好脱贫攻坚战

  • 2018年02月10日 08时4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2月4日,在阿坝州黑水县海拔近3000米的红岩乡云林寺村,新建的村组道路、户间道延伸到藏家新村的家门口。2017年,黑水县实现21个贫困村退出、537户1718名贫困人口脱贫。记者 吴传明 摄

      ——奋力书写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时代答卷(六)

      春节将至,年味渐浓。“而今党心连民心,脱贫致富指日到,齐心协力作奉献,共创美好新陈垇!”2月6日,宜宾市高县大窝镇陈垇村首届春节联欢会现场,根据村规民约改编的快板书,引来台下阵阵喝彩。

      “以前一到过年就等着慰问。今年我们村计划脱贫,专门办场乡村‘春晚’提提气。”村第一书记唐恩言洪亮的声音中充满信心,“2018年,继续甩开膀子干哦。”

      看着乡里乡亲自编自导自演的广场舞、小品等节目,贫困户余怀芬笑着说:“美好生活有奔头!”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脱贫攻坚矢志不渝的出发点和颠扑不破的检验标准。去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在全面小康决胜阶段的关键时刻,嘱托四川“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战”。

      党的十九大开幕当天,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告: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四川省委省政府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

      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强调,要扎实抓好脱贫攻坚头等大事,下足“绣花”功夫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久前召开的省两会上,四川强调,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刚性目标和底线任务。今年要再实现100万贫困人口脱贫、3500个贫困村退出、30个贫困县摘帽。

      初心如磐,使命如山。锁定新目标,开启新征程。全省上下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披荆斩棘,向着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奋勇向前。

      担当——

      念兹在兹、唯此为大,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不断增强责任感紧迫感

      “以前村民们晚上背东西回家或下山,都是用手机当电筒,现在路上安装了太阳能电灯……”前不久的省两会上,省人大代表、凉山州昭觉县支尔莫乡党委书记阿吾木牛带来了有“悬崖村”之称的阿土列尔村四年级小学生某色有西的作文——《家乡的变化》。

      变化不仅在作文里。去年底,阿土列尔村电网建设改造升级工程竣工,彻底告别电压不稳的历史;今年初,古里大峡谷景区项目一期启动,“悬崖村”人开始谋划奔康致富新产业——旅游业。

      变化不仅在“悬崖村”。去年,四川15个贫困县“摘帽”通过省级达标验收,3769个贫困村退出,108.5万贫困人口摘掉穷帽。

      变化不仅在去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农村贫困人口从750万减少到171万,贫困发生率从11.5%下降到2.7%,脱贫攻坚不断推向纵深。

      这样的变化,对四川来说并不容易。“金碑是个穷窝窝,山高林深光棍多。出门翻山又爬坡,顿顿啃的包谷馍。”巴中市南江县南江镇金碑村贫困户岳万聪原来的家在山上,沿着山路爬上爬下时,他经常无奈地哼起这首民谣。在四川,像金碑村这样的贫困村,一共有11501个,接近全部行政村的1/4。

      这是一场任务艰巨的决战。四川是全国扶贫任务最重的6个省份之一,2012年底,尚有贫困人口750万,逼近全国贫困人口的1/13。四大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面积占全省总面积逾7成,88个贫困县几近全省县市区总数的一半。

      这是一场考量智慧的决战。四大片区“穷根”各有不同,秦巴山区、乌蒙山区贫困人口多,产业基础弱;藏区、彝区等民族地区曾“一步跨千年”,深度贫困与自然条件、社会治理等因素交织在一起,是典型的贫中之贫、坚中之坚。

      这是一场时间紧迫的决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我们党立下的军令状。贫困量大、面广、程度深,时间紧迫、任务繁重。8年时间让750万贫困老乡脱贫,意味着每分钟至少有一人摘掉“穷帽”。

      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攻坚决战——勇担历史责任,勇挑千钧重担。四川省委庄严承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下一个地区一个民族!

      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统揽,四川省委谋篇布局,科学调兵遣将,举全省之力,实打实、硬碰硬,形成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强大声势。

      前所未有的工作摆位:2013年,省委十届三次全会首次将脱贫攻坚纳入全省八项着力重点;2015年,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专题部署脱贫攻坚;2016年末的省委经济工作会,更是将脱贫攻坚定为“头等大事”,全省上下,念兹在兹,唯此为大;2017年底召开的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再次强调下足“绣花”功夫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前所未有的组织力量:全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长由省委书记、省长担任。随后,“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五级书记一起抓”最强指挥阵容形成;40名省领导和48个省直部门牵头联系一线;5万余名帮扶干部驻扎全部贫困村……

      看顶层设计,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决定》与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10个扶贫专项方案和每年若干实施方案组成“3+10+N”组合拳,既有总蓝图、动员令,又有施工图、硬约束,共同构成新阶段四川推进脱贫攻坚的总体设计和制度安排。

      看目标体系,在中央“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基础上,省委提出“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四个好”要求。

      使命如山,号角催阵。在2016年首战告捷、2017年再战再胜基础上,四川向着连战连胜、决战决胜的目标,奋力挺进!

      行动——

      精准施策、推陈出新,始终狠下“绣花”功夫,创新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2月3日,海拔3800米的阿坝州小金县美兴镇大坝口山顶,一排排太阳能光伏板闪闪发亮。在小金县发展改革经信局副局长童剑眼里,“阳光经济”是当地脱贫致富的法宝。

      当“网红”,是绵阳市安州区晓坝镇不少人的脱贫诀窍。“左手锄头,右手鼠标”的贫困户周德财在网上直播卖鸡蛋后,销量增长4倍多。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新时期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牢记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指示,四川将“精准”视为脱贫攻坚的核心关键词和生命线。每一个脱贫百姓身后,都有精准细密的工作。

      5年来,四川全面严格落实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等“六个精准”,推进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灾后重建帮扶一批等“五个一批”行动计划,为每个贫困户量身开出脱贫“药方”,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锁定贫困对象,识别更精准。四川先后4次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建成“六有”大数据平台,将贫困人口识别、帮扶、退出全过程一“网”打尽。

      锁定致贫原因,帮扶更精准。巴中市通江县杨柏乡双凤垭村贫困户张定元有技术,只缺启动资金,借了扶贫小额贷款种花椒;邻居付圣文年龄偏大,身体多病,通过公益岗位挣工资。两人方法迥异,奔的却是同一条脱贫路。

      锁定资源禀赋,脱贫更精准。雅安市汉源县永利乡古路村处于悬崖绝壁之上,修路曾是几代人的梦想。瞄准自身资源优势,古路村不修公路修索道,架起脱贫飞索,精准锁定旅游产业扶贫。慕名的游客纷至沓来,古路村400多年的“古”和“险”,如今成了一张旅游烫金名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上,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中,需要扎实推进、精准施策,更需要推陈出新、创新突破。

      创新要素投入保障,让资金更活。四川在全国首创教育、卫生、产业、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四项基金”,解决帮扶办法穷尽后仍存在的政策“死角”;将涉农资金整合使用范围扩大到所有贫困县。乐山市马边县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签订全国首单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流转协议,探索深度贫困地区资金筹措新模式。

      创新工作推进方法,让效率更高。2017年,四川在全国率先启动脱贫攻坚资料“删繁就简”行动,为基层干部减负。从资料堆里解放出来的南充市嘉陵区双桂镇蒋家沟村第一书记任春倍感轻松,“平均每户资料‘瘦’了八成!”

      从今年起,四川省市两级对县级及以下考核每年不超过2次,市级及以下未经省里批准不得开展第三方评估。

      创新分类帮扶机制,让合力更大。针对非贫困村的贫困户帮扶问题,四川明确向有20户以上贫困户的非贫困村落实“三个一”帮扶机制,着力解决“插花式”贫困难题。

      贫困村之外,乡镇也有帮扶“领头雁”。四川安排422名干部“出征”挂任深度贫困乡镇党委副书记,覆盖全省深度贫困乡镇,高校、医院、国有企业等也全面参与深度贫困县定点扶贫工作。

      创新内生动力激发机制,让成效更显。“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阿坝州红原县瓦切镇日干村第一书记熊华明赶在春节前确定了年后一件大事,“3月中下旬给贫困户评星。”红原县根据日常表现给贫困户打星评级,评级越高奖励越多。去年获“五星评级”的贫困户郭木秋已经摩拳擦掌,“今年扩大了养殖规模,再评个高分!”

      市州竞相探索破解精神贫困的“药方”——宜宾市屏山县推行“歇帮”机制,脱贫不积极,暂停帮扶3到6个月;巴中市通江县试点“增量奖补”法,产业发展好的,才能拿到奖励,否则免谈。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面对绝对贫困这个“老对手”,川人继续发扬“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蹚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脱贫攻坚之路。

      鏖战——

      尽锐出战、合力攻坚,始终采取有力措施,付出超常努力,夺取脱贫攻坚新胜利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

      从“打赢”到“打好”,从重视“扶贫进度”转变为更加关注“脱贫质量”,脱贫攻坚的质量导向愈发凸显。四川提出,从今年起,要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脱贫攻坚的首位,贯穿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环节、全过程,打好新时代精准脱贫攻坚战。

      提高脱贫质量,要聚焦重点区域。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对四川来说,藏区彝区45个深度贫困县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仅凉山州就尚有深度贫困县11个、贫困人口56.1万人,在1618个贫困村中,贫困发生率在20%至50%的村1012个、50%以上的村338个,脱贫难度最大的极度贫困村183个。

      向深度贫困宣战,四川明确靶向。新年伊始,我省印发《四川省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明确到2020年,稳定实现45个深度贫困县摘帽、3993个贫困村退出、76.5万贫困人口脱贫;同时配套出台人才振兴、帮扶力量、飞地园区建设、禁毒防艾等4个配套意见,打出“1+4”组合拳,力争一举破除深度贫困坚冰,改写藏区彝区长期贫穷落后历史。

      向深度贫困宣战,三州各出奇招。阿坝州今年计划开发2.6万个公益扶贫岗位,确保每户贫困家庭都能吃上“公益饭”,黑水县芦花镇二古鲁村贫困户额拉凭借生态资源管护员的岗位,年收入增加6600元。凉山州“跳”出大山找商机,在成都举办“以购代捐”活动,打开农产品销路,拓宽脱贫致富路;甘孜州锁定“全域山地旅游”,打好旅游扶贫牌。

      提高脱贫质量,要坚持扶贫标准。四川明确,“两不愁、三保障”是现行扶贫标准,脱贫攻坚期内必须坚持不动摇。在接下来的各项工作中,各地各部门要准确把握,确保按照现行标准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围绕“两不愁”,四川瞄准年人均纯收入3600元的年度脱贫标准,发展产业就业扶贫,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围绕“三保障”,四川不断补齐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短板,今年确保100.62万贫困家庭学生不因贫辍学,完成34万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解决42.38万贫困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

      提高脱贫质量,要狠抓作风建设。“脱贫攻坚抓作风,让工作推进更有力了!”广元市剑阁县义兴乡工农村第一书记侯玉明对今年确定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点赞。2月初,四川印发方案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向弄虚作假、数字脱贫、官僚主义“开刀”。

      给基层做减法,严格规定会议次数。四川已明确,除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安排的会议外,一般不召开计划以外的会议;除确有必要单独开展的调查研究外,原则上应与每年3月、6月、9月的综合督导一并进行。

      给监督做加法,加强督导检查整改。四川将持续开展脱贫攻坚督查督导,覆盖所有有扶贫任务的县和贫困村;省人大常委会也将开展全覆盖执法检查,用法治为脱贫攻坚“护航”。

      考核更精准,多渠道确保脱贫成果真实可信。今年1月初,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组成员走进了宜宾市兴文县毓秀乡胜利村贫困户张治强家中,跟他一起看住房、算收入、问需求,考核还请来了高校、科研机构等做第三方评估。不仅是党委政府,四川还要考核省直部门定点扶贫、省内对口帮扶等工作成效,确保脱真贫、真脱贫。

      治理更聚焦,每类问题都有相应方案。四川已列举10种类型扶贫领域作风问题,包括贫困识别不精准、不按规定执行扶贫资金公开和公示公告制度等,近期将配套出台10个专项方案,对这10方面问题进行靶向治疗、精准施策。

      又是崭新一年,又有崭新期待。就在陈垇村举办“村晚”的同一天,正在读初三的凉山州喜德县阿吼村学生博立史布回到家乡,看到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在老屋房门上写下“明天,你好”几个大字,“精准扶贫实施后,家乡的变化很大。有国家的帮助,再加上我们自己努力,我相信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明天,你好;明天,更好!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