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探索巾帼脱贫的四川路:汇聚“她力量”撑起脱贫“半边天”

  • 2017年06月18日 08时0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6月16日下午,四川依格尔纺织品有限公司内,南充市嘉陵区吉安镇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点,缝纫机的嗒嗒声不绝于耳,一件件精巧的丝绸制品在飞针走线下完成。“我们的员工主要是丈夫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照顾老人和孩子的农村妇女。”就业点负责人刘志会介绍,“员工们负责加工丝绸半成品,家离得远的,还可以把活带回去。”

      我省现有农村贫困人口中,贫困女性有126.4万人。怎样让居家贫困妇女既能照顾老小,又能挣钱补贴家用?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省妇联组织探索出了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的扶贫济困路子,整合社会各界资源,汇聚“她力量”,带动广大贫困妇女脱贫致富。

      如今,我省全面开展妇女居家灵活就业这项民生工程,初步形成以手工产业、种养业、家政服务业为支撑,各具特色的区域产业为补充的产业体系。

      做强产业带就业

      154万余名妇女灵活就业


      “在家就挣到钱,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有这样的好事?”我省启动“巾帼脱贫行动”之初,很多贫困妇女曾面临着这样的矛盾:如果她们留在家中照顾老人和孩子,就很难有就业增收的门路;如果她们外出打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将更加严重,最终形成新的贫困。

      矛盾如何解决?近年来,在推广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的基础上,省妇联坚持做强产业带就业的工作思路,织就贫困妇女增收致富的“生计网”。根据省妇联2016年制定的《四川省“巾帼脱贫行动”实施方案》,我省将实施巾帼脱贫百千万计划,即:到2020年前,全省妇联系统结合“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创建110个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110个妇女示范性行业合作组织;选树1000名巾帼脱贫示范典型、1000名巾帼致富带头人典型;开展5万场次讲座、培训5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妇女。

      “我们决定以‘致富能力提升、创业创新引领、维权关爱帮扶’三项计划统筹全省巾帼脱贫行动。”省妇联主席吴旭说,《实施方案》涵盖了妇联力所能及的方方面面,制定了扶志激励、技能培训、基地扶持、合作互助、小贷助力、选树榜样、培育亮点、维权保障、大病救助、结对帮扶、公益同行等11条具体措施,每一条措施下面都细化至具体的项目、资金来源、实施方式及任务目标,“真正让各级妇联清楚做什么、怎么做以及做得怎样。”

      在此基础上,省妇联升级手工产业发展规划,编制了《全省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妇女手工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先后有15个市州、56个县区编制了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发展纲要,规划了267个项目资源库,实现了全省妇女居家灵活就业从“单点突破”向“体系构建”转变,由“区域发力”向“整体联动”转变。同时,省妇联积极争取省发展改革委支持2500万元建成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25个,每个基地财政投入100万元。目前,已经建设完工的13个基地已培训妇女17320人次,共带动5632名妇女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妇女1471人,在基地实现就业的妇女有42%的人年收入可以达到1.5万—2.5万元。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全国现代农业巾帼科技示范基地63个,省级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88个,居家灵活就业帮扶站点10573个,帮扶带动154万余名妇女实现灵活就业。

      此外,各级妇联围绕农村种植养殖、家政服务和手工编织三大妇女特色产业不断下移培训重心,找准脱贫支点,帮助贫困妇女获得更多的生产技能、发展机遇。截至目前,各级妇联围绕扶贫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提升培训1719期,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妇女10.5万人次,组织动员建档立卡贫困妇女参加政府培训40万人次。

      做好示范和引领

      巾帼脱贫变“输血”为“造血”

      达州渠县汇东乡白蜡村是省妇联牵头联系帮扶的贫困村。该村区位偏远、交通条件差,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减贫难度大,贫困代际传递趋势明显。

      在省市两级妇联指导下,白蜡村坚持把精准管理作为巾帼脱贫的基础和关键,摸清了贫困妇女致贫原因和脱贫意愿,制定了今年完成贫困村“摘帽”计划,为整村脱贫绘制了蓝图。妇联为当地引进巾帼致富带头人投资建设花椒基地,指导建立“村集体+贫困户”的分红模式。村集体资产投资其中一个产业项目,分红收益中20%为村集体收入,40%分给建档贫困妇女,40%分给土地流转的群众。通过这些尝试和创新,让贫困妇女获得了长期稳定的资本收益,变“输血”为“造血”。

      在全省精准扶贫工作中,21个市州妇联、183个县区妇联牵头联系定点扶贫村75个,协助或配合联系贫困村134个。各级妇联以下派妇联干部217人次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为契机,将妇联组织改革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率先在定点联系贫困村完成“会改联”工作,将妇联的工作手臂延伸到组、户和妇女群众中,更加精准地契合了贫困妇女的需求。目前,各级妇联已在定点扶贫联系村组织实施各类项目48个,投入资金5039.74万元。走出了一条可操作、可复制的定点扶贫联系村整体脱贫与基层妇联组织改革有机结合,确保同向同步达标的新路子,提高了基层妇联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同时,各级妇联充分发挥“联”的优势,倡导、组织女企业家、妇联执委、巾帼志愿者队伍、巾帼文明岗、科研院所与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截至2016年,省妇联争取全国妇联“贫困母亲两癌救助专项基金”救助资金4420万元和省级财政专项资金1550万元,救助我省贫困患病妇女5970名,实现了全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患病妇女救助全覆盖;争取财政支持了“民族地区卫生发展十年计划项目”资金1400万元在甘孜阿坝凉山三州开展妇女常见病防治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前5个月,全省各级妇联募集社会扶贫资金近2895万元,受益人群近6万人。(记者 李丹)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探索巾帼脱贫的四川路:汇聚“她力量”撑起脱贫“半边天”

  • 2017年06月18日 08时0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6月16日下午,四川依格尔纺织品有限公司内,南充市嘉陵区吉安镇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点,缝纫机的嗒嗒声不绝于耳,一件件精巧的丝绸制品在飞针走线下完成。“我们的员工主要是丈夫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照顾老人和孩子的农村妇女。”就业点负责人刘志会介绍,“员工们负责加工丝绸半成品,家离得远的,还可以把活带回去。”

      我省现有农村贫困人口中,贫困女性有126.4万人。怎样让居家贫困妇女既能照顾老小,又能挣钱补贴家用?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省妇联组织探索出了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的扶贫济困路子,整合社会各界资源,汇聚“她力量”,带动广大贫困妇女脱贫致富。

      如今,我省全面开展妇女居家灵活就业这项民生工程,初步形成以手工产业、种养业、家政服务业为支撑,各具特色的区域产业为补充的产业体系。

      做强产业带就业

      154万余名妇女灵活就业


      “在家就挣到钱,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有这样的好事?”我省启动“巾帼脱贫行动”之初,很多贫困妇女曾面临着这样的矛盾:如果她们留在家中照顾老人和孩子,就很难有就业增收的门路;如果她们外出打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将更加严重,最终形成新的贫困。

      矛盾如何解决?近年来,在推广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的基础上,省妇联坚持做强产业带就业的工作思路,织就贫困妇女增收致富的“生计网”。根据省妇联2016年制定的《四川省“巾帼脱贫行动”实施方案》,我省将实施巾帼脱贫百千万计划,即:到2020年前,全省妇联系统结合“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创建110个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110个妇女示范性行业合作组织;选树1000名巾帼脱贫示范典型、1000名巾帼致富带头人典型;开展5万场次讲座、培训5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妇女。

      “我们决定以‘致富能力提升、创业创新引领、维权关爱帮扶’三项计划统筹全省巾帼脱贫行动。”省妇联主席吴旭说,《实施方案》涵盖了妇联力所能及的方方面面,制定了扶志激励、技能培训、基地扶持、合作互助、小贷助力、选树榜样、培育亮点、维权保障、大病救助、结对帮扶、公益同行等11条具体措施,每一条措施下面都细化至具体的项目、资金来源、实施方式及任务目标,“真正让各级妇联清楚做什么、怎么做以及做得怎样。”

      在此基础上,省妇联升级手工产业发展规划,编制了《全省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妇女手工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先后有15个市州、56个县区编制了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发展纲要,规划了267个项目资源库,实现了全省妇女居家灵活就业从“单点突破”向“体系构建”转变,由“区域发力”向“整体联动”转变。同时,省妇联积极争取省发展改革委支持2500万元建成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25个,每个基地财政投入100万元。目前,已经建设完工的13个基地已培训妇女17320人次,共带动5632名妇女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妇女1471人,在基地实现就业的妇女有42%的人年收入可以达到1.5万—2.5万元。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全国现代农业巾帼科技示范基地63个,省级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88个,居家灵活就业帮扶站点10573个,帮扶带动154万余名妇女实现灵活就业。

      此外,各级妇联围绕农村种植养殖、家政服务和手工编织三大妇女特色产业不断下移培训重心,找准脱贫支点,帮助贫困妇女获得更多的生产技能、发展机遇。截至目前,各级妇联围绕扶贫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提升培训1719期,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妇女10.5万人次,组织动员建档立卡贫困妇女参加政府培训40万人次。

      做好示范和引领

      巾帼脱贫变“输血”为“造血”

      达州渠县汇东乡白蜡村是省妇联牵头联系帮扶的贫困村。该村区位偏远、交通条件差,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减贫难度大,贫困代际传递趋势明显。

      在省市两级妇联指导下,白蜡村坚持把精准管理作为巾帼脱贫的基础和关键,摸清了贫困妇女致贫原因和脱贫意愿,制定了今年完成贫困村“摘帽”计划,为整村脱贫绘制了蓝图。妇联为当地引进巾帼致富带头人投资建设花椒基地,指导建立“村集体+贫困户”的分红模式。村集体资产投资其中一个产业项目,分红收益中20%为村集体收入,40%分给建档贫困妇女,40%分给土地流转的群众。通过这些尝试和创新,让贫困妇女获得了长期稳定的资本收益,变“输血”为“造血”。

      在全省精准扶贫工作中,21个市州妇联、183个县区妇联牵头联系定点扶贫村75个,协助或配合联系贫困村134个。各级妇联以下派妇联干部217人次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为契机,将妇联组织改革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率先在定点联系贫困村完成“会改联”工作,将妇联的工作手臂延伸到组、户和妇女群众中,更加精准地契合了贫困妇女的需求。目前,各级妇联已在定点扶贫联系村组织实施各类项目48个,投入资金5039.74万元。走出了一条可操作、可复制的定点扶贫联系村整体脱贫与基层妇联组织改革有机结合,确保同向同步达标的新路子,提高了基层妇联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同时,各级妇联充分发挥“联”的优势,倡导、组织女企业家、妇联执委、巾帼志愿者队伍、巾帼文明岗、科研院所与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截至2016年,省妇联争取全国妇联“贫困母亲两癌救助专项基金”救助资金4420万元和省级财政专项资金1550万元,救助我省贫困患病妇女5970名,实现了全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患病妇女救助全覆盖;争取财政支持了“民族地区卫生发展十年计划项目”资金1400万元在甘孜阿坝凉山三州开展妇女常见病防治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前5个月,全省各级妇联募集社会扶贫资金近2895万元,受益人群近6万人。(记者 李丹)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