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改革:创新“多权同确” 破解“权属不清”

分享到:
  开栏的话

  我省是全国农村改革重要发源地之一,川人向来不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把农村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以“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为目标,确立主攻方向,积极稳妥探索,创造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新一轮农村改革正实现多点突破。本报今起推出“农村改革新突破”系列报道,聚焦基层创新、展示改革亮点,敬请垂注。

  6月11日,达州通川区磐石乡王家桥村,最后一波草莓“盛宴”刚结束,规模发展大棚草莓的帝森农业公司就已摩拳擦掌备战来年,在自家承包地种露天草莓的张明忠也忙着盘点收成——0.2公顷多地种草莓,今年起码赚4万多元。

  农业公司安心入驻,农民放手种田,得益于一次探索——2015年3月26日,张明忠一口气领到6个印着国徽的“本本”,成为达州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六权同确”试点首批受益者。

  从承包地到农房,从集体林权到堰塘等小型水利工程产权,通川区的探索正在达州全力推进。“通川成为全省第一个通过确权登记试点验收的县区。”区农业局负责人坦言,农村终于产权明晰、权益到人了。

  在自己的土地上拥有哪些权利,对全省6000多万农民来说,曾是本糊涂账。

  破解“权属不清”,放活土地经营权,我省深化农村改革从土地破冰,就是要让农村产权清晰起来,让农民吃下“定心丸”。

  我省首先瞄准承包到户的“一亩三分地”。成都身负全国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重任,于2008年在全国率先试点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2010年基本完成。双流瓦窑村探索“长久不变”的决议,成为中国农村改革进程一大见证。

  2012年,全省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扩大到55个县市区;2014年,我省被确定为全国首批3个整体推进试点省之一;2015年底,成都、遂宁、广元、巴中4市基本完成,全省进度居全国前三、质量全国第一。“目前完成农户签字确认面积占应确认的77%,预计今年底比全国提早1年基本完成。”6月11日,省农经总站负责人透露。

  定权定地,夯实农村改革基石,我省并未裹足于国家试点的“规定动作”。2014年,省委一号文件强调以县为单位统筹农村各类产权“多权同确”。今年再次明确,到2019年比中央要求提前一年基本完成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确权登记颁证等工作。

  全面理清农村家底,让一草一木都找到主人。四川“多权同确”探索,再次成为全国农村改革一大创新。

  确实权、颁铁证、定民心,全省各地各显神通:广元探索“七权同确”还权于民;通江将农业特色产业所有权、标准化生产基地物权也纳入,农民最多拿到“八权一股”;成都在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六权同确”基础上,又向土地经营权、农业生产设施所有权、养殖水面经营权和小型水利设施所有权等“新四权”发力;达州立下2016年全面完成“六权同确”“军令状”。“目前,全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等确权已基本完成,其他确权颁证正加快推进。”省委农工委负责人告诉记者。

  连线

  “本本”越来越多腰包越来越鼓

  达州市通川区磐石乡王家桥村村支书何柏:如今,农民手里的“本本”越来越多,跟城里人拿到房产证一样踏实,乡邻间也不再扯皮,“糊涂账”变“定心丸”,土地能流转能抵押贷款,再也舍不得撂荒了,农民腰包也因此越来越鼓了。因为产权清晰,农业公司放心下乡包地,今年带动全村发展大棚草莓、露天草莓、柑橘等产业,村民还可返租倒包或为基地打工,今年预计全村人均收入能达到一万三四千元,比去年多挣两三千元没问题。(记者 李淼)

  
责任编辑:张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