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关于四川省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6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 2016年02月05日 08时0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2016年1月25日在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6年计划草案提请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审查,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战略部署,认真执行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查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全省总体上呈现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民生不断得到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增长7.9%,高于预期目标0.4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29.1亿元,增长7.9%,高于预期目标0.4个百分点。

      (一)投资消费稳定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973.7亿元,增长10.2%。密切跟踪国家“11+6+3+1”投资重点领域,狠抓重大工程实施,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在已下达的4批专项建设基金中争取到485.3亿元,居全国前茅。建立全省重点项目推进调度制度,全力推进500个全省重点项目和50个省级重点推进项目建设,成渝客专建成通车,大岗山水电站等项目建成投用,毗河供水一期工程等项目加快建设,英特尔“骏马”项目、中国软件集团云计算中心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500个全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394.3亿元。建立全省PPP项目储备库,年内集中签约44个PPP项目,总投资1588亿元。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790亿元,与深交所、成都(川藏)股权交易中心共同签署“创业板行动计划”,全省新三板挂牌企业累计达到137家。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77.7亿元,增长12%。其中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11151.7亿元、增长11.7%,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2726亿元、增长13.2%。深入开展“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三大市场拓展活动,积极培育新兴消费热点,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7万亿元、增长37%。出台购房落户、放宽公积金使用条件等务实举措,房地产市场逐步回暖,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813亿元、增长9.9%;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7.4%。物价水平总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5%,控制在预期目标范围内。

      (二)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协同发力

      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启动实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工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酒、饮料和精制茶、非金属矿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传统优势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9%。大力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完成技改投资5317.7亿元。积极培育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设立省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高技术产业总产值超过1.3万亿元、增长10.4%,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信息安全产业产值较快增长,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等产量成倍增加。制定出台2015年“互联网+”重点工作方案,推动13个重点领域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启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在高端数控机床、机器人等领域培育了一批智能装备产品。大力支持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超过2000亿元。

      深入实施服务业改革发展指导意见,重点推动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引领示范发展,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4%,占GDP的比重达到40.3%,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国家级和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启动实施5个二级城市的中心城区转型发展工程,新建20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旅游业加快发展,旅游总收入6210亿元、增长27%。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万亿元,比年初新增5795.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9万亿元,比年初新增3927亿元。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677.3亿元、增长3.7%。现代农业、现代林业、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加快推进,全年粮食总产量3442.8万吨,增长2%。

      (三)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

      公布省市县三级行政权力清单,全面取消省级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取消调整非投资项目行政审批前置条件186项。修订颁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四川省2015年本)》,省级及以上核准的事项减少60%以上,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投入运行。推行“先照后证”等商事制度改革试点,工商登记前置许可由130项精简至13项,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64.4万户,增长20.7%。出台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的意见,放开、取消、降标、下放价费管理事项86个,降低大工业用电价格,水电实行分类标杆上网电价,扩大直购电试点,实施存量天然气与增量天然气价格并轨,两次下调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制定10余项配套改革专项制度。深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新下放扩权试点县(市)市级经济和社会事业管理权限40项。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扎实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省承包地流转面积占承包地总面积的27.7%,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8700多户、农民专业合作社5.8万个、家庭农场1.7万个。全面启动全省公车改革。出台我省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实施意见。

      (四)创新创业活力增强

      我省成功列入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出台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编制完成试验方案,全面启动试验工作。成都高新区获批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绵阳科技城、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成功举办首届“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四川分会场活动,设立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深入实施创业四川行动,建成大学生创业园区(孵化基地)184个。建成国家级(省级)孵化器50家、大学科技园11家、省级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92家,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1.3万家。“宽带乡村”工程、中小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物联网和北斗卫星重大应用示范工程扎实推进。开展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川商回家活动,设立返乡创业就业贷款分险基金。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1.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12%。

      (五)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建设天府新区,建立完善新区管理体制,“三纵一横”等骨干道路建成通车,阿里巴巴西部基地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中建钢构等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建立五大经济区发展省级协调制度,区域合作机制初步形成,川南城际铁路等跨区域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全省“8市1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全面推开。广安、眉山迈入千亿俱乐部行列,全省GDP过千亿市(州)达到14个,GDP过百亿的县(市、区)有望达到109个。

      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规划,贯彻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意见,城镇化率达到47.7%,新增建成区面积112平方公里,建成地下综合管廊33公里。启动建设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13个城市纳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国家级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和省级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同步推进,国家海绵城市试点扎实推进。启动第三批“百镇建设行动”。推进建设16983户彝家新寨住房、13155户藏区新居,累计建成2659个巴山新居、361个乌蒙新村。

      (六)开放合作迈出新步伐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制定我省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启动“251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动西成客专、成贵、成兰、川藏、隆黄等铁路大通道和攀枝花至大理、雅康、汶马、仁沐新等高速公路大通道建设,“蓉欧快铁”实现双向开行。成功举办“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中国西部(四川)进口展暨国际投资大会、科博会等投资促进活动,签约正式投资合作项目1925个,签约金额1.3万亿元,全年引进国内省外资金911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4.4亿美元,落户四川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99家。“走出去”进一步加快,全省对外投资企业数增长29.5%,中方投资额增长2.3倍,成达、中铁二院、华西能源、四川能投、四川铁投、四川路桥等一批国际产能合作项目取得积极进展。成功承办中俄“两河流域”地方领导人第四次座谈会,中美“2+2”清洁能源合作全面启动。中韩创新创业园落户四川,加快推动中德产业创新合作平台落地,中法成都生态园加快建设。成渝经济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务实推进,省际间战略合作不断深化。

      (七)扶贫攻坚和民生改善成效明显

      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采取超常举措脱贫攻坚,打出“3+10”政策组合拳,建立落实省领导联系贫困县和干部驻村帮扶制度,大力实施藏区“六项民生工程计划”和彝区“十项扶贫工程”,全年脱贫117万人。

      十项民生工程和20件民生大事扎实推进,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65%。大力实施“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全年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项目开工35.2万套,实施农房建设35万户,实施棚改货币化安置11.9万户,货币化安置比例达到49.5%。解决8万户无电人口用电问题,我省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全面解决。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21元,增长9.3%,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4个百分点。

      社会事业稳步推进,实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年度计划,省美术馆、省图书馆等建成投用,四川大剧院、四川社会科学馆等项目加快建设;巩固义务教育成果,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完善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政策措施;全面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社会办医促进工程,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健全;稳步推进文化、体育、民政事业发展。

      切实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完工90.5%,累计完成投资占规划总投资的91.2%,康定、得荣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有序推进,灾区人民福祉不断增强。

      (八)生态文明建设和节能减排扎实推进

      深入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完成退耕还林还草52万亩,治理岩溶地区土地504平方公里,完成营造林875.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6.02%,提高0.26个百分点,新增7个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累计建成国家级和省级生态县48个,建设自然保护区169个。

      扎实推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减排,抓好锅炉窑炉改造等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7%左右,单位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5%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完成年度减排目标,节能减排降碳超额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组织989户单位参加国家“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全面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加快城市大气细颗粒物(雾霾)污染治理,全省21个市州的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为81%,全省PM10平均浓度比基准年(2013年)降低10%。加快推进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全省设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超过8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过95%。加强饮用水源地和地下水资源保护,深入开展32条重点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6个出川断面水质达标。加快建设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推动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和骨干企业建设,积极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和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从计划执行情况看,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化率、节能减排、就业、人口自然增长率9项指标完成年度目标;进出口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项指标与预期目标有一定差距。

      ——进出口总额515.9亿美元、下降26.5%,增速低于年初预期目标31.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市场外部需求疲弱,主要外贸大市降幅较大,以及部分重点外贸企业进出口持续下滑,导致进出口增速大幅下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05元、增长8.1%,增速低于年初预期目标0.9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效益下滑等导致工资性收入下降,加之经营性收入增速放缓,一定程度影响了城镇居民增收。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47元、增长9.6%,增速低于年初预期目标0.4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经济下行导致农村务工人员工资性收入增幅放缓,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回落制约收入增加,加之转移性收入下降,影响了农民收入增长。

      二、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重点工作

      (一)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延续弱势复苏的态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6年世界经济增长3.4%;世界银行预测为2.9%。全球市场需求疲软、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大幅下降,美联储近十年来首次加息,部分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加之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复杂性有所增加。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传统优势加速弱化、结构调整阵痛突出、动力转换青黄不接等一些结构性和周期性困难,“四降一升”问题突出,IMF、世界银行、经合组织均下调我国2016年经济增长预期。但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年均经济增速的底线为6.5%。预计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我国有条件保持中高速增长。

      从我省看,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不少机遇和挑战。机遇方面,一是国家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加大基础设施等投入力度,有利于我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国家在稳定需求的同时强调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有利于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发展。三是国家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强调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加大精准脱贫力度,有利于我省全面提升发展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四是我省列入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将在军民融合等方面重点突破,有利于我省加快形成发展新动能。五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深入实施,“2+2”合作全面推进,中韩、中德等国别类园区加快建设,有利于我省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六是天府新区、绵阳科技城、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成都空港经济区等重点区域加快建设,有利于我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七是国家、省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发展,陆续出台一揽子政策措施,有利于我省加快服务业发展。八是“十三五”规划启动实施,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岷江航电犍为枢纽、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等一批战略性、支撑性的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有利于增强我省发展后劲。挑战方面,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全省制造业PMI连续16个月低于荣枯分界线,工业用电量持续负增长,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连续44个月负增长,财政收入增速逐年放缓。二是实体经济运行困难。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千余户规上工业企业停产,企业利润降幅扩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用工成本与东部地区已相差无几,企业融资综合成本大多在10%以上。市场信心不足,民间投资近10年来首次滑入个位数增长。三是发展后劲不足。我省大项目少,新开工项目不足,计划总投资出现负增长,特别是工业投资下滑明显;投资率高达86.3%,投资持续高位增长难度加大。投资结构不合理,工业投资总量、增速偏低,远低于其他省份。四是部分领域潜在风险有所显现。潜在金融风险进一步加大,全省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持续增加,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上升0.72个百分点。经济下行、结构调整对就业的影响有所显现,部分企业采取轮流上岗、发放基本生活费等方式稳定职工队伍。

      (二)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部署,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始终保持专注发展、转型发展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对内靠改革、对外靠开放,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大力实施“三大发展战略”,突出全面创新改革牵引,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促进发展成果共享,推动全省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

      根据总体要求,统筹考虑我省在新常态下的发展潜力和同步奔康的现实需要,并与“十三五”规划目标相衔接,提出2016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以上,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7.2%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建筑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

      ——进出口总额增长高于全国。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左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调控目标控制在103左右。

      ——城镇化率提高1.2个百分点以上。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71‰以内。

      ——节能减排目标安排建议以国家下达为准。

      (三)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

      1.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促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扎实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组织实施好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和年度计划,力争在军民融合、科研院所改革、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取得突破。重点争取我省需要国家授权或参与的改革举措。促进成德绵地区创新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政策共用,推动其他区域与核心区联动。

      建立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机制。建立省、部、军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进军工投资和资产管理改革。深化与十大军工集团合作,争取国家在川布局一批重大项目。创新“军转民、民参军”机制,积极推进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移转化。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力争培育50户军民融合型大企业大集团,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进入军工领域。

      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力争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900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1.5万亿元。分类推进科研院所改革,积极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推进30余家院所开展首批改革试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扩大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试点范围,加快下放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

      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着力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遴选支持20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积极推进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建设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和省级以上技术转移示范机构80家。推动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华西生物治疗转化医学研究设施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支持轨道交通等国家实验室建设,推动建设空管系统、稀土研发、石墨烯等一批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全力推动“双创”工作。办好“双创活动周”、首届“川商返乡发展大会”等重大活动,争取创建国家新兴产业“双创”示范基地。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建设一批新型孵化器。细化落实鼓励创新创业的担保贷款、税费减免、财政贴息、资金补助等政策措施,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青年大学生、海外高层次人才和草根能人等重点人群创业创新活力。

      继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完善“三张清单”管理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出台省属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意见,推进国有企业董事会选人用人职权改革试点,落实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抓好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改革。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确保按期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积极推进国有林场(区)改革。继续深化价格改革,进一步落实政府定价目录和完善政府定价机制。扎实推进财政金融体制改革,转变财政支持产业发展方式,加快地方金融改革步伐,积极推动国家移动金融试点城市、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力争民营银行获批筹建,寿险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获批运营。抓好与中央专项改革方案对接,推动中央在川布局的重大改革试点落地见效。

      2.全力以赴稳增长,大力开展项目年活动

      突出抓好工业投资。充分发挥产业发展投资引导基金和财政资金作用,以股权投资、贷款贴息、事后奖补等方式加大工业投资支持力度。重点抓好2017个竣工项目的投产达产,加大力度推动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全年工业投资达到7500亿元以上。大力推动技改项目建设,全年技改投资达到5500亿元以上。

      促进民间投资止滑回升。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用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进一步推动项目审批便利化、透明化。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支持民间资本加快进入铁路、市政、社会事业等领域。充分发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补助资金、投资引导资金、项目投资基金作用,推动2015年年底集中签约的PPP项目落地开工,再推出实施一批高含金量的PPP项目。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抓住当前钢材、水泥等价格较低的时机,积极推进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市政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精准对接国家重点投资领域,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盘子”。加快“十三五”规划和中央投资项目、专项基金项目建设。建立纵横联动的项目调度协调推进机制,突出抓好631个省重点项目、100个省级重点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巴中至南充至广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加快成昆铁路扩能改造、武引二期灌区等项目建设,力争蓉昆高铁自贡至宜宾段、川藏铁路雅安至康定(新都桥)段、绵九高速、巴万高速、乐汉高速、李家岩、土溪口水库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强重点项目融资服务,争取全省重点项目直接融资突破2500亿元。

      稳步扩大市场消费。加快培育信息、文化、旅游、健身、养老等消费热点,扩大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农村消费。继续开展“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市场拓展三大活动,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开展促销活动,积极发展会展经济。用好国家鼓励新能源汽车和小排量汽车消费政策,大力促进汽车消费。

      3.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

      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制定化解过剩产能的具体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有针对性地争取国家支持。分类有序处置“僵尸企业”,支持优势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等方式进行产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对恢复无望的企业依法有序开展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再关停淘汰一批落后企业,切实化解钢铁、煤炭、平板玻璃等行业过剩产能。同步做好处置过程中的职工安置工作。

      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扎实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对接落实国家降低企业成本总体方案,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企业税费负担、企业财务成本、物流成本,加大垄断性中介服务收费清理力度。继续扩大直购电试点规模和范围,用好用足留存电,有效消纳富余电,创造条件扩大直供气用户范围;推行差别化用地政策支持节约集约用地和新兴产业发展;支持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多式联运、农产品冷链物流;引导企业内部挖潜,提高生产效率、加快资金周转,降低经营性成本。

      积极化解房地产库存。创造条件吸纳农业转移人口,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为出发点的住房制度改革,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力争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比例超过50%,推进公租房货币化,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自然人和机构投资者购买库存商品房。

      坚决防范金融债务风险。依法解决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问题,健全担保体系,完善金融监管机制,强化银政企的信贷风险联合化解和处置机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监测监管,规范举债行为,积极争取国家债务置换,推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和融资,确保债务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4.推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协同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大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支持川酒、川烟、川茶、川菜等优势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推动钢铁、建材、化工、有色金属、纺织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计划,支持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推动一批中小企业做强做大、升规入统。实施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行动,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端化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准和高品质转变。深入实施龙头企业、重大项目、服务品牌“三百示范工程”,深化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积极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千亿示范工程。支持农田水利、农机作业配套设施等建设,加快在建水利工程进度。

      积极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以集成电路、网络与信息安全、卫星导航、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为重点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制定推进大数据、云计算实施意见,研究设立大数据交易中心。制定实施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度方案,加大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培育力度,着力推进省领导联系指导的50个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围绕建设先进制造强省目标,认真实施“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智能电网设备、核能装备与技术应用、通用航空、轨道交通装备、机器人等先进制造业,启动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高端装备创新研制、智能制造等一批重大工程,加快组建四川产业技术研究院,筹建新兴产业创投基金、中国制造2025四川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基金。加快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着力推动“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试点示范,创新发展电子商务,进一步提高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产业本地配套率,加快解决新产品、新项目接续问题。积极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着力发展旅游产业。实施旅游投资双千亿工程,实现投资签约1000亿元,实际到位1000亿元。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提升工程和旅游富民工程,力争建成12个旅游扶贫示范区、5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加强旅游精品景区和线路建设,抓好旅游项目推介和品牌营销,加快培育养生、健康等旅游新产品。举办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22届大会、第二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第三届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等活动。

      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抓好国家、省上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地生根。支持提高“四川造”产品市场份额,实施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保险制度,支持企业新产品销售。对重点工业城市、比重超过2%以上的20个行业、产值前100户企业予以倾斜支持。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引导金融机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大力推动银行间市场直接债务融资,狠抓“险资入川”。继续实施“创业板行动计划”,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到成都(川藏)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支持条件成熟的企业直接登陆创业板,建立我省企业从场外市场融资到场内市场融资的“直通车”。推动大宗商品交易所、权益类交易所服务实体经济。大力实施质量对标提升行动,制定品牌发展政策措施,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和企业。

      5.着力培育新兴增长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积极实行居住证制度,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农民工在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深入推动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积极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和全省全域规划试点。全面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年行动”,力争新建地下综合管廊200公里,完成城镇基础设施投资1650亿元。深化“百镇建设行动”,开展宜居宜业县城建设试点。

      加快天府新区建设。抓好重大产业培育,开展重大投资促进活动,推动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投产达产。积极搭建投融资平台,筹建天府新区专项建设基金和产业引导基金。抓好天府新区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有轨电车、地铁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成都科学城、空港经济区建设,支持“天府创客”等众创空间发展。

      积极推进五大经济区发展。完善省领导联系五大经济区工作机制,分类指导和支持各大经济区建设。编制实施五大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加强对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等重大事项的统筹协调,加强对市(州)工作的联系指导,及时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

      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深化扩权强县、扩权强镇改革,扩大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启动第三轮新农村示范县建设,继续抓好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重点县建设,深入推进工业强县示范县(市)建设,大力发展服务业强县,培育一批旅游经济强县。统筹推进彝家新寨、藏区新居、巴山新居、乌蒙新村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切实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

      6.加快建设美丽四川,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着力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制定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抓好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推进生态省建设。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严格划定和控制生态保护红线。加强江河流域源头生态保护,深入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实施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工程,积极推进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健全重点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和清洁化改造,强化噪声污染控制和宏观管理。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环境综合整治,加大秸秆露天焚烧治理力度。实行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双控制,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

      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加快城镇环境设施建设,实现县县具有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能力。开展低碳试点示范,大力发展绿色交通、资源回收利用,积极发展绿色低碳建筑,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推动建立省内及省外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建立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等市场化机制,探索建立西部碳排放权交易中心。

      7.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积极拓展发展空间

      加快开放大通道建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围绕国家“六廊六路多国多港”建设布局,强化成都综合交通枢纽和出川大通道建设,突出抓好十大高速铁路大通道,提升蓉欧快铁和中亚班列等国际交通物流大通道水平;落实成渝地区城际铁路规划,推进区域公路网络建设。全面开工建设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加快支线机场建设,打造“空中丝绸之路”。

      引进来走出去同步推进。务实办好“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西博会、科博会等重大投资促进活动和展会,持续开展精准化招商活动,力争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9500亿元,强力推动1000个重点签约项目加快落地实施。推进“一带一路251三年行动计划”,精心组织“千企行丝路”活动,全面拓展与沿线国家经贸、文化、旅游合作。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境外铁路、水电、电网、核电等建设,启动实施国际产能合作“111”工程,组建省属国有海外投资公司,推动优势产业富余产能向境外转移,推动重大能源装备和重大装备制造走出去。

      着力打造高层次合作平台载体。推进中韩创新创业园、中德产业创新合作平台、中法成都生态园、新川创新科技园等国别园区发展,用好中俄“两河流域”合作平台,启动美国加州中心建设。继续探索贸易便利化改革试点,提升对外开放口岸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功能,推动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基地、进口商品交易中心、国际展示中心建设。培育壮大产业发展平台,重点培育一批专业化特色园区,支持园区加大企业孵化、信息化服务、投融资等公共平台建设。鼓励园区通过PPP、委托建管等模式提高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软环境。

      进一步深化国际国内合作。深化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圈的交流合作,密切与周边省(区、市)合作发展,务实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办好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第四届中美省州长论坛、第五届中法地方政府合作高层论坛。加快推进中美“2+2”合作。

      8.大力发展民生社会事业,切实保障改善民生

      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继续抓好“十项民生工程”,办好20件民生大事。深入开展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改造危旧房棚户区和建设保障性住房30万套,续建80万套,实施农房建设35万户。全面落实援企稳岗、社保补贴、税费减免等政策,确保新增就业80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6万人。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落实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确保“三免一补”政策全覆盖。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积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强力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启动实施民族自治地区十五年免费教育计划,支持大小凉山彝区双语学前教育计划。启动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推进健康四川建设,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范围,巩固完善分级诊疗制度,落实全面两孩政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实施“巴蜀文化品牌工程”。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推进全民健身运动,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大力支持芦山、康定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认真实施“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确保7月20日圆满完成三年重建规划任务,加快推进灾区经济社会发展。认真实施康定地震重建项目规划,基本完成城乡居民住房维修加固和重建任务,加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宗教活动场所、地质灾害防治等项目重建。

      9.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着力推进脱贫攻坚

      落实脱贫攻坚责任。打好“3+10”政策组合拳,逐级签订减贫目标责任书,努力实现105万贫困人口脱贫、2350个贫困村和5个贫困县“摘帽”的目标。分类制定“五个一批”行动计划,细化年度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制定实施10个专项扶贫方案的年度方案,扎实推进脱贫攻坚行动做实落地。

      全力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落实扶贫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四到县”制度,扎实开展驻村帮扶,深化对口帮扶工作,易地扶贫搬迁25万贫困人口。指导贫困地区以改善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和增收脱贫为重点,自主确定项目,确保减贫任务如期完成。对提出申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职业教育学生实现雨露计划全覆盖。

      支持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跨越发展。大力实施藏区“六项民生工程计划”和彝区“十项扶贫工程”,研究制定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实施意见和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加强以交通、水利、电力、市政公共设施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发展条件。继续做好广东、浙江省和省内“7+20”对口援藏工作。

      创新机制推进脱贫攻坚。创新推进中央在川定点扶贫、珠海市对凉山州东西扶贫协作,抓好省内新一轮对口定点扶贫。开展国际扶贫交流合作,实施世界银行第六期扶贫项目。构建扶贫资金多元投入机制,引导更多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参与扶贫开发。强化县级政府统筹整合扶贫资金资源力度,保障扶贫重点项目投入。

      各位代表,做好2016年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省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省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稳中求进,锐意改革创新,坚定信心、苦干实干,奋力推动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于四川省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6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 2016年02月05日 08时0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2016年1月25日在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6年计划草案提请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审查,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战略部署,认真执行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查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全省总体上呈现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民生不断得到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增长7.9%,高于预期目标0.4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29.1亿元,增长7.9%,高于预期目标0.4个百分点。

      (一)投资消费稳定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973.7亿元,增长10.2%。密切跟踪国家“11+6+3+1”投资重点领域,狠抓重大工程实施,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在已下达的4批专项建设基金中争取到485.3亿元,居全国前茅。建立全省重点项目推进调度制度,全力推进500个全省重点项目和50个省级重点推进项目建设,成渝客专建成通车,大岗山水电站等项目建成投用,毗河供水一期工程等项目加快建设,英特尔“骏马”项目、中国软件集团云计算中心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500个全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394.3亿元。建立全省PPP项目储备库,年内集中签约44个PPP项目,总投资1588亿元。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790亿元,与深交所、成都(川藏)股权交易中心共同签署“创业板行动计划”,全省新三板挂牌企业累计达到137家。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77.7亿元,增长12%。其中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11151.7亿元、增长11.7%,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2726亿元、增长13.2%。深入开展“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三大市场拓展活动,积极培育新兴消费热点,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7万亿元、增长37%。出台购房落户、放宽公积金使用条件等务实举措,房地产市场逐步回暖,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813亿元、增长9.9%;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7.4%。物价水平总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5%,控制在预期目标范围内。

      (二)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协同发力

      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启动实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工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酒、饮料和精制茶、非金属矿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传统优势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9%。大力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完成技改投资5317.7亿元。积极培育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设立省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高技术产业总产值超过1.3万亿元、增长10.4%,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信息安全产业产值较快增长,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等产量成倍增加。制定出台2015年“互联网+”重点工作方案,推动13个重点领域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启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在高端数控机床、机器人等领域培育了一批智能装备产品。大力支持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超过2000亿元。

      深入实施服务业改革发展指导意见,重点推动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引领示范发展,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4%,占GDP的比重达到40.3%,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国家级和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启动实施5个二级城市的中心城区转型发展工程,新建20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旅游业加快发展,旅游总收入6210亿元、增长27%。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万亿元,比年初新增5795.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9万亿元,比年初新增3927亿元。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677.3亿元、增长3.7%。现代农业、现代林业、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加快推进,全年粮食总产量3442.8万吨,增长2%。

      (三)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

      公布省市县三级行政权力清单,全面取消省级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取消调整非投资项目行政审批前置条件186项。修订颁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四川省2015年本)》,省级及以上核准的事项减少60%以上,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投入运行。推行“先照后证”等商事制度改革试点,工商登记前置许可由130项精简至13项,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64.4万户,增长20.7%。出台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的意见,放开、取消、降标、下放价费管理事项86个,降低大工业用电价格,水电实行分类标杆上网电价,扩大直购电试点,实施存量天然气与增量天然气价格并轨,两次下调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制定10余项配套改革专项制度。深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新下放扩权试点县(市)市级经济和社会事业管理权限40项。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扎实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省承包地流转面积占承包地总面积的27.7%,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8700多户、农民专业合作社5.8万个、家庭农场1.7万个。全面启动全省公车改革。出台我省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实施意见。

      (四)创新创业活力增强

      我省成功列入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出台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编制完成试验方案,全面启动试验工作。成都高新区获批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绵阳科技城、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成功举办首届“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四川分会场活动,设立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深入实施创业四川行动,建成大学生创业园区(孵化基地)184个。建成国家级(省级)孵化器50家、大学科技园11家、省级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92家,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1.3万家。“宽带乡村”工程、中小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物联网和北斗卫星重大应用示范工程扎实推进。开展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川商回家活动,设立返乡创业就业贷款分险基金。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1.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12%。

      (五)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建设天府新区,建立完善新区管理体制,“三纵一横”等骨干道路建成通车,阿里巴巴西部基地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中建钢构等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建立五大经济区发展省级协调制度,区域合作机制初步形成,川南城际铁路等跨区域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全省“8市1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全面推开。广安、眉山迈入千亿俱乐部行列,全省GDP过千亿市(州)达到14个,GDP过百亿的县(市、区)有望达到109个。

      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规划,贯彻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意见,城镇化率达到47.7%,新增建成区面积112平方公里,建成地下综合管廊33公里。启动建设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13个城市纳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国家级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和省级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同步推进,国家海绵城市试点扎实推进。启动第三批“百镇建设行动”。推进建设16983户彝家新寨住房、13155户藏区新居,累计建成2659个巴山新居、361个乌蒙新村。

      (六)开放合作迈出新步伐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制定我省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启动“251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动西成客专、成贵、成兰、川藏、隆黄等铁路大通道和攀枝花至大理、雅康、汶马、仁沐新等高速公路大通道建设,“蓉欧快铁”实现双向开行。成功举办“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中国西部(四川)进口展暨国际投资大会、科博会等投资促进活动,签约正式投资合作项目1925个,签约金额1.3万亿元,全年引进国内省外资金911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4.4亿美元,落户四川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99家。“走出去”进一步加快,全省对外投资企业数增长29.5%,中方投资额增长2.3倍,成达、中铁二院、华西能源、四川能投、四川铁投、四川路桥等一批国际产能合作项目取得积极进展。成功承办中俄“两河流域”地方领导人第四次座谈会,中美“2+2”清洁能源合作全面启动。中韩创新创业园落户四川,加快推动中德产业创新合作平台落地,中法成都生态园加快建设。成渝经济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务实推进,省际间战略合作不断深化。

      (七)扶贫攻坚和民生改善成效明显

      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采取超常举措脱贫攻坚,打出“3+10”政策组合拳,建立落实省领导联系贫困县和干部驻村帮扶制度,大力实施藏区“六项民生工程计划”和彝区“十项扶贫工程”,全年脱贫117万人。

      十项民生工程和20件民生大事扎实推进,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65%。大力实施“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全年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项目开工35.2万套,实施农房建设35万户,实施棚改货币化安置11.9万户,货币化安置比例达到49.5%。解决8万户无电人口用电问题,我省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全面解决。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21元,增长9.3%,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4个百分点。

      社会事业稳步推进,实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年度计划,省美术馆、省图书馆等建成投用,四川大剧院、四川社会科学馆等项目加快建设;巩固义务教育成果,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完善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政策措施;全面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社会办医促进工程,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健全;稳步推进文化、体育、民政事业发展。

      切实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完工90.5%,累计完成投资占规划总投资的91.2%,康定、得荣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有序推进,灾区人民福祉不断增强。

      (八)生态文明建设和节能减排扎实推进

      深入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完成退耕还林还草52万亩,治理岩溶地区土地504平方公里,完成营造林875.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6.02%,提高0.26个百分点,新增7个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累计建成国家级和省级生态县48个,建设自然保护区169个。

      扎实推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减排,抓好锅炉窑炉改造等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7%左右,单位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5%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完成年度减排目标,节能减排降碳超额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组织989户单位参加国家“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全面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加快城市大气细颗粒物(雾霾)污染治理,全省21个市州的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为81%,全省PM10平均浓度比基准年(2013年)降低10%。加快推进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全省设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超过8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过95%。加强饮用水源地和地下水资源保护,深入开展32条重点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6个出川断面水质达标。加快建设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推动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和骨干企业建设,积极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和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从计划执行情况看,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化率、节能减排、就业、人口自然增长率9项指标完成年度目标;进出口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项指标与预期目标有一定差距。

      ——进出口总额515.9亿美元、下降26.5%,增速低于年初预期目标31.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市场外部需求疲弱,主要外贸大市降幅较大,以及部分重点外贸企业进出口持续下滑,导致进出口增速大幅下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05元、增长8.1%,增速低于年初预期目标0.9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效益下滑等导致工资性收入下降,加之经营性收入增速放缓,一定程度影响了城镇居民增收。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47元、增长9.6%,增速低于年初预期目标0.4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经济下行导致农村务工人员工资性收入增幅放缓,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回落制约收入增加,加之转移性收入下降,影响了农民收入增长。

      二、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重点工作

      (一)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延续弱势复苏的态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6年世界经济增长3.4%;世界银行预测为2.9%。全球市场需求疲软、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大幅下降,美联储近十年来首次加息,部分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加之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复杂性有所增加。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传统优势加速弱化、结构调整阵痛突出、动力转换青黄不接等一些结构性和周期性困难,“四降一升”问题突出,IMF、世界银行、经合组织均下调我国2016年经济增长预期。但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年均经济增速的底线为6.5%。预计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我国有条件保持中高速增长。

      从我省看,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不少机遇和挑战。机遇方面,一是国家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加大基础设施等投入力度,有利于我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国家在稳定需求的同时强调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有利于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发展。三是国家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强调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加大精准脱贫力度,有利于我省全面提升发展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四是我省列入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将在军民融合等方面重点突破,有利于我省加快形成发展新动能。五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深入实施,“2+2”合作全面推进,中韩、中德等国别类园区加快建设,有利于我省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六是天府新区、绵阳科技城、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成都空港经济区等重点区域加快建设,有利于我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七是国家、省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发展,陆续出台一揽子政策措施,有利于我省加快服务业发展。八是“十三五”规划启动实施,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岷江航电犍为枢纽、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等一批战略性、支撑性的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有利于增强我省发展后劲。挑战方面,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全省制造业PMI连续16个月低于荣枯分界线,工业用电量持续负增长,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连续44个月负增长,财政收入增速逐年放缓。二是实体经济运行困难。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千余户规上工业企业停产,企业利润降幅扩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用工成本与东部地区已相差无几,企业融资综合成本大多在10%以上。市场信心不足,民间投资近10年来首次滑入个位数增长。三是发展后劲不足。我省大项目少,新开工项目不足,计划总投资出现负增长,特别是工业投资下滑明显;投资率高达86.3%,投资持续高位增长难度加大。投资结构不合理,工业投资总量、增速偏低,远低于其他省份。四是部分领域潜在风险有所显现。潜在金融风险进一步加大,全省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持续增加,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上升0.72个百分点。经济下行、结构调整对就业的影响有所显现,部分企业采取轮流上岗、发放基本生活费等方式稳定职工队伍。

      (二)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部署,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始终保持专注发展、转型发展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对内靠改革、对外靠开放,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大力实施“三大发展战略”,突出全面创新改革牵引,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促进发展成果共享,推动全省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

      根据总体要求,统筹考虑我省在新常态下的发展潜力和同步奔康的现实需要,并与“十三五”规划目标相衔接,提出2016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以上,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7.2%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建筑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

      ——进出口总额增长高于全国。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左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调控目标控制在103左右。

      ——城镇化率提高1.2个百分点以上。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71‰以内。

      ——节能减排目标安排建议以国家下达为准。

      (三)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

      1.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促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扎实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组织实施好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和年度计划,力争在军民融合、科研院所改革、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取得突破。重点争取我省需要国家授权或参与的改革举措。促进成德绵地区创新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政策共用,推动其他区域与核心区联动。

      建立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机制。建立省、部、军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进军工投资和资产管理改革。深化与十大军工集团合作,争取国家在川布局一批重大项目。创新“军转民、民参军”机制,积极推进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移转化。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力争培育50户军民融合型大企业大集团,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进入军工领域。

      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力争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900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1.5万亿元。分类推进科研院所改革,积极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推进30余家院所开展首批改革试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扩大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试点范围,加快下放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

      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着力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遴选支持20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积极推进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建设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和省级以上技术转移示范机构80家。推动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华西生物治疗转化医学研究设施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支持轨道交通等国家实验室建设,推动建设空管系统、稀土研发、石墨烯等一批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全力推动“双创”工作。办好“双创活动周”、首届“川商返乡发展大会”等重大活动,争取创建国家新兴产业“双创”示范基地。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建设一批新型孵化器。细化落实鼓励创新创业的担保贷款、税费减免、财政贴息、资金补助等政策措施,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青年大学生、海外高层次人才和草根能人等重点人群创业创新活力。

      继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完善“三张清单”管理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出台省属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意见,推进国有企业董事会选人用人职权改革试点,落实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抓好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改革。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确保按期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积极推进国有林场(区)改革。继续深化价格改革,进一步落实政府定价目录和完善政府定价机制。扎实推进财政金融体制改革,转变财政支持产业发展方式,加快地方金融改革步伐,积极推动国家移动金融试点城市、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力争民营银行获批筹建,寿险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获批运营。抓好与中央专项改革方案对接,推动中央在川布局的重大改革试点落地见效。

      2.全力以赴稳增长,大力开展项目年活动

      突出抓好工业投资。充分发挥产业发展投资引导基金和财政资金作用,以股权投资、贷款贴息、事后奖补等方式加大工业投资支持力度。重点抓好2017个竣工项目的投产达产,加大力度推动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全年工业投资达到7500亿元以上。大力推动技改项目建设,全年技改投资达到5500亿元以上。

      促进民间投资止滑回升。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用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进一步推动项目审批便利化、透明化。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支持民间资本加快进入铁路、市政、社会事业等领域。充分发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补助资金、投资引导资金、项目投资基金作用,推动2015年年底集中签约的PPP项目落地开工,再推出实施一批高含金量的PPP项目。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抓住当前钢材、水泥等价格较低的时机,积极推进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市政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精准对接国家重点投资领域,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盘子”。加快“十三五”规划和中央投资项目、专项基金项目建设。建立纵横联动的项目调度协调推进机制,突出抓好631个省重点项目、100个省级重点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巴中至南充至广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加快成昆铁路扩能改造、武引二期灌区等项目建设,力争蓉昆高铁自贡至宜宾段、川藏铁路雅安至康定(新都桥)段、绵九高速、巴万高速、乐汉高速、李家岩、土溪口水库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强重点项目融资服务,争取全省重点项目直接融资突破2500亿元。

      稳步扩大市场消费。加快培育信息、文化、旅游、健身、养老等消费热点,扩大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农村消费。继续开展“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市场拓展三大活动,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开展促销活动,积极发展会展经济。用好国家鼓励新能源汽车和小排量汽车消费政策,大力促进汽车消费。

      3.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

      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制定化解过剩产能的具体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有针对性地争取国家支持。分类有序处置“僵尸企业”,支持优势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等方式进行产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对恢复无望的企业依法有序开展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再关停淘汰一批落后企业,切实化解钢铁、煤炭、平板玻璃等行业过剩产能。同步做好处置过程中的职工安置工作。

      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扎实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对接落实国家降低企业成本总体方案,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企业税费负担、企业财务成本、物流成本,加大垄断性中介服务收费清理力度。继续扩大直购电试点规模和范围,用好用足留存电,有效消纳富余电,创造条件扩大直供气用户范围;推行差别化用地政策支持节约集约用地和新兴产业发展;支持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多式联运、农产品冷链物流;引导企业内部挖潜,提高生产效率、加快资金周转,降低经营性成本。

      积极化解房地产库存。创造条件吸纳农业转移人口,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为出发点的住房制度改革,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力争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比例超过50%,推进公租房货币化,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自然人和机构投资者购买库存商品房。

      坚决防范金融债务风险。依法解决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问题,健全担保体系,完善金融监管机制,强化银政企的信贷风险联合化解和处置机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监测监管,规范举债行为,积极争取国家债务置换,推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和融资,确保债务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4.推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协同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大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支持川酒、川烟、川茶、川菜等优势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推动钢铁、建材、化工、有色金属、纺织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计划,支持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推动一批中小企业做强做大、升规入统。实施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行动,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端化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准和高品质转变。深入实施龙头企业、重大项目、服务品牌“三百示范工程”,深化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积极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千亿示范工程。支持农田水利、农机作业配套设施等建设,加快在建水利工程进度。

      积极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以集成电路、网络与信息安全、卫星导航、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为重点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制定推进大数据、云计算实施意见,研究设立大数据交易中心。制定实施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度方案,加大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培育力度,着力推进省领导联系指导的50个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围绕建设先进制造强省目标,认真实施“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智能电网设备、核能装备与技术应用、通用航空、轨道交通装备、机器人等先进制造业,启动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高端装备创新研制、智能制造等一批重大工程,加快组建四川产业技术研究院,筹建新兴产业创投基金、中国制造2025四川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基金。加快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着力推动“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试点示范,创新发展电子商务,进一步提高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产业本地配套率,加快解决新产品、新项目接续问题。积极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着力发展旅游产业。实施旅游投资双千亿工程,实现投资签约1000亿元,实际到位1000亿元。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提升工程和旅游富民工程,力争建成12个旅游扶贫示范区、5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加强旅游精品景区和线路建设,抓好旅游项目推介和品牌营销,加快培育养生、健康等旅游新产品。举办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22届大会、第二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第三届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等活动。

      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抓好国家、省上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地生根。支持提高“四川造”产品市场份额,实施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保险制度,支持企业新产品销售。对重点工业城市、比重超过2%以上的20个行业、产值前100户企业予以倾斜支持。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引导金融机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大力推动银行间市场直接债务融资,狠抓“险资入川”。继续实施“创业板行动计划”,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到成都(川藏)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支持条件成熟的企业直接登陆创业板,建立我省企业从场外市场融资到场内市场融资的“直通车”。推动大宗商品交易所、权益类交易所服务实体经济。大力实施质量对标提升行动,制定品牌发展政策措施,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和企业。

      5.着力培育新兴增长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积极实行居住证制度,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农民工在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深入推动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积极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和全省全域规划试点。全面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年行动”,力争新建地下综合管廊200公里,完成城镇基础设施投资1650亿元。深化“百镇建设行动”,开展宜居宜业县城建设试点。

      加快天府新区建设。抓好重大产业培育,开展重大投资促进活动,推动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投产达产。积极搭建投融资平台,筹建天府新区专项建设基金和产业引导基金。抓好天府新区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有轨电车、地铁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成都科学城、空港经济区建设,支持“天府创客”等众创空间发展。

      积极推进五大经济区发展。完善省领导联系五大经济区工作机制,分类指导和支持各大经济区建设。编制实施五大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加强对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等重大事项的统筹协调,加强对市(州)工作的联系指导,及时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

      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深化扩权强县、扩权强镇改革,扩大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启动第三轮新农村示范县建设,继续抓好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重点县建设,深入推进工业强县示范县(市)建设,大力发展服务业强县,培育一批旅游经济强县。统筹推进彝家新寨、藏区新居、巴山新居、乌蒙新村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切实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

      6.加快建设美丽四川,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着力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制定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抓好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推进生态省建设。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严格划定和控制生态保护红线。加强江河流域源头生态保护,深入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实施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工程,积极推进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健全重点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和清洁化改造,强化噪声污染控制和宏观管理。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环境综合整治,加大秸秆露天焚烧治理力度。实行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双控制,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

      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加快城镇环境设施建设,实现县县具有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能力。开展低碳试点示范,大力发展绿色交通、资源回收利用,积极发展绿色低碳建筑,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推动建立省内及省外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建立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等市场化机制,探索建立西部碳排放权交易中心。

      7.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积极拓展发展空间

      加快开放大通道建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围绕国家“六廊六路多国多港”建设布局,强化成都综合交通枢纽和出川大通道建设,突出抓好十大高速铁路大通道,提升蓉欧快铁和中亚班列等国际交通物流大通道水平;落实成渝地区城际铁路规划,推进区域公路网络建设。全面开工建设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加快支线机场建设,打造“空中丝绸之路”。

      引进来走出去同步推进。务实办好“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西博会、科博会等重大投资促进活动和展会,持续开展精准化招商活动,力争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9500亿元,强力推动1000个重点签约项目加快落地实施。推进“一带一路251三年行动计划”,精心组织“千企行丝路”活动,全面拓展与沿线国家经贸、文化、旅游合作。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境外铁路、水电、电网、核电等建设,启动实施国际产能合作“111”工程,组建省属国有海外投资公司,推动优势产业富余产能向境外转移,推动重大能源装备和重大装备制造走出去。

      着力打造高层次合作平台载体。推进中韩创新创业园、中德产业创新合作平台、中法成都生态园、新川创新科技园等国别园区发展,用好中俄“两河流域”合作平台,启动美国加州中心建设。继续探索贸易便利化改革试点,提升对外开放口岸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功能,推动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基地、进口商品交易中心、国际展示中心建设。培育壮大产业发展平台,重点培育一批专业化特色园区,支持园区加大企业孵化、信息化服务、投融资等公共平台建设。鼓励园区通过PPP、委托建管等模式提高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软环境。

      进一步深化国际国内合作。深化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圈的交流合作,密切与周边省(区、市)合作发展,务实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办好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第四届中美省州长论坛、第五届中法地方政府合作高层论坛。加快推进中美“2+2”合作。

      8.大力发展民生社会事业,切实保障改善民生

      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继续抓好“十项民生工程”,办好20件民生大事。深入开展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改造危旧房棚户区和建设保障性住房30万套,续建80万套,实施农房建设35万户。全面落实援企稳岗、社保补贴、税费减免等政策,确保新增就业80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6万人。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落实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确保“三免一补”政策全覆盖。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积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强力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启动实施民族自治地区十五年免费教育计划,支持大小凉山彝区双语学前教育计划。启动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推进健康四川建设,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范围,巩固完善分级诊疗制度,落实全面两孩政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实施“巴蜀文化品牌工程”。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推进全民健身运动,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大力支持芦山、康定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认真实施“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确保7月20日圆满完成三年重建规划任务,加快推进灾区经济社会发展。认真实施康定地震重建项目规划,基本完成城乡居民住房维修加固和重建任务,加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宗教活动场所、地质灾害防治等项目重建。

      9.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着力推进脱贫攻坚

      落实脱贫攻坚责任。打好“3+10”政策组合拳,逐级签订减贫目标责任书,努力实现105万贫困人口脱贫、2350个贫困村和5个贫困县“摘帽”的目标。分类制定“五个一批”行动计划,细化年度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制定实施10个专项扶贫方案的年度方案,扎实推进脱贫攻坚行动做实落地。

      全力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落实扶贫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四到县”制度,扎实开展驻村帮扶,深化对口帮扶工作,易地扶贫搬迁25万贫困人口。指导贫困地区以改善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和增收脱贫为重点,自主确定项目,确保减贫任务如期完成。对提出申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职业教育学生实现雨露计划全覆盖。

      支持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跨越发展。大力实施藏区“六项民生工程计划”和彝区“十项扶贫工程”,研究制定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实施意见和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加强以交通、水利、电力、市政公共设施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发展条件。继续做好广东、浙江省和省内“7+20”对口援藏工作。

      创新机制推进脱贫攻坚。创新推进中央在川定点扶贫、珠海市对凉山州东西扶贫协作,抓好省内新一轮对口定点扶贫。开展国际扶贫交流合作,实施世界银行第六期扶贫项目。构建扶贫资金多元投入机制,引导更多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参与扶贫开发。强化县级政府统筹整合扶贫资金资源力度,保障扶贫重点项目投入。

      各位代表,做好2016年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省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省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稳中求进,锐意改革创新,坚定信心、苦干实干,奋力推动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