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保护生态就是保护家园

  • 2016年12月15日 07时4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实现经济繁荣、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社会和谐,是建设美丽四川的基本内涵,更是广大人民内心的渴求,各级政府努力的方向。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始终把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位置,大力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以严厉举措防治污染,壮士断腕化解落后产能、推进转型发展。省委继十届七次全会提出“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新家园”后,又于十届八次全会出台了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随着广大干部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认识不断提高、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全省生态环境质量保持总体稳定,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不容讳言,雾霾天气、河流污染、水土流失、环境承载容量减少等,仍是人们难以承受的“痛”,它不断警醒全省上下不能有丝毫麻痹和松懈,必须深刻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艰巨性,深刻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坚定向环境污染宣战的决心,以对人民健康负责的态度,把扭转环境恶化、提升环境质量,作为事关全面小康、事关发展全局的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保护好生态环境,关键要逗硬执行各项制度措施。良好的生态环境只有有序利用合理转化,方可源源不断地带来物质财富,环境优势、生态优势才会真正成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要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好“三大战役”,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尽快遏止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筑牢绿色发展底线。

      保护好生态环境,途径是抓住绿色转型机遇。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我省在这方面潜力很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要结合全面创新改革,为经济转型升级添加强劲的“绿色动力”。只要我们积极主动地在推进新能源革命、推动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绿色化水平上多下工夫,就一定能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的双赢,就一定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水源、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渴盼。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保护生态就是保护家园、保存生机。只要全省上下牢牢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守住生态文明红线,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就一定会给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美好家园。(本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保护生态就是保护家园

  • 2016年12月15日 07时4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实现经济繁荣、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社会和谐,是建设美丽四川的基本内涵,更是广大人民内心的渴求,各级政府努力的方向。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始终把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位置,大力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以严厉举措防治污染,壮士断腕化解落后产能、推进转型发展。省委继十届七次全会提出“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新家园”后,又于十届八次全会出台了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随着广大干部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认识不断提高、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全省生态环境质量保持总体稳定,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不容讳言,雾霾天气、河流污染、水土流失、环境承载容量减少等,仍是人们难以承受的“痛”,它不断警醒全省上下不能有丝毫麻痹和松懈,必须深刻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艰巨性,深刻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坚定向环境污染宣战的决心,以对人民健康负责的态度,把扭转环境恶化、提升环境质量,作为事关全面小康、事关发展全局的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保护好生态环境,关键要逗硬执行各项制度措施。良好的生态环境只有有序利用合理转化,方可源源不断地带来物质财富,环境优势、生态优势才会真正成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要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好“三大战役”,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尽快遏止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筑牢绿色发展底线。

      保护好生态环境,途径是抓住绿色转型机遇。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我省在这方面潜力很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要结合全面创新改革,为经济转型升级添加强劲的“绿色动力”。只要我们积极主动地在推进新能源革命、推动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绿色化水平上多下工夫,就一定能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的双赢,就一定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水源、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渴盼。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保护生态就是保护家园、保存生机。只要全省上下牢牢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守住生态文明红线,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就一定会给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美好家园。(本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