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农业节能减排 四川可做许多事

  • 2016年10月25日 07时5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来说是利弊共存,且弊大于利,但也不能一味妖魔化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研究员毕欣欣认为,在无法逆转的情况下提升农业的适应能力才是当务之急。10月21日,毕欣欣的这番话,在气候变化下农业应对策略大会上引发参会专家思考。“在气候变化中,农业到底处于什么样的角色?”现场不少嘉宾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农业在气温上升中扮演的角色有好有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蒋高明说,农作物生长与造林一样,会吸收二氧化碳,这是正面影响。负面影响是,许多农作物生产会排放大量甲烷,这同样会促进温室效应。而目前空气污染中的一氧化二碳主要来自化肥的使用。“农业在节能减排上有很多工作可做。”蒋高明通过实验发现,以秸秆循环利用和有机肥替代化肥为主要特征的耕作模式可以将农田碳排放逆转为碳吸收,同时有机肥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进而提高粮食产量。

      利用各类残渣堆肥、种植多年生作物覆盖土壤、改善牧场草场管理等这些农作实践都能起到土壤固碳效果。“农业靠天吃饭,是一个非常脆弱的行业。”毕欣欣与蒋高明有着相同的思路,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就得从减排和适应两方面来行动,提高农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至关重要。“为提高农户适应极端干旱气候的能力,国家急需切实落实在技术、物资和资金等方面的抗旱管理服务支持”,与会嘉宾建议,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推广旱作农业和保护性耕作技术;根据气候变化趋势调整作物品种布局和种植制度,培育耐高温和耐旱作物品种;建立健全抗旱预警信息系统,加强抗旱预警信息的有效发布。

      专家建议,四川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农情检测网络,并构建农业防灾减灾技术体系;继续实施农田基本建设、土壤培肥改良、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提高四川种植业的适应能力。同时,还应充分培育农业发挥市场机制,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减轻农民因极端天气带来的经济损失。(记者 吴晓彤)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农业节能减排 四川可做许多事

  • 2016年10月25日 07时5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来说是利弊共存,且弊大于利,但也不能一味妖魔化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研究员毕欣欣认为,在无法逆转的情况下提升农业的适应能力才是当务之急。10月21日,毕欣欣的这番话,在气候变化下农业应对策略大会上引发参会专家思考。“在气候变化中,农业到底处于什么样的角色?”现场不少嘉宾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农业在气温上升中扮演的角色有好有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蒋高明说,农作物生长与造林一样,会吸收二氧化碳,这是正面影响。负面影响是,许多农作物生产会排放大量甲烷,这同样会促进温室效应。而目前空气污染中的一氧化二碳主要来自化肥的使用。“农业在节能减排上有很多工作可做。”蒋高明通过实验发现,以秸秆循环利用和有机肥替代化肥为主要特征的耕作模式可以将农田碳排放逆转为碳吸收,同时有机肥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进而提高粮食产量。

      利用各类残渣堆肥、种植多年生作物覆盖土壤、改善牧场草场管理等这些农作实践都能起到土壤固碳效果。“农业靠天吃饭,是一个非常脆弱的行业。”毕欣欣与蒋高明有着相同的思路,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就得从减排和适应两方面来行动,提高农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至关重要。“为提高农户适应极端干旱气候的能力,国家急需切实落实在技术、物资和资金等方面的抗旱管理服务支持”,与会嘉宾建议,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推广旱作农业和保护性耕作技术;根据气候变化趋势调整作物品种布局和种植制度,培育耐高温和耐旱作物品种;建立健全抗旱预警信息系统,加强抗旱预警信息的有效发布。

      专家建议,四川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农情检测网络,并构建农业防灾减灾技术体系;继续实施农田基本建设、土壤培肥改良、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提高四川种植业的适应能力。同时,还应充分培育农业发挥市场机制,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减轻农民因极端天气带来的经济损失。(记者 吴晓彤)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