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2015年“川货全国行”首站 参展企业过半是“新面孔”

  • 2015年05月03日 08时05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一瓶300克的蜂蜜238元,比一般的蜂蜜贵数倍。

      尽管如此,在4月27日“川货全国行·北京站”活动中,万源太一蜂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晓继一连找到了数家意愿合作的经销商。这是太一蜂业首次参加省上统一组织的市场拓展活动,这家初创公司的产品去年才上市,当年销售收入就超过200万元。

      活动组织方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川货全国行”的首站活动,参展企业过半是“新面孔”。

      “新面孔”出川意愿更强烈

      又见翁泽明。

      作为蜀戎坊冰糖大头菜销售总经理,他去年参加了7站川货全国行活动。依托政府组织的市场拓展平台,小小的大头菜去年拿下千万元订单合同,同年销售提升近3成。

      “我们的冻库容量已增加了一倍。”翁泽明说,最近他还忙着给宜宾市翠屏区的同乡讲课。原来,宜宾市商务局已将蜀戎坊拓展市场的经验在当地推广,希望能激励更多企业出川。在“标杆”带动下,翠屏区赴京参展的企业就有15家,比去年增加了一半。

      去年,9场“川货全国行”活动,企业收获了50.7亿元的销售和协议订单。订单对企业有吹糠见米作用。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坦陈,去年组织企业参展,需要政府动员。今年省上只拿到90个展位,报名企业竟有150多家。

      市场变了,企业也有转型升级的内生需求。都江堰青城贡品堂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小琴说,礼品市场销售份额压缩了将近2/3,公司已调整了产品结构,希望加快进入大众消费市场。作为上海世博会产品特供商,加之上海是都江堰灾后援建对口单位,贡品堂的茶叶每年在上海的销量有上千万元,占公司年销售总额的1/6。但企业还是希望加快新市场拓展。首次参加“川货全国行”活动,半天就对接了一个意向性经销商,“第一年的销量有望达500万元。”

      企业抱团借“船”出省

      陈咏梅与何彩双手紧握。4月27日早上,他们签订了销售合同,第一年销量计划是200万元。

      他们都是宜宾人。前者为宜宾长江肉食品厂总经理,后者是北京景亨贸易有限公司董事。“我从小是吃长江小香肠长大的。”何彩说,这是很多宜宾人的共同记忆。但个性化的家乡情怀,不一定会受市场眷顾。“消费需要引导打开认知盲区,才能拓展北京市场。”

      在下午举行的华北地区商会交流座谈会上,省政府驻北京办事处经济协作信息处处长杨荣亮说,“四川土特产多,为什么进来的那么少?”

      杨荣亮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缺软实力——许多企业因包装、标识、品牌宣传不符合北京市场需求,产品进来受阻;二是没有门路。

      “我们可以一起做生意!”北京四川企业商会常务副会长马超透露,商会正在北京筹备两件事:年底前开建20万-30万平方米的巴蜀古镇,做川西文化、开川菜馆、卖品牌川货,打造四川元素的吃、穿、游、购、玩为一体的旅游街区。在商会的牵头下,先期来京发展的眉州东坡酒楼、好利来等13家川商投资设立的“川商慧联”电商平台已开始试运行。“目前平台已有1万粉丝,短期目标是快速达到100万。”负责平台运营的蒲元彬透露,正式运营后,粉丝可通过微信进入平台,购买川茶、川酒、川特产,到川菜馆消费也可打折和积分。

      蒲元彬说,希望把在京的四川餐饮企业和川货品牌连锁店渠道整合起来,这或为川货闯北京,辟出新通道。“很多现有渠道是可以整合起来的。”省商务厅副厅长李维民举例,借眉州东坡酒楼的连锁店,“眉山造”迅速走向全国、全世界。“企业要善于借‘船’出省。”(记者 曾小清)
    责任编辑: 刘化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15年“川货全国行”首站 参展企业过半是“新面孔”

  • 2015年05月03日 08时05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一瓶300克的蜂蜜238元,比一般的蜂蜜贵数倍。

      尽管如此,在4月27日“川货全国行·北京站”活动中,万源太一蜂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晓继一连找到了数家意愿合作的经销商。这是太一蜂业首次参加省上统一组织的市场拓展活动,这家初创公司的产品去年才上市,当年销售收入就超过200万元。

      活动组织方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川货全国行”的首站活动,参展企业过半是“新面孔”。

      “新面孔”出川意愿更强烈

      又见翁泽明。

      作为蜀戎坊冰糖大头菜销售总经理,他去年参加了7站川货全国行活动。依托政府组织的市场拓展平台,小小的大头菜去年拿下千万元订单合同,同年销售提升近3成。

      “我们的冻库容量已增加了一倍。”翁泽明说,最近他还忙着给宜宾市翠屏区的同乡讲课。原来,宜宾市商务局已将蜀戎坊拓展市场的经验在当地推广,希望能激励更多企业出川。在“标杆”带动下,翠屏区赴京参展的企业就有15家,比去年增加了一半。

      去年,9场“川货全国行”活动,企业收获了50.7亿元的销售和协议订单。订单对企业有吹糠见米作用。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坦陈,去年组织企业参展,需要政府动员。今年省上只拿到90个展位,报名企业竟有150多家。

      市场变了,企业也有转型升级的内生需求。都江堰青城贡品堂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小琴说,礼品市场销售份额压缩了将近2/3,公司已调整了产品结构,希望加快进入大众消费市场。作为上海世博会产品特供商,加之上海是都江堰灾后援建对口单位,贡品堂的茶叶每年在上海的销量有上千万元,占公司年销售总额的1/6。但企业还是希望加快新市场拓展。首次参加“川货全国行”活动,半天就对接了一个意向性经销商,“第一年的销量有望达500万元。”

      企业抱团借“船”出省

      陈咏梅与何彩双手紧握。4月27日早上,他们签订了销售合同,第一年销量计划是200万元。

      他们都是宜宾人。前者为宜宾长江肉食品厂总经理,后者是北京景亨贸易有限公司董事。“我从小是吃长江小香肠长大的。”何彩说,这是很多宜宾人的共同记忆。但个性化的家乡情怀,不一定会受市场眷顾。“消费需要引导打开认知盲区,才能拓展北京市场。”

      在下午举行的华北地区商会交流座谈会上,省政府驻北京办事处经济协作信息处处长杨荣亮说,“四川土特产多,为什么进来的那么少?”

      杨荣亮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缺软实力——许多企业因包装、标识、品牌宣传不符合北京市场需求,产品进来受阻;二是没有门路。

      “我们可以一起做生意!”北京四川企业商会常务副会长马超透露,商会正在北京筹备两件事:年底前开建20万-30万平方米的巴蜀古镇,做川西文化、开川菜馆、卖品牌川货,打造四川元素的吃、穿、游、购、玩为一体的旅游街区。在商会的牵头下,先期来京发展的眉州东坡酒楼、好利来等13家川商投资设立的“川商慧联”电商平台已开始试运行。“目前平台已有1万粉丝,短期目标是快速达到100万。”负责平台运营的蒲元彬透露,正式运营后,粉丝可通过微信进入平台,购买川茶、川酒、川特产,到川菜馆消费也可打折和积分。

      蒲元彬说,希望把在京的四川餐饮企业和川货品牌连锁店渠道整合起来,这或为川货闯北京,辟出新通道。“很多现有渠道是可以整合起来的。”省商务厅副厅长李维民举例,借眉州东坡酒楼的连锁店,“眉山造”迅速走向全国、全世界。“企业要善于借‘船’出省。”(记者 曾小清)
    责任编辑: 刘化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