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四川为野生大熊猫建立遗传档案 实现“保护到只”

  • 2015年11月11日 07时56分
  • 来源: 新华网四川频道
  • 【字体:
  • 播报
  •   记者10日从四川省林业厅获悉,四川今年首次启动野生大熊猫遗传档案库建设,旨在掌握野生大熊猫更为详细的种群、个体信息,实现大熊猫“保护到只”。

      11月3日至9日,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完成大熊猫重点种群常态化监测野外专项调查。调查人员在保护区及周边共布设了100余条监测线路,他们根据竹子的分布、大熊猫新鲜采食痕迹及生活习性等,对大熊猫的野外生活痕迹进行监测和收集。“比如,通过粪便等可以获得大熊猫的DNA数据,这为建立野生大熊猫遗传档案提供了便捷。”四川省林业厅野保站副站长古晓东说。

      目前,王朗保护区的野外数据还在进一步整理当中,相关数据和粪便样品将送至科研院所做进一步实验分析。据介绍,为给野生大熊猫建立遗传档案库,四川已选择卧龙、王朗等11个野生大熊猫栖息地进行前期工作,此后将逐步推开。

      “不可能获取每个熊猫的血液样本,因此建立遗传档案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收集粪便获取熊猫个体的DNA数据。”古晓东说,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可能存在一些重复性工作,但意义非常重大。

      四川现有野生大熊猫1387只,人工圈养大熊猫337只,分别占全国总数的74.4%和85.5%,大熊猫栖息地达到202.7万公顷。今年,四川提出对大熊猫个体追踪监测,建立遗传档案库,实现大熊猫“保护到只”。并通过对大熊猫种群数量、性比和空间分布格局等的长期监测,比较不同区域间和同一区域内大熊猫种群的动态变化,据此预测全国大熊猫种群的动态变化,为大熊猫有效保护管理提供科学、系统的基础信息。(记者 周相吉)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为野生大熊猫建立遗传档案 实现“保护到只”

  • 2015年11月11日 07时56分
  • 来源: 新华网四川频道
  •   记者10日从四川省林业厅获悉,四川今年首次启动野生大熊猫遗传档案库建设,旨在掌握野生大熊猫更为详细的种群、个体信息,实现大熊猫“保护到只”。

      11月3日至9日,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完成大熊猫重点种群常态化监测野外专项调查。调查人员在保护区及周边共布设了100余条监测线路,他们根据竹子的分布、大熊猫新鲜采食痕迹及生活习性等,对大熊猫的野外生活痕迹进行监测和收集。“比如,通过粪便等可以获得大熊猫的DNA数据,这为建立野生大熊猫遗传档案提供了便捷。”四川省林业厅野保站副站长古晓东说。

      目前,王朗保护区的野外数据还在进一步整理当中,相关数据和粪便样品将送至科研院所做进一步实验分析。据介绍,为给野生大熊猫建立遗传档案库,四川已选择卧龙、王朗等11个野生大熊猫栖息地进行前期工作,此后将逐步推开。

      “不可能获取每个熊猫的血液样本,因此建立遗传档案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收集粪便获取熊猫个体的DNA数据。”古晓东说,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可能存在一些重复性工作,但意义非常重大。

      四川现有野生大熊猫1387只,人工圈养大熊猫337只,分别占全国总数的74.4%和85.5%,大熊猫栖息地达到202.7万公顷。今年,四川提出对大熊猫个体追踪监测,建立遗传档案库,实现大熊猫“保护到只”。并通过对大熊猫种群数量、性比和空间分布格局等的长期监测,比较不同区域间和同一区域内大熊猫种群的动态变化,据此预测全国大熊猫种群的动态变化,为大熊猫有效保护管理提供科学、系统的基础信息。(记者 周相吉)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