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重建日记“书写”芦山灾区坚强和大爱

  • 2014年04月19日 00时00分
  • 来源: 新华社
  • 【字体:
  • 播报
  •   在芦山地震一周年来临之际,记者在灾区走访时,偶然间发现了一本“重建日记”。作者陈果是雅安市驻芦山前线工作组的成员,从去年9月一直写到今年4月初。翻开一篇篇日记,一个个小故事透射出灾区百姓的坚强和社会的大爱。

      精打细算的百姓——“苍蝇也是肉”

      这是一个客观的现实:雅安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地震灾区群众腰包并不宽裕。5年前,这里又刚遭受汶川地震,“二次受灾”让许多群众重建能力捉襟见肘。

      在陈果的日记里,记者看到了一个个精打细算的身影:有的村民将损毁的老房屋的“标砖”二次利用;有的村民选择先用国家补助后贷款,算着迟点贷款、早点还款的“利息小账”;有的村民更是选择了修建工期短且工艺简单的木房,规避建材和人工上涨的“尴尬”……

      “苍蝇再小也是肉。在灾后的芦山,‘抠’不仅是美德,更是智慧。”陈果说,“平抑建材价格,政府通过补贴生产企业、开设高速绿色通道,已经殚精竭虑。而‘民间偏方’‘草根智慧’,老百姓的一个个‘小算盘’,不正是科学重建的重要补充嘛!”

      携手互助建家园——“我帮你,就是巴适(好)”

      芦山灾后重建任务繁重,8万多户农村受灾群众需要重建住房,人工紧张毋庸置疑。

      芦山地震后,一些从外边来的施工队,泥工要价每天差不多300多元。在陈果的日记里,记者看到了一个“580”生产互助合作社。生产互助合作社的受灾群众互帮互建,今天我帮你盖瓦,明天你帮我砌砖,家家户户省下了几万元工钱。

      文中的一个小细节更让人感动:村里为五保户修轻钢房,砌砖时,该合作社副社长周维康二话不说就去了。当陈果问他工钱时,他留下一句话——“说什么钱,喊我去我就去了!”

      小小帮工队,解决大问题。记者走访时发现,如今的芦山地震灾区,流行着一条数字“暗语”——“580,9484”。飞仙关镇三友村村干部杨洪平说,“580,我帮你;9484,就是巴适(好)。”

      “连轴转”的干部——大家都不生“节日病”

      灾后重建,党员干部是先锋队、生力军。翻开陈果的日记,记者看到了许许多多基层党员干部忙碌的身影。

      一篇日记里写道,在去年国庆期间召开的一次重建会议上,芦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高富银幽默地说:“这样工作好,大家都不生病!当然,我指的是‘节日病’。”

      其实,灾区劳累而生病的干部有很多。中里镇原党委书记王加林因急性白血病牺牲在救灾岗位上。他去世后,中里镇曾组织过一次基层干部体检,结果没有一名干部身体合格。

      面对重建压力和难题,这些干部选择了坚守。芦山县清仁乡大同村村党支部书记袁超,身患食道癌仍终日奔波在一线,为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芦山县纪委干部武静去年底本该退休,如今仍在担任县重建办项目推进与质量监督组组长;年届五旬德阳市援建干部匡能俊,更被当地村民戏称为“不想回家”的城管局长……

      “白加黑”“5+2”,这些描述灾区干部工作状态的词语,让记者不禁想起了5年前的汶川灾后重建。这就是四川的基层干部。(记者叶建平、李华梁、董小红)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重建日记“书写”芦山灾区坚强和大爱

  • 2014年04月19日 00时00分
  • 来源: 新华社
  •   在芦山地震一周年来临之际,记者在灾区走访时,偶然间发现了一本“重建日记”。作者陈果是雅安市驻芦山前线工作组的成员,从去年9月一直写到今年4月初。翻开一篇篇日记,一个个小故事透射出灾区百姓的坚强和社会的大爱。

      精打细算的百姓——“苍蝇也是肉”

      这是一个客观的现实:雅安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地震灾区群众腰包并不宽裕。5年前,这里又刚遭受汶川地震,“二次受灾”让许多群众重建能力捉襟见肘。

      在陈果的日记里,记者看到了一个个精打细算的身影:有的村民将损毁的老房屋的“标砖”二次利用;有的村民选择先用国家补助后贷款,算着迟点贷款、早点还款的“利息小账”;有的村民更是选择了修建工期短且工艺简单的木房,规避建材和人工上涨的“尴尬”……

      “苍蝇再小也是肉。在灾后的芦山,‘抠’不仅是美德,更是智慧。”陈果说,“平抑建材价格,政府通过补贴生产企业、开设高速绿色通道,已经殚精竭虑。而‘民间偏方’‘草根智慧’,老百姓的一个个‘小算盘’,不正是科学重建的重要补充嘛!”

      携手互助建家园——“我帮你,就是巴适(好)”

      芦山灾后重建任务繁重,8万多户农村受灾群众需要重建住房,人工紧张毋庸置疑。

      芦山地震后,一些从外边来的施工队,泥工要价每天差不多300多元。在陈果的日记里,记者看到了一个“580”生产互助合作社。生产互助合作社的受灾群众互帮互建,今天我帮你盖瓦,明天你帮我砌砖,家家户户省下了几万元工钱。

      文中的一个小细节更让人感动:村里为五保户修轻钢房,砌砖时,该合作社副社长周维康二话不说就去了。当陈果问他工钱时,他留下一句话——“说什么钱,喊我去我就去了!”

      小小帮工队,解决大问题。记者走访时发现,如今的芦山地震灾区,流行着一条数字“暗语”——“580,9484”。飞仙关镇三友村村干部杨洪平说,“580,我帮你;9484,就是巴适(好)。”

      “连轴转”的干部——大家都不生“节日病”

      灾后重建,党员干部是先锋队、生力军。翻开陈果的日记,记者看到了许许多多基层党员干部忙碌的身影。

      一篇日记里写道,在去年国庆期间召开的一次重建会议上,芦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高富银幽默地说:“这样工作好,大家都不生病!当然,我指的是‘节日病’。”

      其实,灾区劳累而生病的干部有很多。中里镇原党委书记王加林因急性白血病牺牲在救灾岗位上。他去世后,中里镇曾组织过一次基层干部体检,结果没有一名干部身体合格。

      面对重建压力和难题,这些干部选择了坚守。芦山县清仁乡大同村村党支部书记袁超,身患食道癌仍终日奔波在一线,为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芦山县纪委干部武静去年底本该退休,如今仍在担任县重建办项目推进与质量监督组组长;年届五旬德阳市援建干部匡能俊,更被当地村民戏称为“不想回家”的城管局长……

      “白加黑”“5+2”,这些描述灾区干部工作状态的词语,让记者不禁想起了5年前的汶川灾后重建。这就是四川的基层干部。(记者叶建平、李华梁、董小红)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