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 回应三大“民生关切”

  • 2013年07月23日 00时00分
  • 来源: 新华社
  • 【字体:
  • 播报
  •   21日,芦山地震过去3个月,四川省正式发布了关于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11个专项规划,给灾后重建工作安上了“指南针”。

      因灾倒塌、受损房屋如何重建?如何防灾减灾,避免二次伤亡?如何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芦山地震后,网民最关注的三大民生话题,也有了“答案”。

      住房重建有了“时间表” 科学规划避免“二次伤害”

      【灾情回顾】4月20日8时2分,四川芦山发生7.0级强烈地震,受灾人口218多万人。在地震中,大量老旧住房倒塌,未倒塌住房结构受损严重。

      【规划回应】“时间表”——2015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城镇住房重建,全部完成农村住房重建;2015年底前全面完成城乡住房灾后恢复重建。其中,2013年基本完成一般破坏住房的维修加固工作,极重灾区、重灾区完成40%-50%农房恢复重建,尽快启动新建安居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2014年全面完成城乡住房维修加固,城镇重建住房项目全部开工,并完成农村住房恢复重建总量的80%以上。


      “重建方式”——城镇住房坚持政府组织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形成以安居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其他商品房供应,以及二手房交易等方式共同构成的、多渠道提供房源的城镇居民住房供应体系;农村住房采用分散自建和统规统建、统规联建、统规自建等方式建设。

      【网民热点追踪】最近,汶川地震灾区再次遭受暴雨泥石流袭击引发网民关注,房屋重建如何做到科学选址、避免灾区群众受到“二次伤害”,成为网民关注的热点。

      “经过专业评估鉴定,住房和公共设施该迁建的必须迁建,这是对百姓生命负责。”省长魏宏说。根据规划,城乡居民住房建设是重建首要任务,要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和建设规律,避开地震断裂带、避开泄洪通道、避开地质灾害隐患点,不再简单强调“就地”安置,避免陷入“受灾-重建-受灾-再重建”的恶性循环。

      尊重自然就是尊重生命 防治结合避让次生地灾

      【灾情回顾】芦山地震重灾区大多是汶川地震灾区,专家应急排查和评估表明,灾区震后次生地质灾害具有点多面广、新增隐患多、隐蔽性强、潜在危害大、继发性强等特点,大量坡体“松而未滑、裂而未崩、悬而未掉、藏而未露”。以雅安市为例,震后新增地质灾害隐患1054处。

      【规划回应】“时间表”——用3年时间建立和完善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建设乡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储备应急物资,开展避让搬迁、排危除险、工程治理及综合整治,提升防灾能力和专业队伍应急处置水平,健全和完善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和意识,最大限度避免地质灾害对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

      “防治方式”——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对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抓紧进行工程治理,强调调查评价与风险评估相结合、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合理避让与重点治理相结合,以专业技术为支撑,能力建设为保障,全面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网民热点追踪】最近发生的都江堰市特大型山体滑坡引发网民关注,灾区如何避免二次受灾成为网络热点。宝兴县是此次灾后重建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姚旭东认为,政府将地质灾害防治视为“生命任务”,中央还专门安排了专项资金用于支持21个灾县开展地质灾害防治,表明了防治地质灾害隐患的决心,关键还在于落实。

      同步奔小康:住上好房子更要过上好日子

      【灾情回顾】:受灾县多为山区县和老区县,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产业基础和地方财力薄弱,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均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多数地方还是汶川地震灾区,两次地震间隔短、损失大,旧伤未愈再遭新创,百姓重建实际困难大。

      【规划回应】“时间表”——用3年时间完成恢复重建任务,增强灾区发展的产业基础,力争到2015年,全部工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服务业、产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200亿元、670亿元、600亿元、2800亿元以上。


      “产业定位”——构建以文化旅游业为主导,以特色农林牧业、加工业和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建成营业收入超500亿元的产业园区1个、超100亿元产业园区9个。”

      【网民热点追踪】重建家园需要钱,百姓如何“挣票子”成为网民关注的热点。17日,芦山地震首个灾后重建重大项目在雅安工业园开工,由广药投资3亿元,预计建成后年产值超过10亿元,重点解决受灾群众就业难题。

      “让群众住进好房子,更要过上好日子。”雅安市委书记徐孟加认为,产业重建直接关系到灾区群众的长远生计,关系到灾区奔康致富的“时间表”。此次,中央财政专门安排50亿元资金专项用于灾区产业重建,从增强灾区“造血”功能入手,让灾区群众有就业、有收入、有后劲。(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吴晓颖 叶建平)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 回应三大“民生关切”

  • 2013年07月23日 00时00分
  • 来源: 新华社
  •   21日,芦山地震过去3个月,四川省正式发布了关于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11个专项规划,给灾后重建工作安上了“指南针”。

      因灾倒塌、受损房屋如何重建?如何防灾减灾,避免二次伤亡?如何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芦山地震后,网民最关注的三大民生话题,也有了“答案”。

      住房重建有了“时间表” 科学规划避免“二次伤害”

      【灾情回顾】4月20日8时2分,四川芦山发生7.0级强烈地震,受灾人口218多万人。在地震中,大量老旧住房倒塌,未倒塌住房结构受损严重。

      【规划回应】“时间表”——2015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城镇住房重建,全部完成农村住房重建;2015年底前全面完成城乡住房灾后恢复重建。其中,2013年基本完成一般破坏住房的维修加固工作,极重灾区、重灾区完成40%-50%农房恢复重建,尽快启动新建安居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2014年全面完成城乡住房维修加固,城镇重建住房项目全部开工,并完成农村住房恢复重建总量的80%以上。


      “重建方式”——城镇住房坚持政府组织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形成以安居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其他商品房供应,以及二手房交易等方式共同构成的、多渠道提供房源的城镇居民住房供应体系;农村住房采用分散自建和统规统建、统规联建、统规自建等方式建设。

      【网民热点追踪】最近,汶川地震灾区再次遭受暴雨泥石流袭击引发网民关注,房屋重建如何做到科学选址、避免灾区群众受到“二次伤害”,成为网民关注的热点。

      “经过专业评估鉴定,住房和公共设施该迁建的必须迁建,这是对百姓生命负责。”省长魏宏说。根据规划,城乡居民住房建设是重建首要任务,要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和建设规律,避开地震断裂带、避开泄洪通道、避开地质灾害隐患点,不再简单强调“就地”安置,避免陷入“受灾-重建-受灾-再重建”的恶性循环。

      尊重自然就是尊重生命 防治结合避让次生地灾

      【灾情回顾】芦山地震重灾区大多是汶川地震灾区,专家应急排查和评估表明,灾区震后次生地质灾害具有点多面广、新增隐患多、隐蔽性强、潜在危害大、继发性强等特点,大量坡体“松而未滑、裂而未崩、悬而未掉、藏而未露”。以雅安市为例,震后新增地质灾害隐患1054处。

      【规划回应】“时间表”——用3年时间建立和完善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建设乡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储备应急物资,开展避让搬迁、排危除险、工程治理及综合整治,提升防灾能力和专业队伍应急处置水平,健全和完善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和意识,最大限度避免地质灾害对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

      “防治方式”——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对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抓紧进行工程治理,强调调查评价与风险评估相结合、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合理避让与重点治理相结合,以专业技术为支撑,能力建设为保障,全面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网民热点追踪】最近发生的都江堰市特大型山体滑坡引发网民关注,灾区如何避免二次受灾成为网络热点。宝兴县是此次灾后重建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姚旭东认为,政府将地质灾害防治视为“生命任务”,中央还专门安排了专项资金用于支持21个灾县开展地质灾害防治,表明了防治地质灾害隐患的决心,关键还在于落实。

      同步奔小康:住上好房子更要过上好日子

      【灾情回顾】:受灾县多为山区县和老区县,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产业基础和地方财力薄弱,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均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多数地方还是汶川地震灾区,两次地震间隔短、损失大,旧伤未愈再遭新创,百姓重建实际困难大。

      【规划回应】“时间表”——用3年时间完成恢复重建任务,增强灾区发展的产业基础,力争到2015年,全部工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服务业、产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200亿元、670亿元、600亿元、2800亿元以上。


      “产业定位”——构建以文化旅游业为主导,以特色农林牧业、加工业和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建成营业收入超500亿元的产业园区1个、超100亿元产业园区9个。”

      【网民热点追踪】重建家园需要钱,百姓如何“挣票子”成为网民关注的热点。17日,芦山地震首个灾后重建重大项目在雅安工业园开工,由广药投资3亿元,预计建成后年产值超过10亿元,重点解决受灾群众就业难题。

      “让群众住进好房子,更要过上好日子。”雅安市委书记徐孟加认为,产业重建直接关系到灾区群众的长远生计,关系到灾区奔康致富的“时间表”。此次,中央财政专门安排50亿元资金专项用于灾区产业重建,从增强灾区“造血”功能入手,让灾区群众有就业、有收入、有后劲。(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吴晓颖 叶建平)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