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四川启动“百镇建设试点行动” 实现就近就地转移人口

  • 2013年05月25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年度目标: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增强产业支撑,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吸纳能力

      小城镇发展,已成为我省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夯实底部基础的重要部分。

      2007-2011年5年间,我省小城镇聚居人口年均增加约40万人。但受客观条件和各方面因素制约,我省小城镇发展滞后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影响了我省城镇体系底部基础的夯实。

      《2013年四川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重点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6+5”方案)中明确提出,实施“百镇建设试点行动”,力争通过2-3年努力,使100个试点示范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提升和优化。

      增强试点镇吸纳能力、承载能力和辐射能力

      截至2011年底,我省有小城镇1535个(不含县政府、县级市政府驻地镇和已纳入城市规划用地的建制镇)。

      省住建厅有关部门负责人认为,我省小城镇发展面临四个问题:数量多、规模小,“苗多不壮”;基础条件差,“先天不足”;产业趋同、缺乏特色,“竞争力弱”;发展缺乏扶持政策和资金投入,“营养不良”。“根据我省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财力和政策承载能力,突出重点,启动‘百镇建设试点行动’是摆脱小城镇发展困境的有效途径和举措。”该负责人介绍,此次纳入试点的100个镇包括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镇,以及其他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较好、有一定产业和规模基础及发展潜力的小城镇,其中包括工业镇、商贸镇及旅游镇。“百镇的试点将力争通过2至3年的努力,明显增强其吸纳能力、承载能力和辐射能力,从而实现就近就地转移人口。”据省住建厅估计,实施“百镇建设试点行动”后,将带动全省小城镇年均转移吸纳农业人口50万人左右。“百镇试点建设能够在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同时,降低人口转移成本。”

      既要产业引领,也要人居环境

      如何试点?“6+5”方案从规划、项目建设、新村建设、人居环境四方面明确了试点镇的工作。

      完善城镇规划——完善小城镇总体规划的同时,全面完成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努力提高规划编制水平。

      突出项目建设——加大小城镇建设投入力度。重点加强小城镇道路建设,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加大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力度。

      加快新村建设——结合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巴山新居、彝家新寨、藏羌新居、半农半牧区新村建设,引导留在农村的农民向农村新型社区适度集中。

      优化人居环境——加快危旧房改造,改善居住质量;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因地制宜塑造特色风貌;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结合山水园林自然条件建设居民休闲活动场所。

      省住建厅介绍,短期内,试点镇在6月底前要完成总规修编和控制性详规编制;长期看,将力争通过5年以上努力,使50%左右的镇初步培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有20个以上的镇初步建成5万人以上规模的小城市,带动全省小城镇建设水平整体提高,使小城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充分发挥,成为转移吸纳农业人口的前沿阵地。

      互动台

      百镇如何各有特色?

      记者:百镇建设如何保留各自特色?

      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在试点建设中,将根据不同小城镇不同区域的特点,科学规划,合理确定不同城镇的各自特色和功能,按照“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要求,实施“城乡容貌、园林绿化、环境设施、环境质量、文明素质”五大提升工程,根据小城镇不同的发展目标和定位,发挥比较优势。工业镇着重提高对工业园区的支撑和服务配套能力建设;商贸镇着重加强商业街区、集贸市场和仓储物流设施建设;旅游镇着重塑造文化风貌特色,完善提升服务接待能力建设。(记者 万瑶)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启动“百镇建设试点行动” 实现就近就地转移人口

  • 2013年05月25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年度目标: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增强产业支撑,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吸纳能力

      小城镇发展,已成为我省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夯实底部基础的重要部分。

      2007-2011年5年间,我省小城镇聚居人口年均增加约40万人。但受客观条件和各方面因素制约,我省小城镇发展滞后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影响了我省城镇体系底部基础的夯实。

      《2013年四川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重点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6+5”方案)中明确提出,实施“百镇建设试点行动”,力争通过2-3年努力,使100个试点示范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提升和优化。

      增强试点镇吸纳能力、承载能力和辐射能力

      截至2011年底,我省有小城镇1535个(不含县政府、县级市政府驻地镇和已纳入城市规划用地的建制镇)。

      省住建厅有关部门负责人认为,我省小城镇发展面临四个问题:数量多、规模小,“苗多不壮”;基础条件差,“先天不足”;产业趋同、缺乏特色,“竞争力弱”;发展缺乏扶持政策和资金投入,“营养不良”。“根据我省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财力和政策承载能力,突出重点,启动‘百镇建设试点行动’是摆脱小城镇发展困境的有效途径和举措。”该负责人介绍,此次纳入试点的100个镇包括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镇,以及其他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较好、有一定产业和规模基础及发展潜力的小城镇,其中包括工业镇、商贸镇及旅游镇。“百镇的试点将力争通过2至3年的努力,明显增强其吸纳能力、承载能力和辐射能力,从而实现就近就地转移人口。”据省住建厅估计,实施“百镇建设试点行动”后,将带动全省小城镇年均转移吸纳农业人口50万人左右。“百镇试点建设能够在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同时,降低人口转移成本。”

      既要产业引领,也要人居环境

      如何试点?“6+5”方案从规划、项目建设、新村建设、人居环境四方面明确了试点镇的工作。

      完善城镇规划——完善小城镇总体规划的同时,全面完成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努力提高规划编制水平。

      突出项目建设——加大小城镇建设投入力度。重点加强小城镇道路建设,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加大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力度。

      加快新村建设——结合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巴山新居、彝家新寨、藏羌新居、半农半牧区新村建设,引导留在农村的农民向农村新型社区适度集中。

      优化人居环境——加快危旧房改造,改善居住质量;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因地制宜塑造特色风貌;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结合山水园林自然条件建设居民休闲活动场所。

      省住建厅介绍,短期内,试点镇在6月底前要完成总规修编和控制性详规编制;长期看,将力争通过5年以上努力,使50%左右的镇初步培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有20个以上的镇初步建成5万人以上规模的小城市,带动全省小城镇建设水平整体提高,使小城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充分发挥,成为转移吸纳农业人口的前沿阵地。

      互动台

      百镇如何各有特色?

      记者:百镇建设如何保留各自特色?

      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在试点建设中,将根据不同小城镇不同区域的特点,科学规划,合理确定不同城镇的各自特色和功能,按照“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要求,实施“城乡容貌、园林绿化、环境设施、环境质量、文明素质”五大提升工程,根据小城镇不同的发展目标和定位,发挥比较优势。工业镇着重提高对工业园区的支撑和服务配套能力建设;商贸镇着重加强商业街区、集贸市场和仓储物流设施建设;旅游镇着重塑造文化风貌特色,完善提升服务接待能力建设。(记者 万瑶)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