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十张床还是百张床?——来自微型养老机构的调查

  • 2013年11月18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编者按

      有机构预计,中国养老服务产业规模将在2015年超过4500亿元。巨大的市场机会已吸引各类资本的目光。今年9月,国务院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已印发,我省的实施意见正在加快制定中,养老服务业蓄势待发。但要涉入这个新兴行业,各类资本也还有诸多顾虑,既有国家政策的顾虑,也有要素保障的顾虑,还有商业模式的顾虑。今日起,本报推出《谁来争抢千亿“夕阳”商机?》系列报道,从投资者的视角对养老服务业的市场机会、进入路径和风险、期待的产业政策等方面进行调查,并邀请规划政策制定部门、业内专家等共同为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推动形成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出谋划策。

      11月16日,阳光和煦,上千名老人坐在简阳市西南国际爱晚中心广场上观看文艺节目,等待参观这一占地300亩的大型养老社区。而在成都市抚琴社区光荣居家养老服务站外,10位老人正在喝茶打牌,他们是这个数百平方米的社区养老院的全部住户。

      当养老服务业向社会投资者敞开大门后,摆在投资者面前的问题是:建多大规模的养老院能赚钱?11月15日,“西部养老产学研合作论坛”上,从事养老事业社会学研究的丹麦VIA大学教授麦克尔森说,小型化、人性化是养老院未来发展的“理想形态”。这一观点受到与会部分投资者的质疑。

      真实的市场情况究竟怎样?微型养老机构有赢利能力和发展空间吗?

      多大的养老院能吸引资本?

      2011年11月成都市出台关于加快社会化养老机构发展的意见,将社会养老机构的开建门槛从30张床位降低为10张,成为全国首个探索社区养老的城市。

      这种社区养老机构被称为“微型养老院”。仅去年成都市中心城区就有82家“微型养老院”,今年还要再建成125家。“很人性化,老人容易接受。”成都西部老年联合会会长袁晓源很认同微型养老院。

      按文件规定,投资者开办社区养老机构的门槛不难测算:场地由社区提供,并不收取资金;200平方米的装修改建费约12至15万元;再加上家具设施购置费,减去每床5000元的一次性补贴,初期投入10至20万元就可以建一个10张床位的“微型养老院”。成都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副处长黎文强解释了这一政策的初衷:市区寸土寸金,各社区只需挤出200多平方米的空间,通过“公建民营”的模式,可以大大降低投资者进入养老产业的投入门槛,发展市内养老。

      然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微型养老院面临成本居高不下的难题。

      成都市锦江区书院街社区和美之家养老助残关爱中心,10张日托床位已空置近一年。“不敢开。”该中心负责人介绍,如果10张床住满,每月收入最多6000元。而该中心最低要配置1名兼职医生、1名护士、2名护工以及1名管理人员,加上水电杂费,每月总支出将达1.5万元。一旦开业每月将亏损9000元。

      全托型养老机构境况稍微好点。青羊区东坡街道双新路社区朗力托老所的10张床位已经住满。负责人廖华还是很苦恼:每月收取老人共2.5万元的费用,而人力成本、伙食费每月支出2.1万元,再扣除水电气等杂费,每月盈余不到2000元。

      在廖华看来,“微型养老院”运营不利的症结就在于一个“微”字。袁晓源也认为,至少50张床位才能产生足够的经济效益,从而吸引资本进入。

      微型养老院怎么赚到钱?

      微型养老院真的行不通么?成都市晚霞养老中心主任白维认为并非如此。她所在的机构有47家连锁养老机构,其中大部分为“微型养老院”,全部在盈利,并且在快速扩张。“有的社区需求强烈,甚至要改建车棚来开(微型养老院)。”

      同是微型养老院为何两种境遇?白维表示,必须跳出微型养老院,“将‘微型养老院’作为居家养老的‘网点’和‘前哨战’”。

      白维认为,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居家养老分量很重。在上海,已经开始践行“9073”的养老格局,即90%的老人居家养老,7%的老人社区养老,3%的老人机构养老。

      以“社区养老”辐射“居家养老”成为晚霞的理念。多元化服务成为一大特色。以做饭为例:一名炊事员不只负责10个人的伙食,而是向整个社区老人提供“老年餐桌”以及送餐服务。“晚霞”针对老人的送餐服务已覆盖青羊、金牛等区,每日送餐量超过500份。同时,还为社区老人提供麻将、茶座等付费服务。

      “晚霞”还通过连锁经营降低养老院成本。以医护配置为例,“晚霞”针对市内众多养老院,实行一个片区配一名医生,大大摊薄了医护成本。

      成都市针对养老院有补贴政策:“对利用社区设施、自有资产改(扩)建的社会化养老机构,按照每新建(增)一张床位5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对社会化养老机构收住成都市户籍老年人的,按照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给予服务性床位补贴。”

      业内人士表示,民营资本应以微型养老院为中心,在社区内发展针对老年人的上门服务,拓展服务的内容及品质。

      【政策期待:解决“养老机构许可证”办证难问题】

      对于微型养老院来说,必须取得“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即养老机构许可证)才能拿到政府补贴。业内人士期盼,办证过程中涉及的民政、工商、消防、卫生等部门进行“一站式服务”,简化办证流程。同时,针对“微型养老院”出台一些具体的帮扶措施。(本报记者 陈岩 董世梅)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十张床还是百张床?——来自微型养老机构的调查

  • 2013年11月18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编者按

      有机构预计,中国养老服务产业规模将在2015年超过4500亿元。巨大的市场机会已吸引各类资本的目光。今年9月,国务院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已印发,我省的实施意见正在加快制定中,养老服务业蓄势待发。但要涉入这个新兴行业,各类资本也还有诸多顾虑,既有国家政策的顾虑,也有要素保障的顾虑,还有商业模式的顾虑。今日起,本报推出《谁来争抢千亿“夕阳”商机?》系列报道,从投资者的视角对养老服务业的市场机会、进入路径和风险、期待的产业政策等方面进行调查,并邀请规划政策制定部门、业内专家等共同为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推动形成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出谋划策。

      11月16日,阳光和煦,上千名老人坐在简阳市西南国际爱晚中心广场上观看文艺节目,等待参观这一占地300亩的大型养老社区。而在成都市抚琴社区光荣居家养老服务站外,10位老人正在喝茶打牌,他们是这个数百平方米的社区养老院的全部住户。

      当养老服务业向社会投资者敞开大门后,摆在投资者面前的问题是:建多大规模的养老院能赚钱?11月15日,“西部养老产学研合作论坛”上,从事养老事业社会学研究的丹麦VIA大学教授麦克尔森说,小型化、人性化是养老院未来发展的“理想形态”。这一观点受到与会部分投资者的质疑。

      真实的市场情况究竟怎样?微型养老机构有赢利能力和发展空间吗?

      多大的养老院能吸引资本?

      2011年11月成都市出台关于加快社会化养老机构发展的意见,将社会养老机构的开建门槛从30张床位降低为10张,成为全国首个探索社区养老的城市。

      这种社区养老机构被称为“微型养老院”。仅去年成都市中心城区就有82家“微型养老院”,今年还要再建成125家。“很人性化,老人容易接受。”成都西部老年联合会会长袁晓源很认同微型养老院。

      按文件规定,投资者开办社区养老机构的门槛不难测算:场地由社区提供,并不收取资金;200平方米的装修改建费约12至15万元;再加上家具设施购置费,减去每床5000元的一次性补贴,初期投入10至20万元就可以建一个10张床位的“微型养老院”。成都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副处长黎文强解释了这一政策的初衷:市区寸土寸金,各社区只需挤出200多平方米的空间,通过“公建民营”的模式,可以大大降低投资者进入养老产业的投入门槛,发展市内养老。

      然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微型养老院面临成本居高不下的难题。

      成都市锦江区书院街社区和美之家养老助残关爱中心,10张日托床位已空置近一年。“不敢开。”该中心负责人介绍,如果10张床住满,每月收入最多6000元。而该中心最低要配置1名兼职医生、1名护士、2名护工以及1名管理人员,加上水电杂费,每月总支出将达1.5万元。一旦开业每月将亏损9000元。

      全托型养老机构境况稍微好点。青羊区东坡街道双新路社区朗力托老所的10张床位已经住满。负责人廖华还是很苦恼:每月收取老人共2.5万元的费用,而人力成本、伙食费每月支出2.1万元,再扣除水电气等杂费,每月盈余不到2000元。

      在廖华看来,“微型养老院”运营不利的症结就在于一个“微”字。袁晓源也认为,至少50张床位才能产生足够的经济效益,从而吸引资本进入。

      微型养老院怎么赚到钱?

      微型养老院真的行不通么?成都市晚霞养老中心主任白维认为并非如此。她所在的机构有47家连锁养老机构,其中大部分为“微型养老院”,全部在盈利,并且在快速扩张。“有的社区需求强烈,甚至要改建车棚来开(微型养老院)。”

      同是微型养老院为何两种境遇?白维表示,必须跳出微型养老院,“将‘微型养老院’作为居家养老的‘网点’和‘前哨战’”。

      白维认为,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居家养老分量很重。在上海,已经开始践行“9073”的养老格局,即90%的老人居家养老,7%的老人社区养老,3%的老人机构养老。

      以“社区养老”辐射“居家养老”成为晚霞的理念。多元化服务成为一大特色。以做饭为例:一名炊事员不只负责10个人的伙食,而是向整个社区老人提供“老年餐桌”以及送餐服务。“晚霞”针对老人的送餐服务已覆盖青羊、金牛等区,每日送餐量超过500份。同时,还为社区老人提供麻将、茶座等付费服务。

      “晚霞”还通过连锁经营降低养老院成本。以医护配置为例,“晚霞”针对市内众多养老院,实行一个片区配一名医生,大大摊薄了医护成本。

      成都市针对养老院有补贴政策:“对利用社区设施、自有资产改(扩)建的社会化养老机构,按照每新建(增)一张床位5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对社会化养老机构收住成都市户籍老年人的,按照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给予服务性床位补贴。”

      业内人士表示,民营资本应以微型养老院为中心,在社区内发展针对老年人的上门服务,拓展服务的内容及品质。

      【政策期待:解决“养老机构许可证”办证难问题】

      对于微型养老院来说,必须取得“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即养老机构许可证)才能拿到政府补贴。业内人士期盼,办证过程中涉及的民政、工商、消防、卫生等部门进行“一站式服务”,简化办证流程。同时,针对“微型养老院”出台一些具体的帮扶措施。(本报记者 陈岩 董世梅)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