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试点项目全面建成 大骨节病区变了样

  • 2012年09月19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今年是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最后一年,近5年来试点工作共投入资金55.82亿元——

      9月12日,若尔盖县阿西茸乡甲宫尼巴村,村民泽斯多一边给院里的花浇水,一边向记者介绍自己的生活。“现在我们不仅建起了漂亮的新房,家里自来水、太阳能、电视、洗衣机、冰箱啥都有,变化太大了。”泽斯多一家的新生活受益于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

      阿坝州是全国大骨节病重病区,为彻底改变大骨节病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2008年5月,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直接关心支持下,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启动。

      今年是试点工作的最后一年。近5年来,试点工作投入资金55.82亿元,从易地搬迁、易地育人、更换粮食、饮水安全、社会保障、移民安置、结构调整、卫生防治、科技攻关等9个方面进行综合防治,目前,“九项措施”规划项目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

      异地搬迁、改水改粮——

      生活条件全方位改善


      ◎措施:阻断病源、防止新发,提高生活质量。

      ◎现场:松潘县下八寨乡血洛村65户326人中,有109人患了大骨节病。2008年6月,居住在山上的群众在政府帮助下搬迁到了河坝。

      走进村里,一条4米多宽的水泥路穿村而过,两侧是具有藏族特色的民居,村委会前的广场上放着健骑机等健身器材。

      62岁的班玛初正在摆弄肩关节康复器,从小就患有大骨节病的班玛初手指关节已严重变形。“医生说患大骨节病与住宿、饮食条件有关,我们原先住在山上,阴冷潮湿,现在的住处由政府专门派人检测过土壤和水质条件,我们放心。”

      班玛初家的新房是一座二层藏式小楼,有130多平方米。“盖房子国家给了3.6万元补贴。”

      班玛初的丈夫罗尕正在家里做午饭,他用自来水淘了米,接着又洗菜。“政府为我们引来了干净的自来水,每月还要发放大米,以阻断病源。”罗尕说。

      近年来阿坝启动10个县、293个村易地搬迁建设,累计开工17136户(占规划任务的101%)、竣工15709户、在建1427户;604个村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新建住房49.81万平方米、改房53.06万平方米,实施 “五改三建”5.56万户;为病区14.46万人供应大米7569万公斤;修建供水工程513处,解决了病区12.6万人的饮水问题。

      易地育人、社会保障——

      免除儿童老人后顾之忧

      ◎措施:大骨节病多发于5-15岁,通过易地育人,控制新发病例;无自理能力的大骨节病重度患者住进敬老院,保障晚年生活。

      ◎现场:壤塘县南木达乡中心校,“加油”声此起彼伏。三年级二班学生正在举行接力赛跑,罗让第一个冲到终点。

      罗让家住大骨节病重病村南木达村,父母都是Ⅲ度大骨节病患者,通过易地育人项目,他来到乡中心校读书。“以前我们非常担心病魔侵害孩子,现在不怕了。”罗让的父亲泽科欣慰地说。

      “我喜欢新学校,这里有图书室、微机室、实验室、浴室,饭菜也好吃,还有专人照顾我们的生活。”罗让说。

      在若尔盖县巴西乡农村敬老院,甲旺老人吃过早饭,先到转经室转动经筒,然后坐在转经室外的长条板凳上和病友晒太阳聊天,这是老人每天上午的“固定节目”。

      甲旺老人是大骨节病Ⅲ度患者,无儿女,因病情严重,他的关节严重变形,只能靠拐杖勉强行走。甲旺老人说:“这里的服务很周到。”

      阿坝将病区2.64万名5周岁以上儿童全部转入非病区寄宿制学校就读,并及时兑现100元/人·月的生活补助和离校两个月的口粮;新建、改扩建校舍16万平方米;将38040名Ⅰ、Ⅱ度患者全部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建成20个Ⅲ度患者集中供养中心,对3144名Ⅲ度患者实行集中供养;将41184名大骨节病患者全部纳入农村医疗救助范围,并资助其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卫生防治、科技攻关——

      杜绝新发病例


      ◎措施:及时治疗患病群众,为长效防控大骨节病提供科技支撑。

      ◎现场:若尔盖县阿西茸乡卫生院,县卫生防治医疗队的医务人员正给大骨节病患者诊治病情。

      “感谢‘门巴’们每月按时给我们送药、诊病,还给我们针灸和按摩。”斯满老人从十几岁患病至今,饱受病痛折磨,通过治疗,老人的病痛大大缓解。

      说起这几年的变化,已在阿西茸乡卫生院工作16年的院长银措卓玛难掩兴奋之情。“以往全院就两个医生,常用药品也就10来种。”银措卓玛说,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原来由几间泥巴平房组成的卫生院变成了坚实的两层小楼,硬件设施得到极大改善,除添置B超、心电图外,卫生院还专门购置了两台按摩理疗椅,为大骨节病患者做免费理疗,常用药品也增加到100余种。县卫生防疫部门定期要到病区为患病群众发放治疗药物,上门复诊。

      银措卓玛告诉记者,乡卫生院每月都要给中心校的孩子们检查身体,至今没有发现新发病例。

      阿坝建成大骨节病监测点58个,临床检查监测8.11万人次,拍摄X线手片6519张,采集儿童发样996份;装备州、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设备399个,配置地方病防治监测检测设备13套;培训医务人员1150人;攻关组先后110余次赴病区开展研究。

      调整产业结构——

      走上发展致富路

      ◎措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提高收入。

      ◎现场:若尔盖县阿西茸乡团结村经过近几年发展,为乡里竖起一块金字招牌——“唐古特大黄之乡”。

      2011年,受益于试点政策,原本分散居住在山上的38户居民搬到山下,全部住进崭新的庭院,村里连接国道213线的村级公路修通了,家家户户通了入户路,村子周边种上中药材——唐古特大黄。

      邓桂生在村里最早种植大黄。“过去村里以养牲畜、种油菜为主,没想到中药材这么值钱。”邓桂生说,易地搬迁后,县扶贫和科技部门免费给村民送来种子,组织村民种植大黄,并手把手进行技术指导。如今邓桂生一家种了50亩大黄。他算了一笔账:大黄4至5年轮种一次,亩纯收入1.2万元,是种植传统农作物的5至10倍。

      阿西茸乡乡长阿三介绍,全村大黄种植面积达1100亩,村里牵头成立生态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与一家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保证了大黄销售。

      目前,阿坝已建成优质蔬菜、特色水果、高原马铃薯、优质青稞等27.94万亩,建成种植业基地38个,栽培中低温食用菌262万袋,种道地中药材5.04万亩。为1.28万人兑现养畜补助,购买牲畜6.06万头(只),引进良种公畜958头,新建棚圈81.38万平方米。完成人工种草7.34万亩。开展畜牧实用技术培训5107人。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试点项目全面建成 大骨节病区变了样

  • 2012年09月19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今年是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最后一年,近5年来试点工作共投入资金55.82亿元——

      9月12日,若尔盖县阿西茸乡甲宫尼巴村,村民泽斯多一边给院里的花浇水,一边向记者介绍自己的生活。“现在我们不仅建起了漂亮的新房,家里自来水、太阳能、电视、洗衣机、冰箱啥都有,变化太大了。”泽斯多一家的新生活受益于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

      阿坝州是全国大骨节病重病区,为彻底改变大骨节病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2008年5月,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直接关心支持下,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启动。

      今年是试点工作的最后一年。近5年来,试点工作投入资金55.82亿元,从易地搬迁、易地育人、更换粮食、饮水安全、社会保障、移民安置、结构调整、卫生防治、科技攻关等9个方面进行综合防治,目前,“九项措施”规划项目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

      异地搬迁、改水改粮——

      生活条件全方位改善


      ◎措施:阻断病源、防止新发,提高生活质量。

      ◎现场:松潘县下八寨乡血洛村65户326人中,有109人患了大骨节病。2008年6月,居住在山上的群众在政府帮助下搬迁到了河坝。

      走进村里,一条4米多宽的水泥路穿村而过,两侧是具有藏族特色的民居,村委会前的广场上放着健骑机等健身器材。

      62岁的班玛初正在摆弄肩关节康复器,从小就患有大骨节病的班玛初手指关节已严重变形。“医生说患大骨节病与住宿、饮食条件有关,我们原先住在山上,阴冷潮湿,现在的住处由政府专门派人检测过土壤和水质条件,我们放心。”

      班玛初家的新房是一座二层藏式小楼,有130多平方米。“盖房子国家给了3.6万元补贴。”

      班玛初的丈夫罗尕正在家里做午饭,他用自来水淘了米,接着又洗菜。“政府为我们引来了干净的自来水,每月还要发放大米,以阻断病源。”罗尕说。

      近年来阿坝启动10个县、293个村易地搬迁建设,累计开工17136户(占规划任务的101%)、竣工15709户、在建1427户;604个村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新建住房49.81万平方米、改房53.06万平方米,实施 “五改三建”5.56万户;为病区14.46万人供应大米7569万公斤;修建供水工程513处,解决了病区12.6万人的饮水问题。

      易地育人、社会保障——

      免除儿童老人后顾之忧

      ◎措施:大骨节病多发于5-15岁,通过易地育人,控制新发病例;无自理能力的大骨节病重度患者住进敬老院,保障晚年生活。

      ◎现场:壤塘县南木达乡中心校,“加油”声此起彼伏。三年级二班学生正在举行接力赛跑,罗让第一个冲到终点。

      罗让家住大骨节病重病村南木达村,父母都是Ⅲ度大骨节病患者,通过易地育人项目,他来到乡中心校读书。“以前我们非常担心病魔侵害孩子,现在不怕了。”罗让的父亲泽科欣慰地说。

      “我喜欢新学校,这里有图书室、微机室、实验室、浴室,饭菜也好吃,还有专人照顾我们的生活。”罗让说。

      在若尔盖县巴西乡农村敬老院,甲旺老人吃过早饭,先到转经室转动经筒,然后坐在转经室外的长条板凳上和病友晒太阳聊天,这是老人每天上午的“固定节目”。

      甲旺老人是大骨节病Ⅲ度患者,无儿女,因病情严重,他的关节严重变形,只能靠拐杖勉强行走。甲旺老人说:“这里的服务很周到。”

      阿坝将病区2.64万名5周岁以上儿童全部转入非病区寄宿制学校就读,并及时兑现100元/人·月的生活补助和离校两个月的口粮;新建、改扩建校舍16万平方米;将38040名Ⅰ、Ⅱ度患者全部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建成20个Ⅲ度患者集中供养中心,对3144名Ⅲ度患者实行集中供养;将41184名大骨节病患者全部纳入农村医疗救助范围,并资助其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卫生防治、科技攻关——

      杜绝新发病例


      ◎措施:及时治疗患病群众,为长效防控大骨节病提供科技支撑。

      ◎现场:若尔盖县阿西茸乡卫生院,县卫生防治医疗队的医务人员正给大骨节病患者诊治病情。

      “感谢‘门巴’们每月按时给我们送药、诊病,还给我们针灸和按摩。”斯满老人从十几岁患病至今,饱受病痛折磨,通过治疗,老人的病痛大大缓解。

      说起这几年的变化,已在阿西茸乡卫生院工作16年的院长银措卓玛难掩兴奋之情。“以往全院就两个医生,常用药品也就10来种。”银措卓玛说,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原来由几间泥巴平房组成的卫生院变成了坚实的两层小楼,硬件设施得到极大改善,除添置B超、心电图外,卫生院还专门购置了两台按摩理疗椅,为大骨节病患者做免费理疗,常用药品也增加到100余种。县卫生防疫部门定期要到病区为患病群众发放治疗药物,上门复诊。

      银措卓玛告诉记者,乡卫生院每月都要给中心校的孩子们检查身体,至今没有发现新发病例。

      阿坝建成大骨节病监测点58个,临床检查监测8.11万人次,拍摄X线手片6519张,采集儿童发样996份;装备州、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设备399个,配置地方病防治监测检测设备13套;培训医务人员1150人;攻关组先后110余次赴病区开展研究。

      调整产业结构——

      走上发展致富路

      ◎措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提高收入。

      ◎现场:若尔盖县阿西茸乡团结村经过近几年发展,为乡里竖起一块金字招牌——“唐古特大黄之乡”。

      2011年,受益于试点政策,原本分散居住在山上的38户居民搬到山下,全部住进崭新的庭院,村里连接国道213线的村级公路修通了,家家户户通了入户路,村子周边种上中药材——唐古特大黄。

      邓桂生在村里最早种植大黄。“过去村里以养牲畜、种油菜为主,没想到中药材这么值钱。”邓桂生说,易地搬迁后,县扶贫和科技部门免费给村民送来种子,组织村民种植大黄,并手把手进行技术指导。如今邓桂生一家种了50亩大黄。他算了一笔账:大黄4至5年轮种一次,亩纯收入1.2万元,是种植传统农作物的5至10倍。

      阿西茸乡乡长阿三介绍,全村大黄种植面积达1100亩,村里牵头成立生态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与一家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保证了大黄销售。

      目前,阿坝已建成优质蔬菜、特色水果、高原马铃薯、优质青稞等27.94万亩,建成种植业基地38个,栽培中低温食用菌262万袋,种道地中药材5.04万亩。为1.28万人兑现养畜补助,购买牲畜6.06万头(只),引进良种公畜958头,新建棚圈81.38万平方米。完成人工种草7.34万亩。开展畜牧实用技术培训5107人。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