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高原上建起幸福美丽家园

  • 2012年05月08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高山,峡谷,绿树,一袭春装惹人羡;草原,冰川,彩林,万千美景入画来。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四川省西北部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眼下恰似一幅绵延8万多平方公里的水墨画。4月21日,“巴蜀万里行”大型采访报道团一进入阿坝州,就陶醉于美景中。

      漂亮大气的牧民定居点、世外桃源般的“幸福美丽家园”、游客如织的精品旅游村寨……此情此景,让人很难相信“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满目疮痍的震中区域,4年间会发生如此巨变。7天采访7个县,一路走来,阿坝州重生跨越之路,逐渐清晰。

      民生改善

      20余万牧民住进定居房

      4月23日下午,在红原县安曲乡下哈拉玛村村委会,记者见到了该村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合作社社长阿足。作为村妇联主任,阿足搬进定居房后,联合村里10多名妇女,从去年5月开始,利用农闲编织碗套、手机套、首饰盒等手工艺品,向游客出售。到年底算账,每人增加收入1000多元。

      藏区“三大民生工程”的实施,切实改善了牧民群众的生活。4月24日,记者从若尔盖县阿西茸乡采访回县城,途中穿越一片草地。草地上气候多变,下午6时过,一阵冰雹过后,飘起了鹅毛大雪。

      在草地深处,一顶洁白的新型帐篷在寒风中格外惹眼。帐篷里生着火,袅袅炊烟从篷顶的烟囱升起。“新型帐篷比原来的牛毛帐篷暖和多了。”女主人、阿西夺巴村村民泽郎拉姆说。

      目前,阿坝州已全面完成11个县、527个村、608个定居点民房建设及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建设,210677名牧民群众住进温暖舒适的定居房。2011年6月,完成全州41457顶牧民新型帐篷和273顶村委会用帐篷调运和发放,全面实现牧区“家家有固定房、户户有新帐篷、村村有活动中心”。

      新村建设

      诠释“阿坝版”幸福美丽

      2010年12月,阿坝州以“幸福美丽家园”建设为主要抓手推动新农村建设,拟用3年左右时间全面改善全州1355个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乡村面貌。

      4月21日,记者在金川县安宁乡莫莫扎村看到,平坦的水泥路户户相连,每户院坝都进行了硬化。走进1组村民谭孝成家中,客厅宽敞明亮、家具齐全,厨房干净整洁,让人仿佛置身都市人家。该村村主任杨国华说:“这几年,我们改厨、改厕、改水、改圈,建通村入户路,建新型清洁能源。国家补贴每户6000元左右,老百姓再投入一点,居住条件实现根本改善。”

      以“幸福美丽家园”为核心的新村建设,如一根杠杆,撬动阿坝州农村面貌整体改善。4月22日,在马尔康县马尔康镇邓家桥村,记者看到,一栋栋民居漂亮而颇具现代气息。联系该村的马尔康镇党委副书记任德福说:“‘幸福美丽家园’建设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除政府补贴外,邓家桥村村民自发追加投入,最多的有五六万元,少的也有一两万元。”

      2011年,阿坝州完成445个村“幸福美丽家园”建设,今年将继续对325个村实施“幸福美丽家园”升级改造。此项工程预计2013年全面完成。

      精品旅游小村寨大打文化牌

      自2009年以来,阿坝州实施“三百”示范工程,即打造100个特色魅力乡镇、100个精品旅游村寨、100个幸福美丽家园。如今,该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农房风貌得到整体改造提升,精品旅游村寨成为阿坝州旅游的新名片。

      4月22日下午,在马尔康县卓克基镇西索一村,“西索人家”藏家乐主人扎西杨丹告诉记者,以前没有搞旅游接待时,家里收入靠农耕,卖粮食的钱只够买油、盐等生活必需品,银行里没有存款。2006年他家开始搞旅游接待,生意一年比一年好。2011年,仅“十一”黄金周就赚了1万多元,全年挣了10多万元。家里以前用的18寸旧彩电,已被5台3D平板电视取代。

      精品旅游村寨还有什么功能?4月24日,记者在松潘县川主寺镇传子沟村见到由该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的祥美唐卡画院时,找到了答案。画院位于传子沟村1组,为一幢藏式3层楼建筑,建筑面积达1600平方米。“画院请来画师教唐卡绘制,让群众增收,还能传承文化。”村民扎西说。

      阿坝在实施旅游“二次创业”中明确提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将文化元素整合进乡村旅游,成为阿坝州精品旅游村寨的一大特色。4月27日,在茂县凤仪镇甘青村“山菜王”农家乐里,游客进入餐厅用餐前,还享受到隆重而独具羌族特色的迎客仪式,可谓一道文化“开胃菜”。

      近年来,阿坝州着力恢复振兴旅游业,已建成2个国家5A级景区、8个4A级景区。成功打造102个精品旅游村寨,重建新村游、民俗文化游、乡村游、自驾游等迅猛发展。2011年,全州游客达14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4亿元,分别比震前增长70%和69%。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0.96亿元,占GDP总量的36%。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高原上建起幸福美丽家园

  • 2012年05月08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高山,峡谷,绿树,一袭春装惹人羡;草原,冰川,彩林,万千美景入画来。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四川省西北部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眼下恰似一幅绵延8万多平方公里的水墨画。4月21日,“巴蜀万里行”大型采访报道团一进入阿坝州,就陶醉于美景中。

      漂亮大气的牧民定居点、世外桃源般的“幸福美丽家园”、游客如织的精品旅游村寨……此情此景,让人很难相信“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满目疮痍的震中区域,4年间会发生如此巨变。7天采访7个县,一路走来,阿坝州重生跨越之路,逐渐清晰。

      民生改善

      20余万牧民住进定居房

      4月23日下午,在红原县安曲乡下哈拉玛村村委会,记者见到了该村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合作社社长阿足。作为村妇联主任,阿足搬进定居房后,联合村里10多名妇女,从去年5月开始,利用农闲编织碗套、手机套、首饰盒等手工艺品,向游客出售。到年底算账,每人增加收入1000多元。

      藏区“三大民生工程”的实施,切实改善了牧民群众的生活。4月24日,记者从若尔盖县阿西茸乡采访回县城,途中穿越一片草地。草地上气候多变,下午6时过,一阵冰雹过后,飘起了鹅毛大雪。

      在草地深处,一顶洁白的新型帐篷在寒风中格外惹眼。帐篷里生着火,袅袅炊烟从篷顶的烟囱升起。“新型帐篷比原来的牛毛帐篷暖和多了。”女主人、阿西夺巴村村民泽郎拉姆说。

      目前,阿坝州已全面完成11个县、527个村、608个定居点民房建设及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建设,210677名牧民群众住进温暖舒适的定居房。2011年6月,完成全州41457顶牧民新型帐篷和273顶村委会用帐篷调运和发放,全面实现牧区“家家有固定房、户户有新帐篷、村村有活动中心”。

      新村建设

      诠释“阿坝版”幸福美丽

      2010年12月,阿坝州以“幸福美丽家园”建设为主要抓手推动新农村建设,拟用3年左右时间全面改善全州1355个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乡村面貌。

      4月21日,记者在金川县安宁乡莫莫扎村看到,平坦的水泥路户户相连,每户院坝都进行了硬化。走进1组村民谭孝成家中,客厅宽敞明亮、家具齐全,厨房干净整洁,让人仿佛置身都市人家。该村村主任杨国华说:“这几年,我们改厨、改厕、改水、改圈,建通村入户路,建新型清洁能源。国家补贴每户6000元左右,老百姓再投入一点,居住条件实现根本改善。”

      以“幸福美丽家园”为核心的新村建设,如一根杠杆,撬动阿坝州农村面貌整体改善。4月22日,在马尔康县马尔康镇邓家桥村,记者看到,一栋栋民居漂亮而颇具现代气息。联系该村的马尔康镇党委副书记任德福说:“‘幸福美丽家园’建设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除政府补贴外,邓家桥村村民自发追加投入,最多的有五六万元,少的也有一两万元。”

      2011年,阿坝州完成445个村“幸福美丽家园”建设,今年将继续对325个村实施“幸福美丽家园”升级改造。此项工程预计2013年全面完成。

      精品旅游小村寨大打文化牌

      自2009年以来,阿坝州实施“三百”示范工程,即打造100个特色魅力乡镇、100个精品旅游村寨、100个幸福美丽家园。如今,该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农房风貌得到整体改造提升,精品旅游村寨成为阿坝州旅游的新名片。

      4月22日下午,在马尔康县卓克基镇西索一村,“西索人家”藏家乐主人扎西杨丹告诉记者,以前没有搞旅游接待时,家里收入靠农耕,卖粮食的钱只够买油、盐等生活必需品,银行里没有存款。2006年他家开始搞旅游接待,生意一年比一年好。2011年,仅“十一”黄金周就赚了1万多元,全年挣了10多万元。家里以前用的18寸旧彩电,已被5台3D平板电视取代。

      精品旅游村寨还有什么功能?4月24日,记者在松潘县川主寺镇传子沟村见到由该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的祥美唐卡画院时,找到了答案。画院位于传子沟村1组,为一幢藏式3层楼建筑,建筑面积达1600平方米。“画院请来画师教唐卡绘制,让群众增收,还能传承文化。”村民扎西说。

      阿坝在实施旅游“二次创业”中明确提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将文化元素整合进乡村旅游,成为阿坝州精品旅游村寨的一大特色。4月27日,在茂县凤仪镇甘青村“山菜王”农家乐里,游客进入餐厅用餐前,还享受到隆重而独具羌族特色的迎客仪式,可谓一道文化“开胃菜”。

      近年来,阿坝州着力恢复振兴旅游业,已建成2个国家5A级景区、8个4A级景区。成功打造102个精品旅游村寨,重建新村游、民俗文化游、乡村游、自驾游等迅猛发展。2011年,全州游客达14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4亿元,分别比震前增长70%和69%。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0.96亿元,占GDP总量的36%。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