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变电站建设亟待消除误解

  • 2012年01月14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十一五”期间成都主城区仅新开工建设一座变电站,每当最需要电的时候,不堪重负的电网只能被迫局部限电。针对这一现状,多名代表、委员呼吁——

      1月12日,成都铁道大酒店4楼会议室。省人大代表、省电力公司经济法律部主任龙洲抛出了一个关于变电站建设的话题,引起关注——

      近年来四川大电网建设令人振奋:去年全省电网建设投资逾290亿元,占整个国家电网投资的近十分之一。但四川电网建设被“卡”在了“最后一公里”。

      在龙洲的《关于引导市民正确认识“电磁环境”的建议》中提到,因为缺少变电站,有电却落不了地,就像有水却没有渠道。

      市民和代表委员一起做调查

      1个110千伏变电站周围的电磁辐射,和家用微波炉比,哪个辐射大?

      面对这个疑问,省人大代表、省电力公司安监部杨勇给出答案:人的细胞是微米级的,当电磁波越接近细胞大小时,对人体的辐射就越大。一个普通微波炉的电磁波是800微米,而变电站产生的是极低频的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波长在几十米以上,因此对人体的辐射很小。

      杨勇提供了一组数据:去年,30多位市民代表和10多位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同考察了成都城区内的安顺桥220千伏变电站和望江楼110千伏变电站。由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现场测试显示,在距离变电设备10米远处,安顺桥变电站电场强度为0.017千伏/米,磁场强度为0.555微特斯拉;望江楼变电站电场强度为0.106千伏/米,磁场强度为0.268微特斯拉——而变电站的国家限值标准为电场4000千伏/米,磁场100微特斯拉。

      “没必要对变电站的辐射谈虎色变。”省政协委员、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饶妮妮,去年也曾亲身参与了对变电站的考察。“变电站的电磁影响频率很低,电磁辐射的传输需要高频率,通过采取室内屏蔽、电缆下地等措施后,变电站产生的电磁辐射对人体影响不大。”

      省政协委员、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罗先刚,是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他也表示,变电站的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是很有限的,而且通过有效屏蔽后,辐射会迅速衰减。

      省人大代表、省电力公司总经理王抒祥提出了一个更为直观的支撑:四川有电的历史已经100多年,但电力职工却没有 “职业病”,“如果变电站对人体有害,首先跳起来的应该是电力员工,他们很多人在变电站工作了一辈子,他们的孩子同样上了清华、北大。”

      “我国电网发展规模已达到世界第一,各种先进技术已成为世界领范,但一个小小的110千伏变电站的落地却走得举步维艰。”龙洲的言语中透出无奈。

      宣传科普知识方能赶走“疑云”

      “广而告之,知者才能无畏。”欲打破变电站建设的僵局,罗先刚提出两条建议——

      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撑:不同的电压等级下,究竟多远的距离才是“安全距离”?不同的距离变电站对人体辐射有多大?这都需要权威机构给出标准。

      让更多人认识变电站:“要让变电站的科普知识走入千家万户,而不只是搞电力的才懂。能否在新闻媒体上设立一个专门的变电站科普栏目?只有广而告之才能拨开疑云。”

      对于罗先刚委员的这一建议,省政协委员、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立萍表示认同,她建议在确定安全标准时,除了电磁方面的专家,还要有生命科学方面的专家,让数据更有说服力。

      作为一名女性,饶妮妮委员提出了更柔性的建议:“能否把变电站建得更具人文气息?能否在变电站周围留下更多的绿地屏蔽噪音?而不是让变电站突兀冰冷地立在那里。”

      龙洲在建议中还提出,电磁影响≠电磁辐射,国际上并不采用电磁辐射这个术语,而是采用电场、磁场、电磁场这些更严谨的术语,避免市民听辐射色变。

      据省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尽快打消群众心头的疑云,受天府广场分贝显示屏启发,今年省电力公司将在成都主城区的变电站内,安置电磁辐射电子显示屏,让老百姓更直观地了解电磁影响;此外,还将计划建一座“电力博物馆”,让电力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变电站建设亟待消除误解

  • 2012年01月14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十一五”期间成都主城区仅新开工建设一座变电站,每当最需要电的时候,不堪重负的电网只能被迫局部限电。针对这一现状,多名代表、委员呼吁——

      1月12日,成都铁道大酒店4楼会议室。省人大代表、省电力公司经济法律部主任龙洲抛出了一个关于变电站建设的话题,引起关注——

      近年来四川大电网建设令人振奋:去年全省电网建设投资逾290亿元,占整个国家电网投资的近十分之一。但四川电网建设被“卡”在了“最后一公里”。

      在龙洲的《关于引导市民正确认识“电磁环境”的建议》中提到,因为缺少变电站,有电却落不了地,就像有水却没有渠道。

      市民和代表委员一起做调查

      1个110千伏变电站周围的电磁辐射,和家用微波炉比,哪个辐射大?

      面对这个疑问,省人大代表、省电力公司安监部杨勇给出答案:人的细胞是微米级的,当电磁波越接近细胞大小时,对人体的辐射就越大。一个普通微波炉的电磁波是800微米,而变电站产生的是极低频的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波长在几十米以上,因此对人体的辐射很小。

      杨勇提供了一组数据:去年,30多位市民代表和10多位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同考察了成都城区内的安顺桥220千伏变电站和望江楼110千伏变电站。由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现场测试显示,在距离变电设备10米远处,安顺桥变电站电场强度为0.017千伏/米,磁场强度为0.555微特斯拉;望江楼变电站电场强度为0.106千伏/米,磁场强度为0.268微特斯拉——而变电站的国家限值标准为电场4000千伏/米,磁场100微特斯拉。

      “没必要对变电站的辐射谈虎色变。”省政协委员、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饶妮妮,去年也曾亲身参与了对变电站的考察。“变电站的电磁影响频率很低,电磁辐射的传输需要高频率,通过采取室内屏蔽、电缆下地等措施后,变电站产生的电磁辐射对人体影响不大。”

      省政协委员、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罗先刚,是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他也表示,变电站的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是很有限的,而且通过有效屏蔽后,辐射会迅速衰减。

      省人大代表、省电力公司总经理王抒祥提出了一个更为直观的支撑:四川有电的历史已经100多年,但电力职工却没有 “职业病”,“如果变电站对人体有害,首先跳起来的应该是电力员工,他们很多人在变电站工作了一辈子,他们的孩子同样上了清华、北大。”

      “我国电网发展规模已达到世界第一,各种先进技术已成为世界领范,但一个小小的110千伏变电站的落地却走得举步维艰。”龙洲的言语中透出无奈。

      宣传科普知识方能赶走“疑云”

      “广而告之,知者才能无畏。”欲打破变电站建设的僵局,罗先刚提出两条建议——

      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撑:不同的电压等级下,究竟多远的距离才是“安全距离”?不同的距离变电站对人体辐射有多大?这都需要权威机构给出标准。

      让更多人认识变电站:“要让变电站的科普知识走入千家万户,而不只是搞电力的才懂。能否在新闻媒体上设立一个专门的变电站科普栏目?只有广而告之才能拨开疑云。”

      对于罗先刚委员的这一建议,省政协委员、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立萍表示认同,她建议在确定安全标准时,除了电磁方面的专家,还要有生命科学方面的专家,让数据更有说服力。

      作为一名女性,饶妮妮委员提出了更柔性的建议:“能否把变电站建得更具人文气息?能否在变电站周围留下更多的绿地屏蔽噪音?而不是让变电站突兀冰冷地立在那里。”

      龙洲在建议中还提出,电磁影响≠电磁辐射,国际上并不采用电磁辐射这个术语,而是采用电场、磁场、电磁场这些更严谨的术语,避免市民听辐射色变。

      据省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尽快打消群众心头的疑云,受天府广场分贝显示屏启发,今年省电力公司将在成都主城区的变电站内,安置电磁辐射电子显示屏,让老百姓更直观地了解电磁影响;此外,还将计划建一座“电力博物馆”,让电力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