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聚焦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建言献策联组讨论会

  • 2012年01月11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幸福指数”已不仅仅是网络上的热词,更是衡量一个区域民生改善的重要内容。

      幸福感从何来?专家认为,能够引起人们幸福感变化的最主要力量,还是来自于外在。对整个社会来说,需要政府更给力。在1月9日举行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建言献策联组讨论会上,与会者热议,我省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基础上,再提升百姓幸福感同样需要“跳起摸高”。

      公共政策:

      以提升幸福感为出发点

      “涨工资啊涨工资。”“公共文化设施要更贴近普通居民区。”在腾讯微博四川两会专栏里,一些网友们这样留言寄语。

      建言献策会上,与会者认为,网友们的寄语提醒,在今后公共政策的制定施行中,要更加明确以提升公众幸福感为出发点,进一步消除狭隘的GDP崇拜。

      “收入问题是影响公众幸福感的因素之一。尽管这几年群众收入持续增长,但2006年至2010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9%,均低于我省GDP年均增幅。”民盟省委主委、省监察厅副厅长赵振铣委员道出群众所盼:应该像考核GDP一样,考核反映一个地方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基尼系数,关注社会公众的幸福感。

      以幸福感为指向,特别强调在政策制定中拉长短板。无党派人士代表阎文昭直言不讳:“比如在当前文化建设中,相比城市的异彩纷呈,农民文化生活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我们的相关公共文化政策制定要更关注农村群众需求。根据我省农村留守儿童、老人、妇女较多的情况,科学制定农村文化建设发展规划;针对居住方式、人口密度的不同,合理布局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不搞一哄而上的硬件建设,不搞形象工程,不搞千篇一律!”

      在提高普遍性政策的科学性基础上,与会者认为优化一些针对特定人群的政策,也是提升整个社会幸福感的重要举措。如“分阶段出台扶持养老产业发展政策,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市场产品和服务开发,并将内容细化至老年人消费特点的生产、流通、经营、消费与后续服务等各个环节,以满足老年人对养老服务各种特殊需求。”致公党省委主委、省政协副主席陈杰说。

      小康社会:

      营造友爱与和谐的幸福

      幸福的“成分”是什么?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分析,温饱阶段主要是生理的需要,小康阶段则更强调社会的需要,强调友爱和归属。

      正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迈进的四川,营造更加友爱和谐的社会环境,是增进百姓幸福感的必然之举。

      “当前我们既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革,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变化,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科学构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十分重要。”民进省委主委、省政协副主席张雨东建议,特别要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建立经常性的政府和群众之间的信息互通机制,如完善公开听证制度、民主恳谈制度、政务财务公开制度等,确保第一时间掌握矛盾纠纷的动态;政府还可因势利导在各类新型民间组织和消协、个协等行业协会中建立调解机构,使其可以对服务对象、协会成员间的纠纷进行调解、协调。

      张雨东的建议引发与会者共鸣。“医患矛盾日益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农工党省委主委、省卫生厅副厅长王正荣介绍,从有统计记载的因医疗纠纷引起的医疗事故鉴定案来看,2002年全省209件,而2009年为903件。他建议尽快制定出台《四川省医疗纠纷处置办法》,规范我省医疗纠纷处理工作。政府负责组建第三方医疗调解机构,将原属卫生部门的调解职能和调解场所转移到调解机构,机构工作人员由懂法律、懂医学的人员组成,由该机构负责解决医患双方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纠纷。

      一声声,一句句,展现着大家的共同追求:多建惠民之言,多做利民之事。□本报记者 王欢 刘佳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聚焦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建言献策联组讨论会

  • 2012年01月11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幸福指数”已不仅仅是网络上的热词,更是衡量一个区域民生改善的重要内容。

      幸福感从何来?专家认为,能够引起人们幸福感变化的最主要力量,还是来自于外在。对整个社会来说,需要政府更给力。在1月9日举行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建言献策联组讨论会上,与会者热议,我省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基础上,再提升百姓幸福感同样需要“跳起摸高”。

      公共政策:

      以提升幸福感为出发点

      “涨工资啊涨工资。”“公共文化设施要更贴近普通居民区。”在腾讯微博四川两会专栏里,一些网友们这样留言寄语。

      建言献策会上,与会者认为,网友们的寄语提醒,在今后公共政策的制定施行中,要更加明确以提升公众幸福感为出发点,进一步消除狭隘的GDP崇拜。

      “收入问题是影响公众幸福感的因素之一。尽管这几年群众收入持续增长,但2006年至2010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9%,均低于我省GDP年均增幅。”民盟省委主委、省监察厅副厅长赵振铣委员道出群众所盼:应该像考核GDP一样,考核反映一个地方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基尼系数,关注社会公众的幸福感。

      以幸福感为指向,特别强调在政策制定中拉长短板。无党派人士代表阎文昭直言不讳:“比如在当前文化建设中,相比城市的异彩纷呈,农民文化生活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我们的相关公共文化政策制定要更关注农村群众需求。根据我省农村留守儿童、老人、妇女较多的情况,科学制定农村文化建设发展规划;针对居住方式、人口密度的不同,合理布局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不搞一哄而上的硬件建设,不搞形象工程,不搞千篇一律!”

      在提高普遍性政策的科学性基础上,与会者认为优化一些针对特定人群的政策,也是提升整个社会幸福感的重要举措。如“分阶段出台扶持养老产业发展政策,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市场产品和服务开发,并将内容细化至老年人消费特点的生产、流通、经营、消费与后续服务等各个环节,以满足老年人对养老服务各种特殊需求。”致公党省委主委、省政协副主席陈杰说。

      小康社会:

      营造友爱与和谐的幸福

      幸福的“成分”是什么?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分析,温饱阶段主要是生理的需要,小康阶段则更强调社会的需要,强调友爱和归属。

      正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迈进的四川,营造更加友爱和谐的社会环境,是增进百姓幸福感的必然之举。

      “当前我们既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革,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变化,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科学构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十分重要。”民进省委主委、省政协副主席张雨东建议,特别要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建立经常性的政府和群众之间的信息互通机制,如完善公开听证制度、民主恳谈制度、政务财务公开制度等,确保第一时间掌握矛盾纠纷的动态;政府还可因势利导在各类新型民间组织和消协、个协等行业协会中建立调解机构,使其可以对服务对象、协会成员间的纠纷进行调解、协调。

      张雨东的建议引发与会者共鸣。“医患矛盾日益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农工党省委主委、省卫生厅副厅长王正荣介绍,从有统计记载的因医疗纠纷引起的医疗事故鉴定案来看,2002年全省209件,而2009年为903件。他建议尽快制定出台《四川省医疗纠纷处置办法》,规范我省医疗纠纷处理工作。政府负责组建第三方医疗调解机构,将原属卫生部门的调解职能和调解场所转移到调解机构,机构工作人员由懂法律、懂医学的人员组成,由该机构负责解决医患双方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纠纷。

      一声声,一句句,展现着大家的共同追求:多建惠民之言,多做利民之事。□本报记者 王欢 刘佳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