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稳定增势 高位求进 加快发展

  • 2012年01月11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蒋巨峰省长在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举要

      2011

      灾后恢复重建胜利完成

      2011年是完成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任务的最后一年。到9月底,纳入国家规划的恢复重建项目完工98.68%、概算投资完成98.96%,纳入省规划的103个一般受灾县重建项目也基本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胜利完成,如期实现了“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目标。

      民生重建:成功解决540多万户、1200多万人的住房修建问题。3001所学校完工2989所,1362个医疗卫生和康复机构完工1359个。耕地和宅基地损毁的20万农民安置和生计问题妥善解决,62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成功解决,1449名因灾新增 “三孤”人员基本生活得到保障,2.7万余名地震伤残人员得到医疗康复,受灾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再生育家庭已有3194个新生命诞生。

      基础设施重建:4847公里国省干线及重要经济干线公路完工95.6%,29028公里农村公路重建全部完工,成都至都江堰高速铁路建成运营,1222座震损水库、810公里震损堤防除险加固全部完工,1067个电网和电源重建项目完工96.9%,37个水厂重建全部完工。

      城镇重建:北川、汶川、都江堰县城主要市政基础设施全面完成,青川县城框架基本形成,映秀、汉旺、水磨、街子镇建成旅游名镇或工业新镇,其他30个重点镇重建也基本完成。

      产业重建:2440户规模以上震损工业企业恢复生产,4989个生产力布局与产业调整项目完成99.97%。新建5个省级开发区和24个对口援建产业集中发展区。市场服务体系项目全面完成,871个商贸流通项目基本完工。农业产业有效恢复。

      防灾减灾和生态重建:2334处重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全部完工。完成217.8万亩灾毁土地整理复垦。恢复大熊猫栖息地148.7万亩。448.9万亩林草植被全部恢复。

      “十二五”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的世界经济形势,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和宏观调控政策,细化落实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强化形势研判,主动应对挑战,抢抓发展机遇,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增长较快、效益较好、价格趋稳、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经济继续较快发展

      贯彻实施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全面启动天府新区规划建设,集中开工了一批重大项目。

      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主体骨架正在形成,全省铁路营运里程达到3549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3000公里;双流机场客运量达到2907.4万人次,成都上升为全国空港第四城;水运港口建设加快推进,集装箱吞吐能力在建和建成规模达到233万标箱。

      “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工程取得重大进展,30个续建大中型水利工程加快推进,新开工10个大中型水利工程项目。

      启动实施233个战略性新兴产品培育计划,省级财政专门安排20亿元重点支持10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市(州)、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全面启动。

      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推进建立均衡性转移支付新机制,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公共财政正在实现由“吃饭型”向“发展型”转变。

      实际利用外资110亿美元,增长57%;到位国内省外直接投资7083.4亿元,增长32.7%。

      第十二届西博会四川签约项目6822.8亿元,上届西博会签约项目履约率99.1%。

      新引进境外世界500强企业13户,总数达到173户。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强

      全省用于民生保障方面的财政支出2974亿元,占总支出的63.6%。“十项民生工程”投入1195.5亿元,完成计划的142.2%。

      深入实施藏区 “三大民生工程”,解决2.6万户牧民定居问题,新录取8612名藏区学生和4131名彝区学生到内地接受免费职业教育,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易地搬迁项目竣工7442户。推进凉山彝区跨越式发展和安宁河谷经济发展带建设,在404个村启动实施彝家新寨建设。

      全面完成三年医改目标,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7.9%。

      保障性住房开工24.2万套、建成10.1万套,改造棚户区居民住房15万户。

      城镇新增就业76.1万人。

      2012

      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进出口总额增长15%;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科学发展主题、贯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把握“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突出“规模扩大、结构调整、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的总体目标,抓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投资拉动、产业支撑四大着力重点,在调结构、稳物价、惠民生的前提下保增长、求提高,努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加快成渝经济区建设推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

      关键点: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按照“双核五带”总体布局,做强做大成都发展核心,加强成都都市圈资源优化配置,加快成德绵乐同城化进程,增强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沿长江、成绵乐、成内渝、成南(遂)渝、渝广达发展带建设,积极承接双核辐射,强化产业协作配套,大力发展通道经济和临港经济,推进沿线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着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尽快形成一核支撑、多头并进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关键点:全面启动天府新区建设

      按照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要求,大力发展具有创新性、先导性和带动作用强的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吸纳聚集一批跨国公司、优势企业和创新研发机构。

      按照“一城六区”组合型城市布局要求,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和产城一体单元建设,突出“一城”,加快上马一批公共服务项目和重大商务项目,尽快形成中央商务区功能。

      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切实保护生态资源、注重文化传承,先行建设一批重大生态项目,加强对历史文化城镇、街区和体现地域文化景观的保护。

      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起步区,加快推进新川创新科技园、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等重大项目建设,大力推进“两湖一山”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建设。

      关键点:加快攀西地区和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发展

      大力推进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促进攀西钒钛稀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建设安宁河谷经济发展带,强化彝家新寨等民生事业发展。

      全面实施促进藏区跨越发展规划,继续抓好藏区“三大民生工程”。

      深入实施革命老区发展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优势资源开发,积极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

      大力实施“两化”互动促进产城一体发展

      关键点: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充实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库,抓好100个战略性新兴产品的产业化,大力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

      优化“7+3”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支持优势产业链的龙头企业、重点产品、关键技术。

      着力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5%。

      关键点: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把成都金融总部商务区融入天府新区规划加快建设,规划建设第二金融后台服务集聚区。

      大力发展专业化的科技服务、法律服务、工业设计、软件设计等服务外包业和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服务业,积极发展网络购物、地理信息等新型服务业态。

      推进成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启动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关键点: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支持有条件的地区高水平规划建设城市新区,构建新型城市形态,有序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以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推动产业园区建设,注重园区整合,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区,推动产城一体化。

      有序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转为城镇居民,在条件成熟的地级市和县城开展新进城人口融入城市试点工作。

      关键点:强化科技支撑

      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和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支撑行动。

      规划建设四川科技创新核心区,搞好成都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

      保持投资稳定增长积极扩大消费需求

      关键点:强化投资拉动

      全力推进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建设成绵乐客专、成渝客专、成兰、兰渝等19个在建铁路项目,积极推进川藏铁路成都至昌都段、成昆铁路扩能改造、隆黄铁路内江至毕节段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建设乐雅、丽攀、成自泸赤等39个高速公路项目,力争纳黔、达陕、映汶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4000公里;推进成都国家级航空枢纽建设,加快推进稻城亚丁机场、阿坝红原机场建设;加快亭子口航电枢纽、渠江广安段航运工程、南充港、广元港建设,做好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前期工作。

      大力实施“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规划和渠江流域防洪规划,加快武引二期、小井沟、开茂水库等40个在建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开工建设毗河供水一期、九龙等12个大中型水利工程。

      突出产业创新和技术改造投资,加快富士康、仁宝、纬创、联想等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和吉利、一汽大众等汽车项目以及“三江”流域在建大型水电工程、福溪火电厂等能源项目建设,推动官地、锦屏、向家坝水电站等一批能源项目顺利投产。

      关键点:扩大消费需求

      鼓励发展社会化养老、家政、医疗保健等服务业,落实好带薪休假制度,促进旅游、健身、文化等消费,创新电子商务、服务消费、信贷消费、租赁消费等新型消费业态和商业模式,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点: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深入推进成都国家试验区和省市梯级试点,在成渝经济区四川部分推广试点经验。

      全域编制城乡规划,开展新村、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规划编制。

      关键点:加快新村建设步伐

      重点抓好新农村50个省级示范片和10个整体推进县建设,全省基本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村达到1万个以上。

      推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

      加快建设文化强省

      关键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完成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主要任务,积极扶持转制院团面向市场、服务群众。

      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大力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完成博文集团组建工作。

      关键点: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建设四川大剧院、社科馆、文艺家之家和省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演艺中心、新闻发布中心等省级重点文化工程建设,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关键点: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继续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藏羌文化产业走廊、成都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和广播影视、出版发行、印刷复制产业基地建设。

      实施主导产业引领发展战略,形成“5+2”重点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实施精品战略,培育一批具有鲜明四川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文化产品品牌、文化企业品牌、区域文化产业品牌,推动巴蜀文化“走出去”。

      做强做大国家动漫游戏产业(四川)振兴基地。

      加快发展网络广播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媒体新业态。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关键点:扎实推进民生工程


      进一步提高公共财政用于民生保障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

      继续实施“十项民生工程”,省级财政拟安排资金超过200亿元。

      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

      大力扶持自主创业,抓好成都、绵阳和攀枝花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试点。

      关键点: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积极稳妥扩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范围,引导企业稳步增加普通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工资。

      启动实施农民收入促进计划。

      适时调整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落实城乡低保调标和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等政策,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孤老、医疗救助、临时生活困难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

      关键点: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继续把控制食品价格过快上涨作为稳定物价的重点,增加生产、保障供给,搞活流通、降低成本,加强监管、规范秩序。

      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

      关键点: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深化水电资源开发补偿机制试点。

      稳步推进电价改革,实施居民阶梯电价改革方案。

      深化扩权强县改革,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关键点:深化财税金融改革

      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办好“九件大事”,支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城市新区建设、文化繁荣发展、新村建设、自主创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地质灾害防治、完善群众健康安全保障体系。

      全面启动县级公务卡改革试点。

      有序扩大部门预算公开范围,稳步推进“三公”经费公开。

      关键点: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引进国内省外直接投资7500亿元,到位外商投资100亿美元以上。

      实施“三带动”外贸创新发展战略,选择培育10个外向型产业园区,大力拓展国(境)外市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550亿美元。

      关键点: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加快研究出台民间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实体经济,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民营经济产业集中发展区。

      支持大型民营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

      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和技术攻关。

      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关键点: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确保万元GDP能耗下降3.5%。

      落实岷江、沱江流域跨界断面水质超标资金扣缴制度,开展出川断面区域环境综合整治。

      关键点:加强生态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

      深入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完成营造林600万亩,治理沙化土地6.5万亩,增加森林面积175万亩、森林蓄积1450万立方米。

      全面推进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加快实施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和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搬迁安置工程,切实做好重要场镇、人口聚集区、受灾群众安置点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区等重点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关键点: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深入实施教育改革发展中长期规划,全省地方属学校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以上。

      继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大力实施职教攻坚和“9+3”免费教育计划,把新扶贫标准以下农村贫困家庭子女纳入免费中职教育。

      全面推进新一轮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

      实施民族地区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

      关键点: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加强城乡和谐社区建设,创新社会组织管理。继续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健全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和运行机制,妥善解决各类社会诉求。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的一年,我们将高度重视、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加强和改进政府自身建设,着力创造西部最优政务环境,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坚持执政为民,推进共建共享。

      强化法治理念,严格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创新工作方法,增强工作实效。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廉政建设。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稳定增势 高位求进 加快发展

  • 2012年01月11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蒋巨峰省长在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举要

      2011

      灾后恢复重建胜利完成

      2011年是完成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任务的最后一年。到9月底,纳入国家规划的恢复重建项目完工98.68%、概算投资完成98.96%,纳入省规划的103个一般受灾县重建项目也基本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胜利完成,如期实现了“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目标。

      民生重建:成功解决540多万户、1200多万人的住房修建问题。3001所学校完工2989所,1362个医疗卫生和康复机构完工1359个。耕地和宅基地损毁的20万农民安置和生计问题妥善解决,62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成功解决,1449名因灾新增 “三孤”人员基本生活得到保障,2.7万余名地震伤残人员得到医疗康复,受灾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再生育家庭已有3194个新生命诞生。

      基础设施重建:4847公里国省干线及重要经济干线公路完工95.6%,29028公里农村公路重建全部完工,成都至都江堰高速铁路建成运营,1222座震损水库、810公里震损堤防除险加固全部完工,1067个电网和电源重建项目完工96.9%,37个水厂重建全部完工。

      城镇重建:北川、汶川、都江堰县城主要市政基础设施全面完成,青川县城框架基本形成,映秀、汉旺、水磨、街子镇建成旅游名镇或工业新镇,其他30个重点镇重建也基本完成。

      产业重建:2440户规模以上震损工业企业恢复生产,4989个生产力布局与产业调整项目完成99.97%。新建5个省级开发区和24个对口援建产业集中发展区。市场服务体系项目全面完成,871个商贸流通项目基本完工。农业产业有效恢复。

      防灾减灾和生态重建:2334处重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全部完工。完成217.8万亩灾毁土地整理复垦。恢复大熊猫栖息地148.7万亩。448.9万亩林草植被全部恢复。

      “十二五”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的世界经济形势,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和宏观调控政策,细化落实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强化形势研判,主动应对挑战,抢抓发展机遇,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增长较快、效益较好、价格趋稳、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经济继续较快发展

      贯彻实施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全面启动天府新区规划建设,集中开工了一批重大项目。

      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主体骨架正在形成,全省铁路营运里程达到3549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3000公里;双流机场客运量达到2907.4万人次,成都上升为全国空港第四城;水运港口建设加快推进,集装箱吞吐能力在建和建成规模达到233万标箱。

      “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工程取得重大进展,30个续建大中型水利工程加快推进,新开工10个大中型水利工程项目。

      启动实施233个战略性新兴产品培育计划,省级财政专门安排20亿元重点支持10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市(州)、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全面启动。

      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推进建立均衡性转移支付新机制,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公共财政正在实现由“吃饭型”向“发展型”转变。

      实际利用外资110亿美元,增长57%;到位国内省外直接投资7083.4亿元,增长32.7%。

      第十二届西博会四川签约项目6822.8亿元,上届西博会签约项目履约率99.1%。

      新引进境外世界500强企业13户,总数达到173户。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强

      全省用于民生保障方面的财政支出2974亿元,占总支出的63.6%。“十项民生工程”投入1195.5亿元,完成计划的142.2%。

      深入实施藏区 “三大民生工程”,解决2.6万户牧民定居问题,新录取8612名藏区学生和4131名彝区学生到内地接受免费职业教育,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易地搬迁项目竣工7442户。推进凉山彝区跨越式发展和安宁河谷经济发展带建设,在404个村启动实施彝家新寨建设。

      全面完成三年医改目标,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7.9%。

      保障性住房开工24.2万套、建成10.1万套,改造棚户区居民住房15万户。

      城镇新增就业76.1万人。

      2012

      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进出口总额增长15%;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科学发展主题、贯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把握“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突出“规模扩大、结构调整、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的总体目标,抓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投资拉动、产业支撑四大着力重点,在调结构、稳物价、惠民生的前提下保增长、求提高,努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加快成渝经济区建设推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

      关键点: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按照“双核五带”总体布局,做强做大成都发展核心,加强成都都市圈资源优化配置,加快成德绵乐同城化进程,增强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沿长江、成绵乐、成内渝、成南(遂)渝、渝广达发展带建设,积极承接双核辐射,强化产业协作配套,大力发展通道经济和临港经济,推进沿线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着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尽快形成一核支撑、多头并进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关键点:全面启动天府新区建设

      按照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要求,大力发展具有创新性、先导性和带动作用强的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吸纳聚集一批跨国公司、优势企业和创新研发机构。

      按照“一城六区”组合型城市布局要求,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和产城一体单元建设,突出“一城”,加快上马一批公共服务项目和重大商务项目,尽快形成中央商务区功能。

      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切实保护生态资源、注重文化传承,先行建设一批重大生态项目,加强对历史文化城镇、街区和体现地域文化景观的保护。

      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起步区,加快推进新川创新科技园、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等重大项目建设,大力推进“两湖一山”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建设。

      关键点:加快攀西地区和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发展

      大力推进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促进攀西钒钛稀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建设安宁河谷经济发展带,强化彝家新寨等民生事业发展。

      全面实施促进藏区跨越发展规划,继续抓好藏区“三大民生工程”。

      深入实施革命老区发展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优势资源开发,积极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

      大力实施“两化”互动促进产城一体发展

      关键点: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充实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库,抓好100个战略性新兴产品的产业化,大力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

      优化“7+3”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支持优势产业链的龙头企业、重点产品、关键技术。

      着力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5%。

      关键点: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把成都金融总部商务区融入天府新区规划加快建设,规划建设第二金融后台服务集聚区。

      大力发展专业化的科技服务、法律服务、工业设计、软件设计等服务外包业和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服务业,积极发展网络购物、地理信息等新型服务业态。

      推进成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启动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关键点: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支持有条件的地区高水平规划建设城市新区,构建新型城市形态,有序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以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推动产业园区建设,注重园区整合,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区,推动产城一体化。

      有序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转为城镇居民,在条件成熟的地级市和县城开展新进城人口融入城市试点工作。

      关键点:强化科技支撑

      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和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支撑行动。

      规划建设四川科技创新核心区,搞好成都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

      保持投资稳定增长积极扩大消费需求

      关键点:强化投资拉动

      全力推进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建设成绵乐客专、成渝客专、成兰、兰渝等19个在建铁路项目,积极推进川藏铁路成都至昌都段、成昆铁路扩能改造、隆黄铁路内江至毕节段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建设乐雅、丽攀、成自泸赤等39个高速公路项目,力争纳黔、达陕、映汶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4000公里;推进成都国家级航空枢纽建设,加快推进稻城亚丁机场、阿坝红原机场建设;加快亭子口航电枢纽、渠江广安段航运工程、南充港、广元港建设,做好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前期工作。

      大力实施“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规划和渠江流域防洪规划,加快武引二期、小井沟、开茂水库等40个在建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开工建设毗河供水一期、九龙等12个大中型水利工程。

      突出产业创新和技术改造投资,加快富士康、仁宝、纬创、联想等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和吉利、一汽大众等汽车项目以及“三江”流域在建大型水电工程、福溪火电厂等能源项目建设,推动官地、锦屏、向家坝水电站等一批能源项目顺利投产。

      关键点:扩大消费需求

      鼓励发展社会化养老、家政、医疗保健等服务业,落实好带薪休假制度,促进旅游、健身、文化等消费,创新电子商务、服务消费、信贷消费、租赁消费等新型消费业态和商业模式,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点: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深入推进成都国家试验区和省市梯级试点,在成渝经济区四川部分推广试点经验。

      全域编制城乡规划,开展新村、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规划编制。

      关键点:加快新村建设步伐

      重点抓好新农村50个省级示范片和10个整体推进县建设,全省基本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村达到1万个以上。

      推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

      加快建设文化强省

      关键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完成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主要任务,积极扶持转制院团面向市场、服务群众。

      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大力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完成博文集团组建工作。

      关键点: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建设四川大剧院、社科馆、文艺家之家和省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演艺中心、新闻发布中心等省级重点文化工程建设,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关键点: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继续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藏羌文化产业走廊、成都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和广播影视、出版发行、印刷复制产业基地建设。

      实施主导产业引领发展战略,形成“5+2”重点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实施精品战略,培育一批具有鲜明四川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文化产品品牌、文化企业品牌、区域文化产业品牌,推动巴蜀文化“走出去”。

      做强做大国家动漫游戏产业(四川)振兴基地。

      加快发展网络广播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媒体新业态。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关键点:扎实推进民生工程


      进一步提高公共财政用于民生保障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

      继续实施“十项民生工程”,省级财政拟安排资金超过200亿元。

      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

      大力扶持自主创业,抓好成都、绵阳和攀枝花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试点。

      关键点: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积极稳妥扩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范围,引导企业稳步增加普通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工资。

      启动实施农民收入促进计划。

      适时调整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落实城乡低保调标和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等政策,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孤老、医疗救助、临时生活困难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

      关键点: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继续把控制食品价格过快上涨作为稳定物价的重点,增加生产、保障供给,搞活流通、降低成本,加强监管、规范秩序。

      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

      关键点: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深化水电资源开发补偿机制试点。

      稳步推进电价改革,实施居民阶梯电价改革方案。

      深化扩权强县改革,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关键点:深化财税金融改革

      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办好“九件大事”,支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城市新区建设、文化繁荣发展、新村建设、自主创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地质灾害防治、完善群众健康安全保障体系。

      全面启动县级公务卡改革试点。

      有序扩大部门预算公开范围,稳步推进“三公”经费公开。

      关键点: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引进国内省外直接投资7500亿元,到位外商投资100亿美元以上。

      实施“三带动”外贸创新发展战略,选择培育10个外向型产业园区,大力拓展国(境)外市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550亿美元。

      关键点: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加快研究出台民间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实体经济,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民营经济产业集中发展区。

      支持大型民营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

      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和技术攻关。

      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关键点: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确保万元GDP能耗下降3.5%。

      落实岷江、沱江流域跨界断面水质超标资金扣缴制度,开展出川断面区域环境综合整治。

      关键点:加强生态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

      深入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完成营造林600万亩,治理沙化土地6.5万亩,增加森林面积175万亩、森林蓄积1450万立方米。

      全面推进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加快实施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和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搬迁安置工程,切实做好重要场镇、人口聚集区、受灾群众安置点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区等重点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关键点: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深入实施教育改革发展中长期规划,全省地方属学校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以上。

      继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大力实施职教攻坚和“9+3”免费教育计划,把新扶贫标准以下农村贫困家庭子女纳入免费中职教育。

      全面推进新一轮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

      实施民族地区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

      关键点: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加强城乡和谐社区建设,创新社会组织管理。继续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健全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和运行机制,妥善解决各类社会诉求。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的一年,我们将高度重视、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加强和改进政府自身建设,着力创造西部最优政务环境,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坚持执政为民,推进共建共享。

      强化法治理念,严格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创新工作方法,增强工作实效。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廉政建设。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