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人勤春来早 北川百姓生活每天都在变好

  • 2011年02月08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2月7日,大年初五。晴,有薄雾。 

      清晨,汽车从成都出发,沿宽阔平坦的道路,一路北行。

      这天,是农历春节习俗里的一个特殊日子,称为“破五”。通俗讲,从这天起一切就要慢慢恢复到年三十前的常态了,人们又将要投入到新一年工作的忙碌中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当年味正浓时,当许多人还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时,一些人已经上路,或在奔驰的车辆上,或在钢花四绽的车间里,或在春意盎然的田间地头,到处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这一幅幅人勤春早的新春图,勾勒出了一个生机无限的美好之年。

      施工不停--诗城崛起特钢新城

      一路高挂的大红灯笼,把千年诗城装扮得喜气洋洋。

      来不及停留和分享,穿过热闹的江油城区,我们的目的地是一群早晨8点就已忙得大汗淋漓的可爱工友。

      走进江油城郊的攀钢集团长城特殊钢有限公司,汽车穿行在迷宫样的厂区里。

      车行几分钟后,一座高大雄伟的厂房赫然出现在了车窗前方,长方形的身躯仿佛就是一艘停靠在岸边的航空母舰。“这就是我们快马加鞭打造的大型工模具钢锻材生产线。”攀长钢锻造分公司设备管理科科长曾斌玉介绍到。

      长372米、高33米、建筑面积达8.3万平方米--戴上安全帽,步入主体结构初已成型的硕大厂房。从东到西,精锻机、快锻机等核心设备基坑一线开挖布置。厂房中段,头戴安全帽的设备安装工人,正在快锻机基座边干得热火朝天。

      这个源自三线建设的钢铁企业,在汶川特大地震中直接经济损失5.6亿元。2009年9月,总投资66.8亿元、占地约5200亩的攀长钢灾后重建项目正式启动。曾斌玉说,眼前这条生产线是最重要的重建项目之一,投资13.2亿元,由于附加值高,建成投产后将帮助攀长钢迎来一个复兴的春天。

      “计划今年5月试生产,为了保证工期,必须加班加点。”来自江苏的技术工人陈国真告诉记者,春节他们只休息了三天。设备安装队里,大部分是四川人,近的回家过了年。但他家在江苏常州,便和来自上海等地的工友留在江油。去年春节,他也是在宜宾拉法基安装工地上度过的。

      和陈国真一样,每个安装工人的胸前都挂着一张胸牌,上面印着“重振工程安装队”的字样。工人们告诉记者,自从接手这个工程,安装队就给自己取了这个响亮的名字,寄予在灾后重建中,重振钢城雄风。

      在快锻机基座东侧,10多个装载设备组件的大木箱旁,五六个头戴安全帽的技术人员正蹲在地上,聚精会神地围着10多张图纸研究技术问题。走近他们,记者耳边传来的汉语中不时夹杂几句外语。再走近一瞧,里面还有两位高鼻子蓝眼睛的工程师。攀长钢规划技改部部长苏超解释说,“生产线设备全球招标,这台主机来自捷克制造商ZDAS公司。按照协议,捷克方面派出了工程师进驻攀长特协助安装。”

      “我们两人都是第一次到中国,体验到了过去不曾体验的中国年,中国年很棒!”工程师KAREL腼腆地通过翻译告诉记者。

      正月初一,苏超还把KAREL和ROMAN两位工程师请到了自己家中吃年饭,席间读高二的儿子使用英语和两人交流甚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一家把年饭弄得十分丰盛,两位外国朋友也为中国人民的幸福日子感到十分高兴。”

      安居乐业--期寄生活一帆风顺

      午后的冬日阳光让人有些倦意。而驶入安县花荄镇联丰村时,记者眼睛首先兴奋了起来--崭新的民居、连片的大棚、高低错落的鱼塘,生机盎然的新农村景象让人陶醉。

      上联--居家创业业兴隆

      下联--出门求财财到手

      横批--一帆风顺

      “这是我精挑细选的春联。”随意走进一户人家,村民贺健指着贴在震后新居上的春联说,这就是他生活境况的写照。

      见到39岁的贺健时,他正准备出门照料鱼塘。地震前,贺健在张家港市印染厂里务工。地震时,他家原来的住房震垮了。震后,贺健赶回了家,通过政府补贴和贷款,家里盖起100平方米的新居。发现村里很多人通过发展养殖业致了富,于是他也承包了一亩多鱼塘。

      “去年秋天才投进鱼苗,正准备出售,收成多少很快就见分晓。”贺健扳起手指为记者算起了账,在张家港月收入1500元,10平方米的房租就200多元,物价高、路费高,票也难买,与其这样不如留在家里创业。“今年我的想法是到镇里或县里看看,找一个利润更高的创业项目。”

      “地震前村里有400多劳动力在外务工,现在只有100多人了。”村支部书记杜少友说,地震后村里形成了养猪、养鱼、养鸭、蔬菜、林果等几大产业,去年人均收入超过6000元,居家搞生产轻轻松松都比外面收入高,而且留守老人和孩子的问题迎刃而解。这不,贺健父母的身体就比两年前硬朗多了,而且安县已启动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老人养老也不发愁了。

      为降低农户风险,减少环境污染,联丰村建起了集中养殖小区,吸纳农户近50家。走近养殖区,刚进大门,就被一位穿着白色工作服的大叔拦住了。

      “杜书记,我敢说这次我又赚钱了,明天又要出栏5000只鸭。”这位名叫唐丙荣的大叔拍着胸脯对杜支书说。嘴里传来一丝酒气,原来大叔因为心情舒畅,中午喝了少许酒。

      去年上半年时,贫困户唐丙荣还只是这个养殖小区的守门人,月收入不到千元。辽宁援建指挥部一位领导得知后实施对口帮扶,送给他5000只鸭苗“起坎”。短短7个月,唐丙荣已出栏6批,实现纯利润一万多元。

      尽管为新生活高兴的他饮了酒,午饭后的唐丙荣还是不敢丝毫懈怠,穿起了工作服,细心喂养这批寄托希望的家禽,“要想过好日子,就要舍得流汗。”

      百姓故事

        生活每天都在变好

      “这个春节几乎没有时间出门!”大年初五,北川新县城居民王兴华十分忙碌。

      在北川新县城分房的摇号中,王兴华一家三口摇到了一套二楼106平方米的住房。尽管经济有些紧张,但他还是赶紧购买了冰箱、空调和家具,在春节前搬进了新家,也好让仅10个月大的女儿在新家中过上人生中的第一个春节。

      春节里,北川新县城安排了众多的游园猜灯谜、羌文化演出等活动,处处张灯结彩,来新县城参观游览的人也络绎不绝,但王兴华无暇顾及。

      王兴华忙,是因为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五,每天都有亲朋好友登门,少则一桌,多则二三十人。王兴华以前开餐馆,现在是每顿饭都自己亲自下厨。从购买丰盛的年货开始,到每餐烧10来个拿得出手的家常菜,初为人父的王兴华自然忙得不可开交。

      这个春节,北川新县城的鞭炮声不断,鞭炮、礼花的声响成为连接白天和黑夜的交响。每到夜晚,璀璨的烟花照亮整个县城。当礼花绽放的时候,王兴华总是抱着女儿站在窗台前,让女儿感受缤纷的颜色,分享北川人搬进新家的喜悦。

      王兴华说,在新县城过春节,与之前在板房中过的两个春节有太多的不同。在板房中,一家人只有一间房,吃顿团年饭连坐的地方都没有;亲戚也少往来……如今不同了,新房新家,还有了家族中最小、人见人爱的女儿,团年饭有了更多的味道,咂酒可以从中午喝到下午……

      地震后,王兴华在绵阳找了份保安的工作。北川新县城商铺招商后,他也报了名。他希望能争取到一家铺面,重操旧业开一家小餐馆。尽管现在新县城的商业网点还不完善,但王兴华觉得,“最困难的时间已经过去,生活每天都在变好。”他相信新县城里有很多机会在等着他,凭着自己的一双手,不愁没有吃和喝。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人勤春来早 北川百姓生活每天都在变好

  • 2011年02月08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2月7日,大年初五。晴,有薄雾。 

      清晨,汽车从成都出发,沿宽阔平坦的道路,一路北行。

      这天,是农历春节习俗里的一个特殊日子,称为“破五”。通俗讲,从这天起一切就要慢慢恢复到年三十前的常态了,人们又将要投入到新一年工作的忙碌中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当年味正浓时,当许多人还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时,一些人已经上路,或在奔驰的车辆上,或在钢花四绽的车间里,或在春意盎然的田间地头,到处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这一幅幅人勤春早的新春图,勾勒出了一个生机无限的美好之年。

      施工不停--诗城崛起特钢新城

      一路高挂的大红灯笼,把千年诗城装扮得喜气洋洋。

      来不及停留和分享,穿过热闹的江油城区,我们的目的地是一群早晨8点就已忙得大汗淋漓的可爱工友。

      走进江油城郊的攀钢集团长城特殊钢有限公司,汽车穿行在迷宫样的厂区里。

      车行几分钟后,一座高大雄伟的厂房赫然出现在了车窗前方,长方形的身躯仿佛就是一艘停靠在岸边的航空母舰。“这就是我们快马加鞭打造的大型工模具钢锻材生产线。”攀长钢锻造分公司设备管理科科长曾斌玉介绍到。

      长372米、高33米、建筑面积达8.3万平方米--戴上安全帽,步入主体结构初已成型的硕大厂房。从东到西,精锻机、快锻机等核心设备基坑一线开挖布置。厂房中段,头戴安全帽的设备安装工人,正在快锻机基座边干得热火朝天。

      这个源自三线建设的钢铁企业,在汶川特大地震中直接经济损失5.6亿元。2009年9月,总投资66.8亿元、占地约5200亩的攀长钢灾后重建项目正式启动。曾斌玉说,眼前这条生产线是最重要的重建项目之一,投资13.2亿元,由于附加值高,建成投产后将帮助攀长钢迎来一个复兴的春天。

      “计划今年5月试生产,为了保证工期,必须加班加点。”来自江苏的技术工人陈国真告诉记者,春节他们只休息了三天。设备安装队里,大部分是四川人,近的回家过了年。但他家在江苏常州,便和来自上海等地的工友留在江油。去年春节,他也是在宜宾拉法基安装工地上度过的。

      和陈国真一样,每个安装工人的胸前都挂着一张胸牌,上面印着“重振工程安装队”的字样。工人们告诉记者,自从接手这个工程,安装队就给自己取了这个响亮的名字,寄予在灾后重建中,重振钢城雄风。

      在快锻机基座东侧,10多个装载设备组件的大木箱旁,五六个头戴安全帽的技术人员正蹲在地上,聚精会神地围着10多张图纸研究技术问题。走近他们,记者耳边传来的汉语中不时夹杂几句外语。再走近一瞧,里面还有两位高鼻子蓝眼睛的工程师。攀长钢规划技改部部长苏超解释说,“生产线设备全球招标,这台主机来自捷克制造商ZDAS公司。按照协议,捷克方面派出了工程师进驻攀长特协助安装。”

      “我们两人都是第一次到中国,体验到了过去不曾体验的中国年,中国年很棒!”工程师KAREL腼腆地通过翻译告诉记者。

      正月初一,苏超还把KAREL和ROMAN两位工程师请到了自己家中吃年饭,席间读高二的儿子使用英语和两人交流甚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一家把年饭弄得十分丰盛,两位外国朋友也为中国人民的幸福日子感到十分高兴。”

      安居乐业--期寄生活一帆风顺

      午后的冬日阳光让人有些倦意。而驶入安县花荄镇联丰村时,记者眼睛首先兴奋了起来--崭新的民居、连片的大棚、高低错落的鱼塘,生机盎然的新农村景象让人陶醉。

      上联--居家创业业兴隆

      下联--出门求财财到手

      横批--一帆风顺

      “这是我精挑细选的春联。”随意走进一户人家,村民贺健指着贴在震后新居上的春联说,这就是他生活境况的写照。

      见到39岁的贺健时,他正准备出门照料鱼塘。地震前,贺健在张家港市印染厂里务工。地震时,他家原来的住房震垮了。震后,贺健赶回了家,通过政府补贴和贷款,家里盖起100平方米的新居。发现村里很多人通过发展养殖业致了富,于是他也承包了一亩多鱼塘。

      “去年秋天才投进鱼苗,正准备出售,收成多少很快就见分晓。”贺健扳起手指为记者算起了账,在张家港月收入1500元,10平方米的房租就200多元,物价高、路费高,票也难买,与其这样不如留在家里创业。“今年我的想法是到镇里或县里看看,找一个利润更高的创业项目。”

      “地震前村里有400多劳动力在外务工,现在只有100多人了。”村支部书记杜少友说,地震后村里形成了养猪、养鱼、养鸭、蔬菜、林果等几大产业,去年人均收入超过6000元,居家搞生产轻轻松松都比外面收入高,而且留守老人和孩子的问题迎刃而解。这不,贺健父母的身体就比两年前硬朗多了,而且安县已启动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老人养老也不发愁了。

      为降低农户风险,减少环境污染,联丰村建起了集中养殖小区,吸纳农户近50家。走近养殖区,刚进大门,就被一位穿着白色工作服的大叔拦住了。

      “杜书记,我敢说这次我又赚钱了,明天又要出栏5000只鸭。”这位名叫唐丙荣的大叔拍着胸脯对杜支书说。嘴里传来一丝酒气,原来大叔因为心情舒畅,中午喝了少许酒。

      去年上半年时,贫困户唐丙荣还只是这个养殖小区的守门人,月收入不到千元。辽宁援建指挥部一位领导得知后实施对口帮扶,送给他5000只鸭苗“起坎”。短短7个月,唐丙荣已出栏6批,实现纯利润一万多元。

      尽管为新生活高兴的他饮了酒,午饭后的唐丙荣还是不敢丝毫懈怠,穿起了工作服,细心喂养这批寄托希望的家禽,“要想过好日子,就要舍得流汗。”

      百姓故事

        生活每天都在变好

      “这个春节几乎没有时间出门!”大年初五,北川新县城居民王兴华十分忙碌。

      在北川新县城分房的摇号中,王兴华一家三口摇到了一套二楼106平方米的住房。尽管经济有些紧张,但他还是赶紧购买了冰箱、空调和家具,在春节前搬进了新家,也好让仅10个月大的女儿在新家中过上人生中的第一个春节。

      春节里,北川新县城安排了众多的游园猜灯谜、羌文化演出等活动,处处张灯结彩,来新县城参观游览的人也络绎不绝,但王兴华无暇顾及。

      王兴华忙,是因为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五,每天都有亲朋好友登门,少则一桌,多则二三十人。王兴华以前开餐馆,现在是每顿饭都自己亲自下厨。从购买丰盛的年货开始,到每餐烧10来个拿得出手的家常菜,初为人父的王兴华自然忙得不可开交。

      这个春节,北川新县城的鞭炮声不断,鞭炮、礼花的声响成为连接白天和黑夜的交响。每到夜晚,璀璨的烟花照亮整个县城。当礼花绽放的时候,王兴华总是抱着女儿站在窗台前,让女儿感受缤纷的颜色,分享北川人搬进新家的喜悦。

      王兴华说,在新县城过春节,与之前在板房中过的两个春节有太多的不同。在板房中,一家人只有一间房,吃顿团年饭连坐的地方都没有;亲戚也少往来……如今不同了,新房新家,还有了家族中最小、人见人爱的女儿,团年饭有了更多的味道,咂酒可以从中午喝到下午……

      地震后,王兴华在绵阳找了份保安的工作。北川新县城商铺招商后,他也报了名。他希望能争取到一家铺面,重操旧业开一家小餐馆。尽管现在新县城的商业网点还不完善,但王兴华觉得,“最困难的时间已经过去,生活每天都在变好。”他相信新县城里有很多机会在等着他,凭着自己的一双手,不愁没有吃和喝。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