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2010年四川“十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

  • 2011年02月14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2010年我省“十项民生工程”投入力度更大、覆盖范围更广、推进速度更快、实施效果更好-- 

      □2008年501.4亿元,2009年800亿元,2010年940.08亿元,三年来,全省财政用于民生工程的投入额划出了一条上行线

      □2010年十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114个项目中有88个项目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各地在完成省上“规定动作”的同时,纷纷增加“自选动作”,不断拓展和延伸民生项目内容

      2月5日,正月初三,甘孜州稻城县赤土乡德萨牧民定居点,亚青中拥家的牧家乐“热情牧居”迎来了今年的第一批游客。得益于牧民定居行动计划,亚青中拥一家去年初搬进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石木结构藏式民居。“过去我们只会放牛,现在有了新房,还能靠旅游增加收入。”亚青中拥高兴地说。

      2010年,“民族地区帮扶”和“文化体育”被写入我省民生工程,“八项民生工程”增加为“十项民生工程”,实际投入资金从2009年的800亿元增加到940.08亿元。这一年,面对灾后重建决胜之年艰巨任务和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的“双重压力”,省委、省政府坚持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头等大事,回应群众所需所想所盼,民生工程投入力度更大、覆盖范围更广、推进速度更快。

      随着一个个民生工程目标的实现,一首民生“变”奏曲在蜀中大地奏响。

      民生之变:

      “文化体育”“生态环境”写入目标

      2月9日,兔年春节长假后上班第一天。汶川县水磨镇啣凤岩村村委会两层小楼里的“农家书屋”刚开门,便迎来了附近农家的几位小读者。去年5月建成的书屋整齐摆放着文化、科技、生活、少儿等几大类约2000多册图书。“如今村民们读书的习惯正慢慢养成,大家都说农家书屋是‘致富屋’、‘幸福屋’!”村支书张学林高兴地说,村里去年接通了闭路电视,过几天宽带也将入户,“我们村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插上了翅膀。”

      去年我省共新建7800个农家书屋,使近50%的行政村拥有了农家书屋,农民群众“看书难、借书难、买书难”的问题得到缓解。

      去年初出炉的《2010年民生工程实施方案》,不仅新增了“民族地区帮扶”和“文化体育”两个大项,还将法律援助、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建设、农家书屋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10余项内容纳入其中。方案还对2009年的“环境整治工程”进行调整,明确提出“生态环境工程”的概念。

      省政协委员张云忠从中观察到了变化:“民生工程惠及范围更广,项目更细致更人性化”。

      从群众的衣食住行等基本民生需求,到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等改善性民生愿望--随着四川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民生”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深化、拓展,我省民生工程更加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

      今年1月中旬,好消息传来:2010年十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114个项目中有88个项目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新农保覆盖全省37%县(市、区),藏区实现新农保制度全覆盖;新农合参合率首超95%,111个县实现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837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领到教科书;全省主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7%;新建成50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公益电影放映61.60万场次……

      “民生工程给力,让幸福飞!”平昌县土兴乡八角村村民们借用2010年的流行语表达心声。

      理念之变:

      最大政绩是改善民生

      2010年初,攀枝花在全市开展征集2010年民生工程项目建议的活动,群众通过网络互动平台、电话、信件、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建议192条,其中9条建议纳入该市民生工程项目。

      不仅是攀枝花。在民生工程的实施中,“听民意、纳民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成为不少地方党委、政府的自觉行动。

      广安邀请群众全程参与2010年民生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竣工验收、质量监督,群众参与监督面达100%;眉山将市委、市政府研究民生工作的重要会议进行电视现场直播,切实保障群众知情权;绵阳坚持每季度通过新闻媒体公示民生工程进展情况,接受群众监督……“从百姓最期盼的事情做起”。通过与民意互动,民生工程项目更加贴近群众,更加符合群众的迫切要求。

      解决43912户、21.5万游牧民的定居问题--省委、省政府提出的2010年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年度任务目标,在上年基础上几乎翻了一番。

      为了让百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民生工程实施三年来,省委、省政府不断提升民生标杆,高起点回应百姓期待。

      各地在完成省上“规定动作”的同时,纷纷自我加压,增加“自选动作”,不断拓展和延伸民生项目内容--

      “项目任务只增加不减少,受惠范围只扩大不缩小,补贴标准只提高不降低”,这是泸州民生工程建设的三条原则。泸州古蔺县投资近亿元,将古蔺河从污水横流的臭水沟变成了风景如画的人工湖;

      广元增加老百姓最急需、最迫切的“菜篮子”工程,有效缓解了老百姓吃菜难、价格高的问题;成都市将“环境提升工程”纳入市级民生工程……

      去年1月起,绵阳江油市方水乡2113名年满60岁的老人开始领取每月55元的“退休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当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覆盖绵阳全市。

      “越是困难时期,越要重视和关注民生。”2010年是灾后恢复重建“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决胜之年,尽管财政资金紧张,绵阳市对民生工程的投入力度却有增无减。“要把民生工作作为一种执政理念、一种发展方式、一种社会文明,动真情、下真功、办真事。”绵阳市市长曾万明坚定地说。

      随着民生工程的不断推进,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对“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有了新的理解:改善民生才是最大的政绩。

      机制之变:

      灵活筹资“倒逼”保进度

      2010年,我省民生工程资金投入力度创下新高,资金预算安排达782.59亿元。如何筹集和落实巨额资金,确保民生工程实施进度?

      “再困难都要保民生工程”。我省各级党委、政府积极作答--

      在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的同时,我省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向中央争取更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全年共争取到中央补助资金432.42亿元,有力保障了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

      在江阳区通村公路建设中,泸州市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募集资金500余万元,用社会资源弥补财政性资金不足;

      内江实行资金保障情况季报制度,对民生工程专项资金项目申报、资金拨付、使用管理进行定期专项检查,强化审计和财政监督,切实维护了资金安全和效益……

      各种创新举措和制度有力保障了民生工程的资金投入。统计显示,2010年全省“十项民生工程”实际投入资金940亿元,为预算安排资金的120.1%。

      2008年501.4亿元,2009年800亿元,2010年940.08亿元。三年来,全省财政用于民生工程的投入额划出了一条漂亮的上行线。

      “提速”,是2010年民生工程项目实施的又一关键词。为了使民生工程早日惠及群众,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创新手段,进一步强化督查,全力推进民生工程项目建设--

      建立倒逼机制。“所有项目争取11月底前完成年度任务。”根据这一要求,内江市逐项、逐条倒排出工期计划,明确每周、每月、每季度必须完成的项目进度、资金投入等,严格对照检查落实,年度任务提前完成。

      绵阳建立民生工程事项办理“绿色通道”制度,职能部门做到民生工程项目快立项、快审批、快实施;

      泸州建立督查联席会议制、“红、黄、绿”三色卡提示制、定期交账制、公开通报制等一系列制度,对重点项目实行全过程督查,对滞后项目进行“问责式”督查;

      南充建立并完善实施民生工程信息报送、工作简报、督查工作以及联席会议等制度,对重点督办事项进行全过程监控。市目督办对进度滞后项目以“发点球”的形式,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分析原因、制定措施,限期整改。

      今年省两会上,我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正式出炉,勾勒出一幅“富民”和“强省”有机统一的美好图景。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民生列车正鸣笛启程,开往幸福的下一站……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10年四川“十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

  • 2011年02月14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2010年我省“十项民生工程”投入力度更大、覆盖范围更广、推进速度更快、实施效果更好-- 

      □2008年501.4亿元,2009年800亿元,2010年940.08亿元,三年来,全省财政用于民生工程的投入额划出了一条上行线

      □2010年十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114个项目中有88个项目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各地在完成省上“规定动作”的同时,纷纷增加“自选动作”,不断拓展和延伸民生项目内容

      2月5日,正月初三,甘孜州稻城县赤土乡德萨牧民定居点,亚青中拥家的牧家乐“热情牧居”迎来了今年的第一批游客。得益于牧民定居行动计划,亚青中拥一家去年初搬进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石木结构藏式民居。“过去我们只会放牛,现在有了新房,还能靠旅游增加收入。”亚青中拥高兴地说。

      2010年,“民族地区帮扶”和“文化体育”被写入我省民生工程,“八项民生工程”增加为“十项民生工程”,实际投入资金从2009年的800亿元增加到940.08亿元。这一年,面对灾后重建决胜之年艰巨任务和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的“双重压力”,省委、省政府坚持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头等大事,回应群众所需所想所盼,民生工程投入力度更大、覆盖范围更广、推进速度更快。

      随着一个个民生工程目标的实现,一首民生“变”奏曲在蜀中大地奏响。

      民生之变:

      “文化体育”“生态环境”写入目标

      2月9日,兔年春节长假后上班第一天。汶川县水磨镇啣凤岩村村委会两层小楼里的“农家书屋”刚开门,便迎来了附近农家的几位小读者。去年5月建成的书屋整齐摆放着文化、科技、生活、少儿等几大类约2000多册图书。“如今村民们读书的习惯正慢慢养成,大家都说农家书屋是‘致富屋’、‘幸福屋’!”村支书张学林高兴地说,村里去年接通了闭路电视,过几天宽带也将入户,“我们村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插上了翅膀。”

      去年我省共新建7800个农家书屋,使近50%的行政村拥有了农家书屋,农民群众“看书难、借书难、买书难”的问题得到缓解。

      去年初出炉的《2010年民生工程实施方案》,不仅新增了“民族地区帮扶”和“文化体育”两个大项,还将法律援助、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建设、农家书屋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10余项内容纳入其中。方案还对2009年的“环境整治工程”进行调整,明确提出“生态环境工程”的概念。

      省政协委员张云忠从中观察到了变化:“民生工程惠及范围更广,项目更细致更人性化”。

      从群众的衣食住行等基本民生需求,到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等改善性民生愿望--随着四川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民生”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深化、拓展,我省民生工程更加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

      今年1月中旬,好消息传来:2010年十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114个项目中有88个项目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新农保覆盖全省37%县(市、区),藏区实现新农保制度全覆盖;新农合参合率首超95%,111个县实现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837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领到教科书;全省主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7%;新建成50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公益电影放映61.60万场次……

      “民生工程给力,让幸福飞!”平昌县土兴乡八角村村民们借用2010年的流行语表达心声。

      理念之变:

      最大政绩是改善民生

      2010年初,攀枝花在全市开展征集2010年民生工程项目建议的活动,群众通过网络互动平台、电话、信件、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建议192条,其中9条建议纳入该市民生工程项目。

      不仅是攀枝花。在民生工程的实施中,“听民意、纳民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成为不少地方党委、政府的自觉行动。

      广安邀请群众全程参与2010年民生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竣工验收、质量监督,群众参与监督面达100%;眉山将市委、市政府研究民生工作的重要会议进行电视现场直播,切实保障群众知情权;绵阳坚持每季度通过新闻媒体公示民生工程进展情况,接受群众监督……“从百姓最期盼的事情做起”。通过与民意互动,民生工程项目更加贴近群众,更加符合群众的迫切要求。

      解决43912户、21.5万游牧民的定居问题--省委、省政府提出的2010年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年度任务目标,在上年基础上几乎翻了一番。

      为了让百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民生工程实施三年来,省委、省政府不断提升民生标杆,高起点回应百姓期待。

      各地在完成省上“规定动作”的同时,纷纷自我加压,增加“自选动作”,不断拓展和延伸民生项目内容--

      “项目任务只增加不减少,受惠范围只扩大不缩小,补贴标准只提高不降低”,这是泸州民生工程建设的三条原则。泸州古蔺县投资近亿元,将古蔺河从污水横流的臭水沟变成了风景如画的人工湖;

      广元增加老百姓最急需、最迫切的“菜篮子”工程,有效缓解了老百姓吃菜难、价格高的问题;成都市将“环境提升工程”纳入市级民生工程……

      去年1月起,绵阳江油市方水乡2113名年满60岁的老人开始领取每月55元的“退休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当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覆盖绵阳全市。

      “越是困难时期,越要重视和关注民生。”2010年是灾后恢复重建“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决胜之年,尽管财政资金紧张,绵阳市对民生工程的投入力度却有增无减。“要把民生工作作为一种执政理念、一种发展方式、一种社会文明,动真情、下真功、办真事。”绵阳市市长曾万明坚定地说。

      随着民生工程的不断推进,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对“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有了新的理解:改善民生才是最大的政绩。

      机制之变:

      灵活筹资“倒逼”保进度

      2010年,我省民生工程资金投入力度创下新高,资金预算安排达782.59亿元。如何筹集和落实巨额资金,确保民生工程实施进度?

      “再困难都要保民生工程”。我省各级党委、政府积极作答--

      在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的同时,我省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向中央争取更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全年共争取到中央补助资金432.42亿元,有力保障了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

      在江阳区通村公路建设中,泸州市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募集资金500余万元,用社会资源弥补财政性资金不足;

      内江实行资金保障情况季报制度,对民生工程专项资金项目申报、资金拨付、使用管理进行定期专项检查,强化审计和财政监督,切实维护了资金安全和效益……

      各种创新举措和制度有力保障了民生工程的资金投入。统计显示,2010年全省“十项民生工程”实际投入资金940亿元,为预算安排资金的120.1%。

      2008年501.4亿元,2009年800亿元,2010年940.08亿元。三年来,全省财政用于民生工程的投入额划出了一条漂亮的上行线。

      “提速”,是2010年民生工程项目实施的又一关键词。为了使民生工程早日惠及群众,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创新手段,进一步强化督查,全力推进民生工程项目建设--

      建立倒逼机制。“所有项目争取11月底前完成年度任务。”根据这一要求,内江市逐项、逐条倒排出工期计划,明确每周、每月、每季度必须完成的项目进度、资金投入等,严格对照检查落实,年度任务提前完成。

      绵阳建立民生工程事项办理“绿色通道”制度,职能部门做到民生工程项目快立项、快审批、快实施;

      泸州建立督查联席会议制、“红、黄、绿”三色卡提示制、定期交账制、公开通报制等一系列制度,对重点项目实行全过程督查,对滞后项目进行“问责式”督查;

      南充建立并完善实施民生工程信息报送、工作简报、督查工作以及联席会议等制度,对重点督办事项进行全过程监控。市目督办对进度滞后项目以“发点球”的形式,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分析原因、制定措施,限期整改。

      今年省两会上,我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正式出炉,勾勒出一幅“富民”和“强省”有机统一的美好图景。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民生列车正鸣笛启程,开往幸福的下一站……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