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地理特点

  • 2017年05月02日 15时21分
  • 来源: 四川年鉴社
  • 【字体:
  •   优越独特的生态环境为巴蜀文明的生长、繁衍创造了有利条件。四川是中国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以其显著而独特的内涵和特点闻名于世。

      文明渊源深厚。四川文明在夏商时代为神权文明,西周至春秋战国为礼乐文明。秦统一巴蜀后,巴蜀文化逐步转型为秦汉文化的一支重要地域亚文化。汉魏之际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隋唐五代为文学繁荣之地,佛教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宋代经济文化高度繁荣,出现了全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巴蜀的科技在历史上很发达,有都江堰水利工程、种植技术、盐井技术、青铜冶炼技术、天文学、数学、医学等。

      地方特色显著。四川主要属于巴蜀文化区,区域文化自成体系。四川语言文化、戏曲文化、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织锦文化、盐文化等都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如四川方言、川戏、川茶、川酒、川菜、川药及蜀绣、蜀锦、川派盆景等文化品牌都带有强烈的地方特色。

      文化珍品荟萃。四川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人文积淀,留下了一批珍贵稀有的高品味文化。四川拥有世界遗产5处,博物馆222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7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69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400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39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22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8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6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4座以及其他人文景点200多个。峨眉山———乐山大佛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都江堰———青城山是世界文化遗产,九寨沟———黄龙为世界自然遗产,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大量金器、铜器、玉器和陶器都属文物精品。其中,象征着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精神的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被国家文物局批准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川菜位居中国八大菜系之列,五粮液等川酒为国宴珍品,竹叶青、蒙顶茶、峨嵋毛峰等名茶享誉全国。

      兼容多元文化。四川文化虽不可避免地具有农业文明的封闭性和静态性,但它又明显地具有对外努力开拓的开放性。除了境内本土的巴蜀文化和西部藏区文化外,只要跨出盆地,便与楚文化、秦陇文化、滇文化、夜郎文化、藏彝文化区域路途相接,促成了与四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渗透,形成巴蜀文化多元兼容开放的明显特点。改革开放以来,还吸纳了西方节庆文化与饮食文化。

     

    (此资料由四川年鉴社提供,内容来自《四川年鉴》2016卷)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化地理特点

  • 2017年05月02日 15时21分
  • 来源: 四川年鉴社
  •   优越独特的生态环境为巴蜀文明的生长、繁衍创造了有利条件。四川是中国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以其显著而独特的内涵和特点闻名于世。

      文明渊源深厚。四川文明在夏商时代为神权文明,西周至春秋战国为礼乐文明。秦统一巴蜀后,巴蜀文化逐步转型为秦汉文化的一支重要地域亚文化。汉魏之际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隋唐五代为文学繁荣之地,佛教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宋代经济文化高度繁荣,出现了全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巴蜀的科技在历史上很发达,有都江堰水利工程、种植技术、盐井技术、青铜冶炼技术、天文学、数学、医学等。

      地方特色显著。四川主要属于巴蜀文化区,区域文化自成体系。四川语言文化、戏曲文化、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织锦文化、盐文化等都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如四川方言、川戏、川茶、川酒、川菜、川药及蜀绣、蜀锦、川派盆景等文化品牌都带有强烈的地方特色。

      文化珍品荟萃。四川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人文积淀,留下了一批珍贵稀有的高品味文化。四川拥有世界遗产5处,博物馆222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7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69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400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39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22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8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6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4座以及其他人文景点200多个。峨眉山———乐山大佛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都江堰———青城山是世界文化遗产,九寨沟———黄龙为世界自然遗产,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大量金器、铜器、玉器和陶器都属文物精品。其中,象征着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精神的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被国家文物局批准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川菜位居中国八大菜系之列,五粮液等川酒为国宴珍品,竹叶青、蒙顶茶、峨嵋毛峰等名茶享誉全国。

      兼容多元文化。四川文化虽不可避免地具有农业文明的封闭性和静态性,但它又明显地具有对外努力开拓的开放性。除了境内本土的巴蜀文化和西部藏区文化外,只要跨出盆地,便与楚文化、秦陇文化、滇文化、夜郎文化、藏彝文化区域路途相接,促成了与四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渗透,形成巴蜀文化多元兼容开放的明显特点。改革开放以来,还吸纳了西方节庆文化与饮食文化。

     

    (此资料由四川年鉴社提供,内容来自《四川年鉴》2016卷)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