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动能引领产业结构调整 工业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之三

  • 2017年09月14日 10时13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字体:
  •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四川省委省政府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揽工业发展全局,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将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开拓发展新空间、激发新动力,全力推进工业由投资驱动、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加速转换。全省工业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呈现出生产运行平稳、结构转型加快、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新特点,在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的道路上迈上了新台阶,成就斐然。 

      一、总体保持平稳增长,生产运行稳中向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工业下行的困难和挑战,全省积极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等各项政策措施,顶住下行压力,保持了工业中高速增长,规模稳步扩大、效益稳步回升,为全省经济稳步增长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一)速度保持中高速。在全国各省工业经济普遍回落的背景下,2013-2016年,四川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了11.2%、8.7%、7.2%和7.6%的中高速增长,年均增速达到8.7%,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2个百分点,在工业大省中名列前茅。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部分资源品价格大幅回升,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工业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更加明显。 

      (二)规模在稳步扩大。2016年,全省工业增加值达到11569.8亿元,占全国工业增加值4.7%,比2012年提高0.1个百分点。从省内看,在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工业比重,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经济总量的35.4%,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6.2%。 

      (三)效益正稳步回升。2012年以来,我省工业品价格随全国趋势开始长达4年多持续下跌,企业收入持续回落,效益大幅下滑。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0%,2014年和2015年分别比上年下降3.4%和5.3%。但随着企业转型升级和产品价格逐步回升,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2176.1亿元,比上年增长5.4%,已经实现了由负转正并稳步回升。 

      二、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始终坚持把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七大优势产业快速增长、高技术产业比重不断提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推进,工业资源型特征明显减弱、高耗能行业比重明显下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初显。 

      (一)优势产业快速发展,高技术产业比重不断提升。全省“双七双五”产业培育成效明显,2013-2016年,七大优势产业分别增长11.0%、8.8%、4.1%和5.2%,2016年总量达到8392.3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72.5%,比2012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全省酒饮料、农副食品、医药等支柱产业保持稳定增长;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产业快速增长;水力发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产业为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2016年,全省高技术产业(制造业)产值达到5910亿元,占规上工业总量的13.5%,年均名义增速达到11.0%,高于全省工业平均水平。一大批附加值较高的工业产品成为结构调整的典型代表。2016年,全省微型计算机产量是2012年的1.4倍,占全国的20.5%;汽车产量是2012年的1.5倍,占全国的2.1%;全省水力发电是2012年的1.9倍,占全国25.9%。 

      (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推进,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随着市场的逐步变化,传统行业为适应社会需求,正通过产业链价值提升和产品结构优化等方式不断实现转型发展。2013年以来,在米面磨制、生猪屠宰、卷烟、棉纺等传统加工行业逐年走低的情况下,糕点面包、保健食品、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棉印染精加、服饰等行业保持着两位数快速增长。在平板玻璃等传统建材行业举步维艰的情况下,技术玻璃制品、卫生陶瓷制品、特种陶瓷制品等行业实现高速增长。传统行业产品结构正在向质量更优、技术含量更高的方向调整,如建材行业中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夹层玻璃、天然大理石建筑板材、卫生陶瓷制品、石墨及炭素制品、玻璃纤维纱布,化工行业中的ABS树脂、合成纤维单体、聚丙烯树脂等新材料,产量均实现快速增长。 

      (三)资源型特征明显减弱,高耗能比重明显下降。随着全省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持续深入推进,一大批中小型采掘企业被关停并转。2016年,全省规上采矿业比重下降到9.9%,比2012年(15.1%)下降5.2个百分点,省内工业依靠采掘自然资源的特征大幅弱化。2013年以来,全省高耗能行业(不含发电)增加值增速逐年走低,在工业中的比重逐年下降。2016年,全省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下降到20.3%,比2012年下降1.6个百分点,绿色发展引导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显著。2013-2016年,全省煤矿缩减产能7000余万吨,全面取缔“地条钢”,化解钢铁过剩产能420万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在工业中的比重分别下降至2.4%和3.0%,比2012年下降3.2和1.2个百分点。全省大力推动水泥行业重组,实施上大压小、产能置换,水泥和平板玻璃行业产能利用率达到全国中上水平,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较快增长。2016年,全省去库存和去杠杆双轮驱动,取得实质性进展。企业存货同比增长0.6%,比2012年下降7.1个百分点;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降到58.8%,比2012年下降2.6个百分点。全省出台的税费减免、下调电价、直供气、设立应急转贷基金等政策措施使企业成本压力得到有效缓解,为企业挤出了利润空间。2016年,全省工业企业利息支出同比下降5.6%,2012年为增长24.1%;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成本为84.8元,比全国低1元。 

      三、创新驱动释放新动能,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主动融入全球新一轮的科技和产业革命,充分把握机遇,积极实施“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军民融合等工业强省战略,科技研发投入快速增长,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新产品不断涌现,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引领工业结构调整。 

      (一)研发投入快速增长。2012年以来,大力建设多层次科技创新平台,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3-2015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0.47%、0.52%和0.58%,占比稳步提升。2016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R&D内部经费支出291.5亿元,比2012年增长89.5%,年均增长17.3%,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0.62%,比2012年提高0.17个百分点。研发投入快速增长为企业创新研发活动提供了坚实支撑,创新驱动的新引擎正不断形成和壮大。 

      (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2016年,四川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比上年增长12.6%,高于工业平均增速4.7个百分点,比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高2.1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12.1%,比2015年提高0.3个百分点。2013-2016年,全省节能环保、航空燃机、信息安全、新能源汽车、页岩气等本省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达到15%以上,远高于工业8.7%的年均增速,总量约占全省规上工业5.9%,比2013年提高1个百分点。 

      (三)工业新产品不断涌现。全省工业在“北斗”新时空智联工程、无人机等多个领域的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许多技术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新型、智能化、自动化设备和高端电子信息产品引领工业增长。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顺应结构升级和消费需求的新产品也不断涌现。2013-2016年,全省锂离子电池年均增长3.3倍,新能源汽车年均增长7倍,平板显示器年均增长4.1倍,数控金属成形机床(数控锻压设备)年均增长3倍,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年均增长1.8倍,城市轨道车辆年均增长2.2倍,智能手机年均增长1.2倍,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年均增长9.6倍,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年均增长1.1倍。 

      回首过去,四川工业发展经受住了各种重大挑战和考验,在高起点上取得了新的成就,增长保持中高速,结构不断优化,创新活力持续增强,总体实力明显提升。展望未来,我们要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清醒认识到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复杂多变,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外需总体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等现实问题,面对挑战,迎难而上,努力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机遇,切实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推进中国制造四川行动计划,加快七大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成长型产业培育,推动新旧动能加速转换,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工业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加快转变,实现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 

      [1] 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据年报测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工业部分,不含规下、涉密单位和服务业数据。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新动能引领产业结构调整 工业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之三

  • 2017年09月14日 10时13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四川省委省政府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揽工业发展全局,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将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开拓发展新空间、激发新动力,全力推进工业由投资驱动、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加速转换。全省工业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呈现出生产运行平稳、结构转型加快、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新特点,在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的道路上迈上了新台阶,成就斐然。 

      一、总体保持平稳增长,生产运行稳中向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工业下行的困难和挑战,全省积极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等各项政策措施,顶住下行压力,保持了工业中高速增长,规模稳步扩大、效益稳步回升,为全省经济稳步增长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一)速度保持中高速。在全国各省工业经济普遍回落的背景下,2013-2016年,四川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了11.2%、8.7%、7.2%和7.6%的中高速增长,年均增速达到8.7%,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2个百分点,在工业大省中名列前茅。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部分资源品价格大幅回升,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工业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更加明显。 

      (二)规模在稳步扩大。2016年,全省工业增加值达到11569.8亿元,占全国工业增加值4.7%,比2012年提高0.1个百分点。从省内看,在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工业比重,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经济总量的35.4%,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6.2%。 

      (三)效益正稳步回升。2012年以来,我省工业品价格随全国趋势开始长达4年多持续下跌,企业收入持续回落,效益大幅下滑。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0%,2014年和2015年分别比上年下降3.4%和5.3%。但随着企业转型升级和产品价格逐步回升,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2176.1亿元,比上年增长5.4%,已经实现了由负转正并稳步回升。 

      二、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始终坚持把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七大优势产业快速增长、高技术产业比重不断提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推进,工业资源型特征明显减弱、高耗能行业比重明显下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初显。 

      (一)优势产业快速发展,高技术产业比重不断提升。全省“双七双五”产业培育成效明显,2013-2016年,七大优势产业分别增长11.0%、8.8%、4.1%和5.2%,2016年总量达到8392.3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72.5%,比2012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全省酒饮料、农副食品、医药等支柱产业保持稳定增长;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产业快速增长;水力发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产业为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2016年,全省高技术产业(制造业)产值达到5910亿元,占规上工业总量的13.5%,年均名义增速达到11.0%,高于全省工业平均水平。一大批附加值较高的工业产品成为结构调整的典型代表。2016年,全省微型计算机产量是2012年的1.4倍,占全国的20.5%;汽车产量是2012年的1.5倍,占全国的2.1%;全省水力发电是2012年的1.9倍,占全国25.9%。 

      (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推进,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随着市场的逐步变化,传统行业为适应社会需求,正通过产业链价值提升和产品结构优化等方式不断实现转型发展。2013年以来,在米面磨制、生猪屠宰、卷烟、棉纺等传统加工行业逐年走低的情况下,糕点面包、保健食品、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棉印染精加、服饰等行业保持着两位数快速增长。在平板玻璃等传统建材行业举步维艰的情况下,技术玻璃制品、卫生陶瓷制品、特种陶瓷制品等行业实现高速增长。传统行业产品结构正在向质量更优、技术含量更高的方向调整,如建材行业中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夹层玻璃、天然大理石建筑板材、卫生陶瓷制品、石墨及炭素制品、玻璃纤维纱布,化工行业中的ABS树脂、合成纤维单体、聚丙烯树脂等新材料,产量均实现快速增长。 

      (三)资源型特征明显减弱,高耗能比重明显下降。随着全省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持续深入推进,一大批中小型采掘企业被关停并转。2016年,全省规上采矿业比重下降到9.9%,比2012年(15.1%)下降5.2个百分点,省内工业依靠采掘自然资源的特征大幅弱化。2013年以来,全省高耗能行业(不含发电)增加值增速逐年走低,在工业中的比重逐年下降。2016年,全省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下降到20.3%,比2012年下降1.6个百分点,绿色发展引导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显著。2013-2016年,全省煤矿缩减产能7000余万吨,全面取缔“地条钢”,化解钢铁过剩产能420万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在工业中的比重分别下降至2.4%和3.0%,比2012年下降3.2和1.2个百分点。全省大力推动水泥行业重组,实施上大压小、产能置换,水泥和平板玻璃行业产能利用率达到全国中上水平,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较快增长。2016年,全省去库存和去杠杆双轮驱动,取得实质性进展。企业存货同比增长0.6%,比2012年下降7.1个百分点;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降到58.8%,比2012年下降2.6个百分点。全省出台的税费减免、下调电价、直供气、设立应急转贷基金等政策措施使企业成本压力得到有效缓解,为企业挤出了利润空间。2016年,全省工业企业利息支出同比下降5.6%,2012年为增长24.1%;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成本为84.8元,比全国低1元。 

      三、创新驱动释放新动能,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主动融入全球新一轮的科技和产业革命,充分把握机遇,积极实施“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军民融合等工业强省战略,科技研发投入快速增长,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新产品不断涌现,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引领工业结构调整。 

      (一)研发投入快速增长。2012年以来,大力建设多层次科技创新平台,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3-2015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0.47%、0.52%和0.58%,占比稳步提升。2016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R&D内部经费支出291.5亿元,比2012年增长89.5%,年均增长17.3%,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0.62%,比2012年提高0.17个百分点。研发投入快速增长为企业创新研发活动提供了坚实支撑,创新驱动的新引擎正不断形成和壮大。 

      (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2016年,四川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比上年增长12.6%,高于工业平均增速4.7个百分点,比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高2.1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12.1%,比2015年提高0.3个百分点。2013-2016年,全省节能环保、航空燃机、信息安全、新能源汽车、页岩气等本省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达到15%以上,远高于工业8.7%的年均增速,总量约占全省规上工业5.9%,比2013年提高1个百分点。 

      (三)工业新产品不断涌现。全省工业在“北斗”新时空智联工程、无人机等多个领域的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许多技术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新型、智能化、自动化设备和高端电子信息产品引领工业增长。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顺应结构升级和消费需求的新产品也不断涌现。2013-2016年,全省锂离子电池年均增长3.3倍,新能源汽车年均增长7倍,平板显示器年均增长4.1倍,数控金属成形机床(数控锻压设备)年均增长3倍,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年均增长1.8倍,城市轨道车辆年均增长2.2倍,智能手机年均增长1.2倍,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年均增长9.6倍,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年均增长1.1倍。 

      回首过去,四川工业发展经受住了各种重大挑战和考验,在高起点上取得了新的成就,增长保持中高速,结构不断优化,创新活力持续增强,总体实力明显提升。展望未来,我们要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清醒认识到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复杂多变,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外需总体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等现实问题,面对挑战,迎难而上,努力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机遇,切实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推进中国制造四川行动计划,加快七大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成长型产业培育,推动新旧动能加速转换,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工业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加快转变,实现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 

      [1] 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据年报测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工业部分,不含规下、涉密单位和服务业数据。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