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凉山消费市场繁荣活跃

  • 2011年03月08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字体:
  •   “十一五”时期,凉山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规模扩大,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在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活跃经济的宏观调控措施的持续作用下,凉山消费品市场呈现出总量迅速扩张、消费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2010年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44.9亿元,年均增长19.3%,五年的消费市场发展,是凉山市场繁荣活跃、生机盎然的五年。

      一、“十一五”期间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一)、市场活跃 消费总量翻番

      “十一五”时期,凉山加强商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商业零售和批发网络,积极发展商业连锁、物流配送、农副产品批发及其餐饮业、酒店业、娱乐业,不断提高服务档次和水平,促进了全州消费市场繁荣。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影响的大环境下,凉山消费品市场逆势而上,充分发挥消费拉动功能,到2010年,全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9亿元,同比增长18.9%,比2005年增长1.4倍(同口径),消费总量翻番。全州消费在城、乡地区间、批零住餐行业间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1、城市、乡村消费逐步走高。“十一五” 时期,凉山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2005年的7496元增加到2010年的14879元,五年增加7383元,年均增长14.7%,推动了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城镇消费走上稳步增长的轨道,到2010年全州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185.9亿元,同比增长19.8%;城镇居民每百户汽车、电脑、移动电话的拥有量分别为11.4辆、56.1台、167.8部,比2005年城镇居民每百户汽车、电脑、移动电话的拥有量分别增加9.9辆、38.5台和61.2部。

      同时,“十一五”时期“三农”问题的大幅改观,农民收入呈现快速增长的局面。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年均增长16.2%,增幅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1.5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增长明显加快,农民消费得到了有效释放。到2010年,全州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59亿元,同比增长16.1%。农村居民每百户彩电、洗衣机、冰箱的拥有量分别为91台、40台和14台,比2005年农民每百户彩电、洗衣机、冰箱的拥有量分别增加18台、17台和8台。

      2、批零贸易业持续向好,住宿餐饮业快速发展。“十一五” 时期,全州商贸流通企业积极面对金融危机对销售的影响,调整经营策略,加强市场营销,促进了批零贸易业持续向好。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由2005年的87.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04.2亿元,年均增长18.5%,同时,涌现出一批规模大、市场竞争能力强的骨干企业,它们充分发挥在资金、人力资源、管理、信息资源、渠道网络等优势,成为消费品市场的一大亮点。2010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达到290个,实现零售额由2005年的8.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9.6亿元,年均增长35.7%;2010年对批发和零售行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8.2% ,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22.8%。

      五年来,凉山州抓好旅游设施建设,改善景区环境,提升旅游的品牌和档次,推进旅游产业升级。使得旅游业的发展势头良好,旅游人数及收入的大幅度增加,全州商务活动增多,直接地推动了住宿及餐饮行业的快速增长。2010年全州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0.6亿元,比2005年增长94.4%。

      (二)、人均消费品的消费量显著提高

      全州消费品市场在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人均消费品的消费量得到显著提高。2010年全州人均消费品零售额为5485元,比2005年的2484元提高1.2倍,五年间人均每年净增加消费品零售额600元。

      (三)、消费体系日臻完善 经营业态不断发展

      "十一五"期间,凉山州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引导消费结构升级,消费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以综合市场、专业市场、生活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并重发展的商品交易市场体系,促进了全州市场规模快速增长,龙头作用明显,2010年,全州共有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290家,比2005年增加220家,增长3.1倍,其中:批发零售业增加62家,住宿餐饮业增加158家,一批规模大、档次高、特色鲜明的连锁超市、专卖店、专营店等限额以上商贸企业不断涌现,药品、服装、副食品、通讯器材、汽车等商品的专卖店,已渐渐成为消费品市场的主体业态,特别是国美电器、沃尔玛等大型超市的入驻,不仅给老百姓购物带来多元化选择,更体现出居民消费力释放的巨大活力。

      (四)、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消费热点频现

      “十一五”时期,随着全州综合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和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消费热点商品频现。

      1、汽车销售明显加快。在国家相继推出的燃油税改革、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购置税减征等一系列鼓励汽车消费政策的推动下,以及汽车的降价、汽车消费贷款的增加,“十一五”期间,汽车消费成为亮点。据对全州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统计,2010年全州限额以上汽车类实现零售额6.7亿元,比2005年增长3.5倍,年均增长34.3%。

      2、通讯器材消费高增长。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时代的到来,通话费用的降低以及手机价格的不断下调,手机已由奢侈品成为居民生活必需品,成为“十一五”时期又一大消费亮点,全州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年均增长34.7%。

      3、家用电器热销。随着住房需求的增长和家电更新换代的加快,特别是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相继实施的“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等促消费政策,拉动家电销售快速增长。“十一五”全州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家用电器类零售额年均增长15.3%,家电下乡产品自启动以来累计销售29.2万台,销售额达4.8亿元。

      4、享受型商品消费持续升温。“十一五”全州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年均增幅分别为28.6%、102.5%。

      (五)、区域市场增速差距缩小,呈现协调发展态势

      “十一五”期间,全州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建成以西昌为物流、信息、文化中心,县城和重点集镇为节点、辐射广大农村的服务网络体系,促进了全州消费品市场均衡协调发展。2010年,全州绝大多数县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均在16%以上,增速普遍比上年加快2-5个百分点,大多数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相差不到2个百分点,消费品市场发展协调性增强。

      (六)、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十一五”时期,凉山大力鼓励和扶持非公有经济的发展,拓展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新空间,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异军突起,迅猛发展,成为流通领域的主角。2010年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占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74.1%,占据了大半壁江山,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9%,拉动零售总额增长12.9个百分点。

      二、“十一五”期间消费品市场增长因素

      “十一五”期间,凉山州消费品市场保持稳定增长,得益于诸多有利因素,一是凉山州经济保持快车道运行,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成为全省增长最快的地区,经济总量跃居到全省第七位,“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15.5%;二是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奠定了消费能力,在消费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城乡居民收入依然保持了增长,为扩大消费奠定了基础;三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刺激了消费,国家及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有效的带动了消费增长;四是“假日经济”带动消费品市场增长,自国家调整主要节假日放假时间后,城乡居民有更多的时间旅游、探亲和购物,各类商场浓厚的节日气氛,优美的购物环境,以及形式多样的优惠让利促销活动,吸引了大量顾客。“假日经济”给商家带来了无限商机,给消费品市场带来了繁荣活跃。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十一五”凉山消费市场繁荣活跃

  • 2011年03月08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十一五”时期,凉山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规模扩大,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在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活跃经济的宏观调控措施的持续作用下,凉山消费品市场呈现出总量迅速扩张、消费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2010年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44.9亿元,年均增长19.3%,五年的消费市场发展,是凉山市场繁荣活跃、生机盎然的五年。

      一、“十一五”期间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一)、市场活跃 消费总量翻番

      “十一五”时期,凉山加强商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商业零售和批发网络,积极发展商业连锁、物流配送、农副产品批发及其餐饮业、酒店业、娱乐业,不断提高服务档次和水平,促进了全州消费市场繁荣。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影响的大环境下,凉山消费品市场逆势而上,充分发挥消费拉动功能,到2010年,全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9亿元,同比增长18.9%,比2005年增长1.4倍(同口径),消费总量翻番。全州消费在城、乡地区间、批零住餐行业间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1、城市、乡村消费逐步走高。“十一五” 时期,凉山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2005年的7496元增加到2010年的14879元,五年增加7383元,年均增长14.7%,推动了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城镇消费走上稳步增长的轨道,到2010年全州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185.9亿元,同比增长19.8%;城镇居民每百户汽车、电脑、移动电话的拥有量分别为11.4辆、56.1台、167.8部,比2005年城镇居民每百户汽车、电脑、移动电话的拥有量分别增加9.9辆、38.5台和61.2部。

      同时,“十一五”时期“三农”问题的大幅改观,农民收入呈现快速增长的局面。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年均增长16.2%,增幅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1.5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增长明显加快,农民消费得到了有效释放。到2010年,全州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59亿元,同比增长16.1%。农村居民每百户彩电、洗衣机、冰箱的拥有量分别为91台、40台和14台,比2005年农民每百户彩电、洗衣机、冰箱的拥有量分别增加18台、17台和8台。

      2、批零贸易业持续向好,住宿餐饮业快速发展。“十一五” 时期,全州商贸流通企业积极面对金融危机对销售的影响,调整经营策略,加强市场营销,促进了批零贸易业持续向好。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由2005年的87.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04.2亿元,年均增长18.5%,同时,涌现出一批规模大、市场竞争能力强的骨干企业,它们充分发挥在资金、人力资源、管理、信息资源、渠道网络等优势,成为消费品市场的一大亮点。2010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达到290个,实现零售额由2005年的8.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9.6亿元,年均增长35.7%;2010年对批发和零售行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8.2% ,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22.8%。

      五年来,凉山州抓好旅游设施建设,改善景区环境,提升旅游的品牌和档次,推进旅游产业升级。使得旅游业的发展势头良好,旅游人数及收入的大幅度增加,全州商务活动增多,直接地推动了住宿及餐饮行业的快速增长。2010年全州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0.6亿元,比2005年增长94.4%。

      (二)、人均消费品的消费量显著提高

      全州消费品市场在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人均消费品的消费量得到显著提高。2010年全州人均消费品零售额为5485元,比2005年的2484元提高1.2倍,五年间人均每年净增加消费品零售额600元。

      (三)、消费体系日臻完善 经营业态不断发展

      "十一五"期间,凉山州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引导消费结构升级,消费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以综合市场、专业市场、生活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并重发展的商品交易市场体系,促进了全州市场规模快速增长,龙头作用明显,2010年,全州共有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290家,比2005年增加220家,增长3.1倍,其中:批发零售业增加62家,住宿餐饮业增加158家,一批规模大、档次高、特色鲜明的连锁超市、专卖店、专营店等限额以上商贸企业不断涌现,药品、服装、副食品、通讯器材、汽车等商品的专卖店,已渐渐成为消费品市场的主体业态,特别是国美电器、沃尔玛等大型超市的入驻,不仅给老百姓购物带来多元化选择,更体现出居民消费力释放的巨大活力。

      (四)、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消费热点频现

      “十一五”时期,随着全州综合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和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消费热点商品频现。

      1、汽车销售明显加快。在国家相继推出的燃油税改革、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购置税减征等一系列鼓励汽车消费政策的推动下,以及汽车的降价、汽车消费贷款的增加,“十一五”期间,汽车消费成为亮点。据对全州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统计,2010年全州限额以上汽车类实现零售额6.7亿元,比2005年增长3.5倍,年均增长34.3%。

      2、通讯器材消费高增长。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时代的到来,通话费用的降低以及手机价格的不断下调,手机已由奢侈品成为居民生活必需品,成为“十一五”时期又一大消费亮点,全州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年均增长34.7%。

      3、家用电器热销。随着住房需求的增长和家电更新换代的加快,特别是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相继实施的“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等促消费政策,拉动家电销售快速增长。“十一五”全州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家用电器类零售额年均增长15.3%,家电下乡产品自启动以来累计销售29.2万台,销售额达4.8亿元。

      4、享受型商品消费持续升温。“十一五”全州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年均增幅分别为28.6%、102.5%。

      (五)、区域市场增速差距缩小,呈现协调发展态势

      “十一五”期间,全州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建成以西昌为物流、信息、文化中心,县城和重点集镇为节点、辐射广大农村的服务网络体系,促进了全州消费品市场均衡协调发展。2010年,全州绝大多数县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均在16%以上,增速普遍比上年加快2-5个百分点,大多数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相差不到2个百分点,消费品市场发展协调性增强。

      (六)、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十一五”时期,凉山大力鼓励和扶持非公有经济的发展,拓展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新空间,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异军突起,迅猛发展,成为流通领域的主角。2010年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占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74.1%,占据了大半壁江山,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9%,拉动零售总额增长12.9个百分点。

      二、“十一五”期间消费品市场增长因素

      “十一五”期间,凉山州消费品市场保持稳定增长,得益于诸多有利因素,一是凉山州经济保持快车道运行,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成为全省增长最快的地区,经济总量跃居到全省第七位,“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15.5%;二是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奠定了消费能力,在消费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城乡居民收入依然保持了增长,为扩大消费奠定了基础;三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刺激了消费,国家及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有效的带动了消费增长;四是“假日经济”带动消费品市场增长,自国家调整主要节假日放假时间后,城乡居民有更多的时间旅游、探亲和购物,各类商场浓厚的节日气氛,优美的购物环境,以及形式多样的优惠让利促销活动,吸引了大量顾客。“假日经济”给商家带来了无限商机,给消费品市场带来了繁荣活跃。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