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高质量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强市 奋力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

  • 2021年10月26日 13时52分
  • 来源: 宜宾市府
  • 【字体:
  • 自第五次党代会以来,在宜宾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宜宾市农业农村系统干部职工主动担当作为,切实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开好局、起好步。2021年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460.33亿元、增长9.4%,第一产业增加值达286.78亿元、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347元、增长12%,三项涉农重要指标增速均居全省第2位,创近年来新高。

    一、聚焦要素保障,农村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

    一是组织领导坚强有力。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市特色农业“5+2”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支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7个意见》以及支持政策,并设立了全国首支10亿元的宜宾五粮液乡村振兴发展基金。

    二是示范创建多点开花。高质量打造世界樟海、高桥竹村、安石渔村、橘香小镇等43个乡村振兴示范区,兴文县粮油园区、筠连县肉牛园区、翠屏区茶叶园区被评为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南溪区酿酒专用粮园区被评为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翠屏区创建为全省首批乡村振兴先进区,全市创建省级乡村振兴先进乡镇5个和示范村61个,示范带动乡村全域振兴。

    三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化。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翠屏区全国宅基地改革试点,组建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宜宾所,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推进农村资产资源“三权分置”。我市推行“五补五改”创新财政支农方式等改革经验被全国推广。

    二、聚焦重点突破,农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

    一是持续优化产业体系。围绕建成“沿江平丘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和“南部山区特色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发展布局,按照“一县一特色”原则明确各县(区)主导产业,引进西南地区最大的德康年300万头生猪屠宰、肉食品精深加工及冷链等一批重点项目。目前,我市“5+2”农业产业中,茶叶、酿酒专用粮、蚕桑、油樟面积居全省第1位,林竹面积和生猪出栏量居全省第2位。

    二是不断完善生产体系。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不断完善农村水电气路讯等基础设施,“三年交通大会战”新改建农村公路3622公里,五年来投资33.21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155.01万亩,全市现已建成高标准农田326.93万亩。

    三是加快构建经营体系。坚持内抓培育、外抓招引,不断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271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61家;农民合作社达6942个,其中:国家级23个、省级177个;家庭农场达8860个,其中:省级154个。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达560个,创建国家和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8个,持续擦亮“宜字头”农产品金字招牌。

    三、聚焦强农富农,农民群众福祉获得新提升

    一是共同富裕初见成效。“十三五”期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在全省的排位从2016年第13位上升至2017年第9位、2018年第8位、2019年第6位、2020年第4位,到2021年三季度第2位,助推全市23.05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精准脱贫,实现农村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二是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18—2020年全市投入22.85亿元实施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目前所有行政村配备保洁员,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6.7%,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有效治理行政村分别达97%、6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0%,全市累计建成“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1236个、“美丽宜宾·宜居乡村”达标村1571个。

    三是渔民生计妥善保障。健全日常监管长效机制,做好退捕渔民转产安置保障,时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对宜宾市提前完成长江禁捕退捕任务和将退捕渔民组成第三方志愿服务队协助禁捕工作给予高度肯定。我市在全国打击非法捕捞专项行动推进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责任编辑: 张竹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宜宾:高质量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强市 奋力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

  • 2021年10月26日 13时52分
  • 来源: 宜宾市府
  • 自第五次党代会以来,在宜宾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宜宾市农业农村系统干部职工主动担当作为,切实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开好局、起好步。2021年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460.33亿元、增长9.4%,第一产业增加值达286.78亿元、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347元、增长12%,三项涉农重要指标增速均居全省第2位,创近年来新高。

    一、聚焦要素保障,农村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

    一是组织领导坚强有力。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市特色农业“5+2”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支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7个意见》以及支持政策,并设立了全国首支10亿元的宜宾五粮液乡村振兴发展基金。

    二是示范创建多点开花。高质量打造世界樟海、高桥竹村、安石渔村、橘香小镇等43个乡村振兴示范区,兴文县粮油园区、筠连县肉牛园区、翠屏区茶叶园区被评为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南溪区酿酒专用粮园区被评为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翠屏区创建为全省首批乡村振兴先进区,全市创建省级乡村振兴先进乡镇5个和示范村61个,示范带动乡村全域振兴。

    三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化。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翠屏区全国宅基地改革试点,组建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宜宾所,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推进农村资产资源“三权分置”。我市推行“五补五改”创新财政支农方式等改革经验被全国推广。

    二、聚焦重点突破,农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

    一是持续优化产业体系。围绕建成“沿江平丘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和“南部山区特色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发展布局,按照“一县一特色”原则明确各县(区)主导产业,引进西南地区最大的德康年300万头生猪屠宰、肉食品精深加工及冷链等一批重点项目。目前,我市“5+2”农业产业中,茶叶、酿酒专用粮、蚕桑、油樟面积居全省第1位,林竹面积和生猪出栏量居全省第2位。

    二是不断完善生产体系。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不断完善农村水电气路讯等基础设施,“三年交通大会战”新改建农村公路3622公里,五年来投资33.21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155.01万亩,全市现已建成高标准农田326.93万亩。

    三是加快构建经营体系。坚持内抓培育、外抓招引,不断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271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61家;农民合作社达6942个,其中:国家级23个、省级177个;家庭农场达8860个,其中:省级154个。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达560个,创建国家和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8个,持续擦亮“宜字头”农产品金字招牌。

    三、聚焦强农富农,农民群众福祉获得新提升

    一是共同富裕初见成效。“十三五”期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在全省的排位从2016年第13位上升至2017年第9位、2018年第8位、2019年第6位、2020年第4位,到2021年三季度第2位,助推全市23.05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精准脱贫,实现农村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二是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18—2020年全市投入22.85亿元实施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目前所有行政村配备保洁员,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6.7%,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有效治理行政村分别达97%、6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0%,全市累计建成“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1236个、“美丽宜宾·宜居乡村”达标村1571个。

    三是渔民生计妥善保障。健全日常监管长效机制,做好退捕渔民转产安置保障,时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对宜宾市提前完成长江禁捕退捕任务和将退捕渔民组成第三方志愿服务队协助禁捕工作给予高度肯定。我市在全国打击非法捕捞专项行动推进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责任编辑: 张竹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