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抢抓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 打造南向开放门户枢纽

  • 2020年08月04日 16时28分
  • 来源: 宜宾市府
  • 【字体: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内陆开放战略高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继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之后,成为又一个承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区域。其主要思路是提升重庆、成都两大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的能级,推动双城相向发展,成为承载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支撑广袤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对我国新时代的区域协调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布局和空间治理格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宜宾在双城经济圈建设可发挥开放门户枢纽作用

    中央对成渝地区的功能定位是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宜宾叠加地理区位、综合交通枢纽、产业集聚多重优势,在建设成渝地区南向开放通道门户枢纽方面大有可为。

    宜宾地处长江黄金水道,向东贯通长江经济带,向南连接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北部湾港口的重要流通节点。宜宾初步构成具备铁路、公路、水运、港口、航空多种运输方式的交通枢纽功能,尤其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规划中的“京昆”与“兰广”高铁在宜宾交汇,叠加成贵高铁和川南城际高铁,宜宾客货运铁路。宜宾“内引外联”开放通道枢纽地位愈发凸显。宜宾产业基础雄厚,产值增长态势良好,已形成智能终端、轨道交通、汽车产业、新材料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宜宾正加速创建千亿能级的国家智能终端产业示范基地,协同全省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与成都开展产业链分工、开放平台协作具备成熟条件。拥有交通、区位和产业的综合优势,使得宜宾能够承接成渝地区对外开放“南大门”的重要功能。

    构建“开放通道+交通枢纽+产业平台”协同开放体系

    在西部陆海新通道成都主通道打造宜宾节点已纳入国家规划,交通区位优势带来了宜宾开放发展的广阔前景,应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在发挥交通枢纽优势的基础上,高标准建设开放平台,既要提升综合服务功能,也要增强产业要素承载能力。

    积极发挥临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宜宾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的功能

    临港经开区作为宜宾空间最大的国家级功能平台,2019年的地区生产总值达140.84亿元,增速高达30.2%,成为宜宾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目前,临港经开区初步构建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及现代商贸物流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区港联动”的港航物流体系,叠加综合保税区、国家临时开放口岸等高等级功能平台。下一步,需着力推动临港经开区“港产城”联动发展,从单一生产功能的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为港产城融合的城市综合功能区。借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前港-中区-后城”建设模式,既要完善生产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产业生态培育;也需优化功能区生活配套,增加高端医疗康养、文化创意、时尚商贸消费场景,提供绿色公园、休闲游憩广场、创意咖啡馆等公共开放空间,突显宜居城市特质,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协调一致,将宜宾临港地区塑造成为成渝地区“南大门”的城市客厅。

    着力提升宜宾临港经开区的多式联运物流枢纽功能

    中欧班列和铁海联运通道是西部地区扩大对外开放的主要抓手,成都国际铁路港是铁路货运的核心开放平台。宜宾是成都南向开放通道的重要流通节点,又依托宜宾港坐拥长江黄金水道,承载着广阔西部地区物资出海的腹地需求,使成宜国际物流港具有建设铁水联运综合枢纽港的潜在优势。探索成都国际铁路港和宜宾国际物流港一体化运营模式,两港物流专业分工,在平等协商基础上确定税收分享比例和经济指标核算划分并动态调整,争取国家支持在同一铁路港名义下共享成都国际铁路港的国际班列始发站、国家铁路港开放口岸功能,两地海关监管互认。共同争取纳入启运港退税试点口岸。将成宜国际物流港打造成为两市共建跨区域合作先行示范市的重大合作项目。

    高质量发展宜宾综合保税区,争取探索内陆自由贸易港海关监管政策和制度

    综合保税区在发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等基础业务的同时,大力培育保税研发设计、保税维修等高增值业态;与成都共建“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争创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试点,建设保税商业中心、国际奢侈品牌产品保税储备基地,发展保税展示交易业态;探索发展集装箱中转集拼业务,建设中转集拼货物监管信息系统,实现物流环节的信息实时共享,数据自动比对,促进集装箱无缝换装、快速中转,推动综合保税区内外、区港之间、跨关区特殊监管区域之间的保税货物便捷高效流转。对标自由贸易港“境内关外”开放标准,深化综合保税区“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监管模式,以“合格假定”原则推动更高标准的“一线放开”,实施入区货物不申报、不征税、不查验、不统计、不设账册等更高开放层次的货物贸易自由化政策;强化风险防控,实现“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接入运输工具信息、集装箱信息、货物进出港和装卸作业等物流信息,建立以企业信用管理系统和商品溯源及责任追溯制度为基础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

    责任编辑: 贺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宜宾抢抓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 打造南向开放门户枢纽

  • 2020年08月04日 16时28分
  • 来源: 宜宾市府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内陆开放战略高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继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之后,成为又一个承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区域。其主要思路是提升重庆、成都两大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的能级,推动双城相向发展,成为承载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支撑广袤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对我国新时代的区域协调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布局和空间治理格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宜宾在双城经济圈建设可发挥开放门户枢纽作用

    中央对成渝地区的功能定位是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宜宾叠加地理区位、综合交通枢纽、产业集聚多重优势,在建设成渝地区南向开放通道门户枢纽方面大有可为。

    宜宾地处长江黄金水道,向东贯通长江经济带,向南连接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北部湾港口的重要流通节点。宜宾初步构成具备铁路、公路、水运、港口、航空多种运输方式的交通枢纽功能,尤其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规划中的“京昆”与“兰广”高铁在宜宾交汇,叠加成贵高铁和川南城际高铁,宜宾客货运铁路。宜宾“内引外联”开放通道枢纽地位愈发凸显。宜宾产业基础雄厚,产值增长态势良好,已形成智能终端、轨道交通、汽车产业、新材料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宜宾正加速创建千亿能级的国家智能终端产业示范基地,协同全省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与成都开展产业链分工、开放平台协作具备成熟条件。拥有交通、区位和产业的综合优势,使得宜宾能够承接成渝地区对外开放“南大门”的重要功能。

    构建“开放通道+交通枢纽+产业平台”协同开放体系

    在西部陆海新通道成都主通道打造宜宾节点已纳入国家规划,交通区位优势带来了宜宾开放发展的广阔前景,应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在发挥交通枢纽优势的基础上,高标准建设开放平台,既要提升综合服务功能,也要增强产业要素承载能力。

    积极发挥临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宜宾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的功能

    临港经开区作为宜宾空间最大的国家级功能平台,2019年的地区生产总值达140.84亿元,增速高达30.2%,成为宜宾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目前,临港经开区初步构建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及现代商贸物流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区港联动”的港航物流体系,叠加综合保税区、国家临时开放口岸等高等级功能平台。下一步,需着力推动临港经开区“港产城”联动发展,从单一生产功能的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为港产城融合的城市综合功能区。借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前港-中区-后城”建设模式,既要完善生产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产业生态培育;也需优化功能区生活配套,增加高端医疗康养、文化创意、时尚商贸消费场景,提供绿色公园、休闲游憩广场、创意咖啡馆等公共开放空间,突显宜居城市特质,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协调一致,将宜宾临港地区塑造成为成渝地区“南大门”的城市客厅。

    着力提升宜宾临港经开区的多式联运物流枢纽功能

    中欧班列和铁海联运通道是西部地区扩大对外开放的主要抓手,成都国际铁路港是铁路货运的核心开放平台。宜宾是成都南向开放通道的重要流通节点,又依托宜宾港坐拥长江黄金水道,承载着广阔西部地区物资出海的腹地需求,使成宜国际物流港具有建设铁水联运综合枢纽港的潜在优势。探索成都国际铁路港和宜宾国际物流港一体化运营模式,两港物流专业分工,在平等协商基础上确定税收分享比例和经济指标核算划分并动态调整,争取国家支持在同一铁路港名义下共享成都国际铁路港的国际班列始发站、国家铁路港开放口岸功能,两地海关监管互认。共同争取纳入启运港退税试点口岸。将成宜国际物流港打造成为两市共建跨区域合作先行示范市的重大合作项目。

    高质量发展宜宾综合保税区,争取探索内陆自由贸易港海关监管政策和制度

    综合保税区在发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等基础业务的同时,大力培育保税研发设计、保税维修等高增值业态;与成都共建“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争创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试点,建设保税商业中心、国际奢侈品牌产品保税储备基地,发展保税展示交易业态;探索发展集装箱中转集拼业务,建设中转集拼货物监管信息系统,实现物流环节的信息实时共享,数据自动比对,促进集装箱无缝换装、快速中转,推动综合保税区内外、区港之间、跨关区特殊监管区域之间的保税货物便捷高效流转。对标自由贸易港“境内关外”开放标准,深化综合保税区“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监管模式,以“合格假定”原则推动更高标准的“一线放开”,实施入区货物不申报、不征税、不查验、不统计、不设账册等更高开放层次的货物贸易自由化政策;强化风险防控,实现“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接入运输工具信息、集装箱信息、货物进出港和装卸作业等物流信息,建立以企业信用管理系统和商品溯源及责任追溯制度为基础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

    责任编辑: 贺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