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创新驱动为现代农业园区筑基引路

  • 2020年08月25日 09时10分
  • 来源: 巴中市府
  • 【字体:
  •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构建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决策部署,坚持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理念,统筹谋划高位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创新推动科技、资本等要素加快向园区集聚,破解农业企业发展瓶颈,加快农业产业优化升级、质效提升,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成效

    我市创建县级以上园区51个,其中国家级园区1个,省级园区5个。

    南江县现代农业园区成功获批创建国家级园区;巴州区道地药材、恩阳区优质粮油、通江县食用菌(通江银耳)获批纳入省级园区培育创建。

    亮点

    四级联创

    国家级园区引领、省级园区为示范、市级园区为支撑、县区园区为基础。

    转型升级

    省级以上园区均实现良种覆盖率100%;茶叶、核桃、道地药材、生态养殖全域优化布局。

    要素集聚

    今年园区引进本科以上大学生200余名,启动建设3个产品研发中心;累计整合各级财政资金9.7亿余元,撬动各类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20.8亿余元。

    三产融合

    围绕现代种养、加工物流、休闲观光、科技研发、创新孵化、综合服务等功能板块推进全产业链建设,“农业+”新业态遍地开花。

    产质提升

    全市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3个,累计达到303个。

    授权使用“巴食巴适”标识的企业、合作社32家,网站营销企业8家,发展会员365余家;“巴中云顶”荣获2019年度四川省优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第四届亚太茶茗金奖。

    引金融活水

    农企直呼“很解渴”

    连日来,在南江县东榆工业园内德健黄羊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新购进的两条生产线上,工人正忙着进行最后的设备调试,预计9月份将正式生产。得益于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产业投资基金支持,该公司生产线已达到四条。除了扩展生产线,公司还在拓展市场上下功夫,与四川航空达成供货协议,首批200万订单已经完成。

    “如果没有政策支持,单靠企业力量,无法带动南江黄羊走向全国。”公司总经理朱涛介绍,南江黄羊产品可以上飞机,一年产值超过8000万元,带动5万余人致富奔康;今年更是成为南江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核心区之一,实现了国家级园区“零突破”,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南江黄羊的发展轨迹,是巴中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激发企业活力,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一个缩影。

    作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主体,企业发展是否有活力,决定着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水平。2014年以前,德健黄羊还是一个以黄羊养殖为主的专业合作社。由于缺乏精深加工、品牌打造和市场拓展,黄羊销售仅靠外地客商和本地餐饮,价格不稳定,产品附加值不高,养殖户难以盈利。2015年,公司决定建设加工厂,延伸产业链。但在生产线建设之初,由于冷冻气调设备技术强、造价高,资金存在部分缺口,加上未取得土地权证,不符合银行的传统贷款条件,无法及时获得融资,公司一度陷入困境。

    一筹莫展之际,2015年12月,经省政府金融办批准,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我市首家国有全资政策性农业融资担保公司——秦巴农业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通过向银行担保,向其首期融资提供全额担保贷款1000万元,及时解决了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使企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该生产线于2017年6月正式投用,主要生产黄羊肉制品零食,成为把我市黄羊农产品变成商品的一个“重头戏”。

    2018年,德健黄羊已开发六大系列30余个产品,畅销北京、上海、成都等大中城市;开发南江黄羊特色菜品100余道,南江黄羊大酒店形象店、旗舰店、直营店快速向全国各地扩展……“业务日渐增多,我们面临的资金压力越大。从黄羊养殖基地采购都是现款,但终端销售一般都是滚动付款或者账期付款,为此,除了担保贷款,我们也在寻求其它通道。”朱涛说。

    恰逢此时,旨在支持巴中重点产业和相关领域发展而设立的政府性基金——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开始运行。该基金由政府出资、引导社会资本共同设立,主要投资于我市确定重点发展的产业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将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转变财政支持产业发展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推动巴中区域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巴中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何绍辉说,德健黄羊公司是首批受益公司之一,去年初,2000万元产业投资基金正式发放到该公司。

    “这笔钱是通过入股的方式进行合作,对推动南江黄羊的市场拓展和品牌营运,将南江黄羊的中高端产品和中低端产品进行互为补充式发展,遍布各个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擦亮南江黄羊产品的金字招牌,推动南江黄羊产业做大做强有积极作用。”朱涛说。

    建产业联合体

    农企“朋友圈”发展“齐步跑”

    立秋时节,恩阳区下八庙镇安居村柑橘园内一片郁郁葱葱。“再过不久,柑橘就要上市了。”四川原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蒲正渠介绍。

    扎根农村的这几年,对现代农业颇有研究的蒲正渠意识到,企业的最大优势就是拥有技术和市场,劣势就是缺乏直接性生产的能力。

    2018年8月,恩阳区第一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恩阳区原乡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成立,明确凡是加入联合体的农业企业和农场等,公司对其农产品销售实行优先制度,以实现抱团发展。

    “我们主要通过‘公司+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公司+家庭农场’等形式联合农业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和家庭农场加入农业经营组织联盟,让家庭农场专心从事生产、龙头企业专注于农产品营销流通和技术指导,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蒲正渠说,目前已有40多家农业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和家庭农场自愿加入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巴中市誉丰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饶桂蓉是一名返乡创业者,在关公镇双桥村发展水果产业,饶桂蓉因产品销路问题与原乡农庄对接。当技术专家到园区现场走访时发现,园区既没有管理计划,更没有任何农事记录。经过手把手现指导,饶桂蓉的果园终于有了起色。

    “高品质产品是市场的敲门砖。”蒲正渠说,“为了提升当地农产品质量,公司组织技术骨干、乡镇退休的优秀农技员和村‘两委’懂农业生产的人员成立专门的技术协会,同时与四川农业大学、重庆柑桔研究所签订了长期的产学研协议,不定期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成员和农户进行技术培训指导。

    现在安居村的柑橘、龙虾、葡萄、肉牛等产业发展得非常好,养殖户也放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健康发展,也让老百姓从中受益。62岁的下八庙镇安居村村民张美金是该村蔬菜种植基地的员工,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流转了3亩土地,租金每年1800元,打工每月收入1800元,每年固定收入有2万多元。”

    促“五良”融合

    农业质效提升有了“护身符”

    再过一周,平昌县邱家镇石龙村的3000亩茶场将迎来秋茶采摘季,这将是今年第三次茶叶采摘。茶场工作人员刘春蓉正在加紧对近10台采茶机进行检修。“相比传统的手工采茶,采茶机一天的工作效率是人工的四五十倍,能节省不少人力成本。”

    前不久,我省发布了《四川省现代农业园区“五良”融合农业装备指南及考核标准(试行)》,旨在补齐现代农业园区农业装备短板,提高现代农业园区农业装备考核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五良”是指良种、良法、良制、良田、良机,“五良”融合是农艺农机融合发展的基本要求,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我市高质量建设育、产、加、销、推广等全产业链现代山地高效特色农业园区的催化剂。

    良种是根基,更是命脉。我市重点攻关品种研发和改良提升,坚持科技引领,园区积极引进、筛选、推广名特优新品种,目前省级及以上园区均实现园区良种覆盖率100%。

    现代农业更注重产品品质,“良法”得当方能产出优质的农产品。我市一直坚持绿色高效,突出“良法”,推行以种定养、以养促种、种养循环,南江国家园区建设南江黄羊-金银花种养循环示范基地500亩;巴州区省级园区配套建设“畜-沼-药”种养循环示范基地1000亩;恩阳区省级园区新建2个稻渔生态种养循环示范基地1350亩;平昌县省级园区配套建设生猪标准化养殖场2个;通江县省级园区示范推进“段木银耳—木屑银耳—代料食用菌—肥料、燃料、基料、饲料—还田还林”的循环发展链条。

    机器作业成为不少园区的标配。近年来,我市装备先进配套“良机”,以高效安全、绿色循环为目标,推进园区农机信息化、智能化,仅今年上半年,国家级、省级园区购置或计划购置农机380台/套。

    山高谷深坡多的地势很难适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和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纳入年度综合目标绩效考核内容,目前全市高标准农田已达200多万亩,建成园区产业路8000公里,通达通畅率80%以上;网络宽带入园率100%,实现了路网、田网、水网、电网配套,园区宜机化水平不断提高。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目的就是“旱涝保收,宜机作业”,运用生态固埂技术,通过降低坡比、设置马道、土石(砼)结合的方式稳固田埂。紧密与特色产业培育、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相结合,探索生态建设新模式,大力推广农业生态集成新技术,稳步提高耕地安全生产、生态修复、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在良制上,我市也积极创新,积极探索创新多方联动、共同盈利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整合资源要素向园区聚集,农户通过土地流转金、务工收入、土地入股分红、村集体经济分红及收益二次分红等方式实现稳定增收。

    责任编辑: 贺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巴中市创新驱动为现代农业园区筑基引路

  • 2020年08月25日 09时10分
  • 来源: 巴中市府
  •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构建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决策部署,坚持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理念,统筹谋划高位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创新推动科技、资本等要素加快向园区集聚,破解农业企业发展瓶颈,加快农业产业优化升级、质效提升,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成效

    我市创建县级以上园区51个,其中国家级园区1个,省级园区5个。

    南江县现代农业园区成功获批创建国家级园区;巴州区道地药材、恩阳区优质粮油、通江县食用菌(通江银耳)获批纳入省级园区培育创建。

    亮点

    四级联创

    国家级园区引领、省级园区为示范、市级园区为支撑、县区园区为基础。

    转型升级

    省级以上园区均实现良种覆盖率100%;茶叶、核桃、道地药材、生态养殖全域优化布局。

    要素集聚

    今年园区引进本科以上大学生200余名,启动建设3个产品研发中心;累计整合各级财政资金9.7亿余元,撬动各类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20.8亿余元。

    三产融合

    围绕现代种养、加工物流、休闲观光、科技研发、创新孵化、综合服务等功能板块推进全产业链建设,“农业+”新业态遍地开花。

    产质提升

    全市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3个,累计达到303个。

    授权使用“巴食巴适”标识的企业、合作社32家,网站营销企业8家,发展会员365余家;“巴中云顶”荣获2019年度四川省优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第四届亚太茶茗金奖。

    引金融活水

    农企直呼“很解渴”

    连日来,在南江县东榆工业园内德健黄羊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新购进的两条生产线上,工人正忙着进行最后的设备调试,预计9月份将正式生产。得益于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产业投资基金支持,该公司生产线已达到四条。除了扩展生产线,公司还在拓展市场上下功夫,与四川航空达成供货协议,首批200万订单已经完成。

    “如果没有政策支持,单靠企业力量,无法带动南江黄羊走向全国。”公司总经理朱涛介绍,南江黄羊产品可以上飞机,一年产值超过8000万元,带动5万余人致富奔康;今年更是成为南江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核心区之一,实现了国家级园区“零突破”,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南江黄羊的发展轨迹,是巴中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激发企业活力,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一个缩影。

    作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主体,企业发展是否有活力,决定着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水平。2014年以前,德健黄羊还是一个以黄羊养殖为主的专业合作社。由于缺乏精深加工、品牌打造和市场拓展,黄羊销售仅靠外地客商和本地餐饮,价格不稳定,产品附加值不高,养殖户难以盈利。2015年,公司决定建设加工厂,延伸产业链。但在生产线建设之初,由于冷冻气调设备技术强、造价高,资金存在部分缺口,加上未取得土地权证,不符合银行的传统贷款条件,无法及时获得融资,公司一度陷入困境。

    一筹莫展之际,2015年12月,经省政府金融办批准,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我市首家国有全资政策性农业融资担保公司——秦巴农业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通过向银行担保,向其首期融资提供全额担保贷款1000万元,及时解决了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使企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该生产线于2017年6月正式投用,主要生产黄羊肉制品零食,成为把我市黄羊农产品变成商品的一个“重头戏”。

    2018年,德健黄羊已开发六大系列30余个产品,畅销北京、上海、成都等大中城市;开发南江黄羊特色菜品100余道,南江黄羊大酒店形象店、旗舰店、直营店快速向全国各地扩展……“业务日渐增多,我们面临的资金压力越大。从黄羊养殖基地采购都是现款,但终端销售一般都是滚动付款或者账期付款,为此,除了担保贷款,我们也在寻求其它通道。”朱涛说。

    恰逢此时,旨在支持巴中重点产业和相关领域发展而设立的政府性基金——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开始运行。该基金由政府出资、引导社会资本共同设立,主要投资于我市确定重点发展的产业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将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转变财政支持产业发展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推动巴中区域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巴中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何绍辉说,德健黄羊公司是首批受益公司之一,去年初,2000万元产业投资基金正式发放到该公司。

    “这笔钱是通过入股的方式进行合作,对推动南江黄羊的市场拓展和品牌营运,将南江黄羊的中高端产品和中低端产品进行互为补充式发展,遍布各个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擦亮南江黄羊产品的金字招牌,推动南江黄羊产业做大做强有积极作用。”朱涛说。

    建产业联合体

    农企“朋友圈”发展“齐步跑”

    立秋时节,恩阳区下八庙镇安居村柑橘园内一片郁郁葱葱。“再过不久,柑橘就要上市了。”四川原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蒲正渠介绍。

    扎根农村的这几年,对现代农业颇有研究的蒲正渠意识到,企业的最大优势就是拥有技术和市场,劣势就是缺乏直接性生产的能力。

    2018年8月,恩阳区第一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恩阳区原乡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成立,明确凡是加入联合体的农业企业和农场等,公司对其农产品销售实行优先制度,以实现抱团发展。

    “我们主要通过‘公司+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公司+家庭农场’等形式联合农业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和家庭农场加入农业经营组织联盟,让家庭农场专心从事生产、龙头企业专注于农产品营销流通和技术指导,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蒲正渠说,目前已有40多家农业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和家庭农场自愿加入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巴中市誉丰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饶桂蓉是一名返乡创业者,在关公镇双桥村发展水果产业,饶桂蓉因产品销路问题与原乡农庄对接。当技术专家到园区现场走访时发现,园区既没有管理计划,更没有任何农事记录。经过手把手现指导,饶桂蓉的果园终于有了起色。

    “高品质产品是市场的敲门砖。”蒲正渠说,“为了提升当地农产品质量,公司组织技术骨干、乡镇退休的优秀农技员和村‘两委’懂农业生产的人员成立专门的技术协会,同时与四川农业大学、重庆柑桔研究所签订了长期的产学研协议,不定期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成员和农户进行技术培训指导。

    现在安居村的柑橘、龙虾、葡萄、肉牛等产业发展得非常好,养殖户也放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健康发展,也让老百姓从中受益。62岁的下八庙镇安居村村民张美金是该村蔬菜种植基地的员工,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流转了3亩土地,租金每年1800元,打工每月收入1800元,每年固定收入有2万多元。”

    促“五良”融合

    农业质效提升有了“护身符”

    再过一周,平昌县邱家镇石龙村的3000亩茶场将迎来秋茶采摘季,这将是今年第三次茶叶采摘。茶场工作人员刘春蓉正在加紧对近10台采茶机进行检修。“相比传统的手工采茶,采茶机一天的工作效率是人工的四五十倍,能节省不少人力成本。”

    前不久,我省发布了《四川省现代农业园区“五良”融合农业装备指南及考核标准(试行)》,旨在补齐现代农业园区农业装备短板,提高现代农业园区农业装备考核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五良”是指良种、良法、良制、良田、良机,“五良”融合是农艺农机融合发展的基本要求,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我市高质量建设育、产、加、销、推广等全产业链现代山地高效特色农业园区的催化剂。

    良种是根基,更是命脉。我市重点攻关品种研发和改良提升,坚持科技引领,园区积极引进、筛选、推广名特优新品种,目前省级及以上园区均实现园区良种覆盖率100%。

    现代农业更注重产品品质,“良法”得当方能产出优质的农产品。我市一直坚持绿色高效,突出“良法”,推行以种定养、以养促种、种养循环,南江国家园区建设南江黄羊-金银花种养循环示范基地500亩;巴州区省级园区配套建设“畜-沼-药”种养循环示范基地1000亩;恩阳区省级园区新建2个稻渔生态种养循环示范基地1350亩;平昌县省级园区配套建设生猪标准化养殖场2个;通江县省级园区示范推进“段木银耳—木屑银耳—代料食用菌—肥料、燃料、基料、饲料—还田还林”的循环发展链条。

    机器作业成为不少园区的标配。近年来,我市装备先进配套“良机”,以高效安全、绿色循环为目标,推进园区农机信息化、智能化,仅今年上半年,国家级、省级园区购置或计划购置农机380台/套。

    山高谷深坡多的地势很难适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和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纳入年度综合目标绩效考核内容,目前全市高标准农田已达200多万亩,建成园区产业路8000公里,通达通畅率80%以上;网络宽带入园率100%,实现了路网、田网、水网、电网配套,园区宜机化水平不断提高。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目的就是“旱涝保收,宜机作业”,运用生态固埂技术,通过降低坡比、设置马道、土石(砼)结合的方式稳固田埂。紧密与特色产业培育、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相结合,探索生态建设新模式,大力推广农业生态集成新技术,稳步提高耕地安全生产、生态修复、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在良制上,我市也积极创新,积极探索创新多方联动、共同盈利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整合资源要素向园区聚集,农户通过土地流转金、务工收入、土地入股分红、村集体经济分红及收益二次分红等方式实现稳定增收。

    责任编辑: 贺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