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集聚强大动能 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 2020年07月31日 09时10分
  • 来源: 巴中市府
  • 【字体:
  •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市政府驻重庆办事处作为巴中驻重庆工作的“先锋队”和“桥头堡”,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始终站在落实重大政治任务和担当发展使命的高度,唱好“融入之歌”、弹好“协同之调”、做好“发展之功”工作目标,以主动作为的姿态集聚强大动能,加速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巴渝两地合作呈现出纵深化、成效化发展态势。

    把握发展大势

    深挖细研政策机遇

    为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加快把国家战略势能转化为振兴巴中发展实效,一是精准吃透政策。通过党组会、支委会、职工学习会等形式,传达学习中央和省、市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定期开展专题辅导,实时召开渝巴两地区域合作交流座谈会,引导重庆办事处全体干部职工、在渝乡友“读懂悟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政策盘子”,深刻把握积极融入“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总体要求,形成全办上下借势推动巴中高质量发展的共识。二是积极建言献策。积极对接重庆市相关部门、区(县),及时收集、整理和上报成渝两地党委、政府出台的重大政策和在推进成渝地区经济圈建设方面所做工作资料、措施,特别是重庆市发改委、友好城市江北区的相关政策清单,当好市委市政府“情报站”;梳理编辑重庆地区经济、产业发展信息,建立完成《重庆县区产业园区及重点企业信息库》,不断深化推动巴中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思路,当好市委市政府“千里眼”;紧扣助推巴中加速融入国家战略方法举措,深入重庆市江北区各部门、街道,巴中在渝企业、商协会开展务实调研,为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寻找精准之策,当好市委市政府的“智囊团”。三是细化目标任务。谋而后动,行且意坚。紧紧围绕市委建设成渝地区“北向重要门户枢纽、绿色农产品供给地、产业协作配套基地和休闲度假后花园”的目标,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相关任务清单、行动方案,在已推动市委政法委、市文广旅局等与重庆市江北区相关部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基础上,力争年内推动我市各区(县)围绕县域发展定位分别与江北区相关部门和街道建立友好县街,推动友好协作关系不断深化,真正实现思想统一、力量凝聚,开花结果。

    立足岗位平台

    积极主动争取支持

    为充分发挥成渝经济合作的“桥头堡”和“主战场”作用,“借”国家战略之伟力,“借”连接巴渝之优势,“借”血脉乡情之纽带,积极为巴中创建“成渝两地非毗邻地区合作示范”集聚强大动能。一是主动开展政务交流。紧盯成渝两地合作工作开展情况的实时动态,以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江北区为“辐射点”,围绕主城十区,经信、文旅、投促等重点部门,围绕产业协同发展、社会事业互助等重点方向,进一步畅通沟通渠道、拓展合作载体、强化对接频率,推动优势互补,确保合作事项尽快落地见效。二是主动加强科研合作。重庆地区科研院校多,特别是近年来,重庆紧密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以及国家级科研平台深入合作,壮大高端创新主体,吸引“高精尖缺”团队和人才落户,形成高端创新资源聚集。为充分借助这一优势,重庆办事处将认真落实对接好院士专家巴中行活动,立足巴中良好自然生态优势、成渝西几何中心位置、医疗教育亟待发展趋势,积极促进巴中与重庆知名科研院所、高校围绕绿色农产品深加工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整治、现代医疗、教育新基建等建立校地、校企协作机制,争取更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前沿交叉研究平台落地巴中,生成一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产品。三是主动宣传推介巴中。在深度挖掘巴文化,红色文化、三国文化内涵,共建文旅融合精品旅游线路的基础上,借助重庆市江北区都市旅游示范区优势,合作共建“互联网+旅游”LOTS(景区末端)平台,召开专题旅游项目推介会,吸引知名旅游品牌企业投资巴中精品旅游项目。依托在渝巴中籍艺术类从业人才,结合重庆市民夏季避暑特点和巴中丰富旅游资源,共同打造重庆地区艺术类专业写生、拍摄、雕塑基地,森林康养度假一体化示范基地等,全力在渝打响“山水画廊·秀美巴中”品牌。针对重庆市场对优质绿色农产品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广泛调动观音桥、盘溪等大型农贸市场,永辉、重百、新世纪等大型商超,各类餐饮企业、商协会等各方面力量,宣传推广、批量销售巴中特色农产品,持续做亮“巴食巴适”等区域公用品牌。支持两地企业以订单采销合作模式优先采购我市无公害、绿色、有机优质农林产品,将我市打造为重庆市重要的无公害、绿色、有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发挥桥梁作用

    持续深化巴渝合作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川渝各地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加强功能协作和服务配套,吸引更多优势资源汇聚巴中,推动老区巴中再出发。一是强化项目招引。深入贯彻落实“重大项目推进年”决策部署,聚焦全省产业体系构架,鲜明我市“三个四”产业发展导向,提前组织编制了《办事处年度招商活动计划》。主动梳理拜访重庆市产业园区和重点招商企业,精心涵养招商资源,研究完善产业招商地图,建立重庆地区重点目标企业明细表,积极谋划招商引资专场活动,着力摸清重庆地区急需转移和配套的主要产业,找准既有比较优势又有带动效应的产业接口,积极招引那些在成渝地区不具有比较优势而在巴中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产业,力求精准对象、精准区域,加快促成落地一批优质项目。二是强化人才协同。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是实现巴中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保障。充分发挥“近水楼台”优势,依托巴中驻外人才工作联络重庆站,借助重庆市四川巴中商会及其分会、在渝知青联谊会等重大平台,全力摸清巴中籍在渝人才底数,逐步充实完善重庆巴中党政军学企人才信息库。定期发布巴中发展大事好事,不定期组织“我为巴中献一计”“巴中发展我添彩”“我与巴中共发展”等讨论话题,引导在渝巴中籍高校、政商企人才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充分利用“巴山优才计划”,配合市级相关部门精准引进科技型、专业型人才到巴创业发展,推荐巴中企事业单位人才到重庆交流学习,实现两地人才资源共享共赢、共育共利局面。三是强化人文交流。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是巴中深度融入“双城记”建设的基本载体。依托山水相连、文化同源的地缘文缘,借助巴人文化艺术节积极为我市引荐重庆区域内巴文化研究专家、雕塑艺术家、青年学子,协同打造“巴文化”品牌,推动巴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招引和推介巴渝两地大型革命红色教育剧目到重庆、进巴中活动,弘扬“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红军精神,协力打响红色文化名片,共同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推动巴中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地融入成渝地区双城圈建设。

    责任编辑: 贺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巴中集聚强大动能 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 2020年07月31日 09时10分
  • 来源: 巴中市府
  •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市政府驻重庆办事处作为巴中驻重庆工作的“先锋队”和“桥头堡”,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始终站在落实重大政治任务和担当发展使命的高度,唱好“融入之歌”、弹好“协同之调”、做好“发展之功”工作目标,以主动作为的姿态集聚强大动能,加速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巴渝两地合作呈现出纵深化、成效化发展态势。

    把握发展大势

    深挖细研政策机遇

    为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加快把国家战略势能转化为振兴巴中发展实效,一是精准吃透政策。通过党组会、支委会、职工学习会等形式,传达学习中央和省、市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定期开展专题辅导,实时召开渝巴两地区域合作交流座谈会,引导重庆办事处全体干部职工、在渝乡友“读懂悟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政策盘子”,深刻把握积极融入“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总体要求,形成全办上下借势推动巴中高质量发展的共识。二是积极建言献策。积极对接重庆市相关部门、区(县),及时收集、整理和上报成渝两地党委、政府出台的重大政策和在推进成渝地区经济圈建设方面所做工作资料、措施,特别是重庆市发改委、友好城市江北区的相关政策清单,当好市委市政府“情报站”;梳理编辑重庆地区经济、产业发展信息,建立完成《重庆县区产业园区及重点企业信息库》,不断深化推动巴中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思路,当好市委市政府“千里眼”;紧扣助推巴中加速融入国家战略方法举措,深入重庆市江北区各部门、街道,巴中在渝企业、商协会开展务实调研,为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寻找精准之策,当好市委市政府的“智囊团”。三是细化目标任务。谋而后动,行且意坚。紧紧围绕市委建设成渝地区“北向重要门户枢纽、绿色农产品供给地、产业协作配套基地和休闲度假后花园”的目标,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相关任务清单、行动方案,在已推动市委政法委、市文广旅局等与重庆市江北区相关部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基础上,力争年内推动我市各区(县)围绕县域发展定位分别与江北区相关部门和街道建立友好县街,推动友好协作关系不断深化,真正实现思想统一、力量凝聚,开花结果。

    立足岗位平台

    积极主动争取支持

    为充分发挥成渝经济合作的“桥头堡”和“主战场”作用,“借”国家战略之伟力,“借”连接巴渝之优势,“借”血脉乡情之纽带,积极为巴中创建“成渝两地非毗邻地区合作示范”集聚强大动能。一是主动开展政务交流。紧盯成渝两地合作工作开展情况的实时动态,以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江北区为“辐射点”,围绕主城十区,经信、文旅、投促等重点部门,围绕产业协同发展、社会事业互助等重点方向,进一步畅通沟通渠道、拓展合作载体、强化对接频率,推动优势互补,确保合作事项尽快落地见效。二是主动加强科研合作。重庆地区科研院校多,特别是近年来,重庆紧密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以及国家级科研平台深入合作,壮大高端创新主体,吸引“高精尖缺”团队和人才落户,形成高端创新资源聚集。为充分借助这一优势,重庆办事处将认真落实对接好院士专家巴中行活动,立足巴中良好自然生态优势、成渝西几何中心位置、医疗教育亟待发展趋势,积极促进巴中与重庆知名科研院所、高校围绕绿色农产品深加工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整治、现代医疗、教育新基建等建立校地、校企协作机制,争取更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前沿交叉研究平台落地巴中,生成一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产品。三是主动宣传推介巴中。在深度挖掘巴文化,红色文化、三国文化内涵,共建文旅融合精品旅游线路的基础上,借助重庆市江北区都市旅游示范区优势,合作共建“互联网+旅游”LOTS(景区末端)平台,召开专题旅游项目推介会,吸引知名旅游品牌企业投资巴中精品旅游项目。依托在渝巴中籍艺术类从业人才,结合重庆市民夏季避暑特点和巴中丰富旅游资源,共同打造重庆地区艺术类专业写生、拍摄、雕塑基地,森林康养度假一体化示范基地等,全力在渝打响“山水画廊·秀美巴中”品牌。针对重庆市场对优质绿色农产品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广泛调动观音桥、盘溪等大型农贸市场,永辉、重百、新世纪等大型商超,各类餐饮企业、商协会等各方面力量,宣传推广、批量销售巴中特色农产品,持续做亮“巴食巴适”等区域公用品牌。支持两地企业以订单采销合作模式优先采购我市无公害、绿色、有机优质农林产品,将我市打造为重庆市重要的无公害、绿色、有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发挥桥梁作用

    持续深化巴渝合作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川渝各地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加强功能协作和服务配套,吸引更多优势资源汇聚巴中,推动老区巴中再出发。一是强化项目招引。深入贯彻落实“重大项目推进年”决策部署,聚焦全省产业体系构架,鲜明我市“三个四”产业发展导向,提前组织编制了《办事处年度招商活动计划》。主动梳理拜访重庆市产业园区和重点招商企业,精心涵养招商资源,研究完善产业招商地图,建立重庆地区重点目标企业明细表,积极谋划招商引资专场活动,着力摸清重庆地区急需转移和配套的主要产业,找准既有比较优势又有带动效应的产业接口,积极招引那些在成渝地区不具有比较优势而在巴中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产业,力求精准对象、精准区域,加快促成落地一批优质项目。二是强化人才协同。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是实现巴中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保障。充分发挥“近水楼台”优势,依托巴中驻外人才工作联络重庆站,借助重庆市四川巴中商会及其分会、在渝知青联谊会等重大平台,全力摸清巴中籍在渝人才底数,逐步充实完善重庆巴中党政军学企人才信息库。定期发布巴中发展大事好事,不定期组织“我为巴中献一计”“巴中发展我添彩”“我与巴中共发展”等讨论话题,引导在渝巴中籍高校、政商企人才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充分利用“巴山优才计划”,配合市级相关部门精准引进科技型、专业型人才到巴创业发展,推荐巴中企事业单位人才到重庆交流学习,实现两地人才资源共享共赢、共育共利局面。三是强化人文交流。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是巴中深度融入“双城记”建设的基本载体。依托山水相连、文化同源的地缘文缘,借助巴人文化艺术节积极为我市引荐重庆区域内巴文化研究专家、雕塑艺术家、青年学子,协同打造“巴文化”品牌,推动巴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招引和推介巴渝两地大型革命红色教育剧目到重庆、进巴中活动,弘扬“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红军精神,协力打响红色文化名片,共同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推动巴中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地融入成渝地区双城圈建设。

    责任编辑: 贺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