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9

阿坝州大力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发展纪实

  • 2020年05月09日 11时09分
  • 来源: 阿坝州府
  • 【字体:
  •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五一”假期的家庭聚会上,马尔康市五年级学生三朗娜珍用规范标准的普通话朗诵《声律启蒙》时,引用了不少现代热词,将“高冷”的古诗词与现代社会巧妙衔接,传递词律之美,向家人展现了充满“烟火气”的中国古代生活图景和“活起来”的汉语世界。

    语言通了,心灵便通了。如今在我州,像三朗娜珍家的“文化聚会”已不拘于一家一地。

    归因分析,“普通话不普通”,它是我国法定的通用语言,是普遍通行的日常交际语,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我州十五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推广,各级党委政府坚定不移、旗帜鲜明地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工作,“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服务国家发展需求的实践与成效永不过时,无论地区与民族”。

    破除思想障碍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方言地区和民族地区国家认同的文化基础

    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

    使用规范汉字和推广普通话,既是生产、生活和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素质的实际需要,也是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政治任务。1982年,“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0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表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就是国家标准语言、官方正式语言,不能简单地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看成‘汉族的语言’。”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达娃卓玛在我州进行田野调查时,在论文中引用了民国时期“语言大讨论”成果。她认为,“国人所赖以相通相结者,语言也”,如果人们“各操土音”,必然“对面无言”“言不类则心易疑,此涣散之本也”;而如果“文话皆相通,中国虽大,犹如一家”。因而,不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全国人民都要依法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选择一种社会功能广泛的语言作为通用语言,是建立‘文化认同’的社会基础,是各族群众共同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和现代国家的历史必然。”州教育局局长卢晓军坦言,我州是全国唯一的藏族羌族自治州,各级政府依法在机关、学校、公共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全面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语言文字工作的要求来看,思想障碍、方言隔阂和用字不规范等现象仍然是现代化建设中的不和谐音符,“这些不足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由于历史、地理、文化等原因,一些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基础薄弱,部分少数民族群众没有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影响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影响了各民族文化的深度交融,影响了少数民族文化对中华传统主流文化的吸收和认同。

    “小时候在家都说藏语,接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机会少,刚读书时学习压力很大。”如今,壤塘籍学生尕尔王初熟练掌握了藏语、普通话和四川方言,这对她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扩面扩容起到了积极作用。2015年,尕尔王初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理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目前在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攻读应用心理学专业。

    尕尔王初的学习经历充分证明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不仅是汉族的语言文字,也是全国各民族的通用语言文字”。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成为中国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族人民的自觉选择,我们不能简单片面地将“汉语”当作“汉族的语言”。对于方言地区和民族地区来讲,推广普通话就是让大家在掌握方言、民族语言的同时也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符合语言发展规律,是有规律可循、有法律可依的”。

    搭建沟通桥梁

    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促进地区和个人未来长远发展的客观需求

    各民族文化都是发展变迁和与时俱进的,没有一成不变的文化。

    文化在竞争中发展、在交融中变化,这是文化发展规律,“以所谓‘纯而又纯’的心理看待文化,实际是狭隘封闭、固步自封、抱残守缺的落后表现,违背历史规律,必定会被时代所淘汰。”

    回顾历史,汉语成为中国通用语言,是各族人民的自觉选择,各朝代主要交流语言和文献由汉语言文字承担,历史上许多少数民族政治家和文学家都以汉文写作得以流传。许多出身非汉族裔的皇帝、官吏的政论,也都是在后朝修史时以汉文形式记载下来的。当代藏族作家阿来创作的小说《尘埃落定》荣获茅盾文学奖,小说用汉语创作,成为研究藏族土司文化的重要文献。

    由此可见,普通话交流现状与群体间使用频率密不可分。在我州社会生活中,四川方言和藏语使用频率仍然很高。近年来,随着我州旅游业的不断壮大,普通话在当地青少年中的使用频率正在提升。

    “少数民族青少年学习、使用普通话的首要原因是今后的工作需要。”马尔康市松岗村幼儿园幼师玛静初告诉记者,她和另外一名老师共同带8个三四岁的孩子,孩子们的汉语水平不是很高,该幼儿园非常重视普通话教学,要求老师与孩子们用普通话交流,“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小时候汉语水平不好。现在当了老师,我希望在孩子们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条路上,做好引导工作。”

    小金县的仁曾扎西,现在在成都成立了自己的藏族服饰品牌——“夏瓦兰卓”。“从中学起,我一直接受的是汉语教学,为我现在创业与客户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仁曾扎西说道。“夏瓦兰卓”每期设计都加入了新的藏族文化元素,仁曾扎西说:“做服装以来,每次我最享受的时刻是用汉语介绍服装设计时采用的藏族元素,这让我有一种莫名的自豪感。”流利的普通话介绍、优秀的设计展示,让“夏瓦兰卓”在业界内广受好评。

    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扩大自我发展空间,融入现代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现实手段。近年来,我州大力发展两类模式并存的双语教育格局,截至2019年,全州共有各级各类双语学校290所,学校现有藏汉双语教师2977人,占全州教师总数的24.47%,其中中小学双语教师2814人,学前双语教师163人。

    一边是重落实,另一边是强投入。仅去年,我州先后实施学前教育“一免一补”、义务教育“三免两补”、高中教育“两免一助”等民生工程,落实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国家助学贷款等政策措施,共落实资金3.75亿元,主要用于学费减免、补助等,受益学生达205818人次。同时,累计下达中央、省级专项资金共计3.95亿元,推进了学校标准化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完善了配套设施和教学设备,共改扩建校舍、新建改建教学用房2.39万平方米。

    下一步,我州将继续加大双语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全面覆盖教育惠民政策,补齐资金缺口,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师待遇。我们坚信,中华民族“书同文、语同音、人同心”的语言梦将在阿坝大地加快实现。

    责任编辑: 赵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阿坝州大力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发展纪实

  • 2020年05月09日 11时09分
  • 来源: 阿坝州府
  •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五一”假期的家庭聚会上,马尔康市五年级学生三朗娜珍用规范标准的普通话朗诵《声律启蒙》时,引用了不少现代热词,将“高冷”的古诗词与现代社会巧妙衔接,传递词律之美,向家人展现了充满“烟火气”的中国古代生活图景和“活起来”的汉语世界。

    语言通了,心灵便通了。如今在我州,像三朗娜珍家的“文化聚会”已不拘于一家一地。

    归因分析,“普通话不普通”,它是我国法定的通用语言,是普遍通行的日常交际语,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我州十五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推广,各级党委政府坚定不移、旗帜鲜明地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工作,“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服务国家发展需求的实践与成效永不过时,无论地区与民族”。

    破除思想障碍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方言地区和民族地区国家认同的文化基础

    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

    使用规范汉字和推广普通话,既是生产、生活和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素质的实际需要,也是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政治任务。1982年,“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0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表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就是国家标准语言、官方正式语言,不能简单地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看成‘汉族的语言’。”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达娃卓玛在我州进行田野调查时,在论文中引用了民国时期“语言大讨论”成果。她认为,“国人所赖以相通相结者,语言也”,如果人们“各操土音”,必然“对面无言”“言不类则心易疑,此涣散之本也”;而如果“文话皆相通,中国虽大,犹如一家”。因而,不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全国人民都要依法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选择一种社会功能广泛的语言作为通用语言,是建立‘文化认同’的社会基础,是各族群众共同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和现代国家的历史必然。”州教育局局长卢晓军坦言,我州是全国唯一的藏族羌族自治州,各级政府依法在机关、学校、公共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全面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语言文字工作的要求来看,思想障碍、方言隔阂和用字不规范等现象仍然是现代化建设中的不和谐音符,“这些不足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由于历史、地理、文化等原因,一些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基础薄弱,部分少数民族群众没有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影响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影响了各民族文化的深度交融,影响了少数民族文化对中华传统主流文化的吸收和认同。

    “小时候在家都说藏语,接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机会少,刚读书时学习压力很大。”如今,壤塘籍学生尕尔王初熟练掌握了藏语、普通话和四川方言,这对她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扩面扩容起到了积极作用。2015年,尕尔王初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理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目前在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攻读应用心理学专业。

    尕尔王初的学习经历充分证明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不仅是汉族的语言文字,也是全国各民族的通用语言文字”。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成为中国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族人民的自觉选择,我们不能简单片面地将“汉语”当作“汉族的语言”。对于方言地区和民族地区来讲,推广普通话就是让大家在掌握方言、民族语言的同时也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符合语言发展规律,是有规律可循、有法律可依的”。

    搭建沟通桥梁

    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促进地区和个人未来长远发展的客观需求

    各民族文化都是发展变迁和与时俱进的,没有一成不变的文化。

    文化在竞争中发展、在交融中变化,这是文化发展规律,“以所谓‘纯而又纯’的心理看待文化,实际是狭隘封闭、固步自封、抱残守缺的落后表现,违背历史规律,必定会被时代所淘汰。”

    回顾历史,汉语成为中国通用语言,是各族人民的自觉选择,各朝代主要交流语言和文献由汉语言文字承担,历史上许多少数民族政治家和文学家都以汉文写作得以流传。许多出身非汉族裔的皇帝、官吏的政论,也都是在后朝修史时以汉文形式记载下来的。当代藏族作家阿来创作的小说《尘埃落定》荣获茅盾文学奖,小说用汉语创作,成为研究藏族土司文化的重要文献。

    由此可见,普通话交流现状与群体间使用频率密不可分。在我州社会生活中,四川方言和藏语使用频率仍然很高。近年来,随着我州旅游业的不断壮大,普通话在当地青少年中的使用频率正在提升。

    “少数民族青少年学习、使用普通话的首要原因是今后的工作需要。”马尔康市松岗村幼儿园幼师玛静初告诉记者,她和另外一名老师共同带8个三四岁的孩子,孩子们的汉语水平不是很高,该幼儿园非常重视普通话教学,要求老师与孩子们用普通话交流,“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小时候汉语水平不好。现在当了老师,我希望在孩子们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条路上,做好引导工作。”

    小金县的仁曾扎西,现在在成都成立了自己的藏族服饰品牌——“夏瓦兰卓”。“从中学起,我一直接受的是汉语教学,为我现在创业与客户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仁曾扎西说道。“夏瓦兰卓”每期设计都加入了新的藏族文化元素,仁曾扎西说:“做服装以来,每次我最享受的时刻是用汉语介绍服装设计时采用的藏族元素,这让我有一种莫名的自豪感。”流利的普通话介绍、优秀的设计展示,让“夏瓦兰卓”在业界内广受好评。

    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扩大自我发展空间,融入现代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现实手段。近年来,我州大力发展两类模式并存的双语教育格局,截至2019年,全州共有各级各类双语学校290所,学校现有藏汉双语教师2977人,占全州教师总数的24.47%,其中中小学双语教师2814人,学前双语教师163人。

    一边是重落实,另一边是强投入。仅去年,我州先后实施学前教育“一免一补”、义务教育“三免两补”、高中教育“两免一助”等民生工程,落实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国家助学贷款等政策措施,共落实资金3.75亿元,主要用于学费减免、补助等,受益学生达205818人次。同时,累计下达中央、省级专项资金共计3.95亿元,推进了学校标准化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完善了配套设施和教学设备,共改扩建校舍、新建改建教学用房2.39万平方米。

    下一步,我州将继续加大双语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全面覆盖教育惠民政策,补齐资金缺口,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师待遇。我们坚信,中华民族“书同文、语同音、人同心”的语言梦将在阿坝大地加快实现。

    责任编辑: 赵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