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 2020年05月22日 15时13分
  • 来源: 成都市府
  • 【字体:
  • 2020年的初夏,中国的“两会时间”正式到来。在这个举世瞩目的政治舞台上,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将再次加速落实。利用这个“观景台”看成都,才能以更宏大的视野写好“双城记”,以更笃实的实践夺取“双胜利”。

    不久前,成都市两会召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局之年召开的这次大会,凝聚起全城同心唱好“双城记”、奋力夺取“双胜利”的坚定共识。把这一共识付诸切实的行动,成都将以新担当、新作为,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和区域发展大局;以更开放的思维、更奋进的姿态、更务实的作风去建设示范区、走好东进路、共建科学城、做强增长极,向着唱好“双城记”、夺取“双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全力冲刺。

    今日上新:建设示范区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专程到成都市和天府新区调研指导,强调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时隔两年后,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明确要求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从首提“公园城市”理念,到支持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这其中,不仅饱含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成都践行新发展理念、建设公园城市系列实践的充分肯定和深化探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城市表达的殷切期许,更是为成都城市发展指引了方向,对于成都市更好理解把握、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更好把握城市发展规律,更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刚过去不久的“五一”小长假,见证了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景区的高人气。有的市民是首次来“打卡”,有的已是多次造访。“到城市之眼登高望远,俯瞰城市美景,很巴适。”从市区赶来的市民郭羽很庆幸自己的“手速”,预约到了小长假第一天的入园名额。

    站在这里眺望,尽收眼底的绿,苍茫辽远,葱郁绵延。这片“城市绿心”正见证着成都城市格局由“两山夹一城”到“一山连两翼”的千年之变。

    作为成都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重塑产业经济地理的重要抓手,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不仅是成都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重大决策部署,更是成都建设公园城市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年来,成都坚定把公园城市作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持续推进城市营城理念、发展方式、建管模式变革,科学组织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坚定推动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公园城市形态初步呈现。

    从“公园城市”到“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成都在探索现代化城市建设上迎来了新篇章。作为成都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基础框架下最为重要、最为独特的国家定位,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建设必将是城市高质量发展、宜商宜居宜游的城市功能品质提升、迈入世界级城市行列的必经之路。

    特质1

    城市格局开启“一山连两翼”的千年之变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丹景台景区“五一”限流开园的消息发布后,不到一小时报名人数便已达到预约上限。“听说景区的开放时间有要求,于是我们一大早就出发了。”李先生一家正“抢”着和“城市之眼”合影,赞叹着:“景色和视野都太棒了!”

    这里是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心脏”。立于此,向后看,是这座城市中央公园的一面;向前看,是东部新区这一“未来之城”正加速腾飞的模样——天府国际机场、天府奥体公园、三岔湖等东进新地标尽收眼底。和李先生动作同步,郭羽也掏出手机,用视频记录下这不同角度呈现出的不同风景。他惊喜又惊讶着:“这里,还是成都吗?”

    这里,还是成都。在新一轮城市总规中,龙泉山由原来的生态屏障转变为了城市绿心,两侧为中心城区和东部新区,在差异化协同发展的同时,为城市开辟出永续发展空间。

    两千多年城名未变、城址未改的成都,以如此千年之变的大魄力,推动城市格局从“两山夹一城”转变为了“一山连两翼”,从此迈入“双城时代”。

    秉持“可进入、可参与、景观化、景区化”规划理念,成都紧接着加快推进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增绿增景”“减人减房”,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引领带动东进区域整体成型成势。去年,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实现“增绿增景”4万亩,管护生态公益林23万亩,新建和提档升级森林绿道50公里,被授予首批国家“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

    持续夯实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生态本底,今年,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将纵深推进龙泉山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完成“增绿增景”3万亩以上。同时,聚焦城市森林公园南段,坚持商业化逻辑,营造新消费场景,实现生态价值与商业投资理念的耦合对接。并强化招商引资,力争引进亿利生态运动小镇、苗旅基地等项目,增强投资东部新区的社会信心。

    特质2

    城市形态让市民收获“推窗见绿”的幸福

    小桥流水、捕鱼捉虾,这些可能在乡野郊外才能收获的乐趣,如今就在武侯区七道堰社区居民的家门口。目之所及,这里有小水池,有拱桥,有亭子,有小孩拿着渔网在捉小鱼,有老人坐在凳子上小憩,还有年轻人在健身区活动身骨。“简直是焕然一新。过去这边确实很老旧,但现在好巴适嘛!我和家人几乎每天都会来这里散步走走。”俞先生是附近的居民,说起七道堰前后的“两张面孔”,他感受颇深。

    的确,近两年,成都市内的大小街道正在悄悄发生变化。几个月前,某处可能还是陈旧、杂乱的模样,几个月后,这里就“大变了样”——既增花添绿提升了“颜值”,又植入功能场景增强了“内涵”。通过拆违增绿、拆墙透绿、增花筑景,越来越多街道升级成为布局合理、空间通透、植被丰富、景观多元、功能复合、市民赞不绝口的公园街区。这得益于成都正在推进的“两拆一增”工作,而今年还将完成约1020个目标点位的升级改造。

    如果说“两拆一增”是在公园城市中植入一个个市民可“推窗见绿”的“点”,那么,天府绿道则是连“点”成“线”、成“网”,将“公园”的脉络贯穿至整座城市。这条规划建设16930公里、覆盖全域的、全球最长的绿道慢行系统,让绿色生活触手可及。

    一到周末,沙河城市公园便成为市民们休闲放松的好去处。公园内绿道总长约2100米,整体面积约7000平方米。可以说,它已经深深融入进周围居民的生活里:在这其间,聊天、漫步、健身,甚至吹拉弹唱,都可以找到最合适的一角来进行。因为毗邻东郊记忆,公园内还设有红砖墙、旧式工业机床、小火车、3D壁画等,仿佛都在诉说着近代东郊辉煌的工业记忆,记叙着属于天府文化的灵魂。

    成都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的重要论述,把天府绿道建设成为多功能叠加的高品质生活场景和新经济消费场景。构建的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形态,让市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把回家的路变成风景,提升市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今年,成都将加快实施“绿道+”“公园+”策略,打造100个文体旅商融合发展的新经济新业态场景,建设公园城市示范街区35个、建成“上班的路”“回家的路”社区绿道各100条。

    特质3

    城市环境打造高品质宜业宜商宜居宜游之地

    “窗含西岭千秋雪”“峨峨雪色涉苍龙”……虽斗转星移、时光荏苒,这一幅幅蜀山雪景,却一直与成都为伴,让“坐城观山”成为成都一张新的名片。碧水蓝天,这是城市环境日渐向好的佐证,也是公园城市最为需要的背景。

    近年来,成都大力实施“三治一增”和大气污染防治“650”工程、水污染防治“626”工程、土壤污染防治“620”工程,坚决打好环保基础设施、农业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等“十大攻坚战”,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以高效能治理的方式给广大市民带来了生态福利。在此基础上,成都着力加强了区域联防联控和科技治污的力度,在“人防”与“技防”的双重作用下,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城市绿态已逐步显现。

    2019年,成都半年优良天数(132天)与2013年全年优良天数持平,全年优良天数创下287天的历史新高。同时,市域107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优良率达到90.7%,同比上升15.2个百分点,国、省考核断面优良比例75%,首次全部消除劣Ⅴ类,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和数据相比,大家的肉眼感知或许更具说服力。“我是做新媒体的,平均每天有16个小时花在网络上。所以我能很直观地感受到,网友对成都认可度、信任度越来越高。”这是新媒体大V、成都青椒网创始人邱永浩在大气污染防治面对面座谈会的发言,他说,“成都空气变好,是大家的共识。”

    彩虹、晚霞、蓝天白云,它们“来”得越发频繁,而每一次到来,总能在成都人的朋友圈中引发刷屏热潮。这是成都人对城市环境不断变好的肯定,是对更加美好的公园城市的期许,也是吸引更多人来这里投资兴业、定居旅游的元素。

    下一步,成都将以更严格的标准、治理措施、监管考核推进成都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全面完成蓝天行动计划三年目标任务和年度目标任务。同时,打好碧水保卫战和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让城市水更绿、土更净。

    责任编辑: 赵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 2020年05月22日 15时13分
  • 来源: 成都市府
  • 2020年的初夏,中国的“两会时间”正式到来。在这个举世瞩目的政治舞台上,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将再次加速落实。利用这个“观景台”看成都,才能以更宏大的视野写好“双城记”,以更笃实的实践夺取“双胜利”。

    不久前,成都市两会召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局之年召开的这次大会,凝聚起全城同心唱好“双城记”、奋力夺取“双胜利”的坚定共识。把这一共识付诸切实的行动,成都将以新担当、新作为,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和区域发展大局;以更开放的思维、更奋进的姿态、更务实的作风去建设示范区、走好东进路、共建科学城、做强增长极,向着唱好“双城记”、夺取“双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全力冲刺。

    今日上新:建设示范区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专程到成都市和天府新区调研指导,强调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时隔两年后,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明确要求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从首提“公园城市”理念,到支持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这其中,不仅饱含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成都践行新发展理念、建设公园城市系列实践的充分肯定和深化探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城市表达的殷切期许,更是为成都城市发展指引了方向,对于成都市更好理解把握、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更好把握城市发展规律,更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刚过去不久的“五一”小长假,见证了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景区的高人气。有的市民是首次来“打卡”,有的已是多次造访。“到城市之眼登高望远,俯瞰城市美景,很巴适。”从市区赶来的市民郭羽很庆幸自己的“手速”,预约到了小长假第一天的入园名额。

    站在这里眺望,尽收眼底的绿,苍茫辽远,葱郁绵延。这片“城市绿心”正见证着成都城市格局由“两山夹一城”到“一山连两翼”的千年之变。

    作为成都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重塑产业经济地理的重要抓手,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不仅是成都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重大决策部署,更是成都建设公园城市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年来,成都坚定把公园城市作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持续推进城市营城理念、发展方式、建管模式变革,科学组织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坚定推动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公园城市形态初步呈现。

    从“公园城市”到“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成都在探索现代化城市建设上迎来了新篇章。作为成都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基础框架下最为重要、最为独特的国家定位,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建设必将是城市高质量发展、宜商宜居宜游的城市功能品质提升、迈入世界级城市行列的必经之路。

    特质1

    城市格局开启“一山连两翼”的千年之变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丹景台景区“五一”限流开园的消息发布后,不到一小时报名人数便已达到预约上限。“听说景区的开放时间有要求,于是我们一大早就出发了。”李先生一家正“抢”着和“城市之眼”合影,赞叹着:“景色和视野都太棒了!”

    这里是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心脏”。立于此,向后看,是这座城市中央公园的一面;向前看,是东部新区这一“未来之城”正加速腾飞的模样——天府国际机场、天府奥体公园、三岔湖等东进新地标尽收眼底。和李先生动作同步,郭羽也掏出手机,用视频记录下这不同角度呈现出的不同风景。他惊喜又惊讶着:“这里,还是成都吗?”

    这里,还是成都。在新一轮城市总规中,龙泉山由原来的生态屏障转变为了城市绿心,两侧为中心城区和东部新区,在差异化协同发展的同时,为城市开辟出永续发展空间。

    两千多年城名未变、城址未改的成都,以如此千年之变的大魄力,推动城市格局从“两山夹一城”转变为了“一山连两翼”,从此迈入“双城时代”。

    秉持“可进入、可参与、景观化、景区化”规划理念,成都紧接着加快推进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增绿增景”“减人减房”,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引领带动东进区域整体成型成势。去年,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实现“增绿增景”4万亩,管护生态公益林23万亩,新建和提档升级森林绿道50公里,被授予首批国家“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

    持续夯实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生态本底,今年,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将纵深推进龙泉山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完成“增绿增景”3万亩以上。同时,聚焦城市森林公园南段,坚持商业化逻辑,营造新消费场景,实现生态价值与商业投资理念的耦合对接。并强化招商引资,力争引进亿利生态运动小镇、苗旅基地等项目,增强投资东部新区的社会信心。

    特质2

    城市形态让市民收获“推窗见绿”的幸福

    小桥流水、捕鱼捉虾,这些可能在乡野郊外才能收获的乐趣,如今就在武侯区七道堰社区居民的家门口。目之所及,这里有小水池,有拱桥,有亭子,有小孩拿着渔网在捉小鱼,有老人坐在凳子上小憩,还有年轻人在健身区活动身骨。“简直是焕然一新。过去这边确实很老旧,但现在好巴适嘛!我和家人几乎每天都会来这里散步走走。”俞先生是附近的居民,说起七道堰前后的“两张面孔”,他感受颇深。

    的确,近两年,成都市内的大小街道正在悄悄发生变化。几个月前,某处可能还是陈旧、杂乱的模样,几个月后,这里就“大变了样”——既增花添绿提升了“颜值”,又植入功能场景增强了“内涵”。通过拆违增绿、拆墙透绿、增花筑景,越来越多街道升级成为布局合理、空间通透、植被丰富、景观多元、功能复合、市民赞不绝口的公园街区。这得益于成都正在推进的“两拆一增”工作,而今年还将完成约1020个目标点位的升级改造。

    如果说“两拆一增”是在公园城市中植入一个个市民可“推窗见绿”的“点”,那么,天府绿道则是连“点”成“线”、成“网”,将“公园”的脉络贯穿至整座城市。这条规划建设16930公里、覆盖全域的、全球最长的绿道慢行系统,让绿色生活触手可及。

    一到周末,沙河城市公园便成为市民们休闲放松的好去处。公园内绿道总长约2100米,整体面积约7000平方米。可以说,它已经深深融入进周围居民的生活里:在这其间,聊天、漫步、健身,甚至吹拉弹唱,都可以找到最合适的一角来进行。因为毗邻东郊记忆,公园内还设有红砖墙、旧式工业机床、小火车、3D壁画等,仿佛都在诉说着近代东郊辉煌的工业记忆,记叙着属于天府文化的灵魂。

    成都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的重要论述,把天府绿道建设成为多功能叠加的高品质生活场景和新经济消费场景。构建的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形态,让市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把回家的路变成风景,提升市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今年,成都将加快实施“绿道+”“公园+”策略,打造100个文体旅商融合发展的新经济新业态场景,建设公园城市示范街区35个、建成“上班的路”“回家的路”社区绿道各100条。

    特质3

    城市环境打造高品质宜业宜商宜居宜游之地

    “窗含西岭千秋雪”“峨峨雪色涉苍龙”……虽斗转星移、时光荏苒,这一幅幅蜀山雪景,却一直与成都为伴,让“坐城观山”成为成都一张新的名片。碧水蓝天,这是城市环境日渐向好的佐证,也是公园城市最为需要的背景。

    近年来,成都大力实施“三治一增”和大气污染防治“650”工程、水污染防治“626”工程、土壤污染防治“620”工程,坚决打好环保基础设施、农业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等“十大攻坚战”,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以高效能治理的方式给广大市民带来了生态福利。在此基础上,成都着力加强了区域联防联控和科技治污的力度,在“人防”与“技防”的双重作用下,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城市绿态已逐步显现。

    2019年,成都半年优良天数(132天)与2013年全年优良天数持平,全年优良天数创下287天的历史新高。同时,市域107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优良率达到90.7%,同比上升15.2个百分点,国、省考核断面优良比例75%,首次全部消除劣Ⅴ类,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和数据相比,大家的肉眼感知或许更具说服力。“我是做新媒体的,平均每天有16个小时花在网络上。所以我能很直观地感受到,网友对成都认可度、信任度越来越高。”这是新媒体大V、成都青椒网创始人邱永浩在大气污染防治面对面座谈会的发言,他说,“成都空气变好,是大家的共识。”

    彩虹、晚霞、蓝天白云,它们“来”得越发频繁,而每一次到来,总能在成都人的朋友圈中引发刷屏热潮。这是成都人对城市环境不断变好的肯定,是对更加美好的公园城市的期许,也是吸引更多人来这里投资兴业、定居旅游的元素。

    下一步,成都将以更严格的标准、治理措施、监管考核推进成都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全面完成蓝天行动计划三年目标任务和年度目标任务。同时,打好碧水保卫战和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让城市水更绿、土更净。

    责任编辑: 赵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