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泸州着力强化环境能力建设 环境治理管控成效显著

  • 2019年10月22日 10时17分
  • 来源: 泸州市府
  • 【字体:
  • 近年来,泸州市委、市政府坚定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着力强化环境能力建设,环境治理管控成效显著。

    一、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稳步推进。泸州市已建成覆盖县城所在地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13个,覆盖重要河流、水域的地表水监测断面54个,水质自动监测站19个,布设118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监测断面,其中五渡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已实现“在线实时监测”;覆盖全市耕地、林地、重点污染行业、企业及周边社会关注热点区域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310个;布设638个城市噪声监测点、7个辐射环境监测点、14个酸雨监测点、2个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点以及48家重点排污单位,初步建成市级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二、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全面推进。泸州市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环境监管网格体系,确保全市生态环境监管全覆盖、无死角。建成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信息化平台,在市区截污干管安全溢流口、污水厂排水口安装3G视频,并接入全市污水设施运行监督信息化平台,实现对污水处理企业的实时监控和监督管理。全面完成市、县两级环保监测监察执法机构达标能力建设,移动执法系统配备率达100%。制定《泸州市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实施细则》,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2018年,全市查处生态环境违法案件数和处罚金额分别是2016年的2.45倍、7.54倍,2019年1-8月,全市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14件,处罚金额1564万元,继续保持生态环境执法高压态勢,从严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

    三、环境风险管控能力更加完善。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专家库,对石化、酿造等产业集中区域和重点风险源企业开展风险评估、隐患整治;每年组织开展环境应急演练,2017年,全省长江干流出川断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在合江举行,2018举办了长江泸州水域船舶溢油联合应急演习,与宜宾市,重庆市江津区等毗邻地区建立应急联防联控机制;2019年5月,组织开展了永宁河突发环境事件联合桌面推演,检验了我市各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处置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生命工程”全力推进,坚持整体避险搬迁为主,工程治理为辅,持续提升地灾防治科技含量,从2014年以来连续多年实现地质灾害隐患监测点零伤亡,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泸州着力强化环境能力建设 环境治理管控成效显著

  • 2019年10月22日 10时17分
  • 来源: 泸州市府
  • 近年来,泸州市委、市政府坚定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着力强化环境能力建设,环境治理管控成效显著。

    一、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稳步推进。泸州市已建成覆盖县城所在地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13个,覆盖重要河流、水域的地表水监测断面54个,水质自动监测站19个,布设118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监测断面,其中五渡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已实现“在线实时监测”;覆盖全市耕地、林地、重点污染行业、企业及周边社会关注热点区域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310个;布设638个城市噪声监测点、7个辐射环境监测点、14个酸雨监测点、2个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点以及48家重点排污单位,初步建成市级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二、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全面推进。泸州市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环境监管网格体系,确保全市生态环境监管全覆盖、无死角。建成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信息化平台,在市区截污干管安全溢流口、污水厂排水口安装3G视频,并接入全市污水设施运行监督信息化平台,实现对污水处理企业的实时监控和监督管理。全面完成市、县两级环保监测监察执法机构达标能力建设,移动执法系统配备率达100%。制定《泸州市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实施细则》,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2018年,全市查处生态环境违法案件数和处罚金额分别是2016年的2.45倍、7.54倍,2019年1-8月,全市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14件,处罚金额1564万元,继续保持生态环境执法高压态勢,从严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

    三、环境风险管控能力更加完善。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专家库,对石化、酿造等产业集中区域和重点风险源企业开展风险评估、隐患整治;每年组织开展环境应急演练,2017年,全省长江干流出川断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在合江举行,2018举办了长江泸州水域船舶溢油联合应急演习,与宜宾市,重庆市江津区等毗邻地区建立应急联防联控机制;2019年5月,组织开展了永宁河突发环境事件联合桌面推演,检验了我市各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处置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生命工程”全力推进,坚持整体避险搬迁为主,工程治理为辅,持续提升地灾防治科技含量,从2014年以来连续多年实现地质灾害隐患监测点零伤亡,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