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眉山:建立养老服务体系 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 2019年10月21日 11时43分
  • 来源: 眉山市府
  • 【字体:
  •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热点。要实现让老年人在晚年过得有保障且幸福,不仅要在硬件方面进行高投入,还要在政策制度保障方面下“硬功夫”,确保“老有所依”。如今,眉山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硬件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制度保障等方面更是探索出一系列措施。

    “一评五化”机制

    失能特困老人不再愁

    今年68岁的李美珍是东坡区白马镇兴隆村人,因下肢瘫痪常年卧病在床,老伴给予了她无微不至的照顾。2018年,老伴的离世,除了伤心欲绝,更让李美珍陷入了无人照顾的困境。东坡区白马镇政府得知此消息后,立即向市区两级民政部门反映,很快李美珍就被接到了市中医医院龚村养护中心。

    “现在在龚村养护中心,啥都不用愁,护士们都非常关心我,我觉得自己身心都得到了依靠。”10月18日,在市中医医院龚村养护中心的一间房间内,李美珍坐在轮椅上笑着说。

    “现在养护中心入住了像李美珍这样的失能特困老人大概30多位,在这里,他们都得到了很好的照顾。”该中心护理部护士长李烨说。

    为切实解决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特困老人集中供养的难题,眉山市创新探索“一评五化”模式,对失能特困老人进行医养一体的集中供养。

    何为“一评五化”?眉山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评”即聘请专业机构对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估;“五化”即服务对象精准化、医养设施标准化、人员配置专业化、资金保障全额化、护理服务亲情化。

    在供养对象确认上,委托相关医院进行综合评估,做到标准一致、对象精准。设施配备上,投入资金,改造重点护理病房,完善护理、治疗、康复等一系列功能用房及翻身床、康复器材等设施。

    人员配备上,采取医务人员加护理人员相结合的方式,每天有5名护理人员实行24小时不间断服务。

    资金保障上,将失能特困老人集中供养的运行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做到资金兜底保障。

    服务方式上,采取“养身”与“养心”结合,根据个人饮食需求为老人提供“个性膳食”,根据老人心理需求开展“老人微心愿”活动,根据老人身体需求开展每日康复护理服务。

    政策保障机制

    为养老事业提供支撑

    市中医医院龚村养护中心是一家医养结合的公立福利院,占地87.5亩,总投资8000万元,设计床位500张,于2017年10月正式对外运营。该中心是集生活、医疗、保健、康复、学习、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养护机构,从衣、食、住、行、乐五个方面为老人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生活保障。该项目的建成体现了眉山市对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高度重视。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离不开当地政府在政策方面提供的有力支撑。近年来,眉山市高度重视全市养老服务的建设和发展,科学编制了眉山市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养老服务机构空间布局规划,明确近期和中远期目标。

    按照城区、郊区、农村等不同区域,编制了养老机构建设规模总量、标准,为养老机构建设提供重要依据;建立了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联动机制,共同推进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真正实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

    完善落实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近年来,眉山市通过优先安排建设用地、减免相关配套费用,以及通过建设资金补贴、床位运营补贴、公建民营、税费优惠、政府购买服务等不断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

    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库和信息化平台,大力开展了专业化的老年医疗卫生、康复护理、信息咨询、法律援助、老年教育等服务项目。同时,逐步提高农村“三无”和农村“五保”对象的供养比例及标准。

    人才队伍方面建立了相对稳定的专职服务队,分别是由敬老院护理人员兼任的社会代养队伍;由青年志愿服务队、医务人员服务队、老年大学文艺队等组成志愿服务队;由理发师、家政服务人员、医生、代购员等组成上门服务队。这些专职服务队将在定时和不定时通过社会代养服务、集中服务、上门服务三种方式为老人提供社会代养、政策宣传、健康知识讲座、体检、理发、文艺表演、心理咨询、坝坝宴等服务。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眉山:建立养老服务体系 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 2019年10月21日 11时43分
  • 来源: 眉山市府
  •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热点。要实现让老年人在晚年过得有保障且幸福,不仅要在硬件方面进行高投入,还要在政策制度保障方面下“硬功夫”,确保“老有所依”。如今,眉山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硬件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制度保障等方面更是探索出一系列措施。

    “一评五化”机制

    失能特困老人不再愁

    今年68岁的李美珍是东坡区白马镇兴隆村人,因下肢瘫痪常年卧病在床,老伴给予了她无微不至的照顾。2018年,老伴的离世,除了伤心欲绝,更让李美珍陷入了无人照顾的困境。东坡区白马镇政府得知此消息后,立即向市区两级民政部门反映,很快李美珍就被接到了市中医医院龚村养护中心。

    “现在在龚村养护中心,啥都不用愁,护士们都非常关心我,我觉得自己身心都得到了依靠。”10月18日,在市中医医院龚村养护中心的一间房间内,李美珍坐在轮椅上笑着说。

    “现在养护中心入住了像李美珍这样的失能特困老人大概30多位,在这里,他们都得到了很好的照顾。”该中心护理部护士长李烨说。

    为切实解决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特困老人集中供养的难题,眉山市创新探索“一评五化”模式,对失能特困老人进行医养一体的集中供养。

    何为“一评五化”?眉山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评”即聘请专业机构对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估;“五化”即服务对象精准化、医养设施标准化、人员配置专业化、资金保障全额化、护理服务亲情化。

    在供养对象确认上,委托相关医院进行综合评估,做到标准一致、对象精准。设施配备上,投入资金,改造重点护理病房,完善护理、治疗、康复等一系列功能用房及翻身床、康复器材等设施。

    人员配备上,采取医务人员加护理人员相结合的方式,每天有5名护理人员实行24小时不间断服务。

    资金保障上,将失能特困老人集中供养的运行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做到资金兜底保障。

    服务方式上,采取“养身”与“养心”结合,根据个人饮食需求为老人提供“个性膳食”,根据老人心理需求开展“老人微心愿”活动,根据老人身体需求开展每日康复护理服务。

    政策保障机制

    为养老事业提供支撑

    市中医医院龚村养护中心是一家医养结合的公立福利院,占地87.5亩,总投资8000万元,设计床位500张,于2017年10月正式对外运营。该中心是集生活、医疗、保健、康复、学习、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养护机构,从衣、食、住、行、乐五个方面为老人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生活保障。该项目的建成体现了眉山市对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高度重视。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离不开当地政府在政策方面提供的有力支撑。近年来,眉山市高度重视全市养老服务的建设和发展,科学编制了眉山市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养老服务机构空间布局规划,明确近期和中远期目标。

    按照城区、郊区、农村等不同区域,编制了养老机构建设规模总量、标准,为养老机构建设提供重要依据;建立了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联动机制,共同推进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真正实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

    完善落实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近年来,眉山市通过优先安排建设用地、减免相关配套费用,以及通过建设资金补贴、床位运营补贴、公建民营、税费优惠、政府购买服务等不断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

    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库和信息化平台,大力开展了专业化的老年医疗卫生、康复护理、信息咨询、法律援助、老年教育等服务项目。同时,逐步提高农村“三无”和农村“五保”对象的供养比例及标准。

    人才队伍方面建立了相对稳定的专职服务队,分别是由敬老院护理人员兼任的社会代养队伍;由青年志愿服务队、医务人员服务队、老年大学文艺队等组成志愿服务队;由理发师、家政服务人员、医生、代购员等组成上门服务队。这些专职服务队将在定时和不定时通过社会代养服务、集中服务、上门服务三种方式为老人提供社会代养、政策宣传、健康知识讲座、体检、理发、文艺表演、心理咨询、坝坝宴等服务。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