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全球视野招才引智 川南临港片区打响“人才战”

  • 2018年07月06日 14时46分
  • 来源: 泸州市府
  • 【字体:
  •   区域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崛起的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更需要广纳英才,为发展增添动能。作为泸州市创新创业主战场,全国深化改革的前沿阵地,川南临港片区正在全球范围内打响一场“人才争夺战”,为片区的发展积蓄人才资源。

      激烈的“人才战”中,川南临港片区以开明开放的姿态,密集的人才政策,国际化的服务,吸纳、招募人才,迅速成为人才聚集的洼地。

      如今,川南临港片区这艘“自贸巨轮”已扬帆起航,未来,期待海内外更多高端人才、有识之士一道破浪前行,共谋未来,共谱新篇。

      求贤若渴 全球化政策招揽人才

      求贤若渴,正是当前川南临港片区对人才需求的真实写照。从密集发布的“人才十二条”“人才新政十条”,可以窥见这里对人才的渴求。

      4日,在中国泸州人才发展大会召开前夕,川南临港片区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人才新政十条”。新十条,扩大人才认定范围,简化认定程序,加大人才奖励支持力度,拓展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十条新政,条条“干货”,再次吸引了全国乃至全球各界人才的目光。

      去年4月1日,川南临港片区挂牌运行。没有经验、没有优势的川南临港片区加入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自贸竞赛”。作为一个不延边、不靠海的内陆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要在中国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中脱颖而出,唯有招贤引智,依靠人才。

      挂牌伊始,百端待举,这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变革需要人才的推动。一时间,高层次管理人才的稀缺,贸易型、技术型、服务型人才的缺乏,令川南临港片区的发展很快遇到人才瓶颈。

      必须破除人才桎梏,才能大展拳脚。仅仅20天后,川南临港片区就发布《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集聚高层次人才十二条措施(试行)》,向全球高层次人才发出“集结令”。随后,川南临港片区出台十二项配套制度,让“人才十二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落地。

      川南临港片区马不停蹄地组建招才引智组,先后赴成都、厦门、北京、天津等20余个城市推介政策、招引人才,积极参与国家商务部、四川省赴知名高校巡回引才活动,四川省赴港澳引才活动。川南临港片区先后开展招聘博士、硕士等多场招聘活动,投入资金1500万元,引进200多名产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很快,这里成为人才聚集的洼地。在各类人才的推动下,一年多以来,川南临港片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形成创新经验成果140项,其中全国首创16项,各项建设事业稳步推进、片区发展焕发蓬勃生机。今天的川南临港片区,已不再是一年前的模样。

      格局在变化,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变化,当前川南临港片区急需紧缺人才、实用人才、高端人才。川南临港片区与时俱进,再次发布“人才新政十条”,在原有“人才十二条”的基础上再升级、再细化,以更加开放、务实的态度集聚和培养人才,以满足川南临港片区对人才的需求。

      培养人才 为发展提供动能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自揭牌运行以来,川南临港片区人才培养计划密集而有力。

      今年3月,重庆大学高级公共管理人才培训计划泸州班在川南临港片区开班,参加开班典礼的60名学员有了在家门口“深造”的机会。培训班不仅汇聚了本地优秀人才,同时也吸引了自贡等周边城市的人才前来参训。通过为期两年的学习培训,培训班将为自贸试验区及泸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保障。

      与中国人民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这只是川南临港片区培养人才、搭建平台,全面提升本地人才能力素质的一个方面。

      川南临港片区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先后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部委、第一二批自贸试验区、知名院校的领导、专家来泸,举办经济金融、口岸贸易、城建管理等方面的短期专题培训20期。

      同时,通过实施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培养计划,采取“走出去”的方式,选派本地干部人才到上海、广州、深圳、厦门等地挂职或实践锻炼,组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上海财大等地研修,为川南临港片区建设和发展提供人才补给。

      川南临港片区不仅培养人才,还积极推荐各类优秀人才参评。不久前,川南临港片区引进人才温怀玉,获得了首批四川省优秀科技人才创业典型的荣誉。温怀玉带着项目落地泸州,其创办的易极科技集团是国内领先的智慧城市软件产品与互联网服务供应商,为全国4000多家客户、超过5000万终端用户提供产品与服务,为川南临港片区乃至泸州市的发展作出贡献。

      川南临港片区依托泸州电商中心,打造“北京大学-泸州大数据实验室”,与阿里巴巴集团淘宝天下传媒和淘宝大学合作建立淘宝教学基地。组织酒类企业、医药企业与高校、职业院校开展“订单式”培训,举办经济金融、口岸贸易、城市建设等新兴领域人才示范培训班。

      挂牌运行以来,川南临港片区按照“培养对象广覆盖、培养方式多渠道、培养机构多元化”的工作思路,深入广泛进行人才培养,为川南临港片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留住人才 国际化服务助推发展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川南临港片区做到始终尊重人才、依靠人才、服务人才。

      4日,中国酒城国际人才港在川南临港片区开港运营,这意味着川南临港片区树立全球视野、融入世界格局,在人才工作国际化方面迈出关键一步,也将为泸州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1万平方米的中国酒城国际人才港,聚焦“高、精、尖、缺”人才,可提供人才孵化、培育、交流、服务、就业等综合性服务。其中的人力资源产业园,目前已有19家人力资源企业正式入驻。

      深圳市一览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成功入驻中国酒城国际人才港的代表企业之一。这家中国最大的职业细分招聘平台,拥有中国人事研究院、北京中关村人才协会等智库。公司副总裁兼公共服务事业部总经理叶作林表示,一览网络将利用一切资源为泸州引入大量的专业人才、海外人才,柔性引入国外专家。同时还将启动一览酒业英才网,为泸州支柱产业提供产业人才。

      全球化的政策,国际化的服务,不仅招揽人才、吸引人才,还能在口碑中形成“虹吸效应”,集聚更多人才,为发展带来更多动能。

      川南临港片区成功创建3个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川南航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科学院刘竹生院士、西华大学校长刘清友博士等院士、专家进站工作,将整合航天智能技术等资源,推进我国高端钻完井装备的智能化、国产化进程,并将力争三年内在智能完井技术与产品开发、深海高端完井装备国产化开发和页岩气射孔完井核心技术国产化开发等方面取得实质突破。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推动人才工作,川南临港片区备足了“粮草”。

      在川南临港片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每年不低于上年财政收入的1%。这里建立了人才发展“双基金”,由龙马潭区财政出资1500万元建立人才基金,由港投集团和省高层次人才投资基金联合出资建立10亿元的泸州人才创新创业投资基金,重点用于自贸试验区人才创新创业。川南临港片区还积极筹建100亿元自贸试验区产业发展基金,支持产业发展和人才创业。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全球视野招才引智 川南临港片区打响“人才战”

  • 2018年07月06日 14时46分
  • 来源: 泸州市府
  •   区域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崛起的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更需要广纳英才,为发展增添动能。作为泸州市创新创业主战场,全国深化改革的前沿阵地,川南临港片区正在全球范围内打响一场“人才争夺战”,为片区的发展积蓄人才资源。

      激烈的“人才战”中,川南临港片区以开明开放的姿态,密集的人才政策,国际化的服务,吸纳、招募人才,迅速成为人才聚集的洼地。

      如今,川南临港片区这艘“自贸巨轮”已扬帆起航,未来,期待海内外更多高端人才、有识之士一道破浪前行,共谋未来,共谱新篇。

      求贤若渴 全球化政策招揽人才

      求贤若渴,正是当前川南临港片区对人才需求的真实写照。从密集发布的“人才十二条”“人才新政十条”,可以窥见这里对人才的渴求。

      4日,在中国泸州人才发展大会召开前夕,川南临港片区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人才新政十条”。新十条,扩大人才认定范围,简化认定程序,加大人才奖励支持力度,拓展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十条新政,条条“干货”,再次吸引了全国乃至全球各界人才的目光。

      去年4月1日,川南临港片区挂牌运行。没有经验、没有优势的川南临港片区加入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自贸竞赛”。作为一个不延边、不靠海的内陆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要在中国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中脱颖而出,唯有招贤引智,依靠人才。

      挂牌伊始,百端待举,这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变革需要人才的推动。一时间,高层次管理人才的稀缺,贸易型、技术型、服务型人才的缺乏,令川南临港片区的发展很快遇到人才瓶颈。

      必须破除人才桎梏,才能大展拳脚。仅仅20天后,川南临港片区就发布《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集聚高层次人才十二条措施(试行)》,向全球高层次人才发出“集结令”。随后,川南临港片区出台十二项配套制度,让“人才十二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落地。

      川南临港片区马不停蹄地组建招才引智组,先后赴成都、厦门、北京、天津等20余个城市推介政策、招引人才,积极参与国家商务部、四川省赴知名高校巡回引才活动,四川省赴港澳引才活动。川南临港片区先后开展招聘博士、硕士等多场招聘活动,投入资金1500万元,引进200多名产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很快,这里成为人才聚集的洼地。在各类人才的推动下,一年多以来,川南临港片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形成创新经验成果140项,其中全国首创16项,各项建设事业稳步推进、片区发展焕发蓬勃生机。今天的川南临港片区,已不再是一年前的模样。

      格局在变化,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变化,当前川南临港片区急需紧缺人才、实用人才、高端人才。川南临港片区与时俱进,再次发布“人才新政十条”,在原有“人才十二条”的基础上再升级、再细化,以更加开放、务实的态度集聚和培养人才,以满足川南临港片区对人才的需求。

      培养人才 为发展提供动能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自揭牌运行以来,川南临港片区人才培养计划密集而有力。

      今年3月,重庆大学高级公共管理人才培训计划泸州班在川南临港片区开班,参加开班典礼的60名学员有了在家门口“深造”的机会。培训班不仅汇聚了本地优秀人才,同时也吸引了自贡等周边城市的人才前来参训。通过为期两年的学习培训,培训班将为自贸试验区及泸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保障。

      与中国人民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这只是川南临港片区培养人才、搭建平台,全面提升本地人才能力素质的一个方面。

      川南临港片区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先后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部委、第一二批自贸试验区、知名院校的领导、专家来泸,举办经济金融、口岸贸易、城建管理等方面的短期专题培训20期。

      同时,通过实施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培养计划,采取“走出去”的方式,选派本地干部人才到上海、广州、深圳、厦门等地挂职或实践锻炼,组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上海财大等地研修,为川南临港片区建设和发展提供人才补给。

      川南临港片区不仅培养人才,还积极推荐各类优秀人才参评。不久前,川南临港片区引进人才温怀玉,获得了首批四川省优秀科技人才创业典型的荣誉。温怀玉带着项目落地泸州,其创办的易极科技集团是国内领先的智慧城市软件产品与互联网服务供应商,为全国4000多家客户、超过5000万终端用户提供产品与服务,为川南临港片区乃至泸州市的发展作出贡献。

      川南临港片区依托泸州电商中心,打造“北京大学-泸州大数据实验室”,与阿里巴巴集团淘宝天下传媒和淘宝大学合作建立淘宝教学基地。组织酒类企业、医药企业与高校、职业院校开展“订单式”培训,举办经济金融、口岸贸易、城市建设等新兴领域人才示范培训班。

      挂牌运行以来,川南临港片区按照“培养对象广覆盖、培养方式多渠道、培养机构多元化”的工作思路,深入广泛进行人才培养,为川南临港片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留住人才 国际化服务助推发展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川南临港片区做到始终尊重人才、依靠人才、服务人才。

      4日,中国酒城国际人才港在川南临港片区开港运营,这意味着川南临港片区树立全球视野、融入世界格局,在人才工作国际化方面迈出关键一步,也将为泸州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1万平方米的中国酒城国际人才港,聚焦“高、精、尖、缺”人才,可提供人才孵化、培育、交流、服务、就业等综合性服务。其中的人力资源产业园,目前已有19家人力资源企业正式入驻。

      深圳市一览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成功入驻中国酒城国际人才港的代表企业之一。这家中国最大的职业细分招聘平台,拥有中国人事研究院、北京中关村人才协会等智库。公司副总裁兼公共服务事业部总经理叶作林表示,一览网络将利用一切资源为泸州引入大量的专业人才、海外人才,柔性引入国外专家。同时还将启动一览酒业英才网,为泸州支柱产业提供产业人才。

      全球化的政策,国际化的服务,不仅招揽人才、吸引人才,还能在口碑中形成“虹吸效应”,集聚更多人才,为发展带来更多动能。

      川南临港片区成功创建3个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川南航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科学院刘竹生院士、西华大学校长刘清友博士等院士、专家进站工作,将整合航天智能技术等资源,推进我国高端钻完井装备的智能化、国产化进程,并将力争三年内在智能完井技术与产品开发、深海高端完井装备国产化开发和页岩气射孔完井核心技术国产化开发等方面取得实质突破。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推动人才工作,川南临港片区备足了“粮草”。

      在川南临港片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每年不低于上年财政收入的1%。这里建立了人才发展“双基金”,由龙马潭区财政出资1500万元建立人才基金,由港投集团和省高层次人才投资基金联合出资建立10亿元的泸州人才创新创业投资基金,重点用于自贸试验区人才创新创业。川南临港片区还积极筹建100亿元自贸试验区产业发展基金,支持产业发展和人才创业。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